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髋关节成形患者具有较高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骨质疏松症影响假体存活率,髓腔闪烁指数与骨密度均随年龄变化。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腔闪烁指数与股骨颈骨密度的关系,提高对骨质疏松症的关注。方法:回顾性研究57例髋关节成形患者的骨盆X射线正位片的股骨近端髓腔闪烁指数和股骨颈骨密度,探讨二者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57例髋关节成形患者的股骨近端髓腔闪烁指数为1.8-4.8(3.1±0.7);髓腔闪烁指数4.7者1例。年龄对髓腔类型有影响,〉60岁组烟囱型髓腔显著性多于≤60岁组,髓腔闪烁指数≥3组的骨密度显著高于髓腔闪烁指数60岁组患者的股骨颈骨密度为(0.590±0.092)g/cm2,显著低于≤60岁组患者的股骨颈骨密度(0.751±0.235)g/cm2(P=0.000),比较发现随骨密度降低,髓腔闪烁指数均值变小。因此股骨颈骨密度与髓腔闪烁指数显著相关。

  • 标签: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髓腔闪烁指数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髋关节成形术
  • 简介:目的观察“三髓粉”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及腰腿痛等骨症状改善的效果。方法将66例绝经后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妇女随机分为两组,S组(三髓粉组):36例每人每天食用三髓粉2袋(钙含量为900mg),C组(钙尔奇D组):30例每日服用钙尔奇D1.5片(钙含量900mg),均连续服用6个月。所有参加者试验前后均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髋部骨密度(BMD),并对骨症状变化进行记录。S组试验前后加测尿羟脯氨酸(U—HYP)、血压、血脂和血糖等。结果试验后S组大粗隆、Ward’s三角区及股骨近端平均骨密度显著增加(P〈0.05),股骨近端平均骨密度增加1.61%,增加者占75%;骨症状中腰背痛、关节痛、手足抽搐均有显著改善(P〈0.05)。试验后C组骨密度及症状也有所改善,但均未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前后S组U-HYP、血压、血脂、血糖等均未见显著变化(P〉0.05)。结论“三髓粉”可作为补钙和预防骨质疏松症安全有效的辅助食品。

  • 标签: 三髓粉 绝经后妇女 骨密度 骨质疏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性别、年龄与骨密度及骨代谢之间的相关性,为今后的诊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科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组,同时选取此期间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100名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根据年龄将其分为40岁~50岁年龄组、51岁~60岁年龄组、61岁~70岁年龄组以及70岁以上年龄组;同时观察组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将其分为控制不达标组(33例)与控制达标组(67例);采用美国Lunar公司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分别对各组人员的骨密度及骨代谢情况进行测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控制达标组的腰椎BMD为(1.09±0.64)g/cm2,Ward区BMD为(0.81±0.15)g/cm2;控制不达标组的腰椎BMD为(1.03±0.35)g/cm2,Ward区BMD为(0.65±0.14)g/cm2;两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控制达标组的腰椎BMD与Ward区BMD均略高于控制不达标组,但是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中,男性腰椎BMD平均为(1.17±0.22)g/cm2,Ward区BMD平均为(0.81±0.15)g/cm2;女性腰椎BMD平均为(1.09±0.13)g/cm2,Ward区BMD平均为(0.77±0.12)g/cm2。观察组中,男性腰椎BMD平均为(1.03±0.18)g/cm2,Ward区BMD平均为(0.65±0.14)g/cm2;女性腰椎BMD平均为(1.01±0.13)g/cm2,Ward区BMD平均为(0.76±0.14)g/cm2。各组在不同性别、不同部位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中,40岁~50岁、51岁~60岁年龄组患者的腰椎和股骨Ward区的骨密度略低于对照组相应年龄组,但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61岁~70岁、70岁以上年龄组的骨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的BGP与DPD水平分别为(6.73±3.54)μg/L与(7.59±4.81)nmol/mmol;对照组的BGP与DPD水平分别为(4.39±1.87)μg/L与(4.51±1.71)nmol/mmol;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增加,其骨密度丢失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骨质疏松发生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

  • 标签: 2型糖尿病 骨密度 骨质疏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新疆女性食管癌患者骨密度和有关骨盐矿物质生化指标的变化,探讨新疆女性食管癌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对55例食管癌患者进行腰椎、股骨近端骨密度测定,使用全自动生化仪器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血钙、血磷、血镁、白蛋白等生化指标,并与55例同龄对照组比较。结果食管癌患者组的骨密度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钙、磷、镁、白蛋白也显著降低(P<0.01或P<0.05),白蛋白无显著变化。行化疗患者与未行化疗患者相比,骨密度值也显著降低(P<0.05),但钙、磷、镁、白蛋白无显著变化。结论食管癌对患者骨代谢的影响为骨吸收量增高,导致骨量丢失,引起骨质疏松症。原因可能与食管癌患者营养物质代谢失衡、手术、年龄及化疗等因素有关。

  • 标签: 食管癌 骨密度 碱性磷酸酶 血清白蛋白 血钙 血磷 血镁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有限元法分析评价不同骨密度条件下椎弓根螺钉拔出过程中的应力分布和最大拔出力,探讨安全植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最低骨密度。方法基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21年1月就诊的1例健康男性志愿者的腰椎CT平扫数据和标准椎弓根螺钉参数,建立腰1椎体和椎弓根螺钉的三维模型,将椎体按骨密度值(QCT法)分为A组(BMD=120 mg/cm3)、B组(BMD=110 mg/cm3)、C组(BMD=100 mg/cm3)、D组(BMD=90 mg/cm3)、E组(BMD=80 mg/cm3);依据参考文献完成材料赋值后,向所建立的5组有限元模型模拟轴向拔出力实验,观察各组螺钉应力分布及最大轴向拔出力,对所测指标进行不同骨密度之间的对比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A~E组有限元模型的最大拔出力分别为(1 834±78)、(1 626±65)、(1 441±55)、(1 141±48)、(1 039±42) 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13,P<0.05)。骨密度每下降10 mg/cm3,最大轴向拔出力相应下降11%、23%、43%、51%。螺钉最大主应变出现在螺钉的尾端,拔出过程中螺钉的最大应力由尾端逐渐向头端移动。结论随着骨密度下降,椎弓根螺钉稳定性会相应出现减低。最大拔出力从D组(BMD=90 mg/cm3)开始出现大幅度下降。故对需要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患者,术前应常规行QCT法检测骨密度,当椎体骨密度低于90 mg/cm3(男性≥70岁,女性≥60岁)时,不建议单独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

  • 标签: 骨密度 骨质疏松 椎弓根螺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围绝经期女性群体骨质疏松干预工作中骨密度检测措施的应用方式以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完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围绝经期女性样本收录工作,共收录样本126例,根据其月经状况将其分为月经规律组,月经紊乱组与绝经组,收录同期体检非围绝经期月经正常女性样本40例作为对照组,完成其骨密度指标的检测工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围绝经期女性的骨密度检查结果与非围绝经期月经正常女性骨密度检查结果存在明显差异,月经规律组、月经紊乱组与绝经组女性样本的骨密度检查结果存在差异,绝经组样本的骨密度变化幅度更大。结论:女性进入围绝经期后,自身骨密度将会出现一定变化,定期对围绝经期女性进行骨密度检查可尽早发现骨质疏松风险,降低骨质疏松发生率,有利于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预防干预工作的进一步展开。

  • 标签: 骨密度检测 围绝经期 骨质疏松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期高脂饮食对小鼠骨密度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16只雄性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NC组)及高脂组(HF组)。高脂喂养24周后,检测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取双侧股骨,运用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术(micro-CT)分析骨微结构;16S rDNA测序技术检测小鼠肠道微生物构成变化。结果与NC组相比,HF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升高;micro-CT显示HF组小鼠骨小梁骨密度(Tb.BMD)减小、骨体积分数(BV/TV)减小、结构模型指数(SMI)增大、骨小梁数量(Tb.N)减少、骨小梁分离度(Tb.Sp)增加。高脂饮食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及丰度有显著影响。通过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在门分类学水平上,HF组的变形菌门较NC组相对丰度明显增加,厚壁菌门、疣微菌门、放线菌门较NC组相对丰度降低;在属分类学水平上,NC组中拟杆菌目S24-7_norank的相对丰度要明显高于HF组,多级物种差异判别分析(LEfSe)显示差异具有显著性;HF组中拟杆菌属、拟普雷沃氏菌属、脱硫弧菌属、另枝菌属、螺杆菌属的相对丰度高于NC组,其中另枝菌属、螺杆菌属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57BL/6小鼠肠道菌群在长期高脂喂养后出现股骨骨小梁结构破坏,数量减少,骨密度降低,同时菌群构成发生显著变化。

  • 标签: 高脂血症 骨质疏松 肠道菌群 微生物16S rDNA测序 micro-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国成年男性人群定量CT(QCT)脊柱骨密度正常参考值和中国不同地区骨密度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和西南6个地区接受低剂量胸部CT肺癌筛查的男性人群,采用Mindways 公司的QCT系统测量腰椎椎体的骨密度。以10岁为1个年龄段,计算骨密度均值和下降率,按美国放射学院脊柱QCT骨质疏松诊断标准统计骨质疏松患病率。结果纳入男性50 682例,年龄为(50.2±12.8)岁(20~98岁)。中国男性总体脊柱QCT峰值骨密度(173.11±28.56)mg/cm3,出现在20~29岁,然后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在70岁之前,华南地区男性骨密度相对较高,华中和西南地区较低,东北、华北和华东地区居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70~79岁和≥80岁2个年龄段各地区男性骨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国男性脊柱QCT骨密度总体下降约46.92%,40~49岁年龄段下降明显加速。≥50岁男性骨质疏松总体患病率约为11.42%,其中西南地区和华中地区患病率较高(分别为14.72%和13.87%),华北和华南地区较低(分别为8.53%和7.71%)。结论建立了中国成年男性人群的脊柱QCT骨密度范围,华南地区骨密度值最高,华中地区骨密度值最低。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密度 男性 定量CT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男性股骨颈骨折合并抑郁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生化指标变化,探讨抑郁对骨质疏松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于北京医院骨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住院的老年男性股骨颈骨折患者102例。排除病理性骨折、认知功能障碍等患者。依据老年抑郁量表(GDS)将老年男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抑郁组和对照组。通过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骨密度(BMD)、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钙、血磷、25-羟基-维生素D[25(OH)D]、骨钙素(OC)、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血清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交联β特殊序列(β-CTX)水平,分析抑郁严重程度(GDS评分)与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类变量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连续变量的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连续性变量的相关性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抑郁组患者BMD明显低于对照组(腰椎t =5.964、髋部t =2.845,P <0.05)。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组血清25(OH)D水平下降(t =3.077,P <0.05),抑郁组血清OC水平低于对照组(t =2.013,P <0.05),而血清β-CTX水平高于对照组(t =2.938,P <0.05),P1NP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684,P >0.05)。抑郁严重程度(GDS评分)与BMD(r=-0.456,P <0.05)、25(OH)D(r=-0.546,P <0.05)、OC(r=-0.215,P <0.05)呈负相关,与P1NP(r=-0.115,P>0.05)相关性不显著,与β-CTX(r=0.372,P<0.05)呈正相关。结论抑郁症患者的骨形成标志物水平降低和骨吸收标志物水平升高,抑郁症是低骨密度和骨折的危险因素。应重视老年抑郁症患者骨代谢指标和25(OH)D的检测,及时进行维生素D的补充和有效的抗骨吸收药物治疗。

  • 标签: 骨质疏松 股骨颈骨折 抑郁 维生素D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疆巴州地区汉族成年女性骨密度(BMD)与年龄、体重指数(BMI)之间关系。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190例年龄20—87岁的女性腰椎正位的BMD;分析各BMI组年龄,绝经年龄,BMD和骨质疏松(0P)检出率的变化。结果正常BMI和超BMI组相比,低BMI组BMD显著降低,0P显著增高。结论新疆巴州地区汉族成年女性低BMI是OP发生危险因素。

  • 标签: 成年女性 年龄 体重指数 骨密度 骨质疏松
  • 简介:目的探讨25~39岁武汉地区青中年女性骨密度与职业劳动强度的关系,以预防青中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采用统一的骨质疏松症问卷调查袁,分别对1600例25~39岁到湖北省医学体格检查中心体检的青中年女性进行调查,并检测骨密度,根据职业劳动强度分4组比较BMD的不同。结果职业劳动强度不同,骨密度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重体力组BMD最高,极轻体力组BMD最低。结论职业劳动强度越小,骨质疏松患病率越高,其原因与体重指辨(RMT)下隆.日晒时间减少.饮食不科学有关。

  • 标签: 青中年女性 骨密度 职业劳动强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生活行为方式与骨密度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 2017年 3 月 -2018 年 3 月检查 的 235 例健康体检者 的体检报告 ,采用 以色列超声骨 密度仪测定 骨密度,并自制调查生活行为方式问卷,分析生活行为方式与骨密度的相关性 。 结果 : 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 9.70%)高于男性患病率( 6.9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骨质疏松症多发生于 >50 岁患者。运动、吸烟、饮酒、骨折病史与骨密度有相关性( P<0.05 )。 结论: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引起骨密度异常的危险因素,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活行为方式,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 标签: 生活行为方式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灸配合蜡疗对改善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的效果,为骨质疏松症提供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138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并腰背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针灸和蜡疗。在治疗后第1d、3d、7d、14d、21d采用疼痛视觉摸拟评分法,评估两组患者腰背痛缓解的程度,并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28d两组患者骨密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第1d、3d、7d、14d、21d腰背痛评分别为8.24和9.57、6.11和8.25、3.41和7.03、2.31和5.54、1.75和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骨密度分别为0.4690(g/cm2)和0.4577(g/c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1);治疗后两组骨密度分别为0.4884(g/cm2)和0.4583(g/cm2),骨密度增加量分别为0.01940±0.0178(g/cm2)和0.00061±0.0062(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针灸配合蜡疗能够减轻腰背疼痛,提高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质密度,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针灸 蜡疗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腰背痛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 对女性骨密度体检工作中 应用健康教育、个体化健康指导 取得的效果 展开探究,以保障患者对于骨质酥松症的了解,以改善其生活方式 。方法: 研究的对象为本院 2018年 10月 -2019年 10月 期间进行骨密度体检的女性 ( 总例数 =200 例) ,经回顾性方式对患者展开分组纳入, 对照组(例数 =100例)在骨密度体检护理工作之中未给予健康教育,研究组(例数 =100例)在骨密度体检护理工作之中应用健康教育 ,对 对照组 、研究组 取得的护理效果 展开组间 的分析。结果: 研究组经个体化健康指导后接受 OP 教育率、防治跌倒率、合理运动率以及按照医嘱服药率均比对照组高,组别间结果数据分析和对比中有明显差异( P<0.05 ) 。结论: 健康教育应用在骨密度体检患者中可提升其效果,可保障其接受 OP 教育率、防治跌倒率、合理运动率以及按照医嘱服药进一步提升, 值得推广。

  • 标签: 骨密度体检 防治跌倒 健康教育 女性 个体化健康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原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异常情况。方法使用美国产的AchillesInsight型超声跟骨骨密度检测仪对2397名健康体检者进行测定。结果正常健康体检者中骨密度结果异常者占半数,且高于内地有关报道。结论40岁以上人群骨质减少、骨质疏松发生率较高,是预防治疗的主要人群。

  • 标签: 健康体检 骨密度检测 骨密度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骨密度检查准确度,与参考单纯X光检查结果做比较。方法研究对象是韩国亚洲大学附属医院骨密度检测室做骨密度检查的20岁以上1082名男女,女性692名(平均年龄55.6岁),男性为390名(平均年龄51.2岁),首先按骨密度检查结果做诊断,再参考X光检查结果后再次做诊断。骨密度检查仪器为DPExpertXL(Lunar,U.S.A),本设备测腰椎变异系数是0.61466,LSC是0.017。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长,体重,骨密度检查影像,骨密度结果,T-score(Z-score)做出第一次诊断。所有的研究对象都做脊柱的前后与侧面X光检查。骨密度结果诊断标准是参考WHO诊断标准,并查看是否脊柱骨折,退行性变化,有无artifact等后做比较。结果骨密度检查与参考X光检查结果诊断不一致率为8.87%。骨密度检查第一次诊断结果骨密度正常412例(38.08%),骨量减少373例(34.47%),骨质疏松症199例(18.39%),伴随骨折的骨质疏松症87例(8.04%),不能下诊断11例87例(8.04%)。参考X光检查及骨密度做第二次诊断结果骨密度正常中3.14%有诊断变更,骨质减少症中13.67%有诊断变更,骨质疏松症中16.08%有诊断变更,伴随骨折的骨质疏松症增加了4.06%。第一次检查结果中伴随骨折的骨质疏松症为87例(8.04%),经过参考X光检查结果为131例(12.10%)。骨折发生部位中第1腰椎最多,是47例,之后为T12,L2,L3,L4,T11,L5,T7顺序。多发性骨折为12例。退行性病变最多为第4腰椎,是226例,之后为L3,L2,L5,L1顺序。两个部位退行性病变为60例,三个部位退行性病变为11例。Artifact种类中空气导致误差最多,190例(17.56%),金针误差为10例(0.9%),钙化淋巴腺,结石,手术后内置金属等等引起的误差也可见。结果全体骨密度检查结果与参考X光检查诊断不一致率为8.87%。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检查中照映剂为常见的artifact,检查前与患者交谈中充分能筛除,但是钙化的淋巴腺,结石,外科手术中内置金属等与脊柱的影响重叠在一起影响结果(6.75%),尤其金针是多见于高龄患者中,这是能增加T-score检测结果值,参考X光检查时容易分辨。结论骨质疏松诊断不能靠单纯参考骨密度结果做出诊断,应参考全脊柱X光检查结果。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X光检查 退行性病变 骨折
  • 简介:目的调查兰州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值及骨质疏松患病率,分析其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GE-Lunar公司生产的Prodigy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分别测试1212例20~85岁受试者的L1-4及股骨上段(包括股骨颈,Wards区,及粗隆部位)的骨密度(BMD)值。按年龄、性别进行分组,以10岁为1个年龄段。结果男女性骨密度峰值均出现于30~39岁组,且骨密度值随年龄增加而渐降低,进入50~69岁组,女性的骨量丢失速度明显加快,尤以Wards区明显,50岁后骨质疏松发病率,男性为12.1%,女性为46.7%。结论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骨质疏松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同年龄组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 标签: 兰州地区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双能X线吸收仪
  • 简介:目的使用Bonalyzer(Teijin)测定右手第二掌骨中点的骨密度(mBMD)和皮质指数(MCI),从而预测发生骨折的危险性。方法我们对178名骨质疏松妇女,测定mBMD和皮质指数(MCI),并与其它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有腰椎变形患者的mBMD和MCI明显低于无腰椎变形患者,并与其它方法测得的骨密度呈一致改变,mBMD和MCI与胫骨超声速度,远端前臂BMD,髋部的BMD显示出正相关关系,与年龄呈负相关关系。结论掌骨(MCI)和骨密度(mBMD)能预测骨折发生的危险性。

  • 标签: 半自动方法 第二掌骨中点的骨密度 皮质指数
  • 简介:笔者用单光子超远端两维骨密度测量法测量了新疆航空公司139例男性飞行员的骨宽(BW)、骨矿含量(BMC)和骨密度(BMD),与本地区两维骨密度正常值比较发现:飞行员各年龄段骨密度均值水平均低于正常值,尤其是30岁~年龄组桡、尺骨BMD明显低于正常值,P<0.05;50岁-60岁年龄组尺骨BMD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其余各年龄组桡、尺骨BMD与各组正常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尺骨与桡骨的BMC、BMD等有类似的变化规律,但尺骨的BMD受飞行年限的影响较桡骨敏感。

  • 标签: BMD 尺骨 骨密度 正常值 单光子 桡骨
  • 简介:目的:探讨规律运动对青年大学生身体成分与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筛选符合条件的无规律运动者与规律运动者共39名,并以AchillesInSight超声骨密度仪与Inbody720身体成分分析仪检测并获取体脂百分比等体成分和骨密度评价指标。结果:规律运动组体脂百分比显著低于无规律运动组;男大学生规律运动组骨密度显著高于无规律运动组。结论:规律运动有利于减少大学生体脂肪含量和增加骨密度,改善青年大学生身体健康水平。

  • 标签: 规律运动 身体成分 体脂百分比 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