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肺毒清煎剂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湿毒郁热证患者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8日至2020年3月20日已经治愈出院的普通新冠肺炎患者,挑选出中医辨证为湿毒郁肺证且接受清肺排毒汤治疗的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肺毒清煎剂治疗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患者症候量、舌象、脉象变化及核酸监测转阴时间。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症候及舌象、脉象,核酸转阴时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肺毒清煎剂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构建非复制痘苗病毒修饰株NTV-C7L,在细胞和小鼠体内分别评价病毒毒力。方法通过同源重组构建非复制痘苗病毒修饰株NTV-C7L,通过病毒的细胞扩散能力和复制能力,以及小鼠呼吸道感染实验和小鼠尾部划痕实验分别评估NTV-C7L的体外和体内毒力。结果经同源重组蓝白斑纯化获得的非复制痘苗病毒修饰株NTV-C7L,通过PCR和Western blot鉴定证明C7L基因正确插入并能表达C7L蛋白;在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和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BALB/C 3T3)中,NTV-C7L的扩散能力和复制能力比NTV强,但低于VTT;痘苗病毒小鼠滴鼻实验结果表明,106PFU病毒感染后TTV组小鼠体重与NTV及NTV-C7L组相比,体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56, P<0.001;t=5.73, P<0.001),NTV组与NTV-C7L组相比,体重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7,P=0.081);107PFU病毒感染后,NTV组及NTV-C7L组体重下降与TTV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86, P<0.001;t=10.71, P<0.001)。NTV组与NTV-C7L组相比,体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16,P<0.001)。小鼠尾部皮肤划痕实验表明,接种106PFU VTT组小鼠在第5天尾部形成较为明显皮肤红肿、损伤,而107PFU NTV组和NTV-C7L组仅在局部形成红肿,且范围较VTT小,后逐渐结痂愈合。结论非复制痘苗病毒修饰株NTV-C7L在细胞内及小鼠体内毒力较NTV升高,但明显低于VTT,为痘苗病毒载体优化及应用提供了参考数据。

  • 标签: 非复制型痘苗病毒修饰株NTV-C7L 毒力 痘苗病毒载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温度、紫外线以及3种消毒剂对感染H9N2禽流感病毒的灭活效果,确定H9N2病毒的灭活条件。方法含有1010.67TCID50/ml病毒悬液分别在50 ℃、56 ℃、60 ℃、65 ℃温度下作用10~60 min;紫外线(UV)照射从10 min至80 min,每间隔10 min取样。物理条件作用的病毒残留活性在MDCK细胞上测定,通过Reed-Muench方法计算组织半数感染剂量(TCID50)来评估物理灭活效果。含有1010.37EID50/ml病毒悬液与等体积的10%的84消毒液、75%乙醇、1%浓度Virkon溶液作用1~15 min后接种SPF鸡胚,通过病毒鸡胚培养是否阴性来评估杀灭效果。当病毒滴度下降4 lgTCID50/ml或鸡胚病毒培养阴性视为该方法有效。结果感染H9N2禽流感病毒经56 ℃ 15 min处理后病毒滴度下降4.02 lg TCID50,而作用30 min后病毒活性将降低到检测水平以下;60 ℃和65 ℃热灭活大于10 min,病毒活性将降低到检测水平以下。在UV照射20 min后病毒活性下降5.67 lgTCID50,作用70 min后病毒将降低到检测水平以下。10% 84消毒剂、75%乙醇消毒液、1% Virkon作用3 min之后不能检测到病毒增殖。结论感染H9N2禽流感病毒需要在特定条件下才能被有效灭活,我们的研究为人感染H9N2禽流感病毒的生物安全操作提供了实验依据。

  • 标签: 人感染禽流感病毒 H9N2亚型 灭活评估 实验室生物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SUS-MDCK、MDCK和SPF鸡胚3种方法对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标本中不同型别流感病毒的分离培养敏感性差异,初步评估SUS-MDCK在流感监测中的应用前景和改进方向。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沈阳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采集的ILI标本中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的标本,同时应用SUS-MDCK、MDCK和SPF鸡胚3种方法进行病毒分离,对分离结果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 296份ILI标本中,核酸阳性率为15.35%(199/1 296);毒株分离情况为:SUS-MDCK细胞毒株172株、MDCK细胞毒株160株、鸡胚株54株。结论对于季节性流感病毒的分离培养,细胞法优于鸡胚法;SUS-MDCK和MDCK在分离季节性流感临床标本的敏感性上,因毒株型别不同而略有差异,H3N2前者好于后者,甲H1N1两者相当,而Bvictoria系后者略优于前者。从病毒滴度来看,MDCK细胞毒株和SPF鸡胚毒株相当,但SUS-MDCK细胞毒株高于前两者。

  • 标签: 流感病毒 悬浮细胞 病毒分离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呼伦贝尔市蒙古族已婚妇女人乳头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情况及其高危因素,探讨HPV16病毒载量变化对宫颈上皮内变I级(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I,CIN I)患者的治疗评估的指导作用。方法利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对呼伦贝尔市蒙古族已婚妇女进行HPV定性筛查,使用杂交捕获二代技术检测CIN I门诊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HPV DNA含量变化情况,同时观察患者阴道分泌物及病理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hinprip cytologic test,TCT)检测结果的变化趋势,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利用t检验,感染高危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计数资料的分析方法为x2检验。结果蒙古族女性高危HPV感染率为22.33%(215/963),饮酒习惯、性伴侣个数是所有高危型别感染的共同高危因素。HPV16、18、其他高危型别感染还包括结婚次数这一高危因素。感染HPV16的CIN I患者治疗前病毒载量与治疗后12、18个月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清洁度镜检III度或IV度患者数及TCT检查结果显示低度不典型增生者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减少,与HPV DNA含量变化一致。结论呼伦贝尔市蒙古族HPV感染率高于本地区汉族人群,需要加强蒙古族人群聚居地HPV感染相关知识的普及和宣传。高危HPV16病毒载量的变化可作为CIN I治疗评估的观察指标。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蒙古族 高危因素 治疗评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Stanford A 主动脉夹层 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的症状及护理方式与效果。 方法 : 在我院 2018 年 12 月至 2019 年 12 月间收治的 Stanford A 主动脉夹层 患者中选择合适的 42 例进行随机分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添加并发症护理内容,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结论 :对进行了 Stanford A 主动脉夹层 手术的患者护理中增加并发症护理内容,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 术后并发症 护理
  • 作者: 刘羽阳 李宗源 李昉晔 姚安会 张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北京 10085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853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85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眼科,北京 100853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北京 100853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中心医院神经外科,郑州 450013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神经纤维病2(NF2)的基因突变特点,并分析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诊治的12例儿童NF2患者(儿童组)的临床资料。纳入同期治疗的20例成人NF2患者(成人组)作为对照。比较两组首发年龄、诊断年龄、诊断延迟时间、首发症状、NF2相关病变、NF2累及系统及手术干预次数等临床资料。对25例患者的外周血样本(其余7例于外院行二代测序)和41例患者直系亲属的外周血样本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初步筛选共有基因突变。比较儿童组与成人组NF2基因突变类型和严重等级的差异。结果与成人组相比,儿童组患者首发症状年龄[分别为(33.4±8.3)岁、(11.3±4.4)岁,P<0.001]、确诊年龄[分别为(37.6±8.4)岁、(18.9±4.4)岁,P<0.001]均更早,儿童组平均诊断延迟时间大于成人组[分别为(7.6±4.3)年、(4.2±3.0)年,P=0.014];首发症状比较中,儿童组比成人组以非听力相关症状起病者(比例分别为9/12、3/20,P=0.002)和以皮肤症状起病者(比例分别为6/12、1/20,P=0.006)均多;儿童组有非前庭神经鞘(分别为6/12、1/20)、脊柱脊髓病变(分别为9/12、4/20)、皮肤病变者(分别为10/12、4/20)所占的比例均高于成人组(均P<0.01);儿童组中疾病累及系统数多于成人组(P<0.001);儿童NF2相关干预次数为(2.3±1.2)次,与成人组的(1.2±0.7)次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NF2基因突变的比较中,儿童组比成人组无义突变(比例分别为6/12、3/20,P=0.049)、截短突变(比例分别为7/12、3/20,P=0.018)及基因突变严重等级为3级者(分别为7/12、3/20,P=0.018)所占比例均高。结论初步推断儿童NF2发病年龄早,诊断延迟时间长,以皮肤等不典型症状起病者多,常伴多系统受累,基因突变分级高,需积极干预并制定长期管理计划。

  • 标签: 神经纤维瘤病2型 儿童 疾病特征 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接受 Stanford A主动脉夹层术患者,在术后恢复期间常见并发症情况以及有关护理对策进行分析。 方法 按照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针对我院在2018年 3月至 2019年 6月接受 Stanford A主动脉夹层术患者 120例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其并发症情况。 结果 结合统计可知,该部分患者术后并发症表现在多个层面,常见如急性肾功能不全、神经系统功能损伤、出血以及低氧血症等。结论 接受Stanford A主动脉夹层术治疗患者术后易出现多种并发症,需及时给与有效护理干预,针对并发症进行有效预防与处理,帮助患者恢复。

  • 标签: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瘤术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含脂质体多柔比星方案治疗成年T细胞淋巴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6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T细胞淋巴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含脂质体多柔比星的方案治疗,观察其临床表现、治疗结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共入组T细胞淋巴患者16例,中位年龄50.5岁(16~81岁),其中初治7例,复治9例(包括5例难治患者)。16例患者中11例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4例,总反应率72.8%(8/11)。全组患者中位随访11个月,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42.4%,总生存率为41.6%。5例原发皮肤T细胞淋巴患者均为复发难治,治疗后CR 1例,PR 4例。全组不良反应可耐受。结论含脂质体多柔比星方案治疗成熟T细胞淋巴的缓解率较高,尤其是初治患者。皮肤T细胞淋巴患者可能更容易从脂质体多柔比星治疗中获益。

  • 标签: 淋巴瘤,T细胞 脂质体 多柔比星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 简介:摘要:随着当前我国二胎政策的放开,我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龄产妇,这些高龄产妇往往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加强对高危孕产妇的管理是不断降低孕妇死亡率的措施。通过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针对高危孕产妇管理的具体措施,为后续做好高危孕产妇管理工作提供了建议。

  • 标签: 高危孕产妇 管理 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当前我国二胎政策的放开,我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龄产妇,这些高龄产妇往往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加强对高危孕产妇的管理是不断降低孕妇死亡率的措施。通过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针对高危孕产妇管理的具体措施,为后续做好高危孕产妇管理工作提供了建议。

  • 标签: 高危孕产妇 管理 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偶三角皮瓣重建男性乳头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0月至2019年3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4例男性乳头平坦或缺失患者,年龄29~45岁,平均37.2岁。其中先天性双侧乳头平坦1例,药物腐蚀致双侧乳头缺失1例,外源性损伤、双侧乳头重建失败后乳头平坦2例。根据乳头和乳晕区皮肤血运情况及弹性,设计对偶三角皮瓣行双侧乳头重建。术后对皮瓣成活情况进行观察,并对乳头感觉和形态进行随访。结果4例患者8个乳头中7个乳头完全存活,两侧基本对称,无皮瓣感染及坏死;1个乳头出现局部皮瓣坏死,直径稍增宽,高度降低。术后12个月随访时重建乳头软,感觉良好,乳头高度3~4 mm,直径约5 mm,7个乳头形态良好,1个乳头形态稍差。结论根据乳晕区皮肤设计对偶三角皮瓣重建男性乳头,术后两侧乳头对称,外形满意,并发症少,患者满意。

  • 标签: 外科手术 外科皮瓣 乳头 男性
  • 简介:摘要青少年EB病毒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EBV+DLBCL)且以打鼾为首发症状者罕见,其临床表现及病理形态复杂多样,诊断困难,易引起临床误诊。本文报道以睡眠打鼾为首发症状的青少年EBV+DLBCL 1例,并分析其诊疗过程,以期为临床诊治此类疾病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2糖尿病合并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8年12月连云港市第二民医院收治的老年2糖尿病合并输尿管结石患者34例的临床资料。口服降糖药物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输尿管结石的治疗根据我国输尿管结石指南选择方案,如继发重度感染,给予分期治疗,一期给予抗感染+经尿道膀胱镜下输尿管双J管置入内引流,二期根据指南手术治疗。结果男性15例,女性19例,男女比例为1∶1.3。继发感染5例,均为女性患者,且病程长,其中1例轻度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后一期手术治疗;3例重度感染,其中1例拒绝治疗并出院,其他2例采取分期治疗;1例为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URL)后继发感染。药物排石治疗12例,9例成功排石,3例治疗失败;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9例,URL7例,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5例,接受外科治疗患者中,1例URL术后继发败血症,其余均无明显并发症出现,术后结石无残留。结论老年2糖尿病合并输尿管结石女性发病率较高;女性及长病程为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通过积极控制血糖、加强抗感染,药物排石及外科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糖尿病,2型 输尿管结石 感染 双J管置入术 药物排石治疗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输尿管镜碎石术 经皮肾镜碎石术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年龄≥60岁)结直肠侧向发育肿瘤(lateral spreading tumors,LST)合并高级别上皮内变(high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HGIN)或癌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6月在福建省立医院经内镜诊断并治疗的212例年龄≥60岁的LST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病变病理性质与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基础疾病、服用抗凝药物情况、血脂情况、癌胚抗原水平)及内镜下表现(大小、部位、形态等)的相关性,并分析总结老年LST合并HGIN或癌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的212例患者男119例、女93例,年龄(68.76±6.37)岁,病灶大小(26.10±15.64)mm,内镜治疗204例(96.2%),外科治疗8例(3.8%),内镜下治愈性切除率99.5%(203/204)。术后病理提示HGIN占34.9%(74/212),癌变占7.6%(16/21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基础疾病、是否服用抗凝药、血脂情况、癌胚抗原水平均不是LST合并HGIN或癌变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病灶大小(P<0.001)、病灶位置(P=0.002)、病灶形态(P<0.001)是LST合并HGIN或癌变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大小≥20 mm(P=0.001),病灶形态为结节混合(P=0.020,OR=2.624,95%CI:1.161~5.933)或假凹陷(P=0.012,OR=10.009,95%CI:1.667~60.080)是老年LST合并HGIN或癌变的危险因素。结论对年龄≥60岁的LST患者,病灶大小及形态是LST合并HGIN或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重视老年的结肠镜检查及早期诊疗。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危险因素 老年人 侧向发育型肿瘤 癌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北京市一株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HRSV)A亚型全基因组序列的变异和遗传特征。方法对北京友谊医院住院儿童鼻咽抽吸物样本核酸进行二代测序,获得了一株HRSV A亚型全基因组序列,与其他相关参考株构建系统发生树,并对主要蛋白编码区进行同源性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以及N-糖基化位点预测。结果系统发生树和同源性分析结果提示,本研究获得的HRSV病毒株(RSVA/Beijing-China/2017)属于A亚型ON1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异分析表明G蛋白、F蛋白和L蛋白变异性较大。氨基酸变异位点分析显示G蛋白第142位发生了氨基酸替换(L142S)。F蛋白P27肽中(110-136aa)有一处氨基酸替换(S105N),在抗原位点Ø(62-69aa和196-210aa)中也发生了氨基酸替换(C69Y)。N-糖基化位点预测发现该毒株的F蛋白N-糖基化位点有5个,G蛋白N-糖基化位点有4个。结论本研究所得的HRSV毒株属于A亚型ON1基因,G蛋白、F蛋白和L蛋白变异较大,G和F蛋白共发生22处氨基酸替换。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 全基因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芜湖市2014年首例感染A(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组特征。方法患者标本经Real-time RT-PCR检测A(H7N9)核酸阳性后送检中国国家流感中心分离毒株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序列提交GenBank并Blast。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DNAStar Lasergene 7.1和MEGA7.0对该病毒基因组进行同源性、关键氨基酸位点突变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毒株命名为A/Wuhu/1/2014(H7N9),血凝素(hemagglutinin,HA)系统进化树分析属于W2-4分支,HA裂解位点为PEIPKGR↓G,对比高致病性疫苗株A/Guangdong/17SF003/2016(H7N9)缺失4个氨基酸KRTA插入序列。HA受体结合位点发生T160A、G186V和Q226L突变。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茎区69~73位缺失5个氨基酸QISNT。PB2出现L89V、M535L及E627K突变。PB1 I368V,PA V100A、K356R和S409N,NS1 P42S和N205S,NS2 T48A,M1 N30D和T215A均发生了位点突变。NA未发生E119V、R152K、H274Y和R292K突变,但M2出现了S31N突变。结论A/Wuhu/1/2014(H7N9)毒株来源为禽类,起源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对人类受体有亲和力、不耐NA抑制剂、耐M2离子通道抑制剂以及对哺乳动物毒力和人类的适应性增强,属于低致病性A(H7N9)禽流感病毒

  • 标签: 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A(H7N9) 基因组 系统进化分析 氨基酸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