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预见性护理是预防老年髓关节置换下肢静脉的有效护理方法,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对患者的恢复有重要的作用。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静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福州总医院九五临床部接受治疗的130例髋关节置换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分为2组,每组65例。预见性护理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深静脉发生率、发生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前术后患者下肢静脉的血流速度。结果与结论:通过对比发现,预见性护理组患者深静脉发生率、发生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前术后患者下肢静脉的血流速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预见性护理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静脉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深静脉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老年患者 髋关书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组织工程
  • 简介: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在预防脑外伤后下肢静脉形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0例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观察两组下肢静脉形成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结果:两组下肢静脉形成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脑外伤后预防下肢静脉形成具有良好效果,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护理 脑外伤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溶栓疗法治疗结肠癌术后并发下肢静脉的报告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8例结肠癌术后并发下肢静脉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均接受介入溶栓疗法治疗及护理干预,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本组18例患者,经针对性护理后,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6±1.2)分、生活质量评分为(93.2±2.3)分,均痊愈出院,随访未见并发症。结论介入溶栓疗法治疗结肠癌术后下肢静脉,疗效确切,通过针对性护理,改善了患者身心状况,提高了其生活质量。

  • 标签: 介入溶栓疗法 结肠癌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外科患者术后发生下肢静脉(DVT)的影响因素,并探求临床预防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6月到2015年10月在我院进行医治的骨外科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6例观察组患者发生下肢DVT,80例对照组患者无下肢DVT。对导致下肢DVT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65.68±13.49)min、机械通气时间(78.64±11.39)h、术后卧床时间(13.61±6.28)d、平均年龄(61.18±4.25)岁,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下肢DVT发生的影响因素有多种,如年龄、卧床时间等,故行骨外科术后应注重临床预防工作,减少下肢DVT的发生率。

  • 标签: 骨外科 下肢DVT 影响因素 预防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导管直接溶栓治疗下肢静脉形成的尿激酶的量效。方法收集2013年4月~2015年2月我院诊断为下肢静脉的患者,随机分为50例研究组和50例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均相同,研究组尿激酶每日用量40~80U,对照组尿激酶每日用量小于40U。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下肢静脉治疗疗效。(2)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大腿周径及出血发生率。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下肢静脉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80%,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大腿周径及治疗后出血发生率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大腿周径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经导管直接溶栓治疗下肢静脉的尿激酶量控制在每日40~80U,出血风险小,疗效肯定。

  • 标签: 经导管直接溶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尿激酶
  • 简介:目的比较导管接触性溶栓(CDT)和系统溶栓(ST)治疗急性下肢静脉形成(DVT)的疗效,为选择最佳的溶栓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PubMed、Embase、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中检索CDT与ST治疗急性DVT对比研究的相关文献,发表时间截止至2016年7月。按照钮卡斯-渥太华量表(NOS)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5.0软件进行数据合并与发表偏倚检测。运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对各个因素进行合并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CDT组的大腿消肿率高于ST组(WMD=12.01,95%CI8.58-15.43;P〈0.01);CDT组的小腿消肿率高于ST组(WMD=12.88,95%CI9.60-16.11;P〈0.01);CDT组的溶栓率高于ST组(WMD=15.24,95%CI11.99-18.50;P〈0.01);CDT组的出血并发症率明显低于ST组(OR=0.50,95%CI0.31-0.80;P〈0.01);术后半年CDT组的深静脉形成后遗症(PTS)发生率明显低于ST组(OR=0.40,95%CI0.25-0.63;P〈0.01)。结论相比于ST,CDT消肿效率及溶栓率更高,并发症和PTS发生率明显降低。

  • 标签: 导管接触性溶栓 系统溶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压力泵治疗仪预防骨科术后患者下肢静脉(deepveinthrombosis,DVT)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本科室38例骨科术后患者对照组,选择同期手术后患者3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使用压力泵治疗仪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DVT形成情况及静脉栓子栓出率、栓子直径。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4d均没有发生DVT,观察组栓出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骨科术后患者使用压力泵治疗仪能有效降低静脉栓子形成的危险,预防DVT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压力泵治疗仪 骨科术后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活动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择取我院脑外科2014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例设置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采取早期活动干预方法,分析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过临床护理干预后,无下肢静脉病例。结论对脑出血患者术后加强早期活动干预可有效预防下肢静脉的形成,从而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脑出血 早期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络弹力袜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到2015年12月所收治的进行妇科盆腔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其分为两组,把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常规健康教育的组别定义为对照组,把在常规监狱的基础上让患者穿经络弹力袜的祖辈定义为研究组,对两组患者下肢静脉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7例患者出现下肢轻度疼痛肿胀,1例出现下肢感觉迟钝;实验组1例出现下肢胀痛感,无过敏等不适症状发生。结论经络弹力袜在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静脉形成上效果明显,相关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其的应用。

  • 标签: 经络弹力袜 妇科盆腔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下肢静脉形成(DVT)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并发下肢DVT的骨科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接触溶栓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下腔静脉滤器置人治疗后经足背静脉加压滴注尿激酶治疗,接触溶栓组采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接触溶栓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溶栓组治疗期间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效果优于全身溶栓治疗。溶栓导管可使药物直接与血栓接触,提高疗效,也有效降低了溶栓药物的使用剂量,从而减少了全身循环的游离药物量,降低出血并发症。

  • 标签: 下腔静脉滤器 导管接触性溶栓 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帕瑞昔布钠对缓解瑞芬太尼麻醉下肢病例手术后急性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下肢病例30例为研究对象,对病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A、B、C组各10例。对病例使用不一致的麻醉方法。分析三组病例的相关指标。结果A组、B组、C组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是手术时间、瑞芬太尼用量,其P>0.05,无统计学意义。相比A组、B组两组病例,C组病例的PCA按压次数、追加镇痛药物例数明显少,其P<0.05,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帕瑞昔布钠的使用可以促使阿片类药物镇痛效果实现进一步强化,值得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帕瑞昔布钠 瑞芬太尼 麻醉 下肢骨折 手术后 急性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对微侵袭钢板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用于下肢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比,旨在为临床有效治疗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下肢患者80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两组各为4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微侵袭钢板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P<0.0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对下肢患者来说,采用微侵袭钢板进行治疗的效果好,能促进患者尽早恢复,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微侵袭钢板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 下肢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联合低分子肝素对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收集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70例,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术后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第12天时的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治疗期间下肢DVT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术后切口渗血、血肿及术后引流量情况。结果术后第12天联合组血清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下肢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联合使用丹参川芎嗪、低分子肝素可有效改善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下肢局部循环,促进骨折愈合,降低下肢DVT的形成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 低分子肝素 丹参 川芎嗪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护理干预应用于脊柱手术后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收集我科室脊柱手术的病人共80例。然后把他们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病人给予通常的骨伤科手术后护理常规,实验中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系统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有1例病人出现下肢血栓,实验组无1例出现。结论对于脊柱术后病人积极采取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下肢血栓形成的概率,值得在临床上大为推广。

  • 标签: 脊柱手术 下肢血栓形成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期卧床患者下肢静脉的预防措施,降低下肢静脉的临床发生率。方法对我院自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35例卧床时间超过6个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预防下肢静脉发生的方法。结果本组35例患者住院期间给予精心治疗与护理干预后,无血栓及肺栓塞发生,治疗3~13周后痊愈出院。结论;长期卧床患者通过相关的护理预防措施可降低下肢静脉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卧床老年患者 深静脉血栓 预防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我院自2013-2014年静脉形成发生率为18%。DVT(深静脉)成为下肢及腰椎骨折术后一严重的并发症,不断查找发生原因,并且采用了许多方法预防,但效果甚微,于2015采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预防静脉形成,效果显著。方法如何预防DVT减少病死率是我科护理关注的问题;自2015年1月-2015年6月下肢及腰椎骨折病人50人中发生DVT者9人,经对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预防DVT的护理对策,开始使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预防DVT。结果2015年6月-2016年1月下肢及腰椎骨折病人50人中发生DVT者仅3人。结论应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反复对肢体进行加压后再卸压对预防深静脉和防治下肢肌肉萎缩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