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骨质疏松与下颌骨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全口牙列缺失的老年患者37人,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NorlandXR-36),测量他们的腰椎、股骨及下颌骨的骨密度。结果37人中骨质疏松者为21人,正常者为16人。比较骨质疏松组与正常组的平均年龄,无显著差异。再比较两组的下颌骨骨密度平均值P<0.001,差异非常显著。结论骨质疏松与下颌骨骨密度降低有相关性。

  • 标签: 骨密度测量 骨质疏松 下颌骨 正常 相关性 人中
  • 简介:目的:研究柳州市人群血尿酸水平与骨密度间的关系。方法:对柳州市2010年12月—2014年12月进行体检的2150例居民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居民血尿酸水平与骨密度间的关系。结果:正常血尿酸水平者L,一部位骨密度显著低于高尿酸水平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50例男性体检者中,正常骨量者178例,平均血尿酸水平为(359.12±42.11)μmol/L;骨量减少者539例,平均血尿酸水平为(331.26±54.25)μmol/L;骨质疏松者333例,平均血尿酸水平为(421.25±32.25)μmol/L,正常骨量体检者的血尿酸水平明显低于骨质疏松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正常骨量者血尿酸水平高于骨量减少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61.43,P〈0.05)。1100例女性体检者中,正常骨量者197例,平均血尿酸水平为(298.11±62.32)μmol/L;骨量减少者592例,平均血尿酸水平为(281.12±36.52)μmol/L;骨质疏松者311例,平均血尿酸水平为(365.21±85.21)μmol/L,正常骨量者的血尿酸水平也明显低于骨质疏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55.00,P〈0.05);而正常骨量者与骨量减少者的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体血尿酸的水平与骨密度密切相关,维持一定的血尿酸水平可预防骨量的丢失,但尿酸水平过高则会导致骨密度值降低,高尿酸血症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关。

  • 标签: 血尿酸 骨密度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去铁胺通过影响骨内H型血管对骨密度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雌性8周龄野生型C57BL/6J小鼠30只(实验动物来自南京大学动物模式所),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切除卵巢组(OVX组)及切除卵巢注射去铁胺组(OVX+DFO组),10只/组。Sham组手术中仅暴露双侧卵巢,并切除其周围少许脂肪组织;OVX组手术中结扎双侧输卵管并完整切除双侧卵巢;OVX+DFO组切除双侧卵巢后腹腔注射DFO,隔日1次。4周后取材股骨标本以观察骨密度及骨小梁显微结构的变化。取材胫骨标本观察组间小鼠骨标本中H型血管的变化,检测H型血管的量,并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相关数据的处理。结果3组小鼠骨密度分别为Sham组(0.18±0.01) g/cm3,OVX组(0.12±0.00) g/cm3,OVX+DFO组(0.16±0.01) g/cm3,OVX+DFO组较OVX组骨密度明显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790,P<0.01)。骨小梁显微结构的变化:骨小梁体积分数OVX组为(11.47±0.79)%,Sham组为(26.05±2.05)%,OVX+DFO组为(18.44±3.26)%,骨小梁体积分数OVX组较Sham组明显减少,而OVX+DFO组得到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000,P<0.01)。骨小梁的数目Sham组为(2.81±0.13)个/mm,OVX组为(1.63±0.15)个/mm,OVX+DFO组为(2.36±0.43)个/mm,骨小梁数目OVX组较Sham组减少,而DFO干预后每毫米长度骨小梁数目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290,P<0.01)。骨小梁厚度OVX组为(0.05±0.01) mm,Sham组为(0.07±0.00) mm,OVX+DFO组为(0.06±0.00) m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060,P<0.01)。骨小梁间隙OVX组为(0.29±0.03) mm,Sham组为(0.19±0.01) mm,OVX+DFO组为(0.24±0.04) m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50,P<0.05)。骨小梁连接密度Sham组为(202.67±37.75)/mm3,OVX组为(97.85±8.62)/mm3,OVX+DFO组为(115.79±15.90)/mm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140,P<0.01)。3组小鼠的胫骨标本经免疫荧光染色的标准流程处理后,分别计算各组骨标本干骺端H型血管的面积占比,Sham组H型血管面积占比为(26.28±1.23)%,OVX组H型血管的面积占比为(8.72±0.85)%,OVX+DFO组H型血管的面积占比为(17.25±2.14)%,可见骨质疏松症小鼠骨内H型血管明显减少,而DFO干预组骨内H型血管较OVX组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0.000,P<0.01)。结论在骨质疏松症的小鼠模型中,H型血管参与了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去铁胺可能通过增强骨内H型血管从而改善骨密度

  • 标签: 去铁胺 H型血管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骨密度、营养状况、肺功能等指标,来判定COPD对于患者骨密度所造成的影响。方法 将在本中心进行老年健康体检的患有COPD的患者30例纳入临床研究对象(研究组),同时选择年龄范围大致相同的健康体检人员纳入对照组,通过双能X线进行骨密度检查,另外还应需要针对患者的肺功能、体重指数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骨密度、肺功能以及体重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COPD患者全身骨密度与体重指数以及FVC%pre、FEV1%pre以及PEV/FVC呈现正相关。结论 研究表明COPD患者骨密度显著低于同年龄对照组健康者,且COPD患者的骨密度与肺功能指标以及患者营养状况呈现正相关。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骨密度 肺功能
  • 简介:目的葛根是药食同源的植物,为了全面反映葛根对骨代谢的作用,本研究采用了未经任何提取的葛根,观察了其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小鼠的骨密度和骨组织构造的作用。方法麻醉下切除小鼠双侧卵巢,制作雌激素缺乏所致的骨质疏松模型后,令各组小鼠每天分别摄取含有葛根低、中和高剂量的饲料,并设正常组、模型组和雌二醇组。4周后,对小鼠股骨骨密度、骨微细构造以及子宫的作用进行检测。结果骨密度检测表明,低剂量葛根显著抑制了雌激素缺乏所致股骨骨密度的下降;中剂量葛根完全抑制了这种下降;葛根高剂量组与正常组相比,显著增加了骨密度,其作用强度与雌二醇相当。骨组织形态学分析显示,因雌激素缺乏导致的股骨远端海绵骨的骨量减少、骨小梁宽度的下降以及骨小梁间距的增大,被低剂量葛根显著抑制,被中剂量葛根完全抑制。另外,高剂量葛根显著增加了骨量和骨小梁的宽度。子宫的质量分析显示,小剂量葛根没有明显刺激子宫的作用,中、高剂量葛根轻度抑制了子宫质量的下降,但其强度仅为雌二醇的1/10。葛根抑制骨量减少的作用机制,可能性与抑制破骨细胞的数量有关。结论葛根不同于雌二醇显著刺激子宫,而具有与雌二醇相当的抗骨质疏松作用,有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女性闭经后骨质疏松症安全而有效的食品或药物。

  • 标签: 葛根 雌二醇 骨密度 骨量 骨质疏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甲亢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机制。方法选择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的甲亢患者156例,检测其BMD、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游离T3(FT3)、游离T4(FT4)、促甲状腺素(TSH),并对各项指标进行对比、临床分析和研究。结果甲亢患者并发骨量减少占35.3%,并发骨质疏松发生率为25%,与对照组比较,甲亢忠者ALP、FT3、FT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BMD和TSH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甲亢时各骨代谢指标均明显升高,但以破骨指标升高为主,呈高转换型骨质疏松,在治疗甲亢的同时,应积极防治骨质疏松。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骨密度 骨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身高降低与跟骨骨密度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为参加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第二次重复调查者,此次调查时采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测定跟骨骨密度。本研究纳入分析24 231人。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基线至重复调查的身高变化与重复调查时骨密度指标之间的关联。结果基线至重复调查平均间隔时间为(8.0±0.8)年,身高降低≥1.0 cm者占33.0%,≥3.0 cm者占3.7%。控制潜在混杂因素后,身高降低与骨密度水平的关联存在线性趋势(均P<0.001)。身高降低1.0 cm,宽带超声衰减、超声声速和强度指数分别变化-0.79(-0.95~-0.63)、-2.74(-3.35~-2.13)和-1.29(-1.54~-1.04)。与身高稳定者相比,身高降低≥3.0 cm者的宽带超声衰减、超声声速和强度指数的β值(95%CI)依次为-3.29(-4.08~-2.50)、-10.70(-13.66~-7.73)和-5.16(-6.36~-3.96)。亚组分析显示,上述关联在女性、年龄≥55岁和低体力活动者中更为显著。结论身高降低幅度越大,骨密度指标越低。身高作为容易测量的体格指标,应该定期关注其变化情况,以早期发现和预防骨质疏松症等骨骼健康问题。

  • 标签: 身高降低 骨密度 跟骨 队列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身体成分、男性运动负荷试验中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181例华东交通大学教职工,进行身体成分、运动能力、骨密度测试。计算和对比分析BMI、体脂肪率、每分最大摄氧量、运动能力及骨密度间的相关性。结果:身体成分的变化主要表现为BMI、体脂肪率逐渐递增长趋势;每分最大摄氧量与骨密度T值差异不具有显著性;骨密度和运动能力在20~25岁年龄段达到峰值,在41~45岁年龄段呈现出下降现象。身体成分、运动能力与骨密度呈正相关。结论:骨密度T值有明显的年龄段变化趋势和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可能是由于身体成分和运动能力的不同而造成的。

  • 标签: 成年男性 身体成分 运动能力 骨密度 相关性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综合护理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变化的影响。 方法: 收治中重度骨质疏松症患者 9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综合护理),各 45 例,分析和对比组间的护理干预前后骨密度。 结果: 研究组 BMD 优于对照组 BMD ( P < 0.05 )。 结论: 应用综合护理于骨质疏松症患者之中,能够明显提高患者骨密度

  • 标签: 综合护理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影响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并应用一种基于X线骨密度方向的骨质疏松诊断方法。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可能导致骨折和其他健康问题。准确的骨质疏松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分析骨骼X光影像中的骨密度方向,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诊断方法,旨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通过大规模数据集的实验验证,该方法表现出潜在的诊断优势。本文的研究为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有望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 标签: 骨质疏松 X线 骨密度 诊断方法 骨骼健康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健康管理对于骨质疏松与骨密度降低患者的护理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9月间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妇保科门诊接诊的78例骨质疏松与骨密度降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后,A组39例采取健康管理,B组39例采取常规护理,对比骨密度变化、疼痛程度变化、健康行为评分变化。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骨密度水平、疼痛评分和健康行为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6个月后,A组患者的股骨颈、L2-4腰椎与大转子骨密度水平均高于B组,对比有差异(P<0.05)。A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B组,对比有差异(P<0.05)。A组患者的运动行为、疾病相关生活习惯、钙摄取行为和用药依从性评分均高于B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为骨质疏松与骨密度降低患者采取健康管理可以提高其骨密度水平,缓解疼痛症状,且能规范患者的健康行为。

  • 标签: 健康管理 骨质疏松 骨密度降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影响健康体检者骨密度的因素及其护理干预方法。方法:从本院健康体检者中抽选520例进行研究分析,抽选时间即2020年2月-2021年2月,分析总结体检者骨密度的影响因素,实施护理干预方案,观察护理效果。结果:520例健康体检者中有380例为骨质疏松症者,占比为73.08%;影响骨密度因素中,每天日照时间低于1h的因素占比最高,即27.37%,其次是占比为26.84%的吸烟行为。实施护理干预之后,体检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干预之前,P值<0.05。结论:影响骨密度的因素包括日照时长、吸烟饮酒、运动等,形成健康的生活行为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病发之后,给予护理干预方案,可以改善病情,促进生活质量。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密度 健康体检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给予骨质疏松患者维生素D治疗,探究对患者骨密度的具体影响。方法:择取90例骨质疏松患者分成两组进行不同药物治疗方法的对比研究,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BMD),以分析对提升患者骨密度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观察组的T值(-2.5324±0.9167)与对照组T值(-2.5307±0.916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价值;治疗后,观察组的T值(-1.5602±0.7283)高于对照组的T值(-1.8310±0.6447),P<0.05。结论:维生素D在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利于患者骨密度的改善与提高,值得借鉴。

  • 标签: 维生素D 骨质疏松 骨密度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对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2年3月-2023年2月收治的500例接受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的患者,对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骨密度≤x-2.0SD中,40-50岁患者占比为8.8%、51-60岁患者占比为12.00%、61-70岁患者占比为10.20%、71-80岁患者占比为7.80%、81-90岁患者占比为4.00%;在骨密度≤x-2.5SD,40-50岁患者占比为9.80%、51-60岁患者占比为15.80%、61-70岁患者占比为12.00%、71-80岁患者占比为14.80%、81-90岁患者占比为4.80%。骨密度指标和年龄增长处于负相关关系(p

  • 标签: 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 骨质疏松症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健康体检人群的骨密度检查结果,观察其护理干预效果。方法:研究选择2021年2月-2022年2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100名健康体检者,并基于不同的性别、年龄和生活习惯分析他们存在的骨密度差异。同时,我院为100名健康体检者实施了护理干预,并对其骨质疏松和骨量异常的情况进行了观察对比。结果:研究对比发现,男性体检者的骨密度比女性体检者高;相较于高龄体检者,低龄体检者的骨密度更高;生活习惯良好的健康体检者(不吸烟、不喝酒),其骨密度高于生活习惯不佳者(吸烟、喝酒),各组差异明显,P<0.05。同时,护理干预后,不论是体检者的骨质疏松还是骨量异常率,均比护理干预前低,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女性、存在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喝酒等的健康人群,更容易减少骨质含量,而且随着年纪的增长,骨量流失会更为严重。对这些人群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减少骨量异常率,还能对他们的健康状况产生积极影响。

  • 标签: 健康体检 骨密度 检查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骨密度体检中,为女性受检者提供同步健康教育及个体化健康指导的意义。方法:选取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健康管理科2021.01-2022.12接纳的202例女性骨密度体检者进行研究,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101,常规指导)和观察组(n=101,同步健康教育及个体化健康指导)。结果:202例女性骨密度体检者中有137例为骨密度正常(67.82%),57例轻度骨质流失(28.22%),8例中度骨质流失(3.96%)。干预后,观察组健康管理各子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女性骨密度体检者提供同步健康教育及个体化健康指导,能起到增强其管健康意识,提高其管理能力的作用,从而有效降低患病风险和并发症发生风险。

  • 标签: 女性 骨密度 体检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究骨质疏松老年患者体重对骨密度和骨折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择150名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并发骨折组40人和未发生组110人。通过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揭示影响骨折风险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长期大量吸烟、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光照不足、饮食习惯差、跌倒、高龄以及骨密度低等是骨质疏松老年患者的重要风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这些风险因素对骨折的影响,并揭示了他们的相对重要性。其中,光照不足是影响骨折风险最大的因素,其次是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发生跌倒。结论 体重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和骨折风险有重要影响。在关注骨密度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其他因素,如性别、吸烟、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光照、跌倒等,在防止骨折时,这些因素也应被考虑。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防护措施。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密度 骨折风险
  • 简介:目的探索绝经后妇女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HDL)和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之间的关系。方法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病房及门诊就诊的244名绝经后妇女参加了这项横断面研究,她们都没有服用骨质疏松药物,也没有患任何慢性疾病。采用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法用于评估髋部、股骨颈和腰椎(L1~4)的BMD。每个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骨质疏松症标准在至少一个骨骼区域进行分类。在数据收集结束时,测量所有参与者的血脂谱和维生素D水平。维生素D血清水平低于30ng/mL被定义为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结果27.9%的参与者表现出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患者的HDL血清水平更高(P<0.05)。参与者的低密度脂蛋白、总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未调整年龄、绝经年龄、肥胖和使用抗高血脂药物(他汀类药物)后,HDL水平与腰椎(1~4)、髋部和股骨颈的BMD值和T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在根据维生素D水平对参与者进行分类以及调整混杂因素之后,仅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参与者中观察到HDL水平与三部位的BMD值以及T评分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在维生素D缺乏的绝经后妇女中,血清HDL水平与骨骼状态呈负相关。

  • 标签: 骨密度 骨骼状况 高密度脂蛋白 骨质疏松 绝经后妇女 维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