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成年人后天性外旋转斜视行前部1/3上斜肌肌腱折叠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9年1至12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确诊为后天性上斜肌麻痹并行前部1/3上斜肌肌腱折叠术的患者7例(7只眼),其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49±12)岁。所有患者均有闭合性颅脑损伤史,第一眼位存在旋转性复视,眼球运动检查可见受累眼上斜肌麻痹,不伴有明显下斜肌功能运动过强。术前行双眼被动牵拉试验,术中根据被动牵拉试验肌腱松弛情况行前部1/3上斜肌肌腱折叠术。旋转斜视角度以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表示,采用配对样本秩和检验对术后第1天及末次随访时的旋转斜视角度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前部1/3上斜肌肌腱根据肌腱的松弛程度行6.0~10.0 mm折叠,折叠量为(7.7±1.8)mm。术中患者均主诉第一眼位旋转复视明显好转,双马氏杆测量第一眼位主观外旋转度数由术前10°(8°,15°)改善至术后第1天的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79;P<0.05)。随访时间为(112±38)d,患者末次随访时第一眼位外旋转度数为2°(2°,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75;P<0.05)。所有患者末次随访均无旋转复视主诉。结论成年人后天性外旋转斜视行前部1/3上斜肌肌腱折叠术,能够有效改善第一眼位外旋转斜视的临床症状,术后短期随访效果稳定,未发生明显回退。(中华眼科杂志,2021,57:685-688)

  • 标签: 外斜视 眼外科手术 复视 外旋转斜视 上斜肌折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绷带螺旋旋转包扎法在下肢烧伤创面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 2018年 5月至 2019年 5月收治的下肢烧伤患者中随机挑选 64例为本次课题研究的参考样本。根据就诊的先后顺序,将所选 64例患者划分为两个组别,即研究组( n=32例)和对照组( n=32例)。给予对照组下肢烧伤患者常规方法包扎护理,给予研究组下肢烧伤患者绷带螺旋旋转包扎法护理。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愈合疼痛度、舒适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 19.72±4.84) d,愈合疼痛度为( 4.83±1.62)分,舒适度为( 96.28±2.82)分,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出现满意患者 29例,满意度为 90.63%( 29/32),对照组出现满意患者 21例,满意度为 65.63%( 21/32),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在下肢烧伤创面护理中应用绷带螺旋旋转包扎法,可有效缩短创面愈合的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绷带螺旋旋转包扎法 下肢烧伤 创面护理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Ladd手术治疗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优越性和可行性.方法2008年2月至2010年1月,江西省儿童医院为29例肠旋转不良患儿实施Ladd手术,其中8例经腹腔镜完成手术,为A组,年龄4~26d,体重2.5~3.6kg;21例采取开腹手术,为B组,年龄3~28d,体重2.5~4.0kg.结果29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4±0.4)d,较B组(8.5±1.3)d短,无一例出现并发症;B组出现2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切口疝.术后随访2个月至2年.结论腹腔镜Ladd手术是治疗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安全有效的方法,较开腹手术优势明显.

  • 标签: 肠/畸形 外科手术 婴儿 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着重对于应用旋转式拔针法进行卡介苗皮内接种对免疫效果影响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在2017年12月到2018年12月期间在我科预防接种进行接种的符合卡介苗接种条件的新生儿进行有效研究,所涉及的新生儿有800例,针对所有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每个组别各有400例新生儿,针对对照组新生儿采取的是传统方法进行接种,而针对观察组新生儿采取的是卡介苗皮内注射旋转式拔针法,针对最后的免疫效果及时有效的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和对比。结果从菌苗外溢例数来看,观察组要比对照组有十分明显的减少,从接种效果、卡痕的大小情况来看,观察组要比对照组有十分明显的改善,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相应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实践中针对新生儿有效实施皮内注射旋转式拔针法进行接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有效降低药液外溢的发生几率,使药液污染的危害性得到明显的缓解,并在更大程度上有效提升卡介苗接种效果,新生儿和家属的满意程度都得到极大的提升,这种方法有着十分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行。

  • 标签: 旋转式拔针法 卡介苗皮内接种 免疫效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倾斜球管旋转体位透视下点片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提高肋骨骨折的检出率;材料与方法用800MA数字胃肠机,对53例胸部创伤患者应用倾斜球管旋转体位透视下点片的方法进行观察;结果53例伤者中,常规胸部(平板DR)后前位、左右斜位平片(以下简称常规平片)可疑或表现正常而临床症状及体征较重者33例,明确诊断有肋骨骨折28例,发现骨折54根,排除骨折5例;另外为临床司法鉴定中需要明确肋骨骨折根数的20例,多次常规平片共62根,明确诊断104根,结论应用倾斜球管旋转体位透视下点片进行诊断,其方法简便易行,图像直观,经济实用,能大幅度减少漏诊、误诊,明显提高肋骨骨折的检出率,防止误诊、误治,有效地避免不必要医疗纠纷.,为司法鉴定提供了较准确的诊断依据。

  • 标签: 球管方向 旋转体位 透视点片 肋骨骨折
  • 简介:目的探究在宫颈癌治疗中应用图像引导下容积旋转调强技术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随机将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我院40例宫颈癌患者分为观察组(20例,应用图像引导下容积旋转调强技术治疗)、对照组(20例,应用图像引导下固定野静态调强放疗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靶区的适形度、均匀性、平均剂量、最小剂量、最大剂量、摆位误差、照射治疗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靶区的平均剂量、最小剂量、最大剂量、摆位误差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靶区的适形度、均匀性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照射治疗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结论在宫颈癌治疗中应用图像引导下容积旋转调强技术、图像引导下固定野静态调强放疗技术治疗均能有效满足剂量要求,且容积旋转调强技术的适形度、均匀性更佳、时间缩短,更有助于保证放疗效果;图像引导(CBCT)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宫颈癌治疗中的摆位误差,提高治疗精准度。

  • 标签: 宫颈癌 容积旋转调强技术 图像引导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旋转吸痰管 360°吸痰方法在 ICU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符合吸痰指征的 ICU人工气道患者 3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160例。研究组采用旋转吸痰管 360°吸痰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吸痰前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循环、呼吸参数的变化,以及吸痰间隔时间、吸痰次数、吸痰后痰鸣音的改善情况,同时对两组气道黏膜损伤出血等不良事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 SpO2 升高值、 VT升高值、 Peak下降值均高于对照组( P< 0.01);研究组吸痰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每日吸痰次数低于对照组,痰鸣音评分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1)。结论: ICU人工气道患者应用旋转吸痰管 360°吸痰方法,可改善机体缺氧,同时降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标签: ICU人工气道 旋转吸痰管 360°吸痰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索治疗睑黄瘤切除后手术修复方法。方法应用上睑松弛皮肤横行设计超长皮下蒂瓣旋转修复睑黄瘤切除的创面。设计皮瓣的比率可达1:6-10。结果19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一例(单侧)术后2年复发,再次用相同的方法治愈。结论超长皮下蒂旋转皮瓣是修复睑黄瘤手术切除后创面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创面较大时更有显著的指征。

  • 标签: 睑黄瘤 上睑 超长皮下蒂皮瓣
  • 简介:目的研究骨盆旋转对髋臼假体实际角度的影响,探讨髋臼安全区范围内可以接受的骨盆旋转角度。方法建立骨盆三维模型,确定冠状面、矢状面及髋臼轴,假设髋臼假体外展45°,前倾15°,简化成坐标图,运用解析几何原理,推导出骨盆旋转角度与实际髋臼外展角、前倾角关系的函数公式,运用函数公式计算骨盆旋转角度与实际外展角、前倾角变化趋势,在保持安全区范围内的可以接受的骨盆旋转角度。结果在假设髋臼假体外展角45°、前倾角15°不变的情况下,骨盆每前旋转5°,髋臼外展角增加0.24°~1.64°,前倾角减少3.70°~3.69°,骨盆每后旋转5°,髋臼外展角减少2.00°~3.47°,前倾角增加2.61°~3.62°。随着骨盆的前旋转,其实际外展角呈增大趋势,实际前倾角呈减小趋势;随着骨盆的后旋转,其实际外展角呈减小趋势,实际前倾角呈增大趋势,两者之间呈函数关系。如果骨盆旋转在+13.43°~-14.05°范围内,髋臼假体角度理论上保持在"安全区"范围内。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骨盆旋转对髋臼假体外展角、前倾角均有影响,其中对前倾角的影响更显著。骨盆在旋转+13.43°~-14.05°时,髋臼假体角度理论上仍在"安全区"范围内。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骨盆 假体植入
  • 简介:目的:围绕冯氏创立的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损伤性脊柱疾病的治疗机制,总结出与之配套的规范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护理上依据冯氏的新医正骨理论治疗损伤性脊柱疾病新疗法机制,以新医正骨疗法专科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新医正骨手法治疗后的护理、病情观察的重点、功能锻炼的方法与指导,出院前的健康教育等。结果:总结出的一套相应的护理方法,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缩短了住院日,提高了疗效。结论:采取与治疗机制配套的规范的专科护理方法是一套有效的护理方法。

  • 标签: 新医正骨 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 治疗 椎动脉型颈椎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着重对于应用旋转式拔针法进行卡介苗皮内接种对免疫效果影响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在 2017年 12月到 2018年 12月期间在我科预防接种进行接种的符合卡介苗接种条件的新生儿进行有效研究,所涉及的新生儿有 800例,针对所有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每个组别各有 400例新生儿,针对对照组新生儿采取的是传统方法进行接种,而针对观察组新生儿采取的是卡介苗皮内注射旋转式拔针法,针对最后的免疫效果及时有效的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和对比。结果:从菌苗外溢例数来看,观察组要比对照组有十分明显的减少,从接种效果、卡痕的大小情况来看,观察组要比对照组有十分明显的改善,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相应的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临床实践中针对新生儿有效实施皮内注射旋转式拔针法进行接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有效降低药液外溢的发生几率,使药液污染的危害性得到明显的缓解,并在更大程度上有效提升卡介苗接种效果,新生儿和家属的满意程度都得到极大的提升,这种方法有着十分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行。

  • 标签: [ ]旋转式拔针法 卡介苗皮内接种 免疫效果 影响
  • 简介:背景:手指远节缺损为手外伤中较常见损伤,传统修复方法较多,均存在不足,寻找一种损伤小、修复效果好的方法仍是临床研究的热点。目的:探讨指动脉血管神经束残端蒂旋转皮瓣修复手指远节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10月应用指动脉血管神经束残端蒂旋转皮瓣修复远节缺损病例17例,缺损面积:0.8cm×1.2cm至1.0cm×1.5cm。切取皮瓣面积:1.0cm×1.3cm至1.2cm×2.0cm。结果:17例(17指)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4个月。皮瓣颜色红润,质地接近正常,指端外形圆润饱满,两点辨别觉为4-5mm。结论:指动脉管神经束残端蒂旋转皮瓣修复手指远节缺损手术操作简单、风险小且感觉、外观恢复良好。

  • 标签: 指损伤 指动脉皮瓣 旋转皮瓣 修复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4年7月-2007年12月共有1124例产妇在我院住院分娩,由于胎头位置异常导致难产160例,其中有83例行阴道徒手旋转胎头位置而顺产。胎头位置异常包括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胎头高直位、前不均倾位、额位及高位,其中以枕横位及枕后位发生率最高。旋转条件为无明显头盆不对称,头盆评分≥7分;胎儿情况良好;产妇无高血压、妊高症及心、肺、肝、

  • 标签: 氧化亚氮 胎头位置异常 徒手旋转助产
  • 简介:目的探讨半月板不同部位及不同程度切除后对膝关节胫骨旋转角度的影响。方法取6具新鲜尸体共12个膝关节标本,分为对照组(完整膝关节标本)和实验组,实验组又分为半月板部分切除组(内侧半月板前角切除组、内侧半月板后切除组、外侧半月板前角切除组)和半月板全切除组(内侧半月板全切除组、外侧半月板全切除组),每组测量4个标本,标本重复使用。应用Staubli机器人模拟生理状态下膝关节站立至下蹲屈膝过程,采用日本Nenicon角度测量仪测量各组标本在膝关节屈曲0~90°过程中胫骨旋转角度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完整膝关节标本)在膝关节屈曲0、10°、20°、30°、60°、90°时胫骨旋转角度平均分别为4.9°±0.8°、9.2°±0.8°、11.4°±0.8°、12.1°±0.5°、12.4°±0.5°。在膝关节屈曲0~90°过程中,半月板部分切除组与对照组、半月板部分切除组之间胫骨旋转角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月板全切除组与半月板部分切除组及半月板金切除组之间胫骨旋转角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月板全切除组与对照组在膝关节屈曲0—30°时胫骨旋转们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膝关节屈曲30°~9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月板部分切除对伴随屈曲运动的胫骨旋转运动形式无明显影响。但膝关节屈曲0~30°过程中,半月板全切除对胫骨旋转角度有明显影响。

  • 标签: 膝关节 半月板 胫骨 生物力学 旋转
  • 简介:摘要目的对持续性枕后位产程处理中徒手旋转胎头术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分娩期间发生持续性枕后位的120例孕妇使用徒手旋转胎头术进行辅助分娩。结果使用徒手旋转胎头术成功分娩的有98例,成功率为81.67%;运用徒手旋转胎头术失败后进行剖宫产术的有22例,占18.33%。结论徒手旋转胎头术在持续性身后为产程中的运用成功率高,有效避免了母儿损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持续性枕后位产程 徒手旋转胎头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旋转吸痰管 360°吸痰方法在 ICU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符合吸痰指征的 ICU人工气道患者 3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160例。研究组采用旋转吸痰管 360°吸痰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吸痰前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循环、呼吸参数的变化,以及吸痰间隔时间、吸痰次数、吸痰后痰鸣音的改善情况,同时对两组气道黏膜损伤出血等不良事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 SpO2 升高值、 VT升高值、 Peak下降值均高于对照组( P< 0.01);研究组吸痰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每日吸痰次数低于对照组,痰鸣音评分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1)。结论: ICU人工气道患者应用旋转吸痰管 360°吸痰方法,可改善机体缺氧,同时降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标签: ICU人工气道 旋转吸痰管 360°吸痰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