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医院中危重病患者集中管理的单位。它对有急性生命威胁的各种疾病和综合症患者采用现代化仪器设备、先进的诊疗技术实行封闭式的监测、治疗和护理,帮助患者安全度过危险期,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但在传统的监护工作中护理人员多注重操作技能的准确到位,忽略了人文关怀对患者心理感受和生存质量的影响,对患者及家属实施人文关怀也是提高护理人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有效路径。因此,应对重症监护病房(ICU)中人文关怀的价值有更新的认识。

  • 标签: ICU 人文关怀护理 新认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质控管理对于重症监护室院感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5年 1月 -2018年 10月收治的 62例重症监护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采用常规重症监护室护理的对照组( n=31)和采用院感护理质控管理的实验组( n=31),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院感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院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院感发生率, 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 P<0.05。结论:对于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采用护理质控管理有利于减少患者院感发生的几率,同时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质控管理 重症监护病房 院感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在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方法选取在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20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感染的部位和特征,并采取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结果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感染部位主要以下呼吸道的感染为主,占感染部位的45%;泌尿道感染占20%,皮肤软组织占15%,血液占10%以及手术切口占10%。从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因素中可得出,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在50%。这说明由于患者的年龄增大,其免疫功能也随之衰退。结论要加强重症监护病房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措施,降低患者感染的机率,控制死亡率,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 标签: 医院感染 预防与控制 重症监护病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MDRO患者床单位织物污染情况。方法对2017年1月-7月入住ICU的345人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经临床及微生物室鉴定为MDRO的患者进行单间隔离,选择隔离病房患者在更换床单位织物的24h、48h、72h、96h、120h、7d对床单位织物及床栏进行微生物采样,运用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比较MDRO检出部位、株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ICU患者MDRO检出培养来源主要来源于痰培养及支气管吸出物,占70.83%,其次为尿培养(12.50%)、血培养(8.33%)、伤口分泌物、腹水培养(4.17%);对床单位MDRO培养检出率为8.17%,床单位MDRO的检出部位主要集中在床单位上部(10.09%),相比下部(5.14%)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发现床单位左右侧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床单位织物MDRO的检出率高于床栏的检出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隔离病房床上织物MDRO检出率为9.75%,时间与织物MDRO检出率呈正相关(P<0.01)。结论重症监护病房MDRO环境管理中应注意床上织物的管理,在床单位上部及床上织物检出率较高,且床上织物保留时间越长,MDRO检出率越高。

  • 标签: 医院感染 ICU MDRO 床单位 医用织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呼吸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因素及行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80例呼吸疾病方面的重症患者做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80例此类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则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两组在ICU内的感染因素及感染部位。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为2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75%,且观察组各感染部位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呼吸患者实行人性化护理能有效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和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呼吸疾病 院内感染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发病情况、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治疗结局。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2010年8月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RICU住院期间发生H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RICU住院患者HAP发生率为17.3%,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长期住ICU,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实体瘤等基础疾病,应用多种抗生素,留置鼻饲管、导尿管、气管插管、中心及外周静脉导管,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病原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葡菌。总病死率为42.0%,抗感染治疗有效率54.0%。结论针对高危人群采取积极预防措施,治疗基础疾病、降低危险因素、改善病房环境,同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采用多种抗生素联合应用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医院获得性肺炎 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 危险因素 治疗 病原菌
  • 简介:目的了解某大型中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探讨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方法确定ICU医院感染监测方案,设计调查表(病例监测表和患者日志表),调查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该院ICU的患者。结果2012—2013年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为32.56%、1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6,P〈0.001);医院感染调整日发病率分别为8.88‰、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P=0.03);2012、2013年呼吸机使用率、泌尿道插管使用率、中心静脉插管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012、2013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4,P=0.01);ICU患者医院感染居首位的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结论ICU患者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目标性监测可以有效降低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目标性监测 中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PICU)中的患儿,探讨镇静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2018年 7月至 2019年 7月在我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中的 56例患儿纳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实行镇静护理干预,参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镇静效果、负面情绪水平、机械通气时间与 PICU治疗时间。 结果:护理前两组Ramsay评分无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实验组 Ramsay评分为( 4.45±0.34),明显高于参照组的( 3.92±0.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机械通气时间为( 4.68±1.32)天, PICU治疗时间为( 7.12±0.86)天,明显短于参照组的( 6.11±1.14)天和( 8.24±0.68)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前两组 SAS和 SDS评分无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 SAS和 SDS评分分别为( 51.29±2.86)和( 47.63±2.33),明显低于参照组的( 53.75±1.73)和( 51.28±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中实行镇静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儿的负面情绪,提高镇静效果,缩短治疗时间,促进了患儿的康复。

  • 标签: 镇静护理干预 儿童 重症监护病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总结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重症监护病房内送检的细菌培养标本共计1800份,对其中多重耐药菌数量、分布等情况,并对多重耐药菌感染与医院感染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结果:检测标本中培养出致病菌共有513株,其中多重耐药菌占比91.42%(469/513),最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常见,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最为常见。结论:重症监护病房内多重耐药菌感染多见于呼吸道感染,也会引起院内感染的主要诱因,临床护理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预防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进而控制院内感染发生率。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多重耐药菌感染 护理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煨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征,为其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IFI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38例患儿中,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89%);感染前均有较严重的基础疾病,且使用过多种抗生素,其中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率高达95%;47%患儿曾全身激素治疗;所有患儿均有侵人性操作史,其中47%患儿接受过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治疗;所有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真菌培养共检出致病真菌56株,以白色念珠菌为主(41%),其次为曲霉菌(25%)和毛霉菌(20%);所有患儿及时予以高效抗真菌药物治疗,治愈15例,好转16例,有效率为8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结论呼吸道为最常见IFI感染部位;白色念珠菌为主要病原;多数患儿有严重基础疾病、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史和侵入性操作史;早期诊断、及时使用高效抗真菌药物可改善预后。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侵袭性真菌感染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监护病房(ICU)内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情况,并根据研究结果寻找治疗此疾病更加高效诊治手段。方法:我院曾收治大量需要送往重症监护室治疗的病危患者,并且有很大一部分出现了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在患者主观上接受观察的基础上,我院研究人员从中随机选取了300例重症监护病房内的患者作为基本研究对象,在这300位患者中,男性患者为123位,年龄为33至65岁,平均年龄为(42±5)岁;病程为5至12年,平均病程为(7±2)年;女性患者为177位,年龄为25至67岁,平均年龄为(40±7)岁,病程为4至16年,平均病程为(6±3)年,并且其均出现了呕血、便血等相关症状。对一般资料进行严格对比后,发现P>0.05,即其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对研究不会产生不必要的干扰。因此,此实验的结论将会具有一定说明性意义。最后,通过对300位患者中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失血量与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统计和记录,找出二者之间关系。同时,对未检查出上消化道出血现象却具有相关症状患者进行二次检测,并记录其二次检测结果。结果:在所检测300位患者中,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为151例,其中出血量为轻度为39例,其具体症状表现为血压脉搏正常,仅有头晕现象;出血量为中度为61例,其具体症状为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同时伴有头晕现象;出血量为重度为50例,具体症状为血压明显下降,心率明显加快,快达120次每分钟;同时,在二次接受检查患者中,有121位患者中被检测出上消化道出血现象。结论:对于出现此现象患者,其出血量多少与病情程度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两者之间呈正性相关;并且对于出现便血、呕血等明显症状却没有被确诊的患者进行二次检查后,可发现其检测结果有一定变化,诊断结果更加可靠。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ICU)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诊疗手段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月间我院60例神经内科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护理风险管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X2=11.5235,P=0.0012)护理效率高,P<0.05。实验组(X2=7.5362,P=0.0214)风险事件低,P<0.05。结论:神经内科ICU患者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风险事件,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神经内科 重症监护病房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ICU感染鲍曼不动杆菌(ABA)耐药谱的变化,提出干预措施,指导合理用药。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60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中不同标本分离的多重耐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26例,标本以痰为主,病原菌鲍曼不动杆菌占首位,感染部位以肺部为主。结论实施多种干预措施,有效控制了多重耐药菌传播,防止了因交叉感染而引起的院内感染发生。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耐药性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老年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的价值。方法:整理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重症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抽选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由于给予患者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传统组以及研究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25例患者归纳在传统组,采用人文关怀护理干预的25例归纳在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结果:传统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低于研究组,数据较大,(P

  • 标签: 人文关怀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 老年患者 依从性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重症监护室获得性肌无力相关概念、引发机制、影响因素、临床诊断方式、治疗方式、护理干预方式等各个方面展开分析研究,进一步对其发展现状加以分析,针对当前临床医护人员对此类病症的错误认识加以完善和修正,提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保证治疗工作和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认识,降低疾病发生率。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获得性肌无力 研究 现状 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点,为其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PICU2013年8月—2016年8月44例IFI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44例患儿中,重症肺炎28例(63.6%),先天性心脏病7例(15.9%),脓毒症并脓毒性休克6例(13.6%),外科术后患儿3例(6.8%)等,42例(95.5%)使用多种广谱抗生素,38例(86.4%)患儿曾使用全身激素。40例(90.9%)患儿接受过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治疗,11例(25%)有深静脉穿刺病史,40例(90.9%)患儿有胃管、导尿管,32例(72.7%)有低蛋白血症。临床症状有发热(占84.1%)、气促(占95.5%),肺部细湿罗音(占95.5%),胸片表现无特异性。真菌培养检出真菌33株(75%),所有患儿均接受抗真菌药物治疗,有效率为68.2%。结论PICU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均有严重的基础疾病,伴多种高危因素,病原以念珠菌为主,早期诊断、尽早使用高效抗真菌药物可改善预后。

  • 标签: 儿童 重症监护病房 侵袭性真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