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治疗中实施宫腔镜联合螺酮炔雌醇治疗,研究治疗效果。方法随机自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患者资料库中选取54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入组,根据数字表法分组,27例观察组患者行宫腔镜联合螺酮炔雌醇治疗,27例对照组患者行宫腔镜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均明显更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治疗中实施宫腔镜联合螺酮炔雌醇治疗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子宫内膜息肉 宫腔镜 屈螺酮炔雌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并比较地孕酮与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1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28例先兆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4例,A组患者采用地孕酮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黄体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保胎成功率、症状缓解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血清孕酮(P)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保胎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95.31%VS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94%,与B组的15.6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症状缓解时间以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治疗后比较,A组治疗后血清P水平明显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孕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的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黄体酮,能够较快的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血清孕酮水平,具有较高的保胎成功率,且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地屈孕酮 黄体酮 先兆流产 临床效果 分析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地孕酮治疗先兆流产患者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妇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2例先兆流产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黄体酮,观察组给予地孕酮,用药至孕10周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80.43%)(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52%)明显低于对照组(26.09%)(P<0.05)。结论地孕酮治疗先兆流产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安全性良好。

  • 标签: 地屈孕酮 先兆流产 有效性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黄体功能不全型先兆流产患者中采取地孕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研究中以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本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纳入的52例黄体功能不全型先兆流产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参照组采取黄体酮注射液治疗(n=26),实验组采取地孕酮治疗(n=26),分析对比实验组和参照组黄体功能不全型先兆流产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计算值、孕酮含量。结果参照组黄体功能不全型先兆流产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计算值、孕酮含量均低于实验组数值,统计学具有数据参比意义(P<0.05)。结论将地孕酮治疗应用黄体功能不全型先兆流产患者中的疗效比较突出,具有应用的价值。

  • 标签: 地屈孕酮 黄体功能不全 先兆流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肌电生物反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跖肌痉挛的效果,探讨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跖肌痉挛患者80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运动治疗方案,观察组则加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和综合痉挛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就生活质量和综合痉挛评分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较治疗前评分更佳,但是治疗后两组组间进行比较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跖肌痉挛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缓解患者的痉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和预后的改善;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行。

  • 标签: 肌电生物反馈 运动疗法 跖屈肌痉挛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减轻拇指肌腱腱鞘炎(dequervain,stenosynovitis,DQT)患者腱鞘内注射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疼痛,以便更多患者乐于接受腱鞘内注射(tendinoussheathinjection,TSI)治疗。方法收集咸水沽医院疼痛门诊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行TSI患者6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使用4号针头注射治疗,B组使用6号针头注射治疗。结果A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疼痛减轻,痛苦小,心率波动范围小,表情痛苦少,体动少(p<0.05)。结论4号针头行腱鞘内注射治疗,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更加安全,增加了患者的依从性,值得推广。

  • 标签: 疼痛 拇指屈肌腱腱鞘炎 腱鞘内注射 4号针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肝素与地孕酮片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复发性流产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黄体酮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肝素与地孕酮片治疗,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并发症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流产率、死胎率、早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足月产率及总活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肝素与地孕酮片治疗复发性流产疗效显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降低流产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小剂量阿司匹林 肝素 地屈孕酮片 复发性流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口腔正畸固定 矫治治疗中牙釉质脱矿发生情况及有效预防措施 。 方法: 从我院收治的 118 例实施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治疗的患者,选取的时间为 2017 年 2 月至 2018 年 2 月。分析患者牙釉质脱矿发生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本次研究中, 118 例患者有 32 例发生牙釉质脱矿,发生率为 27.15% ;分析发生和未发生牙釉质脱矿患者的年龄、正畸酸蚀时间,差异明显,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治疗中,发生牙釉质脱矿的因素众多,因此必须重视预防牙釉质脱矿情况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发生牙釉质脱矿的情况。

  • 标签: 口腔正畸 固定 矫治治疗 牙釉质脱矿 发生情况 有效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基于3shape数字化牙頜模型制作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牙列畸形患者矫正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牙科确诊收治的46例牙列畸形患者随机等为两组,每组各23例。为参照组行基于石膏模型制作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正治疗,针对研究组实施基于3shape数字牙頜模型制作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正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矫正治疗有效率指标,以及隐形矫治治中精准度指标。结果研究组的矫正治疗有效率指标高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研究组的隐形矫治治中精准度指标高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为口腔科临床中收治的牙列畸形患者实施基于3shape口扫数字化牙頜模型制作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正治疗,能够取得较好杏临床结果,相关经验适宜临床推广。

  • 标签: 3shape数字化牙頜模型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牙列畸形 矫治效果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角膜绷带镜在原发性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连续锁边缝合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91例(91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均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连续锁边缝合,对照组45例中进行常规处理,观察组46例术后配戴角膜绷带镜,观察比较两组术后1d、5d、7d疼痛程度(VAS)评分,并统计角膜上皮愈合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d、5d、7dVAS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45,P1=0.000;t2=6.842,P3=0.000;t3=5.135,P3=0.000);观察组术后7d角膜上皮愈合率为97.83%(45/46),高于对照组80.00%(36/45),差异有22统计学意义(χ~2=5.680,P=0.017);观察组复发率为2.17%(1/46),低于对照组17.78%(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7,P=0.032)。结论原发性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锁边缝合术后配戴角膜绷带镜可促进角膜上皮愈合,减轻患者眼部疼痛程度,并降低复发率。

  • 标签: 原发性翼状胬肉 连续锁边缝合 配戴 角膜绷带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昔洛韦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阿昔洛韦联合微量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采用阿阿昔洛韦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临床治疗,治疗效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疗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疱病毒性角膜炎采用阿昔洛韦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疗效满意,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阿昔洛韦 地塞米松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昏迷患者暴露性角膜炎的影响效果。方法1100例患者选择自2016年7月至2017年我6月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的昏迷患者,遵循随机原则设置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患者经给予传统眼部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加强护士培训、高危人群评估、保持眼部清洁、保持眼部湿润、个体化高危因素防范等以预防为目的针对性临床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暴露性角膜炎发生率为8.0%(4/5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0%(10/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昏迷患者实施以预防暴露性角膜炎为目标的针对性临床护理措施,能够切实提高眼部护理质量,从而达到有效预防暴露性角膜炎发生的目的,具有显著的实践意义。

  • 标签: 护理干预 神经外科 昏迷患者 暴露性角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感染性角膜炎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于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接收的感染性角膜炎患者中,随机选取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患者眼角膜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探析感染性角膜炎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耐药性。结果本次研究共计发现120株耐药菌株,包括格兰阴性杆菌40株和格兰阳性球菌80株。其中,格兰阴性杆菌中的肺炎克雷伯菌对所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80%以上,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达100.00%,铜绿假单细胞菌和大肠埃希杆菌头孢他啶和氨苄西林耐药率均为100.00%。革兰阳性球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100.00%,表皮葡萄球菌对所有抗生素的耐药性均在80%以上。结论感染性角膜炎患者的病原菌类型多种多样,主要以格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因此,在治疗感染性角膜炎患者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做好病原菌的监测工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升治疗的可靠性。

  • 标签: 感染性角膜炎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菌性角膜炎采用微量激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2017年3月共76例细菌性角膜炎患者。对照组实施抗菌治疗。研究组实施微量激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76.32%,两组比较,存在一定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26%比对照组的15.79%要低,两组存在一定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激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性角膜炎效果理想,合理安全激素剂量,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节省医疗费用,降低不良症状的发生,可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微量激素 细菌性角膜炎 抗菌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病毒性角膜炎中应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与炎琥宁治疗的效果。方法参考不同用药方式将本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纳入以及收治的44例病毒性角膜炎患者进行分组,参照组纳入22例行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的患者,实验组纳入22例行更昔洛韦眼用凝胶与炎琥宁治疗的患者,对比观察两组组间对比数据。结果研究显示,实验组病毒性角膜炎患者荧光素染色转阴时间、畏光与疼痛缓解时间、角膜损伤愈合时间、干涩不适消失时间、治疗有效率计算值对比参照组数据,P<0.05,统计学展现显著数据参比意义。结论将更昔洛韦眼用凝胶与炎琥宁治疗应用在病毒性角膜炎中具有值得借鉴的价值存在。

  • 标签: 更昔洛韦 炎琥宁 病毒性角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加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 2017年 3月至 2018年 3月接受的 64例翼状胬肉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家属以及患者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按照是否给予翼状胬肉切除加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 32例)与对照组( 32例),对照组患者单纯行翼状胬肉切除,实验组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加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总有效率为 9 3.8% ,高于对照组, P<0.O5。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加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可有效改善翼状胬肉个体视觉质量。

  • 标签: 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切除术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视觉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上睑下垂矫正术后预防患者出现暴露性角膜炎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从2014年3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4例行上睑下垂矫正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预防并发症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上睑下垂矫正术后患者进行护理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对并发症的预防以及全面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减少病症导致的痛苦,促进患者的早日恢复,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上睑下垂矫正术 暴露性角膜炎 护理措施
  • 简介: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治疗单眼高度近视性弱视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7年2月我院单眼高度近视性弱视患儿1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84)、对照组(n=84)。对照组行传统遮盖法,观察组行切削。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及屈光度、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4.52%(71/84),术后12个月高眼压发生率13.10%(11/84),视功能下降发生率17.86%(15/84)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K治疗单眼高度近视性弱视患儿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视力,不良反应症状轻微,安全性高。

  • 标签: 高度近视性弱视 角膜切削术 准分子激光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