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比以多西他赛为主二联和三联疗法对老年低分化胃癌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老年低分化胃癌患者随机分成三联化疗组和二联化疗组,每组30例。二联化疗组给予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化疗,三联化疗组给予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替吉奥方案化疗。对两组近期疗效、KPS评分、肿瘤进展时间(TTP)、生存时间(OS)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二联化疗组客观缓解率、临床获益率为36.7%、63.3%,三联化疗组客观缓解率、临床获益率为33.3%、7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二联化疗组KPS评分为(71.5±6.6)分,显著性低于三联化疗组(79.5±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联化疗组TTP为8.5个月,三联化疗组TTP为8.7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联化疗组OS为13.4个月,三联化疗组OS为15.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联化疗组不良反应(白细胞降低、贫血、乏力)率显著低于三联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多西他赛为主三联疗法,多西他赛为主二联疗法对对老年低分化胃癌效果同样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适合老年人使用。

  • 标签: 多西他赛 二联疗法 三联疗法 老年 低分化胃癌
  • 简介:肝细胞癌是一种常见恶性肿瘤,TP53突变在其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在我国大陆地区,约有50%HCC患者携带TP53突变,最常见是黄曲霉毒素导致R249S突变。MDM2和p14ARF是TP53通路两个重要调节因子,近来研究显示MDM2扩增和p14ARF纯合性缺失/启动子甲基化也参与了HCC发生发展过程。目前,有越来越多关于TP53通路改变在HCC早期诊断、预后和治疗中应用研究,但还需要更多研究证实。本文重点介绍了TP53通路分子遗传学改变(包括TP53突变、MDM2扩增和p14ARF纯合性缺失/启动子甲基化)肝细胞癌发生关系。

  • 标签: 肝细胞癌 TP53 MDM2 P14ARF
  • 简介:背景:肠道动力障碍是急性胰腺炎(AP)病情进展重要环节,兴奋性抑制性胃肠激素失衡可能是重度AP(SAP)患者出现肠道动力障碍关键原因之一。目的:探讨AP患者血清促炎细胞因子空腹胃肠激素之间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6年6月-2017年6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收治90例AP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轻度AP(MAP)60例,SAP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65例作为对照组。以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和空腹5-羟色胺(5-HT)、胃动素(MTL)、胆囊收缩素(CCK)水平,分析促炎细胞因子胃肠激素之间以及两者AP严重程度之间相关性。结果:MAP组和SAP组血清TNF-α、IL-6、IL-8和5-HT水平高于对照组,MTL、CCK水平低于对照组,SAP组改变更为显著,MA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促炎细胞因子各胃肠激素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且两者均与AP严重程度相关(P<0.05)。结论:胃肠激素5-HT、MTL、CCKAP严重程度和血清促炎细胞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可能为AP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参考。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细胞因子类 胃肠激素类 Logistic模型
  • 简介: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组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关系。方法采用二分类组间比较多分类趋势分析,比较MS组非MS组之间、MS组分分组之间样本特征;对符合MS组分标准患者发生NAFLD影响因素进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并拟合预测方程。结果MS组BMI、TC、DBP、SBP、TG、SUA水平值和NAFLD患病率显著髙于非MS组(P<0.05);HDL-CMAU水平值显著低于非MS组(P<0.05)。MS组分分组中,随着代谢异常组分增加,BMI、FPG、DBP、SBP、TG、MAU、SUA水平NAFLD患病率升髙。年龄、BMI、TC、FPG和TG是MS患者发生NAFLD独立影响因素(P<0.05);拟合方程为:Logit(P)=-19.476+0.08年龄+0.457BMI-1.326TC+0.918FPG+2.679TG。结论MS组分NAFLD关系密切;年龄、BMI、TC、FPG和TG是MS患者发生NAFLD独立影响因素;拟合方程可用于NAFLD预测判断,为临床筛查识别髙风险患者。

  • 标签: MS组分 NAFLD 相关性 预测
  • 简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和高渗性昏迷均为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二者合并出现临床上极少见,病情危重,病死率高,据报道可达40%-70%^[1],应给予积极抢救。我院1998—12/2002—12共收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02例,其中合并高渗性昏迷者5例,现将其抢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高渗性昏迷 并发症 症状 抢救方案 胰岛素
  • 简介:自从1983年发现戊型肝炎病毒(HEV)以来,对HEV病毒学研究已在基因水平得到完全诠释,基因序列分析揭示HEV基因具有很大变异性,主要分为四个基因型。各基因型在全球地理分布有明显差异。随着全球HEV基因序列研究深入,又在四种基因型内部发现了多个变异株,从而又细分为多个亚型。本文就戊型肝炎病毒学流行病学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 标签: 戊型肝炎 病毒学 流行病学
  • 简介:阿德福韦酯(adefovirdipivoxil)是新一代抗乙型肝炎病毒药,欧美等国已用于乙型肝炎治疗,我国目前也已进入临床观察阶段.拉米夫定临床应用已有数年.现将两药在作用机理、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耐药性等方面进行总结比较,供读者参考.

  • 标签: 治疗 抗乙型肝炎病毒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临床应用 耐药性
  • 简介: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标志(HBVM)HBVDNA关系.方法对257例乙型肝炎患者同时检测HBVMHBVDNA.HBVM检测用ELISA法,HBVDNA检测用PCR法.根据不同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HBsAg+HBeAg+HBcAb阳性血清中HBVDNA阳性率和含量最高,血清HBeAgHBVDNA含量密切相关,但部分HBeAg阴性或抗-HBe阳性患者也有较高HBVDNA阳性率及含量.结论PCR定量检测HBVDNA含量更有助于判断体内HBV复制情况及传染性强弱,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乙型肝炎患者 血清HBV标志物 相关性分析 HBCAB阳性 HBeAg阴性 PCR定量检测
  • 简介: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铁(SI)、铁蛋白(FE)水平脂质过氧化损伤关系。方法选择61例不同Child-Pugh分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采用比色法检测SI,放射免疫法检测FE,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DA)。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SI和F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I、FE、MDA水平依Child-Pugh分级而呈上升趋势,而SOD水平则依次降低;SI和FE水平MDA水平均呈正相关(r=0.562,P〈0.01;r=0.535,P〈0.01),SOD水平均呈负相关(r=-0.429,P〈0.01;r=-0.422,P〈0.01)。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SI和FE水平脂质过氧化损伤有相关性,过重铁负荷加重了肝细胞损害。

  • 标签: 肝硬化 乙型肝炎 铁蛋白 脂质过氧化 丙二醛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患者临床特点及脂肪肝对CHB影响。方法收集118例经肝穿刺活检诊断患者,其中脂肪肝患者37例,CHB合并脂肪肝患者41例,CHB患者40例,对三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清学、病毒学指标及肝组织学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患者Alb、ALT、AST、血糖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非酒精性脂肪肝组GGT和CHOL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组TG水平高于非酒精性脂肪肝和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差异显著(P〈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重度炎症比例(72.5%)显著重于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患者(63.4%)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酒精性脂肪肝组(8.1%)和慢性乙型肝炎组(27.5%)相比,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组肝组织中重度肝纤维化比例更高(39%),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脂肪肝能加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纤维化和肝损伤程度。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脂肪肝 肝脏病理学
  • 简介:血清HBsAg或HBeAg定量水平变化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应答中有重要预测价值,可以用于指导和调整治疗方案。本文综述了CHB患者血清HBsAg和HBeAg水平变化HBV复制指标如血清HBVDNA和肝内HBVcccDNA间关系,以阐明CHB患者血清HBsAg或HBeAg水平在判定抗病毒疗效方面的新认识。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抗病毒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CUES)对肝脏占位性病变性质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诊治肝局灶性病变患者186例(206个病灶)。所有的受试者均接受超声造影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参照欧洲肝脏超声造影指南(2012版)标准进行肝局灶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应用ROC曲线下面积判断指标诊断效能。结果在186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中,肝左右叶病灶126例,肝左叶病灶29例,肝右叶病灶31例;超声共发现病灶206个,其中良性病灶78个(37.9%),恶性病灶128个(62.1%)。在78个良性病灶中,血管瘤51个,肝脓肿10个,错构瘤4个,结节性增生5个,炎性假瘤8个。在128个恶性病灶中,原发性肝癌124个,转移癌4个;超声造影检查诊断ROC曲线下面积为0.967,显著优于超声弹性成像检查0.803(P<0.05),超声造影检查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5.6%、98.6%和96.8%,显著优于超声弹性成像检查89.1%、76.8%和84.4%(P<0.05)。结论CUES检查对判断肝占位性病变性质具有较高诊断效能,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具有协同作用,临床医师可以通过这些检查确定肝内病灶性质。

  • 标签: 肝脏占位性病变 超声弹性成像 超声造影 诊断效能
  • 简介:二次胆道手术中发生致命性大出血,术前没有发现明显全身原因和局部因素,如肝硬化、门静脉解剖变异、凝血功能障碍等病变,临床较少见。作者遇到1例手术二次中都发生出血性休克,再次手术及术后血管造影证实为血管瘤。现作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大出血 术中 胆道手术 致命性 解剖变异 凝血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8年7月间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疾病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12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中观察组,同期体检86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并分析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及意义。结果:观察组CD3^+、CD4^+及CD4^+/CD8^+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gG、IgA、IgM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有助于临床监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状态,对掌握患者机体免疫情况、疾病发展,制定后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消化系统 恶性肿瘤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 简介:在过去几十年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率迅速增加。NAFLD包括单纯性脂肪肝(SFL)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两种。SFL一般是指单纯肝细胞脂肪积累,并无肝组织炎症和坏死,但随着时间推移和认识提高,发现它与代谢综合征及2型糖尿病关系密切。值得注意是在一定条件下,如肥胖、胰岛素抵抗、细胞因子(脂联素、瘦素、TNF-α、SREBP、MLCK、RBP4、性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基因或基因受体多态性、肠道细菌生态失衡等作用下SFL可向NASH演变[1-5]。因此,对SFL患者应当定期复查和追踪观察。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肝硬化 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