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首次电子肠镜检查发现结直肠息肉患者,第二次行电子肠镜下手术时,更换操作者对结直肠息肉术中检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在解放军陆军第九四六医院接受电子肠镜检查发现结直肠息肉、并在3个月内来院行内镜下治疗的患者,首次电子肠镜检查和复查由不同的两位医生完成。记录患者两次电子肠镜检查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首次电子肠镜检查发现结直肠息肉患者576例,其中3个月内来院治疗的患者且符合纳入条件者423例,由同一操作者复查新检出息肉人数的检出为22.7%(96/423),更换操作者后为24.3%(103/42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操作者和更换操作者新检出息肉的检出分别为20.8%(220/1 059)、25.9%(294/1 133),其中新检出直径≤ 5 mm息肉占新检出息肉分别为73.6%(162/220)、82.0%(241/294),新检出扁平型息肉占新检出息肉分别为71.8%(158/220)、79.9%(235/2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操作者和更换操作者新检出乙状结肠息肉占新检出息肉分别为35.0%(77/220)和39.1%(115/2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肠镜检查出结直肠息肉的患者,手术时更换操作者,术中能更多的检查出漏诊的息肉,特别是直径≤ 5 mm的扁平息肉;建议结直肠息肉患者手术时更换操作者,提高检出,降低漏诊

  • 标签: 电子肠镜 结直肠息肉 检出率 更换操作者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颅脑定量磁化成像(quantitative susceptibility mapping, QSM)中线圈选择和空间均匀性校正对深部核团磁化测量值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在2.89 T磁共振成像系统上采用20通道和64通道头颈联合线圈完成10名健康受试者扫描,得到分别施加和未施加空间均匀性校正的图像数据,再进行QSM重建。在重建得到的定量磁化图上,手动勾画出六个双侧脑深部灰质核团,包括红核、黑质、苍白球、壳核、尾状核和齿状核,计算核团内磁化平均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线性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分析比较均匀性校正前后、不同通道线圈采集获得的磁化值的组间差异性和一致性。结果用于QSM重建的图像数据施加空间均匀性校正后,磁化图上大脑深部核团边界更加清晰,定量磁化测量值均显著增加。均匀性校正前、后核团内磁化平均值线性相关(20通道:斜率K=1.06,R2=0.96;64通道:斜率K=1.12,R2=0.95)。在20通道和64通道线圈中采集得到核团内磁化平均值线性相关(校正前:斜率K=0.92,R2=0.96;校正后:斜率K=0.98,R2=0.96)。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均匀性校正后64通道和20通道线圈采集的核团磁化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land-Altman图显示均匀性校正后64通道和20通道线圈采集方法之间没有明显的偏差。结论线圈选择和空间均匀性校正的使用对颅脑定量磁化值有一定的影响,采用空间均匀性高的图像可提高QSM测量的准确性。

  • 标签: 定量磁化率成像 空间均匀性 线圈 深部灰质核团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北京地区6~16岁在校生抑郁障碍的总体患病、抑郁障碍患病的年龄和性别效应及抑郁障碍患儿的情绪和行为特点。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市6~16岁在校中小学生的抑郁障碍患病。第一阶段采用儿童行为调查表对高危儿童青少年进行初筛,第二阶段采用简明儿童少年国家神经精神访谈工具对初筛阳性的患儿进行进一步的诊断筛查,由2名精神科医师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手册第4版中关于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确定最终诊断抑郁障碍的人数。该研究属于流行病学类的调查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思路。同时采用χ2检验对比其年龄及性别效应。结果北京市6~16岁在校生抑郁障碍的患病为2.29%(234/10 215例)。其中男童的患病为1.80%(106/5 866例),女童的患病为2.94%(128/4 349例)。抑郁障碍的患病存在年龄效应,随着年龄的增加,抑郁障碍的患病增高。12岁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15岁前后达到峰值。抑郁障碍患儿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社交问题、退缩抑郁、焦虑抑郁、体诉及冲动行为等方面。结论北京市6~16岁在校生的抑郁障碍患病为2.29%。抑郁障碍发生在中小学生的各个年龄阶段,在小升初和中考前后两个阶段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抑郁情绪,尤其需要关注女童的情绪问题。在进行抑郁障碍的筛查和诊治过程中,抑郁情绪的非典型症状需要重点关注。

  • 标签: 儿童 青少年 抑郁症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 北京地区 年龄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家庭尿流检查(home-uroflowmetry,HUF)评估原发性夜间遗尿(primary nocturnal enuresis,PNE)的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的41例按照要求完成门诊尿流检查(office-uroflowmetry,OUF)和48 h HUF的患儿。其中,男23例,年龄为(7. 3±2. 0)岁,范围为5~13岁,遗尿次数为2~7次/周;女18例,年龄为(7. 7±2. 3)岁,范围为5~14岁,遗尿次数为1~7次/周。分别记录患儿的排尿量(voided volume,VV)、最大尿流(maximum urine flow rate,Qmax)、平均尿流(average urine flow rate,Qave)、排尿时间(voiding time,VT)和尿流曲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OUF和48 h HUF分别记录到41次和568次(包括30次VV<50. 0 ml不能纳入统计分析)排尿。48 h HUF记录到的PNE患儿24 h排尿频率、夜间排尿频率、24 h VV和夜间尿量分别为(6. 9±1. 5)次、(1. 1±0. 5)次、(1 098. 1±163. 7) ml和(289. 6± 87. 2) ml。48 h HUF与OUF测得的VV为(163. 5±33. 0) ml比(209. 2±61. 7) 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01);Qmax为(19. 0±3. 2)ml/s比(20. 6±4. 5)ml /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01);Qave为(9. 3±1. 9)ml/s比(10. 3±2. 7)ml/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01);VT为(17. 9±3. 1) s比(20. 9±4. 6) 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01)。Altman-Bland分析显示VV、Qmax、Qave和VT分别仅有13/41、20/41、29/41和16/41的点位于临床可接受界限内,一致性差。对尿流曲线进行分析发现,OUF中Staccato尿流曲线发生明显高于HUF (19. 5%比6. 3%)。结论HUF的结果更加符合患儿的生理状态,更加真实可靠,在条件允许情况下优先选取HUF评估PNE患儿膀胱功能。

  • 标签: 遗尿 家庭尿流率检查 门诊尿流率检查 儿童 膀胱功能
  • 简介:摘要机体受到感染、外伤后发生以防御反应为主的炎症应答,高迁移族蛋白1(HMGB1)为重要的“炎症介质”,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中介导炎症应答。然而HMGB1在炎症中的生物学功能因蛋白修饰种类和细胞中定位的不同而呈现差异,其在细胞核中发生赖氨酸残基乙酰化、赖氨酸残基甲基化、半胱氨酸残基氧化、丝氨酸残基磷酸化、天冬酰胺残基糖基化、腺苷二磷酸-核糖基化及赖氨酸残基乳酸化修饰,蛋白修饰后由细胞核迁移到细胞质,并释放到细胞外。细胞外游离的HMGB1可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Toll样受体结合,活化细胞和调控炎症应答。笔者从HMGB1翻译后修饰、释放、生物学作用及结合受体等方面,就其调控炎症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寻找炎症干预靶标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受体,免疫 炎症 蛋白翻译后修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参考值范围,为评价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的细胞遗传学损伤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1至6月,收集839名在岗医疗放射工作人员血样,分别进行染色体畸变分析和淋巴细胞微核试验,以染色体畸变分析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等,确定微核临界值和参考值范围。结果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为2.45‰(2 056/839 000)。ROC曲线下面积0.971,灵敏度100.0%,特异度91.6%,约登指数0.916;微核临界值为6‰,参考值范围为0~5‰。结论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参考值范围为0~5‰,应重点关注微核≥6‰的放射工作人员,工作中加强防护。

  • 标签: 淋巴细胞 微核 染色体 参考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循环管理在提高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药房药品盘点帐物相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8年起,广东省妇幼保健院2院区中药房均成立了管理小组,通过PDCA循环以提高各药房药品使用的管理。本研究通过对2016年9月至2020年2月2院区中药房的药品盘点帐物相符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药剂科工作人员(男7位,女11位,年龄(33.08±3.21)岁)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综合评价PDCA循环管理的应用价值。结果通过开展PDCA循环管理,越秀区中药房、番禺区中药房的帐物相符分别由90.00%(36/40)、87.50%(35/40)上升至97.50%(39/40)、95.00%(38/40);另外,越秀区中药房、番禺区中药房药剂科工作人员对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满意度分别为100.00%(6/6)、91.67%(11/12),也显著高于实施前的33.33%(2/6)、41.67%(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有助于及时发现医院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可显著提升药品盘点帐物相符及药剂工作人员工作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帐物相符率 价值 PDCA循环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干预对盆腔炎患者健康行为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实习教学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3月92例住院的盆腔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出院时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常规门诊治疗,定期门诊随访和观察组患者采用奥瑞姆自我护理理论结合家庭健康促进模式的延伸护理干预,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采用自行设计的《慢性盆腔炎患者健康行为调查问卷》评价健康行为,比较两组患者6个月盆腔炎复发。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药物治疗、饮食调节、运动锻炼、生活作息四项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且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复发为17.39%,再入院10.87%,明显高于观察组的4.34%和2.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延伸护理干预可促进盆腔炎患者的健康行为,对降低复发和再入院有显著的作用。

  • 标签: 延伸护理 盆腔炎 健康行为 复发率
  • 简介:摘要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器官灌注不良越来越重视,但缺乏相关的流行病学数据。为明确下肢缺血在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发病,通过meta分析合成后,统计出下肢缺血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TAAD)和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发病分别为11%和10%;TAAD和TBAD合并下肢缺血的患者中男性分别占77.17%和84.35%。下肢缺血在急性主动脉夹层中占一定的比例,不论A型夹层还是B型夹层,男性患者发病均高于女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调查了PICU住院的不同种族/民族癌症患儿存活是否存在差异。设计使用来自报告中心的虚拟儿科系统(virtual pediatric systems,VPS)数据进行回顾性多中心分析。采用混合效应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人口学信息,儿科死亡风险(PRISMⅢ)评分和预后变量以评估病死差异。场所135家美国PICUs。对象美国PICUs住院的癌症患儿。干预无。测量方法和主要结果本研究详细分析了12 232名罕见肿瘤患儿的23 128次PICU入院,占PICU总入院的3%,其中1 610次入院中患儿病死(病例病死7.0%)。非裔美国人(8.5%)和西班牙裔儿童(8.1%)的病死明显高于高加索儿童(6.3%)(P<0.05)。地区分析显示西班牙裔患儿在西部病死较高,而南部的非裔美国人患儿病死较高。与高加索人相比,西班牙裔的肺部疾病病死风险增加(OR:1.39;95%CI:1.13~1.70),而非裔美国人的休克/脓毒症病死风险增加(OR:1.56;95%CI:1.11~2.20)。不同种族/民族患儿间的治疗资源受限情况无差异。对照PRISMⅢ,PICU住院时间,干细胞移植状态,再入院情况,癌症类型(实体、脑、血液),机械通气天数和性别后,西班牙裔(OR:1.24;95%CI:1.05~1.47)和非裔美国人(OR:1.37;95%CI:1.14~1.66)的病死风险明显高于高加索人。结论本文结果显示对照癌症严重度和类型后,患儿种族,民族和发病地区均影响PICU内病死。本文提示有必要进行进一步调查,同时需要重新思考我们对危重非裔和西班牙裔癌症患儿的评估和治疗方法。

  • 标签: 儿科 癌症 种族 PRISMⅢ 健康不平等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 简介:摘要高迁移族蛋白A2(HMGA2)是一种非组蛋白,本身不具有转录活性,但它可通过与染色质结合改变其结构,继而调节其他基因的转录,从而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相关RNA基因能够调控HMGA2在肿瘤中的作用,同时肿瘤的侵袭性与上皮间质转化密切相关,可以通过靶向HMGA2基因治疗相关肿瘤。文章主要介绍HMGA2与肿瘤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 标签: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分子靶向治疗 RNA 上皮间质转化
  • 简介:摘要自1994年Mendall等首次报道儿童时期感染幽门螺旋杆菌(HP)可能增加冠心病风险以来,HP感染与急性心肌梗死(AMI)风险研究逐渐受到各地学者重视。但目前仍无定论,部分回顾性研究发现HP感染增加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风险。因此,本研究综述了AMI患者HP感染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线索。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幽门螺杆菌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微囊性、伸长及碎片状(MELF)浸润模式对术后生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100例,单因素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MELF浸润模式的临床病理特征,并绘制生存曲线,多因素分析相关风险比例模型预后。结果低级别MELF浸润阳性15例(19.23%,15/78),高级别MELF浸润阳性1例(4.55%,1/22);低级别MELF浸润发生高于高级别MELF浸润(P<0.05)。MELF模式与临床特征中肌层浸润、糖类抗原125(CA125)、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子宫颈间质受累、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阳性指标代入多因素分析中,结果显示,肌层浸润≥1/2,FIGO Ⅲ、IV期,LVSI阳性,子宫颈间质受累阳性,肿瘤分级低级别,CA125≥35 U/ml及MELF浸润阳性是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且伴有MELF浸润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是未伴有MELF浸润患者的7.58倍(P<0.05)。在对100例患者术后随访中有6例失访,随访为94.00%;随访期间,死亡3例,复发3例。1年总生存(OS)、无复发生存(RFS)分别为98.9%、97.9%。有无MELF浸润患者OS、RFS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FIGO Ⅰ、Ⅱ期与Ⅲ、Ⅳ期有无MELF浸润患者OS、RFS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显示,有MELF浸润对患者OS、RFS有影响,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LF浸润为子宫内膜癌特有肌层浸润,该浸润发生与肌层浸润≥1/2,FIGO Ⅲ、Ⅳ期,LVSI阳性,子宫颈间质受累阳性,肿瘤分级低级别,CA125≥35 U/ml等因素有关,MELF浸润可应用组织染色鉴别,但MELF浸润不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存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浸润模式 术后 生存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非整倍体检测(PGT-A)周期中,促性腺激素(Gn)对胚胎非整倍体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PGT-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低龄(<35岁)与高龄(≥35岁),根据Gn累积使用量分为≤2 250 U、>2 250 U,根据获卵数分为1~5个、6~10个、11~15个、≥16个,比较不同患者间的胚胎非整倍体及PGT-A临床结局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探讨Gn累积使用量与胚胎非整倍体及活产间的关系。结果共有402个周期(338例患者)、1 883个胚胎纳入本研究。(1)在低龄患者中,Gn≤2 250 U者的胚胎非整倍体为52.5%(304/579),与Gn>2 250 U者的48.6%(188/3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30,P=0.232);在高龄患者中,两者的差异[分别为57.9%(208/359)、60.6%(319/526)]同样无统计学意义(χ2=0.649,P=0.420)。(2)在低龄患者中,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方案的患者胚胎非整倍体为50.3%(158/314),GnRH激动剂长方案者为50.0%(121/242),GnRH激动剂短方案者为52.1%(207/397),黄体期方案者为6/13,各方案间无差异(χ2=0.482,P=0.923);在高龄患者中,各卵巢刺激方案间的差异[分别为60.8%(191/314)、58.4%(132/226)、59.2%(199/336)、5/9]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410,P=0.938)。(3)在低龄患者中,获卵数1~5个者的胚胎非整体为37.9%(11/29),6~10个者为54.0%(94/174),11~15个者为52.5%(104/198),≥16个者为50.1%(283/565),均无差异(P=0.652);但在高龄患者中,胚胎的非整倍体分别为73.6%(89/121)、57.5%(119/207)、56.3%(108/192)、57.8%(211/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n累积使用量与胚胎非整倍体不相关(P=0.885),女方年龄的增长会增加发生胚胎非整倍体的风险(OR=1.031,95%CI为1.010~1.054,P=0.004),获卵数的增加会减少发生非整倍体的风险(OR=0.981,95%CI为0.971~0.991,P<0.01)。(5)不同Gn用量患者间的生化妊娠[分别为55.6%(80/144)、52.1%(63/121)]、临床妊娠[分别为50.0%(72/144)、47.9%(58/121)]、活产[分别为46.5%(67/144)、40.5%(49/121)]均无差异(P=0.613、0.738、0.32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方年龄、Gn累积使用量、获卵数、卵巢刺激方案对活产均无影响(P均>0.05)。结论PGT-A周期中,Gn累积使用量与胚胎非整倍体及妊娠无关,在≥35岁的高龄患者中,获卵数增加可能降低胚胎非整倍体,年龄是影响PGT-A周期中胚胎非整倍体的重要因素。

  • 标签: 促性腺素类 非整倍性 植入前诊断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首次胸部高分辨CT(HR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3日至25日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确诊的106例COVID-19患者的首次胸部HRCT图像,对病灶分布、形态及周围受累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06例COVID-19患者首次肺部HRCT均发现病灶,单侧肺分布11例(10.4%),双侧肺分布95例(89.6%);肺外周分布65例(61.3%),肺外周及中心同时分布41例(38.7%);1个病灶8例(7.5%),2个病灶5例(4.7%),多发病灶93例(87.8%);结节状病灶12例(11.3%),磨玻璃状病灶94例(88.7%),条索状病灶7例(6.6%),2种及以上形态共存病灶15例(14.2%);累及一个肺叶10例(9.4%),累及2个及以上肺叶96例(90.6%);纵隔淋巴结增大24例(22.6%)(>60岁患者19例,占79.2%),胸腔积液3例(2.8%),心包积液1例(0.9%),胸膜受累/增厚2例(1.9%)。>60岁患者多表现为多病灶,多形态,肺外周及中心同时分布,累及多个肺叶,纵隔淋巴结增大。结论COVID-19患者首次胸部HRCT检查能发现肺部病灶,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胸部HRCT扫描检查在NCP的早期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国医疗机构不同检测途径HIV阳性检出情况。方法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首先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PubMed数据库中有关中国医疗机构开展HIV检测的文献;再使用自制的表格整理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HIV确证阳性数和检测数等;最终采用R 4.0.2软件计算总体、不同检测途径、不同地区亚组的HIV合并阳性检出及其95%CI,并绘制森林图,采用漏斗图分析发表偏倚。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5篇文献,覆盖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的总体HIV阳性检出为0.82‰(95%CI:0.62‰~1.04‰);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性病门诊检测的HIV阳性检出最高,为3.01‰(95%CI:1.76‰~4.58‰),其次为其他就诊检测[1.43‰(95%CI:1.00‰~1.93‰)],西部地区的HIV阳性检出最高,为1.14‰(95%CI:0.72‰~1.63‰),2008—2017年的阳性检出明显高于2000—2007年;Egger检验结果显示不存在发表偏倚(t=-0.737,P=0.465)。结论我国医疗机构就诊者HIV阳性检出处于较低水平,性病门诊就诊者阳性检出较高,应在此人群中进一步扩大动员检测,其次,应加强对医疗机构其他就诊者开展HIV筛查。

  • 标签: 医疗机构 HIV检测 HIV阳性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合并贫血对死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共200例。记录母体和早产儿的人口统计学、临床数据等。根据早产儿是否合并贫血,将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分为贫血组与非贫血组。比较2组母体及早产儿的所有变量,并做住院期间早产儿出现全因死亡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做极低出生体质量合并贫血亚组的各个变量对死亡的影响。结果贫血组64例,非贫血组136例。贫血组早产儿出生时平均孕周、入院后血细胞比容平均值、入院时血红蛋白平均值分别为(26.45 ± 2.32)周,(37.72 ± 3.81)%、(12.81 ± 1.51)g/L,非贫血组分别为(27.21 ± 2.21)周、(48.42 ± 5.61)%、(16.89 ± 2.12)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0.23、12.23、8.51,P<0.05或0.01)。贫血组1 minApgar评分<5分为67.19%(43/64),非贫血组为38.24%(52/1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5.55,P<0.01)。贫血组在出生后前72 h血管加压药物例数、脑室周围出血例数、死亡例数分别为34、26、32例,非贫血组分别为41、23、50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9.80、13.23、8.01,P<0.01或0.05)。贫血组在从出生到第一次输血天数、输红细胞量的中位数分别为2 d、75 ml/kg,非贫血组分别为7 d、45 ml/kg,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为482.2、781.9,P<0.05)。出生后前72 h应用血管加压药物、脑室周围出血和贫血是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12.30、13.40、34.89,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如果合并贫血,同时出生后前72 h使用血管升压药物、脑室周围出血的死亡风险增高。

  • 标签: 婴儿,早产 贫血 极低出生体质量 脑室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胎盘对延期妊娠引产发生不良围产结局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延期妊娠(≥孕41周)引产的单胎妊娠孕妇315例。按照是否出现不良围产结局(因持续异常胎心监护需紧急分娩、出生时脐动脉血pH<7.2、5 min Apgar评分<7分、生后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发生绒毛膜羊膜炎以及中转剖宫产)分为不良围产结局组(76例)和良好围产结局组(239例)。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比较组间一般情况及引产前最后一次超声测量的胎儿脐血流、大脑中动脉血流和脑胎盘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分析各血流指标对不良围产结局的预测作用,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最终有意义的预测指标。结果不良围产结局组脐动脉搏动指数(0.9±0.1与0.8±0.1,t=-5.458,P<0.001)和脑胎盘异常(<1.0)比例高于良好围产结局组[21.1%(16/76)与6.3%(15/239),χ2=14.190,P<0.001],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1.1±0.2与1.3±0.3,t=5.658,P<0.001)和脑胎盘低于良好围产结局组(1.2±0.3与1.6±0.5,t=8.940,P<0.001)。脐动脉搏动指数、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和脑胎盘预测不良围产结局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0.71和0.77。脑胎盘的灵敏度(0.74)高于脐动脉搏动指数(0.68)和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0.71),但三者的特异度相近,分别为0.67、0.66和0.66。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只有脑胎盘是不良围产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OR=0.028,95%CI:0.010~0.080,P<0.001)。结论脑胎盘作为早期预测延期妊娠发生不良围产结局的指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特异度稍差。

  • 标签: 大脑中动脉 脐动脉 血流速度 胎盘 妊娠,过期 妊娠结局 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