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一泌尿系统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及菌种鉴定。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的方法进行中段尿的分离培养与菌落计数。以商品化Vitek2细菌鉴定系统、德灵Autoscan-4阳性菌PC20复合鉴定板、APIStaph、APICoryn鉴定试条、K-B法药敏实验、以及细菌的16S核糖体核糖核酸(rRNA)基因测序分析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多相分类学鉴定。结果该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中累计9次均分离到一种革兰阳性球菌,菌落计数均>5万cfu/ml,其血平板不溶血,触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均阳性,硝酸盐还原、明胶液化、葡萄糖发酵、麦芽糖发酵、蔗糖发酵等阴性,药敏分析显示对青霉素、苯唑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利福平、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等耐药,但采用APIStaph、Autoscan-4PC20、Vitek2GP67鉴定卡均无法鉴定。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与解脲棒杆菌模式菌种的相似度为100%,可鉴定为解脲棒杆菌,其脂质需求实验阳性,生化特征及耐药性亦符合解脲棒杆菌的特征,但其球状的菌体形态与典型解脲棒杆菌的“栅栏状排列”小杆菌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该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可能为解脲棒杆菌的一个新的变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塔城市2009-2015年结核杆菌痰检的阳性情况,为塔城市结核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资料。方法2009-2015年就诊的可疑结核症状者、疑似肺结核病人及进行规范治疗病人共计4674例疑似(确诊)患者,收集其痰标本及一般资料,分析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结果初诊病人男性阳性率为19.1%(253/1324),女性阳性率为16.5%(201/1218)男性的阳性率比女性阳性率高,性别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8,P<0.05);随访复诊病人男性阳性率为1.2%(14/1125),随访复诊病女性阳性率为1.2%(12/10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P>0.05);各年度之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37.79,P〈0.01);(4)随访复诊病人结核杆菌阳性率为0~3.2%,各年度之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χ2=0.014;P>0.05)。结论加强健康宣传,对男性疑似病例的痰标本要加以重视度。加强结核病知识的宣传,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 标签: 肺结核病 痰检 塔城 新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从2012年3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共15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四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对照组患者则采用标准的三联疗法。结果观察组痊愈47例(63.0%),显效14例(19.0%),有效9例(12.0%),无效5例(6.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痊愈36例(48.0%),显效18例(24.0%),有效11例(15.0%),无效10例(1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0%,两组数据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四联疗法能够有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能够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治率。

  • 标签: 四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感染 慢性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改良从污水中提取大肠杆菌噬菌体的方法。方法采用对大肠杆菌噬菌体敏感的大肠杆菌C3000菌株作为宿主菌,简化从污水中提取大肠杆菌噬菌体的操作。结果方法改良后,可通过简单操作获得大肠杆菌噬菌体。结论改良后的方法适用于一般实验室从污水中提取大肠杆菌噬菌体。

  • 标签: 大肠杆菌C3000菌株 大肠杆菌噬菌体
  • 简介:摘要我科将2018年9月7日收治的1例紫色色杆菌感染性脓毒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 标签: 紫色色杆菌 染性脓毒血症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痰标本质量对抗酸杆菌的影响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肺结核患者的晨间痰、夜间痰和即时痰标本,采用萋-尼氏抗酸染色法行痰涂片检查。统计四个质量等级痰标本的构成比。结果粘液样痰占48.00%;唾液样痰32.97%、脓痰17.99%、血痰1.04%。痰涂片找抗酸杆菌的总涂阳率18.47%。唾液样痰5.33%,粘液样痰13.49%,脓痰53.78%,血痰53.85%。唾液样痰的涂阳率显著低于粘液样痰、脓痰和血痰的涂阳率(P<0.05)。粘液样痰的涂阳率显著低于脓痰和血痰的涂阳率。结论护理人员应主动进行指导和干预,以提高痰标本的质量,保证痰涂片找抗酸杆菌检查的准确性。

  • 标签: 肺结核 痰涂片 抗酸杆菌 护理
  • 简介:摘要人类多种上消化道疾病都是由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的感染引起的,同时Hp也是公认的引起消化性溃疡和慢性活动性胃炎的重要原因。医学上对Hp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对Hp的感染的治疗上。国内传统的中医及中药方面在Hp感染的治疗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先后出现了抗Hp的单药、辨证论治而组成的复方、经方等。西医治疗方面提出了一线、二线治疗方案以及最新研究的序贯疗法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经研究也也有较好的疗效。本文就Hp的治疗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胃炎 中西医疗法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治疗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关系。方法抽取我院于2016年10月—2017年8月收治的89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44例)2个组别。给予两组常规治疗,观察组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观察患者的疗效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积分。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除成功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及根除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多伴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根除Hp治疗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可改善治疗效果。

  • 标签: 幽门螺旋杆菌 根除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情况以及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8月我院住院及门诊儿童送检的100例流感嗜血杆菌标本,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头孢硝噻吩纸片法对100例标本进行检测分析,同时分析对氨苄西林耐药的菌株,探讨其耐药机制。结果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呋辛、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氯霉素的敏感率高,对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为65%,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33%。100株流感嗜血杆菌中,19株β-内酰胺酶阳性,均对氨苄西林耐药。结论氨苄西林已经不能作为儿童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经验用药,因此对不同国家地区的不同年龄、病情的患者开展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性检测对指导当地临床治疗流感嗜血杆菌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儿童流感嗜血杆菌 耐药性 氨苄西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与血清Hp抗体检测结果,评价13CUBT在Hp感染诊断及疗效中发挥的优势。方法检测对象为2012年3月至2013年7月本院消化专科门诊主诉有不同程度的上消化道症状,排除活动性胃炎出血者、有外科手术史、肿瘤患者、就诊或入院前服用抗生素、H2受体阻滞剂、铋剂等药物者,经行血清Hp抗体和13C-UBT检测结果为阳性患者50例。患者进行抗Hp三联治疗,在完成三联治疗时病人症状消失,停药四周后再同时做13C–UBT和血清Hp抗体检测。结果50例患者经过抗Hp三联疗法四周后,还有48例(96%)为Hp抗体阳性,而13C-UBT阳性例数为8例(16%),有42(84%)例转为阴性,治疗前后两组检测结果比较显示为Hp抗体检测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13C-UBT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13C-UBT能较灵敏且准确地反映患者Hp变化的情况,同时因其兼有无创、无放射性、容易接受、快速、可反复检测等优点,适宜于作为抗Hp诊断疗效观察的首选指标。

  • 标签: 13C&ndash UBT 幽门螺杆菌(Hp) 根除 疗效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清除幽门螺旋杆菌对治疗相关性胃部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资料为我院2013年收治的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患者68例,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34例,观察组患者口服奥美拉唑、呋喃唑酮、阿莫西林;对照组患者口服奥美拉唑、甲硝唑、阿莫西林,7天为一疗程。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时间相同,足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胃肠道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足量足疗程治疗后,观察组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观察组的痊愈、显效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有效、无效均少于对照组。结论奥美拉唑、呋喃唑酮、阿莫西林联合治疗的效果优于奥美拉唑、甲硝唑、阿莫西林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此三联疗法值得在临床中借鉴。

  • 标签: 幽门螺旋杆菌 胃部疾病 临床效果 奥美拉唑 呋喃唑酮 阿莫西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为慢性胃炎患者实施三联疗法将幽门螺杆菌根除后所获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前来我院医治因幽门螺杆菌导致慢性胃炎的患者共46例,随机分组并实施不同治疗方法23例对照组患者仅服用兰索拉唑,23例研究组患者行以“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兰索拉唑”三联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就治疗总有效率而言,对照组为73.91%,研究组为95.65%,对照组远远不如研究组,P<0.05,统计学有差异。结论三联疗法对于幽门螺杆菌的根除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患者的慢性胃炎得到了有效治疗,不仅临床症状得以改善,不良反应率也比较低,适合临床应用。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三联疗法 慢性胃炎 兰索拉唑 阿莫西林 克拉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消化道幽门螺旋杆菌首选检测方法及临床根除方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收的消化道疾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14C尿素呼吸试验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进行消化道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比较检测结果,采用三联法和四联法治疗14C呼吸试验阳性患者,总结治疗体会。结果5例胃癌,7例十二指肠溃疡,28例胃溃疡。14C尿素呼吸试验检测阳性率与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阳性率存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总转阴率为96.55%(28/29),所有患者嗳气、反酸、上腹部疼痛不适等临床症状显著改善,1例患者腹泻、1例口苦、1例纳差,不良反应程度均较轻。结论消化道幽门螺旋杆菌首选检测方法是14C尿素呼吸试验,三联法与四联法联用可有效提高消化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根除率。

  • 标签: 消化道幽门螺旋杆菌 检测方法 根除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两种根治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实验组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结果实验组10例患者有效,显效患者为13例,2例患者为无效。对照组中,9例有效,10例患者为显效。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0%与76.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根治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分别为88.0%与68.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中应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相关性胃溃疡的疗效理想,安全性较高,可显著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相关性胃溃疡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反流性咽喉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样本选自本院2018年1月—2018年5月间收治的60例咽喉炎患者,按照疾病分类将其分为普通组与反流组,普通组患者为普通咽喉炎患者,反流组患者为反流性咽喉炎患者,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分析,其中反流组、普通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6.7%、80.0%,差异显著(P<0.05)。对比反流组患者与普通组患者治疗转阴率等指标分析,其中反流组患者与普通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并且反流组较为优异(P<0.05)。结论咽喉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咽喉炎有着较大的联系,在通过分类治疗后可以改善其治疗转移率等各项指标。

  • 标签: 反流性咽喉炎 幽门螺杆菌感染 临床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及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5年6月间我院门诊收治的300例急性胃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病因,同时对比分析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和非上消化道哦出血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结果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主要病因为十二指肠溃疡(30.00%)、胃溃疡(20.00%)、胃粘膜病变(13.33%)、胃癌(8.67%)和十二指肠炎(8.00%)等。同时非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HP阳性率43.57%,与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阳性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主要以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为主,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不会明显的增加消化道出血机率。因此医师在对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检查时,需要合理的配合胃镜进行检查。

  • 标签: 老年患者 消化道出血 幽门螺杆菌感染
  • 简介:1病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耐药特性以及菌株的分布情况,为有效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抗生素副作用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2月-2018年12月于医院临床共分离出147株CRE,我院鉴定仪器采用珠海迪尔DL-96Ⅱ细菌测定系统,进行药敏试验和细菌鉴定。结果一年间临床分离出来的147株CRE中,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75株,占51.02%)、大肠埃希菌(36株,占24.49%)、产酸克雷伯菌(24株,占16.33%)和聚团肠杆菌(12株,占7.64%),标本分布包括重症监护室、呼吸与危重症科、神经外科、骨科、泌尿科、消化内科,其中60.5%的标本分布于重症监护室、呼吸与危重症科;CRE主要来源于痰液、尿液、肺泡灌洗液、胆汁和穿刺液,分别占62.58%、19.73%、7.48%、6.12%和2.04%。结论我院的普通病房首次检查出CRE,这是继重症监护病房之外的一个特殊发现,故临床医师在选用抗菌药物一定要严格依据药敏结果,同时采取有力防护措施,预防耐药菌的大肆传播。

  • 标签: 碳青霉烯 肠杆菌科细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RE)的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仅有腹上区不适,无反流症状且经胃镜检查,非RE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研究,分析RE与Hp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级感染率明显高于II级别和III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I级感染率高于III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与RE的发生率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对于RE患者治疗中清除HP的行为对于患者弊大于利。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反流性食管炎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肝组织病理的关系。方法收集CHB患者80例,所有患者都采取肝活组织检查明确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G)及纤维化分期(S),并采取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患者是否存在Hp感染。按照14C结果把研究对象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分级及纤维化分期。结果两组肝组织炎症活动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G2的比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S2的比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p感染或许和CHB患者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分期的严重程度无关。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幽门螺杆菌 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