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为异位妊娠患者诊断时用腹部联合阴道超声联合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院内收治的72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36例,观察组,36例。参照组用腹部超声诊断,观察组用腹部+阴道超声诊断,比较两组诊断结果正确率。结果 观察组的诊断结果正确率高于参照组,有差异(P

  • 标签: 经阴道超声 异位妊娠 经腹部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部与阴道超声联合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12月间我院收治的20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例,分别采取经阴道超声诊断和腹部与阴道超声联合诊断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疾病检出率和诊断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检出率和诊断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与阴道超声联合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快速准确的检出疾病且诊断体验良好,患者满意度高,建议临床使用。

  • 标签: 经腹部与阴道超声 联合诊断 异位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为异位妊娠患者诊断时用腹部联合阴道超声联合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院内收治的72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36例,观察组,36例。参照组用腹部超声诊断,观察组用腹部+阴道超声诊断,比较两组诊断结果正确率。结果 观察组的诊断结果正确率高于参照组,有差异(P

  • 标签: 经阴道超声 异位妊娠 经腹部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 评定子宫腺肌症诊断中应用腹联合阴道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 取介于2021年2月-2022年5月疑似子宫腺肌症者100例,均施以腹、阴道超声检查,将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症的诊断效能情况。结果 腹联合阴道超声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单独腹超声检查与单独阴道超声检查,P

  • 标签: 经腹超声 经阴道超声 子宫腺肌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异位妊娠中应用腹超声与阴道超声结合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所收治的60例异位妊娠孕妇,均将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检查进行应用,参照病理检查结果对结合诊断的临床价值做出分析。结果:60例孕妇均经过手术病理检查确诊,联合检查的方式符合率要高于腹部超声或者是阴道超声单一检查(P

  • 标签: 异位妊娠 经腹部超声 经阴道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2骶骨翼髂骨螺钉(S2AI)固定技术在不稳定型骨盆环损伤治疗中的适应证,并评估该技术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骨科-创伤骨科和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伤骨科应用S2AI固定技术治疗的18例不稳定型骨盆环损伤患者资料。男8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40岁(20~64岁);骨盆骨折根据Tile分型:B2型3例,C1型10例,C2型5例。合并骶神经损伤3例,根据Gibbons神经损伤分级:Ⅱ级2例,Ⅲ级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11 d(4~21 d)。6例患者采用短节段S1-S2AI固定,1例患者行对侧S1-S2AI固定,5例患者采用腰椎骨盆固定,6例患者采用骶髂三角固定。术后应用CT根据Shillingford法评价S2AI置入的精确性,记录患者的骨折复位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18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9.8个月(12~36个月)随访。术后所有患者骨折均获骨性愈合。18例患者共置入21枚S2AI,术中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CT发现2枚S2AI穿破髂骨皮质。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优10例,良7例,可1例。术前3例合并骶神经损伤患者术后2例Ⅱ级损伤恢复为Ⅰ级,1例Ⅲ级损伤恢复为Ⅱ级。术后2例患者出现切口部位浅表感染,无一例患者出现内固定物突出、断裂或松动等并发症。结论S2AI固定技术能够灵活应用于多种类型骨盆环损伤,可对骨盆环和腰骶结合部提供坚强固定,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标签: 骨盆 骨折 骶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骨钉 骶神经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感游戏联合高频重复颅磁刺激对卒中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收治的64例卒中认知障碍(PSC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按照1∶1的配对原则,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高频重复颅磁刺激与常规的认知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体感游戏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MSE)评分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干预20 d,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oCA、MMSE和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7,P=0.039)。结论体感游戏联合高频重复颅磁刺激可以提高PSCI患者认知能力,提高患者的康复锻炼依从率,有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卒中 体感游戏 重复经颅磁刺激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皮椎体凸成形术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4—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30例,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60~75岁。单节段骨折26例,双节段骨折4例;骨折椎体节段:T10 2例,T11 2例,T12 10例,L1 8例,L2 5例,L3 7例。30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机器人组,每组15例。对照组行传统皮椎体穿刺成形术,机器人组行机器人辅助下皮椎体凸成形术。观察项目:(1)比较2组患者伤椎穿刺点导针定位时间、术中透射次数、出血量、骨水泥渗漏情况,以及术前、术后伤椎前缘相对高度(伤椎前缘高度/上下邻椎前缘高度平均值);(2)机器人组中,测量比较术前规划穿刺通道与术中实际穿刺通道的矢状截面角、横截面角、进针点距椎体中线距离,评估机器人导针定位的精准度。结果2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身高、体质量、伤椎分布情况、术前伤椎前缘相对高度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机器人组单个导针平均定位时间、术中透射次数分别为(283.5±118.7)s、(12.4±5.7)次,均少于对照组的(469.2±113.9)s、(16.5±4.7)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8、-2.78,P值均<0.05)。机器人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分别为(8.8±4.6)mL、0.9±0.1,对照组分别为(10.3±5.3)mL、0.9±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患者术后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1、3.59,P=0.002、0.003)。机器人组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2例,对照组发生骨水泥渗漏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7)。机器人组中,术前规划穿刺通道矢状截面角、横截面角、进针点距椎体中线距离分别为16.7°±3.4°、10.0°±6.6°、(33.3±6.2)mm,术中实际进针隧道矢状截面角、横截面角、进针点距椎体中线距离分别为16.6°±3.8°、8.5°±6.2°、(33.3±6.2)mm,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8、0.82、-0.01,P值均>0.05)。结论与传统皮穿刺椎体凸成形术相比,机器人辅助下皮椎体穿刺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恢复伤椎椎体高度效果相同,还具有导针定位精准、定位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的优势。临床试验注册 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ChiCTR200004033。

  • 标签: 骨折,压缩性 胸椎 腰椎 骨科机器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在不同手术时机下行经皮椎体凸成形术(PKP)治疗的疗效。方法:抽取年限为2020.01~2021.05期间确诊为OVCF疾病的90例病例,按不同手术时机分设为甲组(骨折1w内)、乙组(骨折8d-2w内)、丙组(骨折>15d内),各组均为30例。3组均实施PKP治疗。对比3组术后疼痛评分(VAS)、骨渗漏率及随访1年腰椎功能评分(ODI)、等情况。结果:各组间两两对比术后3d VAS评分、骨渗漏率及随访1年ODI评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骨折初期对OVCF实施PKP治疗骨水泥渗漏率更低,止痛效果更好,且脊椎功能恢复更加,尤其是骨折1-2w内手术具有更高安全性。

  • 标签: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手术时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对急性心肌梗死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进行早期运动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早期运动康复护理,对比组间患者的心肺功能状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肺功能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肺功能状况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受益于全新的手术入路途径,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aTME)相比,尤其是对于男性、肥胖、骨盆狭窄或前列腺肥大的患者而言,手术视野更佳。尽管如此,taTME术后泌尿生殖系统功能及与之相关的生活质量是否优于laTME依然有待于进一步证实。在男性患者泌尿系症状方面,taTME相较于laTME没有显著优势,而且taTME术后尿路机械性损伤的发生率更高。目前,并没有研究对女性患者泌尿系症状及生活质量作详细阐述。taTME与laTME对男性患者术后性功能均有损害,随着术后恢复时间的延长,患者性功能会有不同程度好转,但两者相比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女性患者的性功能方面,taTME相比laTME更具有优势。目前,taTME与laTME术后短期泌尿生殖系统功能比较未见明显的差异,因此,taTME作为一种新的术式对术后泌尿生殖系统功能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然而,taTME与laTME术后泌尿生殖功能是否有差别,有何差别,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另外,患者功能学结果需要综合评定,且需完善术前基线资料评估,男性与女性的功能学评估应该分开进行,不能混为一谈。用于评价患者功能学结果的量表也需要验证其有效性。

  • 标签: 直肠肿瘤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泌尿生殖系统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预防性造口永久化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医师在进行临床决策时,需要权衡和考虑预防性造口永久化的风险。为方便临床评估,本研究分析腹腔镜直肠癌括约肌间切除术(LISR)预防性造口永久化的术前预测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采取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331例内镜及病理确诊为原发性低位直肠腺癌、行LISR并行预防性造口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结直肠多原发癌、因肠梗阻或出血或穿孔而行急诊手术者以及未完成18个月的随访者。其中男性258例,女性113例,年龄(58.8±11.2)岁,体质指数(23.7±3.1)kg/m2。通过R软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按约7∶3的比例选择234例患者作为建模组,剩余97例患者作为验证组。本组病例均在术前由造口师确定造口部位,选择距离回盲部30 cm的末端回肠行预防性造口。观察全组患者预防性造口永久化的情况,以及可能影响建模组患者预防性造口永久化的术前临床因素。预防性造口永久化的定义为术后18个月时患者预防性造口无法还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ISR预防性造口永久化的术前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绘制列线图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331例LISR患者中,共37例(11.2%)最终预防性造口永久化,其中建模组26例,验证组11例。37例患者无法还纳造口的原因包括:吻合口漏不愈合或吻合口漏导致的狭窄(16例,43.2%)、远处转移(16例,43.2%)、无法耐受二次手术(3例,8.1%)、放射性直肠狭窄(1例,2.7%)和肛门功能恢复不良(1例,2.7%)。建模组单因素分析显示,接受新辅助放化疗、肿瘤低分化、cT3分期以及合并远处转移与预防性造口永久化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接受新辅助放化疗(OR=3.078,95%CI:1.326~7.147,P=0.009)、cT3分期(OR=2.257,95%CI:1.001~5.091,P=0.049)以及合并远处转移(OR=16.180,95%CI:2.753~95.102,P=0.002)是预防性造口永久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筛选出的危险因素成功构建预测低位直肠癌LISR术后预防性造口永久化的列线图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93,最佳截断值0.890,灵敏度0.577,特异度0.885;验证组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3。建模组和验证组的校正曲线均展现了较好的拟合度。结论新辅助放化疗、cT3分期以及远处转移是LISR患者预防性造口永久化的术前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有助于预测其发生的概率。对于有高危因素行LISR的患者,外科医生术前应充分告知预防性造口不能还纳而致永久化的风险。

  • 标签: 直肠肿瘤,极低位 经括约肌间切除术 预防性造口,永久化 列线图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预防造口切口娩出标本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1年9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55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联合预防性回肠造口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标本娩出途径不同分为预防造口切口娩出标本组(46例)和耻骨上另切口娩出标本组(109例)。结果纳入的155例患者中除28例患者因术后时间尚短,其余均完成造口还纳手术。与耻骨上另切口娩出组相比,预防造口组手术时间[(243±66)min比(281±73)min,t=3.003,P<0.01]和术后住院时间更短[(7.5±2.2)d比(8.8±4.3)d,t=2.516,P<0.05]。两组的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及造口相关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防造口娩出组的造口较大(P<0.01),但两组的造口还纳时间、延期还纳的比例、造口粘连程度、还纳手术时间及还纳手术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合并末端回肠转流术预防造口切口娩出标本更具有微创手术的优势。

  • 标签: 直肠肿瘤 回肠造口术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肺电阻抗成像法评价皮穴位电刺激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BMI 18.5~24.9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对照组(CON组)和皮穴位电刺激组(TEAS组)。入室采用肺电阻抗成像法监测肺通气功能,TEAS组患者双侧肺俞穴和尺泽穴实施皮穴位电刺激,CON组只放置刺激电极,但不通电。于入室(T1)、气管插管5 min(T2)、CO2气腹5 min(T3)、CO2气腹排气5 min(T4)、拔除气管导管5 min(T5)和拔除气管导管30 min(T6)时测定重力依赖区潮气比例和中心通气区(CoV)面积百分比。于T1、T3和T6时抽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和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采集外周静脉血样,测定血清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IL-6和TNF-α浓度。结果与T1时比较,2组患者T2~6时CoV面积百分比、重力依赖区潮气比例、T6时OI和A-aDO2降低,T3和T6时血清TNF-α、IL-6和CC16浓度升高(P<0.05);与CON组比较,TEAS组T5,6时重力依赖区潮气比例和T6时OI升高,T6时A-aDO2、血清TNF-α、IL-6和CC16浓度降低(P<0.05)。结论皮穴位电刺激可改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肺通气功能。

  • 标签: 电刺激 胆囊切除术,腹腔镜 肺通气 体层摄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ap-TaTME)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手术中的安全性、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9年4月—2020年8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85例行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女33例,年龄40~74岁。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Lap-TaTME组31例和腹腔镜辅助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组(Lap-TME组)54例。观察指标: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围手术期指标、病理学指标、保肛率及手术中转率、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肛门功能Wexner评分以及术后复发、转移情况。结果(1)基线资料比较: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吸烟史、肿瘤分期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围手术期指标:Lap-TaTME组的手术时间长于Lap-TME组,术后住院时间和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Lap-TM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9、3.26、4.43,P值均<0.05);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预防性造口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病理学指标:2组患者的肿瘤直径、下切缘距肛缘的距离、清扫淋巴结数目、肿瘤下切缘阳性、环周切缘阳性、分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2组患者保肛率、手术中转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5)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率Lap-TaTME组为12.90%(4/31),Lap-TME组为11.11%(6/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92,P=0.244)。(6)肛门功能Wexner评分:术前1周和术后12个月的肛门功能Wexner评分,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3个月、6个月时Lap-TaTME组均优于Lap-TME组,分别为(8.6±2.1)与(10.0±2.1)分、(6.4±1.4)与(7.8±1.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7,P=0.007;t=3.55,P<0.001)。(7)复发、转移情况:患者均获随访12~16个月,期间Lap-TME组1例局部复发,无远处转移,Lap-TaTME组均未发生局部复发及转移。结论Lap-TaTME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中安全可行,患者术后恢复快,短期临床疗效明确。

  • 标签: 直肠肿瘤 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 低位直肠癌 保肛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子宫肌瘤治疗中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子宫肌瘤患者取样72例,双盲信封法分为腔镜组(37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对照组(35例,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时间2019年10月至2022年04月,对比炎性因子水平、手术指标,观察患者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术后,腔镜组炎症因子水平比对照组低,住院(4.19±1.20)d,手术(103.57±12.60)min,比对照组(7.22±2.43)d,(126.18±18.57)min短,对照组并发症率17.14%(6/35)比腔镜组2.70%(1/37)高,P<0.05。结论:子宫肌瘤治疗中,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性佳,可取得确切疗效,有效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炎症反应。

  • 标签: 安全性 治疗方法 手术效果
  • 简介:摘要患者,男,56岁。因膀胱癌反复复发于2021年11月29日入院。患者因膀胱癌既往有开放膀胱部分切除术史、同步放化疗治疗史、4次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史。本次入院CT检查示膀胱左侧壁膀胱癌,肿瘤分期T3期;继发左肾积水。全麻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完全腹腔内原位回肠新膀胱。手术顺利,患者恢复良好,术后7 d出院。术后病理诊断为膀胱高级别尿路上皮癌,病理分期T2b期,伴左侧盆腔淋巴结转移。术后3个月复查,患者无复发表现,新膀胱功能良好,日间可完全控尿,肠道和肾功能恢复好。目前正在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顺铂辅助化疗。对于有手术史和放疗史的膀胱癌患者,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原位回肠膀胱的手术难度高,术者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经验和机器人辅助手术的精细化特点是完成此类手术的重要前提。

  • 标签: 膀胱肿瘤 膀胱癌 保留膀胱治疗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 原位膀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动脉优先入路次全远端胰腺切除术治疗新辅助化疗胰颈体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胰脾外科胰颈体癌新辅助化疗后行腹腔镜下次全远端胰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胰颈体癌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55(46,67)岁。总结分析患者化疗、术前、术中、术后指标以及随访结果。采用门诊、微信或电话方式随访。结果7例患者中5例交界可切除患者采用AG方案(吉西他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化疗,2例局部进展期患者采用mFOLFIRINOX方案(奥沙利铂+伊立替康+亚叶酸钙+氟尿嘧啶)化疗。7例患者均采用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并行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手术时间400(350,440)min,术中出血量300(150,400)ml。2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B级胰瘘和顽固性腹水各1例。术后住院时间11(10,14)d。7例患者均为R0切除。随访时间9~33个月,5例患者无瘤生存,1例带瘤生存,1例复发死亡。结论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腹腔镜下次全远端胰腺切除术治疗新辅助化疗的胰颈体癌安全可行,患者可生存获益。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胰腺颈体部癌 新辅助化疗 动脉优先 次全远端胰腺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口喂养不耐受<34孕周新生儿,接受力量支持协同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34孕周口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及力量支持协同护理,对比2组新生儿的吮吸效率及喂养效率。结果:干预1d时,2组新生儿的吮吸效率于喂养效率并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3d及全口喂养,研究组新生儿各项指标相较于参照组新生儿显著提升,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现(P<0.05)。结论:口喂养不耐受

  • 标签: 经口喂养 不耐受 新生儿 力量支持协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