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绝经前子宫全切术对中老年女性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45周岁及以上的女性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及髋部骨密度,并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受试者805例,子宫全切组(76例)与子宫未切组(729例)。(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如哺乳次数(P<0.05)进行协方差分析后得出绝经前子宫全切组腰椎、股骨颈、大转子等部位骨密度明显低于子宫未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Ward’s三角区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骨质疏松患病率比较,绝经前子宫全切组为81.6%,子宫未切组为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绝经前子宫全切术会导致腰椎及髋部骨量流失加快,是引起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 标签: 子宫全切术 骨密度 中老年女性 骨质疏松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饮酒对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病人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诊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100例,通过询问病史按照有无饮酒习惯分为饮酒组,共46例,非饮酒组,共54例,均采用双能X线法骨密度仪检测腰椎1~4和股骨颈骨密度,研究饮酒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饮酒组骨密度值显著低于非饮酒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酒组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高于非饮酒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酒与骨密度值呈负相关。结论饮酒可使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病人骨密度值明显减低,骨质疏松发病率升高。

  • 标签: 老年男性 2型糖尿病 饮酒 骨密度
  • 简介:目的牙周病正畸治疗中,在严格控制炎症和正畸力的情况下,牙齿松动度仍然增加,本研究旨在从牙槽骨骨密度变化方面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选择牙周病正畸治疗者20例,牙周健康正畸者为对照组21例,应用锥束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在正畸治疗的第一期排齐阶段前后拍摄,使用头影测量方法原理,在CBCT图像的选定截面定点,对上下颌前牙区牙槽间隔骨密度进行测量,同时记录相关的临床牙周指标,采用SPSSl6.0软件包分析,以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内和组间的牙槽骨密度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骨密度与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牙周病组和对照组骨密度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牙槽骨密度降低量为牙周病组(-18.94±30.81)显著大于对照组(-11.35±31.55)(P<0.05),牙周病组牙松动度有明显增加(P<0.05).结论静止期牙周病牙槽骨在正畸力刺激下,牙槽骨密度明显降低.牙槽骨密度降低与牙齿松动度增加有显著相关,推测松动度增加可能由于骨密度降低引起,这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CBCT 牙周病 牙槽骨密度 松动度 正畸牙移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正畸牙移动对牙槽骨形态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96例行接受正畸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使用直丝托槽以及多型号Ni-Ti弓丝行正畸治疗,比较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正畸治疗后牙槽骨形态以及骨密度变化情况。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正畸治疗后牙槽骨形态未发生明显改变,未发生出血、牙根吸收等不良反应。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正畸治疗6个月后上颌、下颌牙槽骨密度具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数据差异明显,P<0.O5。结论正畸治疗对牙槽骨形态影响小,牙槽骨密度明显提高。

  • 标签: 正畸 牙移动 牙槽骨形态 骨密度
  • 简介:背景:已有部分临床研究表明太极运动可提高中老年人群的骨密度,但是证据等级不高,仍缺乏对这些文献论据的系统评估。目的:系统评价太极运动对中老年人群骨密度的影响,为临床上预防和治疗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提供更为有效的临床指导,也为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循证医学的参考。方法:通过系统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Library和PubMed、Embase数据库,对太极运动对中老年人群骨密度影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和临床对照试验(CCTs)进行收集分析,检索时间由该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9月,RCTs采用Cochrane风险评价表对文献进行评价,CCTs采用法国外科医师Slim等制定的临床干预研究的质量评价工具进行评价,提取文献资料后使用RevMan5.3软件和State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太极运动可以显著改善中老年人群的腰椎[MD=0.09,95%CI(0.06,0.12),P<0.00001]、股骨颈[MD=0.09,95%CI(0.06,0.13),P<0.00001]、股骨大转子[MD=0.06,95%CI(0.03,0.10),P<0.00001]、Ward’s三角区[MD=0.07,95%CI(0.06,0.09),P<0.0002]等部位骨密度。同时对跟骨骨密度测定分析,发现太极运动可以显著提高中老年人群的超声振幅衰减(BUA)值和骨超声传播速度(SOS)值等跟骨骨密度指标(P<0.05)。结果表明,太极运动可以显著改善中老年人群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对中老年人群的骨质疏松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 标签: 太极 中老年人群 骨密度 骨质疏松 临床对照试验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婴幼儿超声骨密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 随机抽取 55例婴幼儿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其均于 2019年 3月 -2020年 3月入我院接受检查,对婴幼儿实际情况进行观察,并对其骨密度测定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母亲孕期营养状况调查表进行填写。 结果 母亲孕期营养状况、婴幼儿生长发育水平均属于骨密度的影响因素,母婴孕期营养状况好,骨密度高,生长发育水平好,骨密度高,户外活动时间长,骨密度高,钙剂补充情况越好,则骨密度越高,数据差异显著,P< 0.05。 结论 分析婴幼儿超声骨密度的影响因素,并采取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有利于优化婴幼儿骨密度

  • 标签: 婴幼儿 超声 骨密度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骨质疏松老年妇女骨密度及骨质量的多层螺旋CT相关参数,为骨质疏松椎骨骨折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接收的40例骨质疏松椎体骨折老年妇女为观察组,同期选取40例骨质疏松非椎体骨折老年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多层螺旋CT对两组患者的骨密度以及骨质量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在骨密度及骨质量相关指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可准确地反映出骨质疏松脊椎骨折老年妇女与非脊椎骨折骨质疏松老年妇女在骨密度以及骨质量方面的差异,进而为骨质疏松老年妇女诊断提供重要参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骨质疏松老年妇女 骨密度 多层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健康管理在骨质疏松和骨密度降低患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和骨密度降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各50例的A组和B组。B组患者进行常规管理,而A组患者予以健康管理,比较分析健康管理后患者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A组和B组患者骨折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A组患者骨密度逐渐增高,且%的患者骨密度已达到正常标准,B组患者骨密度出现轻微下降,有%的患者有脆性骨折风险。结论针对骨质疏松和骨密度降低患者实施健康管理干预能提高患者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

  • 标签: 健康管理 骨质疏松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上下颌后牙区微螺钉种植体(MSI)常植入部位的皮质骨密度,为临床成功植入MSI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从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胡忠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并拍摄锥形束CT(CBCT)的20 ~ 40岁成人患者中抽取57例患者,其中高角组患者20例、均角组患者22例和低角组患者15例。应用Ez3D-i软件重建上下颌骨三维模型,测量上下颌骨12个牙根间部位(距离牙槽嵴顶4 mm处)皮质骨密度(HU值),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比较3组各测量部位皮质骨密度均数的差异。结果3组间上下颌后牙区颊侧多数测量部位皮质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高角组最小。上颌腭侧多数测量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中相同牙位上颌后牙区颊侧、腭侧、以及下颌颊侧皮质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上颌腭侧最小,下颌颊侧最大。结论成人上下颌后牙区颊侧皮质骨密度受垂直骨面型影响,高角成人在上颌后牙区颊侧植入MSI需谨慎;上颌后牙区腭侧皮质骨密度几乎不受垂直骨面型影响,但骨密度低,植入MSI时也需谨慎。

  • 标签: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上颌骨 下颌骨 骨皮质 骨密度
  • 简介:目的比较同级别不同运动等级女子举重运动员骨密度(BMD)的差异,探讨相同训练方案不同力量负荷强度对运动员骨密度的影响。方法测试48kg级别健将组(n=15)和一级组(n=16)下肢链等速蹬伸肌力,腰椎L2-4和下肢主要部位BMD,分析下肢等速肌力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健将组的腰椎L2-4、股骨远端、髌骨BMD和下肢链收缩力峰力矩、拉长力峰力矩均显著大于一级组(P〈0.05);下肢收缩力矩和拉长力矩与腰椎L2-4(r=0.507,r=0.519)、髌骨(r=0.482,r=0.456)和胫骨近端(r=0.613,r=0.580)BMD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长期"奥林匹克举重运动"对女子运动员BMD有促进作用,随着力量负荷强度增加,BMD也呈增加趋势。

  • 标签: 举重 训练负荷 肌力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驻甬舟3个干休所保健管理对象骨密度情况,为骨质疏松的预防保健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驻甬舟3个干休所2013年6月份健康体检老人144人,年龄74~92岁,平均82.39±4.46岁,分为90~岁,6人,80~89岁,84人,74~79岁,54人。用日本古野超声骨密度测定仪对所选对象进行骨密度测定,并记录骨密度T测定值。结果骨密度T测定值正常33人,占22.92%;骨量减少24人,占16.67%;骨质疏松81人,占56.25%,异常77.08%。三组骨密度T测定值相差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11.07)。结论驻甬舟军队管理干休所老干部老阿姨77.08%存在骨量异常,而且随着年龄增大,骨量异常的发生率越高,高龄人群是骨质疏松的防治重点。必须加强对老人进行进行综合措施干预很有必要。

  • 标签: 高龄老人 骨密度 骨质疏松的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骨密度及骨代谢,以及影响因素。方法用DEXA骨密度仪测定120例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6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者、60例肾功能正常者)的腰椎及股骨端骨密度,并检测生化及骨代谢指标。结果慢性肾功能不全组的腰椎及股骨端各部位骨密度明显下降,骨代谢指标中血磷、甲状旁腺素、降钙素、I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显著升高(P〈0.01),血钙明显下降,碱性磷酸酶、25羟维生素D,和骨钙素变化不大。血肌酐水平与甲状旁腺素、降钙素、I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呈正相关,其中与I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水平相关程度最高。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者主要表现在骨吸收增加,骨密度下降,骨吸收活跃程度与血肌酐水平密切相关。

  • 标签: 慢性肾功能不全 骨质疏松 骨密度 I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儿童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和骨密度检测,对治疗小儿佝偻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5000例儿童进行骨密度检测仪检测骨密度及BALP的检测结果分析,探讨其相关性及临床价值。结果5000例患者中BALP正常人数为2335人,占46.7%,BALP可疑数值人数为2199人,占44%,BALP异常人数为466人,占9.3%,可疑数值人数和异常人数占总人数的53.3%。各年龄段BALP异常人数以0-1岁年龄段最高,位居第二的是1-2岁年龄段。骨密度检验结果与BALP检验结果的比较,286例患者随机病例同时检测BALP和骨密度,56例BALP数值偏低(BALP≤175U/L)者中,骨密度偏低(Z<-1.0)的患者数为0,骨密度数值正常(-1.0≤Z<0)者为24例,占42.9%,骨密度良数值良好(Z≥0)者为32例,占57.1%。89例BALP正常者(BALP175-200U/L)骨密度偏低患者为11例,占12.4%。141例BALP可疑者或者偏高者(BALP≥225U/L)骨密度偏低者70例,占49.6%。结论BALP检验数值可以作为小儿佝偻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指标,低值BALP对骨密度是否良好和正常具有较强的预见值。

  • 标签: BALP 骨密度 佝偻病
  • 简介:摘要该研究概述了骨密度骨密度检测方法、骨质疏松症以及骨密度的影响因素,主要分析了不同运动方式、运动强度对各个年龄段骨量变化期的影响,特别是对绝经后女性骨密度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结果遗传、体重和体质指数、营养等都对骨密度有影响;骨峰值在成年出现的越晚越高越不易患骨质疏松症;长期坚持中高等强度运动对预防骨质疏松症和减缓骨量流失有帮助;适当的抗阻力运动对保持骨密度更有效。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运动 中老年
  • 简介:目的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强直性脊柱炎患者(AS)不同部位的骨密度(BMD),探讨其与年龄变化的关系,为临床防治AS患者BMD降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门诊50例符合纽约诊断标准的AS患者,按年龄≤40岁、年龄〉40岁分为两组,分别检测其侧位腰椎(L1-L4)、股骨颈、髋关节BMD,以T值≤-1.0定义为BMD降低,包括骨量减少(-2.5〈T〈-1.0)与骨质疏松(T≤-2.5)。结果两组AS患者出现BMD降低的比例均高于正常人,且年龄〉40岁组其腰椎BMD减少的比例高于年龄≤40岁组(P〈0.05),而其腰椎平均T值低于年龄≤40岁组(P〈0.05),在股骨颈测得的BMD、骨质疏松比例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S患者早期即可出现骨量减少甚至骨质疏松,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侧位腰椎BMD降低明显,骨折风险增大。临床上应当提高对AS合并骨质疏松的警惕,及时予补钙等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脊柱炎 强直性 骨密度 骨质疏松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本地区农村中老年妇女不明原因腰背疼痛与骨密度的关系,阐明本地区农村妇女骨质疏松的临床症状特点,为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本地区50岁以上农村女性不明原因腰背疼痛患者433例,测量腰椎(lumbarspine,LB)正位(b—k)、髋部股骨颈(Neck)、三角区(ward)、大转子(Troch)的骨密度值,统计各部位的T值(T—Score),比较不同年龄组和不同疼痛程度患者的T值。结果骨密度下降最显著在50~59岁之间,以T值≤-2为骨质疏松患者,腰部316例(75.0%);髋部Neck251例(58.0%);Ward273例(63.0%);Troch187例(43.2%);有354例(81.6%)有1处或多处骨质疏松。年龄越大,骨质疏松发生率越高,超过80岁患者,100%有1处或多处骨质疏松。结论不明原因腰背疼痛的女性不同部位骨密度丢失率均较高,对这一群体的中老年女性进行骨密度检查,有利于提高骨质疏松的检出率,对早期治疗有重要意义。50~59岁是防治骨质疏松的最佳时机。

  • 标签: 农村中老年妇女 腰背疼痛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研究大庆地区绝经期妇女饮食运动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选取大庆市150名中年妇女(年龄40岁-55岁)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将其分别从3个方面进行统计分组,分别为体质指数(BMI)、运动时间和饮食摄入情况,分析不同饮食运动情况下绝经期妇女骨密度的情况。结果BMI分组下,绝经期与未绝经期BMI正常组的BQI均高于相应的偏瘦组和超重组(P<0.05);运动时间分组下,绝经期与未绝经期经常运动组BQI均高于相应的偶尔运动组和很少运动组(P<0.05),绝经期经常运动组BQI高于未绝经期很少运动组(P<0.05);肉类摄入情况分组,各组BQI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奶类摄入情况分组,绝经期与未绝经期的每周摄入奶类>3袋组BQI均高于其摄入奶类≤3袋组(P<0.05);豆类摄入情况分组,绝经期与未绝经期的每周摄入豆类>3次组BQI均高于其摄入豆类≤3袋组(P<0.05),绝经期每周摄入豆类>3次组高于未绝经期每周摄入豆类≤3次组(P<0.05)。结论中年妇女特别是绝经后的妇女应保持适量运动,多吃豆类、奶类食品,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症。

  • 标签: 绝经期 饮食 运动 骨密度
  • 简介:目的探讨绝经前女性前臂桡骨骨密度值的遗传度大小及其在年龄上的变化趋势.方法根据统一的问卷收集443对5~55岁女性双胞胎的人口学特征及环境资料,利用Norland公司生产的周末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pDEXA)测量前臂桡骨骨密度.将研究对象分成5~,20~,35~三个年龄组,根据经典的双生子模型进行遗传度分析.结果同卵双生子(MZ)为272对,异卵双生子(DZ)为171对;经t检验,5~及20~年龄组中MZ的骨密度对内差值显著性小于DZ;方差分析结果表明MZ及DZ的对内均方显著性低于对间均方,这种趋势在MZ中更为显著;另我们发现各年龄组中MZ对内相关系数均大于DZ,MZ的对内相关系数随年龄呈显著性降低;MZ与DZ对内相关系数的差异随年龄而降低;根据Falconer公式,前臂桡骨骨密度遗传度介于0.2~0.6之间,平均遗传度值为0.474,5~年龄组及20~年龄组的遗传度略高于35~年龄组.结论遗传因素与前臂骨密度值的大小密切相关,并且遗传度值随年龄有下降趋势.

  • 标签: 骨密度 双生子模型 对内相关系数 遗传度 绝经前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