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深入剖析了语用学的本质和翻译的本质,建立语用学理论和翻译之间的关联桥梁,寻找应用语用学理论指导实践的途径,探讨了在不同语言环境下应用语用学提高翻译质量,丰富翻译实践中的理论指导依据。

  • 标签: 语用学 翻译 理论研究 关联翻译
  • 简介:翻译官》用现代观念重新诠释了灰姑娘和王子的故事,以积极向上的格调给读者以正能量的精神导引。《翻译官》遵循的是一种轻松、简易的小说美学,语言轻松活泼,情节抓人,人物形象光彩照人,给读者以轻松、娱乐之感。小说在人物塑造、故事设置等方面都存在着争议和不足,对之应保持清醒和批判的立场。

  • 标签: 《翻译官》 轻松 网络小说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从西方本体论哲学的意义去理解,[25] 除非我们不使用汉语讨论哲学问题,不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本来固有的概念

  • 标签: 之争哲学 哲学术语 术语翻译
  • 简介:儿童文学研究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一个兴盛的学术领地,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与此同时翻译研究也进行了诸如文化、伦理、认知、后殖民、社会学等转向,一时蔚为大观。不过儿童文学的翻译研究则由于其身份的双重边缘性,研究尚显不足。进入21世纪以来,这种局面有了较大改观,如2003年国际译界著名刊物Meta出了一期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专刊。而GillianLathey教授由劳特里奇出版社于2010出版的专著《译者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角色:隐身的讲故事人》(TheRoleofTranslatorsinChildren’sLiterature:InvisibleStorytellers),无疑为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从边缘走向中心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书作者Lathey现为英国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中心主任,同时还担任两年一度的儿童文学翻译大奖MarshAward的评委。本书是一部从公元8世纪一直谈到到现当代的英国儿童文学翻译通史,基本按时间顺序叙述翻译史实,叙述的重点放在19和20世纪。全书共12章,1~7章为第一部分,8~12章为第二部分。

  • 标签: 儿童文学翻译 译者的角色 讲故事 英国 隐身 通史
  • 简介:“美丽南方读诗会”由广西青年诗人晓丑、李富庭、覃才、六指、陆天等人发起,计划从2017年始每年在区内不同景区连续举行读诗会。2017年元旦,南宁、钦州、贺州、玉林、贵港等多个城市的20余名青年诗人集结南宁市美丽南方景区,朗读诗歌、分享创作经验。这是广西近几年成长起来的85后与90后诗歌写作者的第一次见面,他们围绕“青年写作的意义”与“写怎样的诗歌”等问题进行交流,试图寻找自己的写作方向。

  • 标签: 青年诗人 人生道路 人韦 创作经验 《红豆》 民族文学
  • 简介:(一)客车载人超过核定人数20%以上的;(二)在高速公路上客车载人超过核定人数的;(三)在高速公路上货车载物超过核定载质量30%以上的:(四)客车载人超过核定人数未达20%的;(五)在高速公路上货车载物超过核定载质量未达30%的;(六)货车载物超过核定载质量未达30%的;

  • 标签: 处罚办法 标准处罚 超载标准
  • 简介:美国著名演员乔治·克鲁尼出身演员世家,他的父亲是一名职业演员。耳濡目染之下,克鲁尼从小就对演员这个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十来岁时,克鲁尼参加了父亲的一个节目,饰演一个街头的流浪儿,他表现出了强大的模仿能力,表演结束后,在场的很多演员都对克鲁尼赞不绝口。然而,当克鲁尼把目光投向父亲时,父亲却轻轻地摇摇头说:"这段表演远远算不上完美。

  • 标签: 演员 标准 模仿能力 鲁尼 父亲 流浪儿
  • 简介:“吉普赛女郎”柳霞──一位翻译的旅俄纪事张冰柳霞并不真的是吉普赛人,但她又确实象一个吉普赛人。热情奔放,野味十足,她使我时时想起俄国当代作家阿斯塔菲耶夫笔下那些“自然人”形象,柳霞之所以给我这么个印象,是和那年十月国庆节公司举办的那次舞会分不开的。在...

  • 标签: 吉普赛女郎 娜塔莎 俄国人 自由经济区 貂皮大衣 总经理
  • 简介:隐喻是修辞学手段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深入探索隐喻的价值,这种价值不但表现为对人及其生活的影响,还表现为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影响,尤为突出的是文化价值层面。以民族文化对隐喻产生的影响角度进行分析,隐喻在成语翻译中的作用。

  • 标签: 隐喻 民族文化 成语
  • 简介:翻译研究与比较文学这两个学科的交织,在苏珊·巴斯奈特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她对这两个学科的看法会引领学科的变动与发展。在她彻底否认这两个学科属性之后,它们该分别走向何方是学界迫切关心的问题。她对翻译研究与比较文学未来的看法,无疑会再次推动这两个研究领域的发展。

  • 标签: 翻译研究 比较文学 翻译
  • 简介:中国经典奇幻志异小说集《聊斋志异》中蕴含着丰富的宗教文化因素,其复杂性和多面性排除了建立一种可以全方面传译宗教文化的万能模式的可能性。《聊斋志异》俄译本译者——被称为“阿翰林”的瓦·米·阿列克谢耶夫竭尽所能,综合运用了音译法、造词法、模仿直译法、淡化意译法、阐释法等方法,对于难以阐释或文化背景深厚的宗教文化因素都加注说明,争取最大限度地传达中国宗教文化的精髓。

  • 标签: 宗教文化因素翻译 音译法 造词法 模仿直译法 淡化翻译法 阐释法
  • 简介:摘要本文讨论了关联翻译理论的内涵,电影片名翻译的现状以及关联论对电影片名翻译的指导作用。

  • 标签: 关联论 电影片名 翻译
  • 简介:英国诗人丁尼生的叙事诗《公主》,最初以中国传统章回小说的体例被译介到中国,题为《公主之提倡女学》。这一译本较之于原诗,在文体、内容、审美风格等诸多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这既与原诗内容和译者的翻译主旨相关。也与“小说”这一文体的特征和功能密不可分.同时反映了晚清到“五四”前后中国小说的文学地位和文学处境的变化。《公主之提倡女学》为译者如何合理利用本民族的文学传统,从而使译文与原著在审美上相映成趣、更好地与译入语文化相融合.提供了诸多启示及成功的翻译范本。

  • 标签: 丁尼生 《公主》 跨文体翻译
  • 简介:本文探索法籍耶稣会士马若瑟(JosephHenry-MariedePrémare,1666—1736)对中国古代经典中“圣人”一词的翻译与诠释。该词是17至18世纪索隐派耶稣会士著作里,如“圣治”、“三一”等几个关键词之一。在马若瑟对于“圣人”一词的诠释里,我发现了一个有关中文“十”字相当独特的索隐诠释,以此为基,马若瑟的三一论述从一种形而上的、抽象的教义讨论,转向一种道德实践的孝道理解;将圣人解释为大孝之人,将十之子转化为十字架之子。他从汉字研究探索中国古经的义理,并以象数的学理重新解释中国上古的“圣人”就是天主教里那位降生的天主。

  • 标签: 耶稣会 马若瑟 圣人 十字索隐 河图 降生天主
  • 简介:1940年摄制的影片《傲慢与偏见》一上映就取得了极大成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轰动。影片的成功取决于多方面因素,不过本影片的成功应归功于影片本身的优点——

  • 标签: 偏见翻译 傲慢偏见 影片成功
  • 简介:面对近代以来大量存在并对本土文学的发生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翻译文学实践及其文本,其归属如何、与本土文学有着怎样的关系、是否及如何进入中国文学史的叙述,不仅受到比较文学研究和翻译文化研究的共同关注,也El益成为中国文学史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旨在从文学的“权属观念”、“中介性”和“不确定因素”的角度,从文学观念层面及逻辑上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以便为翻译文学的文学史叙述扫除障碍。

  • 标签: 翻译文学 文学史叙述 文学权属观念 中介性 不确定性
  • 简介:要谈论柳向阳,相对于其他一些诗人来说,更富有挑战性和进入的难度,倒不是因为他是诗歌原创与诗歌翻译上的双枪手,而是在于他这个人本身所具有的精神高度。古今中外之书,他皆涉猎,这种阅读的广博让他获得了宽广的视野,对于有着浓郁知识分子气质的柳向阳来说,这也是再好不过的一种状态了。可是,

  • 标签: 诗歌翻译 创作 诗意 激情 知识分子 挑战性
  • 简介:摘要在目前对非外语专业翻译的研究中,大部分研究者都只是关注翻译本身,但却忽略学习者本身的因素,也就是我们所强调的心理距离。通过对文化适应模式的探索,找出非外语专业学生在完成翻译时出现的心理障碍,试图找出解决这些障碍的实际而有效的方法,为他们完成翻译提供更多可行的建议与意见。

  • 标签: 文化适应模式,大学非英语专业,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