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关系。方法根据诊断标准及既往史,采用修定版外显性攻击量表(MOAS)评定其攻击行为,收集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9例(攻击组),无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非攻击组),使用多导心理生理检测评定系统进行P300测试。结果攻击组患者较非攻击组患者的N1、P2潜伏期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其认知功能受损更严重。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攻击行为 事件相关电位P3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ki-67、Bcl-2及p53联合检测对甲状腺癌发生发展的预测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甲状腺癌、甲状腺腺瘤、正常甲状腺组织中ki-67、Bcl-2及p53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甲状腺癌组、甲状腺腺癌组中,ki-67、Bcl-2及p53均呈阳性表达;正常甲状腺组中上述三种指标均呈阴性表达;甲状腺癌组中ki-67、Bcl-2及p53的表达均高于甲状腺腺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癌不同病理类型中,Bcl-2、p53的阳性表达率及ki-67增殖指数在未分化癌和滤泡状癌均高于乳头状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的ki-67、Bcl-2及p53的表达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i-67、Bcl-2及p53的高表达与甲状腺癌的发生相关,三者的联合监测可用作临床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的指标。

  • 标签: ki-67 Bcl-2 p53 甲状腺癌发生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地区重型手足口病患二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重型手足口病患儿110例作为试验组,50例体检正常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进行检测,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IgM、IgG和IgA水平,对两组儿童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CD3+、CD4+、CD8+、CD4+/CD8+均明显降低(P<0.05),IgM、IgG和IgA水平也显著下降(P<0.05)。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T细胞亚群浓度下降,免疫球蛋白降低,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紊乱,因此及时了解患儿免疫水平的改变,对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积极意义。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T细胞亚群 免疫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免疫学指标的动态变化以指导临床。方法对72例病脑患儿分别于急性期(病后1-2天)、其中30例结果异常者于临床治愈后(约2周)、仍有异常者10例于病程4周,行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测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及免疫球蛋白含量进行检测,上述各项指标于治疗前后行自身对照。结果急性期病脑患儿脑脊液CD3+及CD4+百分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CD8+百分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含量与正常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动态观察2周后,显著性差异仍存在,但较急性期变小;4周后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结论病毒性脑炎的免疫异常在脑脊液表现为细胞免疫异常为主,也可伴有体液免疫异常,并且该免疫指标的完全恢复多在临床治愈之后。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脑脊液 T 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球蛋白 动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检测血清P-选择素、白细胞介素-6对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各40例,另以4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P-选择素、白细胞介素-6水平并比较分析。结果各组冠心病患者P-选择素、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以急性心肌梗死组升高最明显(P<0.01)。P-选择素和白细胞介素-6升高者与两项指标正常者相比,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检测冠心病患者P-选择素、白细胞介素-6水平可帮助对冠心病进行诊断、分型,其血清水平的高低可作为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因子。

  • 标签: 冠心病 诊断与分型 P-选择素 预测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中常规12导联心电图ST-T改变的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26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冠状动脉造影及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分析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异常改变阳性率。结果1260例冠心病患者中,病变检出异常共741例,异常阳性率58.81%。采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ST-T改变多支(80.96%)高于双支病变检出阳性率(60.00%)、单支(34.8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诊断中常规12导联心电图ST-T改变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且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与常规心电图ST-T改变的阳性率相关。

  • 标签: 冠心病 冠状动脉 病变支数 常规12导联心电图 ST-T改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对顽固性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ST-T段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之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顽固性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在常规治疗(对照组,24例)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用尼可地尔治疗(观察组,26例)的临床疗效差异与心电图ST-T段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为(0.4±0.2)次/d,持续时间为(3.2±1.7)min/次;对照组发作频率为(1.5±0.3)次/d,持续时间为(5.5±2.4)min/次,组间对比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心电图ST-T段有84.62%的患者改善,对照组有70.83%的患者改善,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顽固性心绞痛时可采用尼可地尔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但对患者心电图ST-T段的改善无显著性效果。

  • 标签: 顽固性心绞痛 尼可地尔 发作频率 持续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除术对T1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科收治的膀胱肿瘤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病检结果均为T1期NMIBC。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术后均应用吡柔比星(30mg)进行膀胱灌注化疗。实验组18例4周后行了二次电切,观察肿瘤残留率以及分期变化。对照组18例未接受二次电切。术后膀胱镜随访24个月,观察两组的肿瘤复发率。结果18例行了二次电切的患者术后病理证实有肿瘤残留者7例(38.9%),其中发现肿瘤浸润至肌层2例(11.1%)。随访期间二次电切组肿瘤复发率为33.3%(6/18),对照组为55.6%(1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1期NMIBC行二次电切可切除初次电切的残余肿瘤,有效降低其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二次电切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取石术后胆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7年7月—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1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至两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取石术后,一期缝合组患者实施一期缝合,T管引流组患者实施T管引流。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和手术并发症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排气时间以及治疗费用等手术指标方面,一期缝合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T管引流组,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高淀粉酶血症患者10例,胆漏患者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6.79%,T管引流组高淀粉酶血症患者16例,胆漏患者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9.29%。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取石术后实施一期缝合的效果比T管引流更为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 胆总管取石术 胆管一期缝合 T管引流 疗效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及评估术中使用雷替曲塞腹腔灌洗对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4例大肠癌(T4a~bN0~2M0)患者(术中均冰冻活检证实为T4a~b)随机分为2组,其中实验组42例,对照组42例,实验组关腹前辅以雷替曲塞腹腔灌洗;对照组则关腹前温的灭菌注射用水1000ml冲洗腹腔。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近期疗效。结果安全性方面,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相当,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疗效方面,术后6个月实验组有效41例(97.6%),无效1例(2.4%);对照组有效39例(92.9%),无效3例(7.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实验组有效40例(95.2%),无效2例(4.8%);对照组有效34例(81.0%),无效8例(19.0%),两组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T4期结直肠癌术中辅以雷替曲塞进行腹腔灌注化疗在术后1年表现出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 标签: 雷替曲塞 T4结直肠癌 术中灌注化疗 安全性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采用ST+V模式与S/T模式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比对。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6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患者,且两组患者均已确诊为COPD合并呼吸衰竭疾病,均已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对照组患者采用S/T模式进行无创通气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采用ST+V模式进行无创通气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RR水平、HR水平、Pa02水平、PaCO2水平以及血PH值,实验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RR水平、HR水平、PaCO2水平经治疗有明显的下降(P<0.01),Pa02水平及PH值比治疗前有明显上升(P<0.01),但观察组的患者的治疗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上使用ST+V模式比使用S/T模式进行无创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ST+V模式 S/T模式 治疗 COPD合并呼吸衰竭 效果比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D4+T淋巴细胞、血清炎症因子在胃肠炎伴良性惊厥婴幼儿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30例肠胃炎伴良性惊厥患儿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30例为对照组,应用McAb-APAAP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及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与IFN-γ水平。结果研究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L-6、TNF-α与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肠炎伴良性惊厥患儿发病急性期存在免疫功能紊乱,IL-6、TNF-α与IFN-γ和T淋巴细胞可能参与了儿童胃肠炎伴良性惊厥的发病过程。

  • 标签: CD4+T 淋巴细胞 炎性因子 胃肠炎 惊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染色体9p21区域rs10757278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患者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确诊为MI的115例维吾尔族患者作为MI组,所有患者经动脉造影证实至少一支血管狭窄>50%以上;选择同期于我院参加体检的健康人群92人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对象的rs10757278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相对危险度及95%可信区间。结果MI组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及高脂血症病史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I组和对照组间rs10757278位点的基因型分布频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3);MI组和对照组等位基因A/G分布频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染色体9p21区域rs10757278位点基因多态性是新疆维吾尔族MI患者的易感基因。

  • 标签: 维吾尔族 心肌梗死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结合天幕裂孔切开术与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患者的免疫功能以及血清t-PA、PAI-1影响情况。方法选在我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8例,依据治疗方式分成单治组与结合组,每组44例,比较治疗有效性。结果结合组术后三天、术后七天变化幅度比单治组大,P<0.05;结合组术后IgM、IgA、IgG变化幅度比单治组大,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结合天幕裂孔切开术与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能够改善患者免疫指标、调节患者血清t-PA、PAI-1的水平。

  • 标签: 天幕裂孔切开术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重型颅脑损伤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丙托溴胺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病毒性肺炎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对我院的100例病毒性肺炎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异丙托溴胺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和炎性因子水平进行评价。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如IgA、IgE、IgG以及IgM,T淋巴细胞CD3+、CD4+、CD8+以及CD4+/CD8+,炎性因子如IL-6、IL-8以及TNF-ɑ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异丙托溴胺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病毒性肺炎患儿可显著缓解病情。

  • 标签: 异丙托溴胺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 病毒性肺炎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二聚体、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肌钙蛋白T及降钙素原联合检测对急性主动脉夹层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接诊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共141例(有效改善患者90例,死亡51例),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患者的凝血功能、心功能及炎性指标,判断D-二聚体、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肌钙蛋白T及降钙素原联合检测对患者急性主动脉夹层预后的价值效果。结果死亡组患者的D-二聚体、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肌钙蛋白T及降钙素原的指标数值均显著高于生存组患者(P<0.05),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联合采用D-二聚体、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肌钙蛋白T及降钙素原联合检测的方法能够有效帮助医生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判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判断准确率,值得在临床检测中大力推广。

  • 标签: 急性主动脉夹层 D-二聚体 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 肌钙蛋白T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2型糖尿病应用胰岛素治疗的临床价值探讨。方法选取80例来我院进行糖尿病检查与治疗患者进行研究,待患者疾病确诊后分两组分别给予其双相门冬胰岛素-诺和锐30、预混人胰岛素-诺和灵30R进行针对性治疗,记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血糖改善情况以及发生低血糖的例数。结果经过诺和锐30胰岛素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异常血糖获得有效改善与控制,低血糖发生率低,各项数据较之于对照组有着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时要求医生在把握患者血糖指征基础上,选择应用效果好、安全性高的诺和锐30胰岛素进行治疗,以此有效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双相门冬胰岛素 预混人胰岛素 2型糖尿病 治疗 有效性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