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构建脊柱外科康复护理模式的措施效果。方法:选取 2017 年 6 月至 2019年

  • 标签:
  • 简介:目的:阐明黄连素即盐酸小檗碱(berberinehydrochloride,BBR)对人肝癌细胞HepG2中细胞色素P4503A4(CYP3A4)、多药耐药基因(MDR1)在mRNA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黄连素对CYP3A4P-糖蛋白(P-gp)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BBR(1~100μg/mL)对HepG2细胞活力的影响;并在BBR对HepG2细胞毒性较小的浓度范围进行实验,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同浓度BBR组、诱导剂利福平(Rif)组以及不同浓度BBRRif共同给药组,与对数期HepG2细胞孵育48h后,提取细胞RNA总蛋白,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法(QRT-PCR)、Westernblot法检测HepG2细胞中CYP3A4、MDR1、孕烷X受体(pregnaneXreceptor,PXR)、视黄醛X受体(retinoidXreceptor,RXR)在mRNA水平的表达CYP3A4、P-gp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BBR在1~40μg/mL浓度范围内对HepG2细胞毒性小,细胞活力大于80%,超过40μg/mL时对细胞毒性大,细胞存活率低。Westernblot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0.1、0.52μg/mLBBR对HepG2细胞CYP3A4P-gp蛋白的表达有诱导作用(P〈0.05),但10、40μg/mLBBR对HepG2细胞CYP3A4P-gp蛋白的表达有显著性抑制作用(P〈0.01)。QRT-PCR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0、2040μg/mLBBR均对HepG2细胞PXR、CYP3A4、MDR1mRNA的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但10μg/mLBBR对RXRmRNA无显著性影响(P〉0.05),20、40μg/mLBBR对RXRmRNA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黄连素对CYP3A4P-gp有双向作用,低剂量时诱导,高剂量时抑制,并且其作用很有可能通过PXR信号通路实现。

  • 标签: 黄连素 CYP3A4 P-糖蛋白 孕烷X受体 视黄醛X受体 药物相互作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研究对比PBL及LBL教学模式在心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 2017年9月-2019年06月我院心内科实习的临床专业学生78名,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9)行LBL教学模式教学,研究组(n=39)行PBL教学模式,对比2组学生实习后理论成绩及实践成绩。结果 研究组学生理论、实践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内科 实习教学 PBL教学 LBL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行NIPPV模式、NCPAP模式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我院9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分为实验组(48例,应用NIPPV模式)、对照组(48例,应用NCPAP模式)。对比两组治疗指标。结果 实验组呼吸频率、撤机时间、总吸氧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经治疗,实验组血氧指标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 NIPPV模式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利于其肺部功能血氧状态的改善,且治疗时间明显缩短,值得推广。

  • 标签: NIPPV NCPAP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比综合护理模式常规护理模式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人干预效果。方法:在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期间选择60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30例采用综合护理模式,比较不良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环境评分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护理模式,综合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人的不良情绪并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值得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模式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不良情绪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现代社会中,医院纠纷是医疗卫生服务中较为常见的事件,若不能够有效处理不仅会影响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还会造成一些不良的社会影响,不利于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发展。针对医患纠纷问题,要认识到医院纠纷的问题本质,建立第三方解决机制,通过调解、协商、判定统一意见,消除正义,形成新的义务关系,有效解决患者与医疗服务人员之间的问题。本文简要分析了医患纠纷第三方解决机制成立的意义,对医患纠纷第三方解决机制成立的构建路径进行深入探究。

  • 标签: 医院纠纷 第三方解决机制 意义 成立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病因机制类型的缺血性脑卒中使用阿替普酶(rt-PA)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发病4.5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例,分为rt-PA静脉溶栓治疗组及非溶栓对照组。将治疗组与对照组按照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分组,就治疗组(n=100例)与对照组(n=100例)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NIHS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特别是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组,其中rtPA对动脉-动脉栓塞、载体动脉堵塞穿支机制所致急诊缺血性脑梗塞效果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发病4.5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患者疗效,减少残障,特别是LAA型脑卒中,且具有较好的疗效(P<0.05)。

  • 标签: rt-PA 缺血性脑卒中 不同病因和机制类型
  • 简介:摘要:后发性白内障是指在一定因素的作用下,通常是由于年龄增长或其他疾病引起晶状体透明度降低的白内障。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涉及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代谢紊乱等多个方面。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药物防治的研究现状及前景,药物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包括氨基酸类药物、抗氧化剂、抗炎药物等的应用。然而,尚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如药物的疗效、用药剂量副作用等,未来的研究可以聚焦于探究更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早期干预的可行性以及治疗方案的个体化等方面。

  • 标签: 后发性白内障 发病机制 药物防治 研究现状 前景
  • 简介:摘要随着角膜屈光手术的盛行,术后的并发症也日益受到重视。其中干眼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且部分患者存在慢性眼痛,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满意度。近年来研究发现泪液功能单位障碍在角膜屈光术后干眼的发病机制中起核心作用。同时,研究者逐渐关注角膜神经痛与角膜屈光术后眼痛的关系,试图从此角度理解角膜屈光术后眼痛的病理机制。(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454-459)

  • 标签: 角膜屈光手术 干眼 角膜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对足细胞脂质稳态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2周龄C57BL/6野生型小鼠(对照组,n=10)系统性敲除PCSK9基因型小鼠(PCSK9 KO组,n=10)为动物模型,经心脏全身灌注后取肾组织。体外培养小鼠足细胞,用干扰小RNA(siRNA)敲低足细胞PCSK9的表达。用荧光染料BODIPY 493/503染色法观察小鼠肾组织肾小球及体外培养足细胞内的脂质蓄积程度;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足细胞的足突、线粒体结构脂滴大小及其分布;TUNEL染色法评估肾小球内的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Western印迹法检测线粒体功能相关关键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C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C coactivator 1α,PGC-1α)、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1,CPT-1)、乙酰辅酶A氧化酶1(acetyl CoA oxidase 1,Acox-1),以及凋亡相关指标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CSK9 KO组小鼠肾小球内脂质蓄积更显著;肾组织内线粒体功能相关关键酶PGC-1α蛋白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CPT-1Acox-1的mRNA相对表达量也均显著降低(均P<0.05);肾小球足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嵴消失,足细胞的足突部分融合、消失;肾小球内细胞凋亡指数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体外培养的PCSK9 siRNA组足细胞内脂质蓄积显著,线粒体功能相关关键酶PGC-1α、CPT-1Acox-1的mRNA相对表达量下降,线粒体结构受损,细胞凋亡指数增加(均P<0.05)。结论PCSK9参与足细胞的脂代谢平衡,PCSK9表达减少增加足细胞内脂质沉积,诱导线粒体结构及功能受损,导致细胞凋亡。

  • 标签: 足细胞 线粒体 脂代谢障碍 脂质沉积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9 凋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 PFO)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见于约25%的健康成年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FO与隐源性卒中(cryptogenic stroke, CS)关系密切。尽管目前认为反常性栓塞是CS发病的主要机制之一,但确切机制仍存在着争议。此外,PFO患者CS的治疗也是争论的焦点。近期临床试验表明,PFO封堵术在预防卒中复发方面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尤其是对于右向左分流量较大以及合并房间隔瘤的患者。文章对PFO患者CS的潜在机制预防策略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卒中 卵圆孔,未闭 栓塞,反常 血栓栓塞 二级预防 抗凝药 抗血小板聚集药 间隔封堵器
  • 简介:摘要有氧糖酵解是恶性肿瘤的特征之一,该能量代谢方式的改变可缩短供能周期,提高供能速率,而葡萄糖不完全氧化导致的中间产物富余又能使肿瘤细胞从中获益。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则作为介导肿瘤侵袭转移的初始步骤,期间常伴有各种标志蛋白转录因子的改变。此外,有氧糖酵解除了为肿瘤细胞供给能量,还可以通过该过程中的限速酶创造肿瘤微环境来诱导EMT,促进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而EMT相关转录因子又可以正性调节有氧糖酵解通量,两者互作互利。本文旨在阐述有氧糖酵解EMT在肿瘤转移机制中的作用,进而深入理解肿瘤转移机制的多态性并探索更精准的治疗靶点。

  • 标签: 糖酵解 上皮-间充质转化 肿瘤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irc LARP4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及其对肝癌细胞增殖、周期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1月到2022年1月我院手术切除的71例肝癌组织对应的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肝癌组织癌旁组织circ LARP4表达水平。分别采用circ LARP4短发卡RNA(shRNA)circ LARP4过表达慢病毒感染Huh7细胞,构建对照组circ LARP4组细胞系。分别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异体移植瘤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的周期变化;采用Transwell测定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细胞增殖、周期侵袭相关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生物信息学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circ LARP4的靶基因,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circ LARP4对其靶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癌旁组织中circ LARP4表达水平(1.37±0.16)明显高于肝癌组织(0.41±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10,P<0.05)。对照组细胞48 h72 h吸光度值(1.37±0.16;2.02±0.06)明显高于circ LARP4组(0.81±0.10;1.48±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20、12.371,P<0.05)。对照组细胞在裸鼠中生长速度明显高于circ LARP4组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710,P<0.05)。对照组细胞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蛋白表达水平(1.72±0.18)明显高于circ LARP4组细胞(0.85±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20,P<0.05)。对照组细胞G0/G1期细胞比例(49.24±3.12)明显低于circ LARP4组细胞(63.07±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86,P<0.05)。对照组细胞S期细胞比例(16.35±1.59)明显低于circ LARP4组细胞(27.07±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59,P<0.05)。对照组细胞细胞周期D1(Cyclin D1)表达水平(1.35±0.09)明显高于circ LARP4组细胞(0.77±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30,P<0.05)。对照组细胞侵袭数量(142.71±23.91)明显高于circ LARP4组细胞(75.86±8.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27,P<0.05)。对照组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表达水平(1.08±0.16)明显高于circ LARP4组细胞(0.49±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69,P<0.05)。circ LARP4与miR-367存在潜在结合能力。对照组细胞miR-367表达水平(1.28±0.15)明显高于肝癌组织(0.54±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10,P<0.05)。结论circ LARP4通过靶向miR-367,进而调节着肝癌细胞的增殖、周期侵袭等恶性细胞生物学行为。

  • 标签: 肝癌 微小RNA 增殖 周期 侵袭
  • 作者: 周璐璐 王雅菲 陈君 谢克亮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天津市环湖医院麻醉科,天津市脑血管病与神经变性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50,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天津 300070,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麻醉科,天津市麻醉学研究所,天津 300052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天津 300052 潍坊医学院麻醉学院,重症医学转化研究所,潍坊 261053
  •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其核心机制是免疫功能紊乱。巨噬细胞具有极化、自噬、调节炎症反应和杀灭微生物的作用,是参与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发现,巨噬细胞可以通过极化、自噬等生物学行为在脓毒症的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就巨噬细胞极化、自噬在脓毒症发病机制领域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调控巨噬细胞生物学行为有望成为未来脓毒症治疗的新靶点。

  • 标签: 脓毒症 巨噬细胞 自噬 极化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细胞焦亡是一种继细胞凋亡、细胞坏死及自噬之后新发现的炎性体介导的程序性促炎性反应造成细胞死亡方式,其主要信号通路包括依赖半胱天冬酶1(caspase-1)的经典焦亡途径依赖caspase-4、caspase-5、caspase-11的非经典焦亡途径,参与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在许多疾病的发病过程起重要作用,尤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青光眼等。青光眼是一组威胁损伤视神经及其视觉通路最终导致视觉功能损伤、主要与病理性眼压升高有关的临床疾病。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于细胞焦亡及其在眼部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细胞焦亡在青光眼发病机制及治疗方面的研究也取得较大的进展,最新研究发现细胞焦亡参与青光眼的发病;尤其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焦亡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细胞焦亡在青光眼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关键地位,随着对细胞焦亡与青光眼关系的深入研究,通过靶向干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焦亡途径小胶质细胞相关的焦亡有望为青光眼治疗带来新的曙光,细胞焦亡介导的作用机制有可能为青光眼发病机制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中华眼科杂志,2021,57:702-706)

  • 标签: 青光眼 细胞焦亡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小神经胶质细胞
  • 简介:摘要叶黄素可以通过滤过蓝光与抗氧化损伤来对视网膜产生保护的效果,也可以清除单氧基团过氧化自由基。且在多种的眼科疾病的预防治疗中均有较为明显的作用。但是由于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有待于对其进行探索。在本次的研究中,通过对叶黄素在眼科疾病中的作用以及机制进行综述,主要对常见眼科疾病动物模型中和眼科相关细胞中的叶黄素等进行探究,现将综述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叶黄素 眼科疾病 作用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