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眶上外侧入路在前颅窝底脑膜瘤神经外科治疗中的优势和意义。方法在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我院有50例前颅窝底脑膜瘤患者采取了眶上外侧入路进行切除,回顾所有患者的临床情况和手术后症状的改善,将其进行讨论分析。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患者有46例,Ⅱ级切除患者有4例;WHO(中枢神经系统脑瘤分类及分类)Ⅰ级有48例,WHOⅡ级有2例。手术后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的例数为精神疾病患者10例,癫痫症患者8例,脑水肿患者2例,血钠过少患者6例,身体发热的患者有5例。无患者出现伤口感染、脑脊液鼻漏和死亡的现象。将50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经影像学检测均无复发现象。结论采用眶上外侧入路切除前颅窝底脑膜瘤,对患者身体损伤小,肿瘤切除干净,术后无复发性,且恢复性好,在临床上有较大研究意义

  • 标签: 眶上外侧入路 前颅窝底脑膜瘤 神经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血清IL-17及IL-6水平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62例,其中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22例(急性AA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40例(慢性AA组),选择同期健康查体人员62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血清IL-17及IL-6水平差异。结果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组血清IL-17、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AA组与慢性AA组患者血清IL-17、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体内IL-17、IL-6高表达,其可能参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及进展。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IL-17 IL-6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34例,将其充当实验组,而后选择同期入院的健康人员34例,将其充当参照组,利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PCT含量检测,最后对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D-二聚体水平进行比对和总结。结果两组受检人员经检测后,实验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D-二聚体水平同参照组比对明显较高,组间数据结果由统计工具进行检验,统计学意义产生。实验组患者中,C反应蛋白阳性占比为86.7%,降钙素原阳性占比为60.0%,D-二聚体水平阳性占比为66.7%。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行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D-二聚体检测,可以将患者机体感染和纤溶系统充分体现,从而为临床治疗奠定基础。

  • 标签: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D-二聚体 急性白血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炎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的水平对于评估其病情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85例肺炎及肺炎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检验资料,根据其病情分为单纯肺炎组、合并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hs-CRP、PCT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差异。结果单纯肺炎组、脓毒症组、脓毒症休克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Apache-Ⅱ评分呈明显递增态势,脓毒症组、脓毒症休克组患者的hs-CRP水平均高于单纯肺炎组(P<0.05)。结论血清hs-CRP、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对肺炎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具有诊断价值,而血清PCT的诊断特异性高于hs-CRP,但敏感度则较hs-CRP低。

  • 标签: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肺炎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取54例糖尿病为观察组,选54位健康者为对照组,检验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结果观察组血清C肽低于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值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血清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在诊断糖尿病方面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糖尿病 血清C肽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NP、cTnI和CRP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及后期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筛选2014年7月—2016年7月入住我院8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治疗后2年内是否有心力衰竭,分为非心力衰竭组(n=51)和心力衰竭组(n=36),并以8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中BNP、cTnI和CRP的水平。通过对BNP、cTnI和CRP水平对比分析,得出相关结论。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BNP、cTnI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组血清BNP、cTnI和CRP浓度明显高于非心力衰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BNP、cTnI和CRP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及后期心力衰竭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中易损伤神经丛及分支的定位与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患者50例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较易辨认腹下神经,从上腹下丛在骶骨岬上下1~2cm范围内分为左腹下神经和右腹下神经,在骶骨岬上方分支、下方分支、平骶骨岬水平高度分支分布率分别为47.0%、36.0%、17.0%。在左右腹下神经方面,单一神经干34侧,2支型10侧,纵形神经纤维网6侧,分别占总数的68.0%、20.0%、12.0%。两分支夹角89°~101°,平均(95.8±3.1)°。左侧长4.3~5.7cm,平均(5.0±0.4)cm;宽2.3~6.4mm,平均(4.1±1.1)mm。右侧长4.7~7.8cm,平均(5.6±1.2)cm;宽2.3~6.5mm,平均(3.8±1.0)mm。在直肠两侧分布,上端在直肠膀胱陷窝上外侧3.8~5.5cm平均(4.7±0.5)cm左右的腹膜壁层深面投影,下端在直肠膀胱陷窝上外侧2.0~3.5cm平均(3.0±0.4)cm左右的腹膜壁层深面投影。精囊腺底部的上外侧2.9~5.5cm平均(4.1±0.6)cm处也正好分布着盆丛的上端。内侧缘在直肠外侧0.9~1.5cm平均(1.1±0.2)cm处投影。盆丛呈网状神经板,且不规则,长3.3~4.5cm,平均(3.8±0.4)cm;宽20.0~30.0mm,平均(24.8±2.8)mm。结论;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中易损伤神经丛及分支的准确定位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直肠癌 全系膜切除术 易损伤神经丛及分支 定位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水平对早期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接受治疗并且被确诊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90以及90例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作为实验组,黄疸新生儿作为常规组。对比两组患儿的肠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患儿的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在首次检查、二次检查中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差异均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肠脂肪酸结合蛋白的检查方式可以作为一种非入侵性的检查方式,并且具备非常显著的临床应用意义,能够显著提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早期诊断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早期诊断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otch1、IGF-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不同基因状态下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对38例EGFR野生组、47例EGFR突变组进行Notch1、IGF-1的蛋白表达检测。结果Notch1、IGF-1在NSCLC中EGFR突变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6%、78.7%,均明显高于EGFR野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otch1与IGF-1在两组中阳性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Notch1与IGF-1在NSCLC各组中均表达上调,提示在NSCLC靶向药物的敏感性检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Notch1信号高表达间接揭示为EGFR-TKIs耐药的重要因素。

  • 标签: Notch1 IGF-1 非小细胞肺癌 EGFR-TKIs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点及其血培养、超声心动图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0月以来我院收治的8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在临床表现方面,出现发热症状的患者有77例(97.12%),出现心功能症状的患者有53例(66.71%),出现脾肿大的患儿有30例(37.71%),出现镜下血尿的患儿有38例(47.81%)。80例患儿中有28例为阳性血培养,血培养中阳性率为35.41%,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致病微生物中主要的致病源菌是草绿色链球菌和B溶血性链球菌,本粗研究中谭恩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例(80.01%)、6例(41.03%),条件致病菌5例。超声心动图检查74例患儿(92.7%)发现赘生物,阳性率仅次于发热表现。结论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基础心脏病中,先天性心脏病最为常见,风湿性心脏病的引发率仅次于先天性心脏病。血培养、超声心动图有助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而且超声心动图能评估患儿的的病情和预后,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小儿感染性 心内膜炎 血培养 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目的脑梗死患者血清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本文选取70例脑梗死患者,对其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进行准确测定,将其检测结果和健康人群对应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组的D-二聚体、血清纤维蛋白原两项指标分别是(290.22±80.74)ng/l以及(7.49±1.10)g/l,和对照组的D-二聚体、血清纤维蛋白原两项指标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患者的发病、病情发展和凝血-纤溶系统之间的异常存在很大的关系,在临床诊断、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 标签: 脑梗死 D-二聚体 血清纤维蛋白原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呼出一氧化氮浓度变化的意义。方法选取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72例,为急性发作组;临床缓解期患者36例,为临床缓解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将三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急性发作期病情的严重程度,进一步划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并且检测78名研究对象的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肺功能以及外周血嗜酸性细胞(EOS)计数,将收集的全部计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发作组的肺功能、FeNO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预估百分比(FEV1/pred)、呼气流量峰值(PEF)、外周血EOS和对照组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急性发作期病情严重程度与FeNO/外周血EOS呈正相关关系,三组间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均低于临床组FeNO、外周血EOS(P<0.05),有统计学意义,同时,FEV1/pred、PEF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研究得出FeNO水平与外周血EOS均呈正相关,但与FEV1、PEF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呼出的一氧化氮浓度都明显升高,可用于监测急性发作期病情严重程度的参照,以及指导缓解期治疗。

  • 标签: 急性支气管哮喘 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急诊应激性高血糖的联合检测中采用糖化血红蛋白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方法、作用以及临床意义展开论述。方法将来医院急诊就诊的危重病人,分为非糖尿病应激组和糖尿病应激组。同时选取普通糖尿病患者以及来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成年人,划分到对照组。对两组给予糖化血红蛋白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结果糖尿病应激和糖尿病非应激组在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上,比非糖尿病应激组和健康体检人员组成的对照组要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糖尿病应激组和健康对照组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应激组和非糖尿病应激组在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上,比糖尿病非应激组和健康对照组的数值要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应激高血糖的鉴别上,采用糖化血红蛋白和高敏C反应蛋白进行联合检测,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高敏C反应蛋白 应激性高血糖 血糖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应用心电图联合心脏彩超诊断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1月-12月在我院诊治的40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心电图和心脏彩超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阳性检查率。结果心脏彩色超声检查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心电图检查(P<0.05)。结论心脏彩超检查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检查率,明显优于心电图检查方法,然而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能够提高临床诊断率。

  • 标签: 彩超 心电图 诊断 高血压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尿NAG、血β2微球蛋白(β2-MG)分析其对高尿酸血症患者早期诊断肾功能的临床检验价值。方法选择31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和31例健康体检者,高尿酸血症患者以血肌酐进行分组,测定血清胱抑素C(Cys-C)、尿NAG、血β2微球蛋白并进行比较。结果不同组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胱抑素C、血β2微球蛋白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胱抑素C、血β2微球蛋白有统计学差异,但尿NAG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用血清胱抑素C、血β2微球蛋白联合检测高尿酸血症患者,可早期发现肾功能改变,对病情发展具有预示作用。

  • 标签: 早期肾损害 高尿酸血症 血清胱抑素C 血&beta 2微球蛋白 尿NAG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丁苯肽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及对hs-CRP影响。方法将9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成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奥拉西坦注射液2.0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4d,联用丁苯肽软胶囊200mg,口服,每日3次,连用14d;对照组采用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4d,2组常规治疗均相同。观察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hs-CRP测定及临床疗效判定。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基本治愈为23.91%,显著进步为41.31%,进步为30.43%,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基本治愈为13.33%,显著进步为26.67%,进步为42.22%,总有效率为82.22%,2组基本治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4d后治疗组NIHSS评分、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4d后治疗组患者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丁苯肽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并能降低炎性反应。

  • 标签: 脑梗死 奥拉西坦 丁苯肽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肾病综合症患者脂质代谢特点。方法对A组、B组、C组患者及对照组健康人群实施机体血脂检测,指定高年资专业临床实验室检验医师完成相关操作,准确记录各组TC、TG、HDL-C、LDL-C检测结果,将所得数据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C组TC、TG、LDL-C检测水平最高,而HDL-C检测水平最低;对照组TC、TG、LDL-C检测水平最低,而HDL-C检测水平最高,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肾病综合症患者均存在异常的脂质代谢水平,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相关特征,对疑似病例接诊后积极实施血脂检测掌握其实际病情并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 标签: 2型糖尿病 心脑血管病 肾病综合症 脂质代谢水平 临床测定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清抗PLA2R抗体联合肾组织IgG4检测在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06月期间确诊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40例作为实验组,并选取同期确诊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8例、膜型狼疮性肾炎10例及肿瘤相关性膜性肾病2例作为对照组,临床生化自动分析仪测定患者的血清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值,北京海斯特临床检验所监测血清抗PLA2R抗体,我院病理科免疫组化染色测定肾组织IgG4水平。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白蛋白、24h尿蛋白量、血肌酐值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抗PLA2R抗体水平及肾组织IgG4阳性率则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清抗PLA2R抗体联合肾组织IgG4检测,能够准确判断特发性膜性肾病,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抗PLA2R抗体 肾组织IgG4 特发性膜性肾病 诊断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程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NT-proBNP临床检验意义与pH值、PaCO2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65例不同程度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以及25例健康人群作为样本,对其NT-proBNP、PH值、PaCO2进行检验,观察不同人群在上述三项指标数据方面的差异。结果健康患者、轻度患者、中度患者在NT-proBNP、PH值、PaCO2检验值方面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患者三项指标与健康、轻度、中度患者对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NT-proBNP浓度可反映患者心功能状态,可将其与pH值、PaCO2共同作为慢性阻塞性肺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诊断依据,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 NT-proBNP pH值 PaCO2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