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 通过观察医用三氧疗法,在我院脑外伤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外科收住的14例脑外伤患者,对照组给以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三氧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MSE评分以及治疗效果情况。结果: 治疗效果、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病情恢复较好。结论: 与普通治疗相比,脑外伤患者早期辅助三氧疗法,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脑重塑,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安全可靠。

  • 标签: 脑外伤,联合,三氧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接受维持性透患者接受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措施的实施中,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发生率分影响。方法:研究时间限定为2020年8月到2021年1月期间本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共计112例,其中血源透析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5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透期间实施持续质量改进为指导的护理干预的56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完成数据分析后杜比组间数据。结果:观察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3.57%,对照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17.86%,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数据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阶段不良事件发生率的5.36%,对照组护理阶段不良事件发生率的19.64%,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存在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21%,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7.50%,组间数据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护理干预方面接受持续质量改进指导,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者透析期间发生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同时有效降低护理阶段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维持性血透 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闭合性腹部损伤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术中自体回输进行探讨和总结。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01月至2017年04月16例闭合性腹部损伤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急诊剖腹探查,术中自体回输病例进行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5例未输异体,11例输异体,观察无输血相关并发症出现,全部病例治愈,效果良好。结论自体回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方法,可以保证组织供,减少炎症反应,减少输血不良反应,节约血源,有效救治患者,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输血方法。

  • 标签: 自体血回输 闭合性腹部损伤 失血性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透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我院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超声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结果72例自体动静脉内瘘均为桡动脉-头静脉吻合,51例桡动脉-吻合口-头静脉血流通畅,21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头静脉内血栓形成并狭窄9例,非血栓性狭窄4例,头静脉瘤样扩张6例,假性动脉瘤1例,盗综合征1例。结论高频彩超在评价透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通畅情况及并发症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高频彩超 尿毒症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改良保存的自体回输促进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的机制与转移相关肺腺癌转录因子1(MALAT1)的关系。方法SPF级ICR小鼠,体重21~25 g,取糖尿病建模成功的小鼠2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0):改良保存组(I组)和普通保存组(O组)。收集外周静脉血样,分别放入相应的保存液中保存7 d,随后测定其血小板聚集率、血糖、血清糖化血红蛋白(GHB)和磷酸二酯酶(DPG)浓度、WBC。制备小鼠创伤模型后即刻回输自体。于自体回输后7、10和14 d时计算创面愈合面积百分比,回输后14 d时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和RT-qPCR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β-肌动蛋白(FAP)、Ⅰ-型胶原(Col Ⅰ)、Col Ⅲ及其mRNA及MALAT1表达。结果与O组比较,I组自体血糖、GHB、DPG、WBC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升高,小鼠创面愈合面积百分比升高,Col Ⅰ和Col Ⅲ的阳性染色率升高,HIF-1α、VEGF-A、MMP-9、ColⅠ、Col Ⅲ、FAP及其mRNA和MALAT1表达上调(P<0.05)。结论改良保存的自体回输促进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的机制可能与上调MALAT1表达有关。

  • 标签: 输血,自体 RNA 长链非编码 糖尿病 伤口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瓜蒌红花汤和免疫三氧自体联合用于初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价值。方法:对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科接诊初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病人(n=30)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15人,前者采取瓜蒌红花汤和免疫三氧自体联合疗法,后者行免疫三氧自体治疗。对比疗效等指标。结果:关于总有效率,试验组数据100.0%,和对照组80.0%相比更高(P<0.05)。关于VAS评分,在疗程结束时:试验组数据(1.04±0.32)分,和对照组(3.15±0.46)分相比更低(P<0.05)。结论:带状疱疹性神经痛联用瓜蒌红花汤和免疫三氧自体,疗效确切,疼痛感减轻也更为迅速。

  • 标签: 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瓜蒌红花汤 疗效 免疫三氧自体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类风湿关节炎运用臭氧自体回输疗法与来氟米特联合治疗效果。方法:2023.1~2024.1区间段内,80名病人实行划分,对照组予以来氟米特治疗,观察组在此之上添加臭氧自体回输疗法,将其数值汇总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疼痛减轻,病人各项指标数值逐步改善,同时病人身体炎性因子数值逐步降低,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在接受治疗期间,为其运用臭氧自体回输疗法与来氟米特联合治疗,能够有效使病人身体的疼痛减轻,同时能够有效使患者身体的各项指征平稳,降低炎症反应,使患者预后改善。

  • 标签: 臭氧自体血回输疗法 来氟米特 类风湿关节炎
  • 简介:宝宝出生后,医生先阻断脐带血流,剪断脐带,随后在距离宝宝根部1厘米左右的地方夹上夹,做好消毒与止血,再用纱布覆盖。通常情况下,新生宝宝的脐带残端大约会在2周内完全掉落,但也会存在个体差异。

  • 标签: 护理 操作 个体差异 脐带 医生 纱布
  • 简介:边缘化的贴以其安全性、意想不到的疗效而深受一些人的喜爱,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 标签: 贴剂 安全性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医疗的理论和临床应用进行简要的系统整理。方法参考文献和临床实际应用相结合,对中医疗进行简要的系统归纳整理。结果中医疗临床应用涉及内、外、妇、儿各科,简、便、廉、效,适宜理论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结论中医疗值得理论研究和临床推广。

  • 标签: 中医 脐疗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愈胎毒清脐带包(江西同天乐)对新生儿脐带断端的止血、消炎、收敛作用,为新生儿脐带残端的康复护理提供一个更为理想的健康产品。方法选择足月新生儿200名,对其脐带残端按常规进行消毒、结扎后随机分为观察组100名使用愈胎毒清,对照组100名使用传统中药脐带包,跟踪观察脐带残端变化,对脐带残端有无水肿、潮红、渗、脓性分泌物、粘液样物及脐带干燥结痂、脱落愈合时间做统计学处理和对比分析。结果愈胎毒清使用效果好于传统中药脐带包,能显著减少脐带红肿、渗的发病率,脐带干燥结痂脱落时间比传统中药脐带包明显提前,且周皮肤无刺激现象。结论愈胎毒清脐带包能促进新生儿脐带残端的愈合,预防新生儿部感染,缩短脐带结痂脱落时间,促进新生儿身体健康。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部护理措施预防新生儿炎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至2017年9月期间新生儿共计50例,根据双盲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新生儿实施常规部护理,研究组新生儿实施二次断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部出血率及炎发生率。结果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差异明显,且研究组部出血率和炎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次断部护理相比常规部护理来说能够有效预防新生儿炎,减少部出血率和炎发生率,减少部脱落时间,有利于新生尽快恢复健康,可在临床实践中予以使用和推广。

  • 标签: 脐部护理 新生儿 脐炎 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炎的预防效果,为新生儿炎预防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22例新生儿,按不同的护理方式将新生儿分为对比组和实验组,在产房接产断后,实验组61例新生儿不使用任何敷料包扎脐带,立即采用部清洁暴露的方法,对比组61例新生儿采用传统的护纱包扎部24小时,并分析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部出血率、炎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为(2.18±0.53)显著低于对比组的(6.20±0.32)。实验组新生儿炎发生率为(1.64%),部出血率为(1.64%),对比组新生儿炎发生率为(14.75%),部出血率为(13.11%),对比组新生儿炎发生率和部出血率均明显高于实验组。其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使用任何敷料包扎脐带的护理方式有效降低部出血率和新生儿炎发病率,大大缩短脐带脱落时间,该护理方式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脐炎 脐部护理 脐部出血率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炎预防中实施部预防护理的疗效。方法:对88例新生儿发热及炎患儿进行探讨,病例选取的时间为2022年2月-2023年4月,患者入院后常规对其进行两组随机均分记录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行部预防护理,比较两组患儿脐带脱落时间、复发次数、体温、出血率、炎发生率、复发间隔时间、发热持续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脐带脱落时间短于对照组,复发情况少于对照组,体温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炎发生率(6.82%)、出血率(4.55%)低于对照组(25.00%,22.73%),并发症发生率(4.55%)低于对照组(20.45%),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在预防新生儿炎方面,实施部预防护理的方法相对于常规护理表现出更好的疗效。实验组患儿的脐带脱落时间较短,炎复发情况较少,体温较低,炎发生率和出血率明显降低,且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减少。因此,部预防护理在新生儿炎的预防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新生儿部健康水平。

  • 标签: 脐部预防护理 新生儿 脐炎 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开展不同部护理方法对部愈合的影响。方法:该研究时间为2021年6月至2023年9月,随机选择该时间内在本院分娩的246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3例,对照组实施包扎护理,实验组实施暴露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护理的成果。结果:实验组新生儿的脐带残端脱落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实验组新生儿的部出血率、部感染率和对照组比较,未见统计差异(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部开展暴露护理方法,可加速脐带残端脱落,而此种护理方法不会增加部出血、感染等情况,可广泛用于临床。

  • 标签: 新生儿 脐部愈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部护理内实施延迟断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院内出生的新生儿内选择60例,根据断方式分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脐带干预,实验组接受延迟断干预,对比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脐带残端创面干燥情况、脐带残端结痂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3.33%,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进行部护理时,采用延迟断措施,可以改善脐带残端创面干燥情况,缩短脐带残端结痂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延迟断脐 新生儿 脐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部护理措施预防新生儿炎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新生儿共计100例,根据双盲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新生儿实施常规部护理,研究组新生儿实施二次断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部出血率及炎发生率。结果: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差异明显,且研究组部出血率和炎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次断部护理相比常规部护理来说能够有效预防新生儿炎,减少部出血率和炎发生率,减少部脱落时间,有利于新生尽快恢复健康,可在临床实践中予以使用和推广。

  • 标签: 脐部护理 新生儿 脐炎 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儿部护理中采用延迟断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新生儿中共计选择120例,并采取数字随机法分组,分析组、常规组例数相同,分析组利用延迟断护理干预,常规组应用常规断护理,对比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总胆红素、血红蛋白水平、新生儿部并发症(部出血、部感染、部发红)发生率。结果:分析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总胆红素相比常规组有对比意义(P<0.05),总胆红素水平相近(P>0.05),分析组部并发症(部出血、部感染、部发红)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存在对比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部护理中采用断护理能够降低部并发症发生率,使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缩短。

  • 标签: 新生儿 延迟断脐 脐部护理 脐带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