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TCD)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患者的椎动脉血流速度及频谱情况进行检测,探讨TCD与彩声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TCD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93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用TCD检测患者双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及频谱的变化,联合彩超检测证实锁骨下动脉血管闭塞及狭窄程度。结果(1)TCD检测93例患者中,I期盗血43例(左侧21例、右侧22例);Ⅱ期盗血31例(左侧18例、右侧13例);Ⅲ期盗血19例(左侧12例、右侧7例)。(2)彩超检测93例患者中,I期盗血45例(左侧22例、右侧23例);Ⅱ期盗血18例(左侧11例、右侧7例);Ⅲ期盗血30例,(左侧16例、右侧14例)。结论TCD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临床中具有直观、操作简便、准确率高等优势,但不能完全确诊SSS,应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确定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病因、病变部位及程度,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 标签: 经颅多普勒(TCD) 彩色多普勒超声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
  • 简介:摘要目的将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冠脉造影(CAG)结果与血管内超声(IVUS)对照,观察两种技术在冠状动脉介入诊断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8月43例冠脉造影结果提示狭窄程度为50%-75%的临界病变患者,行血管内超声检查,了解斑块负荷,与造影血管狭窄程度对照。结果检测发现CAG提示狭窄程度64.65%±7.19%,IVUS提示斑块负荷61.33%±10.92%,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

  • 标签: 血管内超声 冠状动脉造影 斑块负荷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并颅内血肿疑为动脉瘤破裂的手术探查治疗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并颅内血肿疑为动脉瘤破裂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在入院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昏迷、呕吐等,入院后,采用颅脑CT对其进行检查,并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检查,患者中有后交通动脉瘤15例,前交通动脉瘤11例,大脑中动脉瘤14例,动脉瘤直径在2—7mm,平均直径(4.26±0.73)mm,经治疗后,有35例患者完全情清醒总有效率为87.5%,有5例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包括肺部感染死亡1例,颅内感染死亡1例,高颅压脑疝死亡1例,同侧颈内动脉死多器官衰竭死亡1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针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并颅内血肿疑为动脉瘤破裂患者的治疗,需要立即对患者的患部进行检查,为患者的治疗赢得时机,并根据患者的诊断结果制定治疗方案,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提高其治疗效果。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血肿 动脉瘤破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阿托伐他汀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疗效。方法将70例慢血流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不予治疗,仅给予必要的对症处理,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尼可地尔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阿托伐他汀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可以有效的改善慢血流指标并提高病人的身体机能,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 标签: 阿托伐他汀联合尼可地尔 慢血流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社区管理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伴焦虑症患者的模式和方法。方法把来院治疗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以传统的药物治疗,实验组另外给予冠心病社区规范化管理方法干预治疗,以体格检验指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随访管理率进行配比对照分析。结果实验组的观察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社区管理的综合干预治疗模式,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伴焦虑症患者的机体功能状态、精神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等均有明显提高,疗效肯定,促进疾病的康复,提升生活质量。

  • 标签: 冠心病 焦虑症 社区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糖化白蛋白(GA)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我科因冠心病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60例,根据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20例和非冠心病组40例,分析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冠心病不同病变血管支数Hcy、GA水平差异。结果冠心病组血清Hcy、GA水平较非冠心病组显著增高(P<0.01);冠心病患者Hcy、GA水平在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组依次增高,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G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5862~0.5879,P<0.05)。结论Hcy、G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严重程度有关。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糖化白蛋白 冠状动脉病变 Gensini积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源CT(Dual-sourceCT,DSCT)单能谱成像技术去除颅内金属伪影用于颅内动脉瘤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颅内动脉瘤术后复查的患者使用DSCT双能量扫描,采用双能量扫描程序,用单能谱成像技术利用不同的能谱直接进行不同密度的金属减影。结论DSCT双能量扫描单能谱成像技术能够有效去除金属伪影,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术后的细微结构。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单能谱成像 伪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ASL)与颈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联合应用在脑缺血性疾病中的价值。方法对本院2012年2月-2013年12月脑缺血性疾病病患者48名及健康志愿者10名行常规DWI、3D-ASL及颈动脉MRA序列检查,分析DWI、3D-ASL、MRA多种技术显示病变的信号特征、面积大小及与血管关系。结果10名健康志愿者各扫描序列信号无异常;18名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中,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及3D-ASL占比均为100%,在小面积梗塞中,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及3D-ASL占比分别为78%、67%。在TIA中,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及3D-ASL占比分别为22%、78%。结论DWI和3D-ASL均可用于脑缺血性疾病的诊断,其联合应用即可确定是否存在半暗带,又可确定颈动脉狭窄程度,为临床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 标签: 脑梗死 脑缺血发作 动脉标记灌注成像 颈动脉 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单肺通气肺内分流及动脉氧合的影响。方法择期开胸手术老年患者26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全麻组(GA组,n=13)、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GE组,n=13)。两组患者分别于麻醉前、双肺通气15min、单肺通气15、30、60min时测定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血气,并计算出分流率。结果单肺通气时,PaO2较双肺通气时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Qs/Qt显著增加(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随着单肺通气时间的延长,分流率有下降趋势。结论全麻复合0.5%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比较不会影响患者单肺通气期间的氧合与肺内分流。

  • 标签: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 老年患者 单肺通气 肺内分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架及双微管辅助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支架及双微导管辅助栓塞治疗13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宽颈动脉瘤87例,梭形动脉瘤11例,微小动脉瘤4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35例共置入支架160枚,均采用SolitairAB支架。采用单纯支架置入技术8例,此8例微小动脉瘤术后见瘤腔内造影剂滞留。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118例,双导管技术9例,两种治疗方法均取得满意疗效。随访6个月未发生再出血及缺血并发症。结论支架及双微导管辅助栓塞技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提高动脉瘤栓塞的致密程度。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支架 双导管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在二十世纪的80年代,脾动脉栓塞术首次被报道应用与肝硬化合并脾亢的临床治疗中。随着这些年的不断发展,脾动脉栓塞术的应用愈加成熟,其应用范围也在逐渐扩大。通过多年的临床研究者证明,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且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但是脾动脉栓塞术在临床应用中仍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就需要对其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同时和传统脾切除术进行比较来分析脾动脉栓塞术在肝硬化合并脾亢的临床应用效果,并且对脾动脉栓塞术的应用方法和应用重点进行综述。

  • 标签: 传统脾切除术 脾动脉栓塞术 肝硬化合并脾亢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讨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超敏C反应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在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10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对照组(非动脉粥样硬化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观察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为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心病后氯吡格雷抵抗情况。方法选取医院门诊收入行PCI治疗术后抵抗的患者30例为观察组,同期另选取PCI术后未抵抗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对患者治疗前后心肌酶水平等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服药5d后在ALT、hs-CRP比较;治疗后在TnI、CK-MB升高比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PCI术后抵抗与微栓塞有密切关系,临床医生应引起足够重视。

  • 标签: 氯吡格雷 冠心病 术后抵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嘧啶在非体外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诱导中使用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5月进行非体外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31例,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7μg/kg,B组31例,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5μg/kg,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情况进行记录。结果T0时,两组患者的HR及SBP指标无明显差异,在T1时均开始下降,而A组患者在T3时血压上升,心率加快(P<0.05);B组则未出现明显变化(P>0.05);结论非体外冠状动脉搭桥术给予0.7μg/kg右美托咪啶进行麻醉诱导的安全性最高,可减少心率及血压波动,减少麻醉意外事件发生,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麻醉诱导 非体外冠状动脉搭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