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该检测领域的整体水平,加强实验室结核病病原体检测工作的监督管理,提高实验室检测结核病病原体的水平,确保结核病细菌学检测的质量,促进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方法能力验证样本由10张含不同抗酸杆菌数量的未染色痰涂片组成,参加能力验证实验室收到样本后于2周内完成检测并回报结果。检测方法是用抗酸染色法将痰涂片染色后,用显微镜检测其中的抗酸杆菌。结果全国13个省市的44家实验室参加了本次能力验证项目,其中43家实验室回报了结果。在回报的430张样本中,412张样本的回报结果正确,占95.8l%;4张样本的结果为低假阳性,占0.93%;14张样本的结果为量化误差,占3.26%;没有高假阳性和低假阳性的结果出现。结论本次能力验证样本质量和检测结果评估方法满足本次活动的需要;本次能力验证活动客观反映了参加实验室在此项目上的检测能力;开展类似的项目有助于了解该项目的整体水平和督促实验室加强检测工作的质量管理,不断提高实验室综合竞争力。

  • 标签: 能力验证 痰涂片 抗酸杆菌 显微镜检测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细针穿刺涂片细胞学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患者实施细针穿刺涂片细胞学诊断,分析其诊断特点。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丰富,排列呈团装,乳头分为膨大部和缩细部,大部分具有纤维轴心,少数无纤维轴心。细胞内具有核淡染、核内假包涵体和核沟。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针穿刺涂片细胞学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为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细针穿刺涂片 细胞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高倍显微镜应用于白带涂片等妇科疾病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11年5月来我院妇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生殖道炎症或性传播感染的妇女患者220例,取其阴道及宫颈分泌物制成涂片,置于超高倍显微镜下观察,进行疾病诊断,并将其与临床疾病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220例患者中,经过超高倍显微镜检查,得到阴性患者12例,阳性患者208例。阳性患者中病原体分类支原体63例,衣原体60例,霉菌47例,滴虫38例。超高倍镜检查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高倍显微镜检查是一种简便、快速、直观、准确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超高倍 显微镜 白带涂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常规检验中血涂片分析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择取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0例正常血液标本与225例异常血液标本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同时给予血涂片检查,对血涂片检查的意义进行分析。结果正常血标本中显示异常情况的有9例,异常率达到1.50%,225例异常血标本中显示正常标本有106例,不符合率达到47.11%;另外,进行血涂片检查时发现伴有异常红细胞、异常淋巴细胞、幼稚细胞、中性粒细胞中毒颗粒、空泡等情况。结论临床上进行血常规检验时,采取血涂片进行检查可更加清晰准确的判定血标本情况,从而最大程度上减少临床误诊与漏诊情况,利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标签: 血涂片 血常规检验 重要意义
  • 简介:摘要将混血细针吸取物肝素抗凝处理后,避免凝血块的形成,然后将血液和组织小颗粒离心机分离,制作良好的涂片,进而提高诊断准正确率。主要用细针吸取的方法对167例血运丰富肿物患者进行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均采用肝素抗凝的方法处理后,离心分离制片。

  • 标签: 混血 细针吸取物 肝素 抗凝
  • 简介:【摘要】目的: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运用数字随机选择的方法,从 2015年 12月 -2016年 12月期间本院血液科接收的血液疾病患者中,选取 8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抽取所有患者的血液标本行全自动化的血细胞仪检验后再行血涂片检验,对比两种血液检验方法的结果,总结血涂片检验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运用效果。结果:本次研究的 88例血液类疾病患者均通过不同检验方法检验后,血涂片检验的阳性率是 96.59%;采取全自动血细胞仪器检验的阳性率是 90.90%,采取血涂片检验的阳性率高于全自动化血细胞仪器检验结果,但是两种检验方法的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积极采取血涂片的检验方式对血液类疾病进行临床检验诊断,具有显著的效果,该方法检验的阳性率和传统全自动血细胞仪方法检验的结果对比,无较大差异,但是前者的阳性检出率比后者更高,所以,针对血液疾病患者的临床检验诊断,可建议将来那种检验方法结合使用,可全面提升疾病检验的准确率,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总体来说血涂片对于血液类疾病的检验价值较高,可积极推广使用。

  • 标签: 血涂片 检验 血液疾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血液分析仪有异常细胞报警信息提示的标本进行普通血涂片、标准血涂片染色镜检分类,比较两种涂片的优越性。方法对100例有异常细胞报警信息提示的血标本进行普通血涂片、标准血涂片瑞氏染色镜检分类。结果瑞氏染色的普通血涂片、标准血涂片各100张中,幼稚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虽然血液分析仪各方面性能越来越完善,但即使五分类血液分析仪也不能代替涂片镜检,涂片镜检尤其是标准血涂片镜检非常必要。

  • 标签: 血液分析仪 异常细胞报警 普通血涂片标准血涂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检测麻风杆菌DNA的拷贝数与涂片抗酸染色镜检阳性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5例现症麻风患者不同时期和16例多菌型治愈者的44份皮肤组织液样本,同时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和做涂片抗酸染色镜检,按荧光定量PCR检测麻风杆菌DNA结果的拷贝数和对应涂片抗酸染色镜检结果分为阴性(-)、1+、2+、3+、4+、5+、6+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份皮肤组织液涂片阴性样本中,4份样本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麻风杆菌DNA拷贝数多为103数量级;12份涂片阳性样本中,对应荧光定量PCR检测全部阳性,麻风杆菌DNA拷贝数多为104~105数量级,和涂片阳性程度基本呈正相关,荧光PCR检测阳性率比涂片抗酸染色高,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荧光定量PCR检测麻风杆菌DNA拷贝数与涂片抗酸染色镜检阳性程度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作为麻风病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实验方法。

  • 标签: 麻风分枝杆菌 荧光定量PCR 抗酸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目前实验室血细胞分析仪分析后血涂片复检的现状,分析血涂片复检在血细胞分析中的重要意义,增加检验人员对血涂片重要意义认识。方法对2016年1-3月来我院门诊就诊及住院患者60例进行血细胞分析,对符合复检条件的进行血涂片复检。结果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标本中有23例(38.3%)的标本需要复检,其中15例(25%)存在各种细胞异常增多、出现5例原始粒细胞白血病、2例中晚幼粒细胞核左移及1例靶形红细胞病例等,经验证有重要临床意义。结论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自动检测分析,并不能很精确的检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血涂片复检则弥补这一不足。在进行血细胞自动分析仪分析之后,进行做血涂片复检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 复审
  • 简介:摘要血涂片检验的优势是操作简单,便捷,诊断血液学疾病和血液感染性疾病的价值很高。本文阐述了血涂片检查诊断感染性疾病与血液系感染性疾病的效果,并分析应用血液分析仪检测后有关血涂片的检验标准,从而提供可靠参考依据,应用血涂片协助诊断疾病,以期不断提高诊断疾病的准确性。

  • 标签: 血涂片检验 疾病诊断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小板参数联合骨髓涂片对血液疾病的检验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88例血液疾病患者,以信封法随机分入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各44例患者,对照组仅检验血小板参数,研究组检验血小板参数并进行骨髓涂片检验。对比两组的特异度、灵敏度;对比研究组不同血液疾病患者的血小板参数。结果研究组灵敏度与特异度高于对照组;除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外,研究组不同血液疾病患者的血小板压积、血小板计数及平均血小板体积均有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检验血小板参数对血液疾病检验效果有限,可配合骨髓涂片来提高对血液疾病检验的灵敏度与特异度,以实现对不同血液疾病的准确鉴别。

  • 标签: 血小板参数 骨髓涂片 血液疾病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微生物检验中涂片检查方法及开展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1年7月研究期间就诊的500例患者进行研究,均对其实施临床微生物检验,将其随机分为甲组(250例,原始标本涂片检查)与乙组(250例,细菌培养后涂片检查),研究指标为微生物检出情况、涂片检查情况。结果:甲组与乙组临床微生物检验结果中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检出率均无明显的组间差异,P>0.05;甲组与乙组不同类型涂片检出均无明显的组间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先进行细菌培养后进行涂片检查并不会对检出结果造成明显影响,并且应用过程中各有优势,检验人员可以结合实际检查条件选择合适的涂片检查方法。

  • 标签: 临床微生物检验 涂片检查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微生物检验中涂片检查方法及开展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1年7月研究期间就诊的500例患者进行研究,均对其实施临床微生物检验,将其随机分为甲组(250例,原始标本涂片检查)与乙组(250例,细菌培养后涂片检查),研究指标为微生物检出情况、涂片检查情况。结果:甲组与乙组临床微生物检验结果中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检出率均无明显的组间差异,P>0.05;甲组与乙组不同类型涂片检出均无明显的组间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先进行细菌培养后进行涂片检查并不会对检出结果造成明显影响,并且应用过程中各有优势,检验人员可以结合实际检查条件选择合适的涂片检查方法。

  • 标签: 临床微生物检验 涂片检查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细菌培养与涂片镜检在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2021年2月-2022年4月收入的生物采样样本中分层抽取采样有效的样本90例,对照组45例均经过金标准诊断为阴性对象,观察组45例均经过金标准诊断为阳性诊断对象,分析细菌培养和涂片镜检技术在微生物检验的应用价值。结果:经过对比检验可知,细菌培养和涂片镜检检验对照组(全阴性)和观察组(全阳性)的检验结果理想,检验细菌包括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链球菌属 肠杆菌属、白念珠菌、非发酵菌等。结论:细菌培养与涂片镜检都可以作为微生物检验的依据,两种技术相互补充可保证微生物检验的精准结果。

  • 标签: 细菌培养 涂片镜检 微生物检验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液基薄层技术与宫颈巴氏涂片在病理技术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60例行宫颈疾病筛查受检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筛查时间为2022.1-2022.12,均予以液基薄层技术与宫颈巴氏涂片技术检测,浅析两种检测方式的最终应用效果。结果 经病理活检确诊SCC、HSIL、LSIL、ASC各检出4、7、10、16例,液基薄层技术检出SCC、HSIL、LSIL、ASG各有4、6、10、16例,总检出率为60.00%(36/60),宫颈巴氏涂片检出SCC、HSIL、LSIL、ASC各有2、3、4、5例,总检出率为23.33%(14/60),两种方式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宫颈疾病筛查中,液基薄层技术相较于宫颈巴氏涂片,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能够显著提升临床宫颈疾病检出率,值得应用与借鉴。

  • 标签: 液基薄层 宫颈巴氏涂片 病理技术 宫颈疾病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微生物检验中应用细菌培养和涂片镜检的临床价值。方法:于2021年9月-2022年8月内,纳入本院检验科收集的100例行微生物检验的标本为参考对象,进行细菌培养和涂片镜检不同检查方法,观察直接进行涂片镜检ABC三类与细菌检出率的关系以及涂片镜检合格标本结果与细菌培养的符合率。其中。结果:共检测出89例合格标本,占比89.00%;其中48例A级标本(53.93%)、41例B级标本(46.07%);不合格标本11例,占比11.00%。在镜检合格标本中,检出67例标本有细菌数,其中,A级检出40例细菌数、B级检出27例细菌数,分别占比59.70%、40.30%;不合格标本中检出4例细菌数,检出率12.50%。A级细菌检出率比B级、C级高(P<0.05),B级检出率高于C级(P>0.05);涂片镜检合格标本结果与细菌培养的符合率为75.28%。结论:涂片镜检对细菌培养结果有着互补作用,可进一步为细菌学检验结果的临床分析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细菌培养 涂片镜检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外周血涂片复检工作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方法:我院2021年10月-2023年10月85位接受血常规检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血常规检验操作要求制备血涂片,完成初次血液标本分析后,为进一步明确疾病诊断,再次抽取2mL-3mL外周静脉血,外周血涂片复检血常规,比较患者初次血常规检验结果与外周血涂片复检血常规结果。结果:85位患者外周血涂片复检血常规检验中异常血象标本细胞形态学检出率高于初次血常规检验结果,数据差异明显(P<0.05)。85位患者外周血涂片复检血常规检验操作流程平均耗时、血常规检验结果等待时间相较于初次血常规检验耗时,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中外周血涂片复检工作的的开展有利于明确疾病诊断,提升疾病检出率,减少漏诊率。

  • 标签: 外周血涂片 复检工作 血常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