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高血压性脑梗死血管狭窄开展CT血管造影(CTA)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筛选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梗死血管狭窄患者(80例)作为研究样本(2021年1月-2021年12月),对患者开展CT血管造影(CTA)诊断,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为诊断金标准(均已确诊),观察患者的病症检出情况、血管狭窄程度以及责任血管,计算检出率。结果:DSA组对高血压性脑梗死血管狭窄诊断(右侧狭窄、左侧狭窄、双侧狭窄)检出率100.00%高于CT血管造影(CTA)检出率96.25%,但差异对比无统计价值(P>0.05)。DSA组血管狭窄程度诊断(轻度、中度、重度、闭塞)检出率97.50%高于CT血管造影(CTA)检出率93.75%,但差异对比无统计价值(P>0.05)。DSA组对高血压性脑梗死血管狭窄责任血管(颅外动脉狭窄、颅动脉狭窄、颅内外动脉均狭窄)检出率100.00%高于CT血管造影(CTA)检出率96.25%,但差异无统计价值(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梗死血管狭窄患者开展CT血管造影(CTA)诊断价值较高,患者病症可得到准确的判断,且该诊断方式优势显著,不会对患者产生创伤,分辨率良好,可以准确判断评估责任血管,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高血压 脑梗死 CT血管造影(CTA) 血管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血管超声与脑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20年2月至 2021年8月我院接诊的120例缺血脑血管病病人行颈动脉血管彩超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DSA) 检查,记录相关临床数据并进行相关的回顾性研究。结果 以DSA做为标准,血管超声诊断颈内动脉狭窄敏感度为 79.16% ,非特异为94.82% ;确诊颈总动脉狭小敏感度为 71.43% ,非特异为98.24% 。结论 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敏感度、特异性均比较高,可用于颈动脉狭窄的筛选以随访。

  • 标签: 血管超声 脑血管 造影诊断 颈动脉狭窄 临床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率血管壁MRI(VW-MRI)评估药物涂层球囊治疗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7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1例症状性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资料,年龄22~73(49±15)岁,其中男15例,女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SeQuent Please药物涂层球囊再通治疗并在术前1周及治疗后2~3个月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常规MRI及VW-MRI。评估血管内治疗前后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长度、强化幅度及管狭窄率的变化。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以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斑块特征预测术后疗效的价值;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法对VW-MRI与DSA测量管狭窄率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VW-MRI显示药物涂层球囊血管内治疗后斑块的面积[(1.86±1.28)mm2]、长度[3(2,4)mm]、强化幅度[(60±20)%]及管狭窄率[(28±16)%]均小于治疗前[分别为(5.97±1.15)mm2,t=10.93,P<0.001;7(6,9)mm,Z=-3.94,P<0.001;(107±46)%,t=4.26,P<0.001;(89±5)%,t=17.27,P<0.001]。斑块的面积、长度、强化幅度对评估血管内治疗效果具有一定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86、0.74)。血管内治疗前后VW-MRI和DSA对管狭窄率的测量呈正相关(r治疗前=0.66,P<0.001;r治疗后=0.96,P<0.001),并具有一致性。结论VW-MRI可以从粥样硬化斑块基本特征及管狭窄程度的变化评估药物涂层球囊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是一种较好的影像学随访手段。

  • 标签: 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VLBC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像鉴别诊断。方法报道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诊断的1例表现为多发脑微出血的中枢神经系统IVLBCL患者,对其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的复习。结果患者为31岁女性,主要表现为头痛、癫痫发作。头颅磁共振成像示双侧大脑半球及右侧小脑半球脑白质区多发斑片状病灶,T1WI及弥散加权成像呈低信号,T2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示病灶呈小片状强化。磁敏感加权成像示双侧大脑半球皮质及皮质下多发片状低信号,以皮质下为著。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未见异常,磁共振静脉造影示左侧横窦发育不全;磁共振波谱示N-乙酰基天冬氨酸峰降低,胆碱峰升高,有倒置的脂质双峰。经激素治疗后,颅病灶的范围明显缩小。但激素停用1周后再次复发,且颅病变范围较前增多、增大。病理学检查示脑组织散在多发的微小出血灶及水肿。脑及脑膜表面的小血管内可见大量异型的单个核细胞聚集。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CD20、CD79α、B细胞淋巴瘤(BCL)-2、BCL-6、髓细胞增生原癌基因(C-myc)、多发性骨髓瘤原癌基因-1(MUM-1)表达阳性,Ki67增殖指数约70%。Epstein-Barr病毒编码的小mRNA、CD3、CD10、角蛋白、CD138等表达呈阴性,确诊IVLBCL。结论IVLBCL是临床罕见病,病情进展迅速,预后极差,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关键。活体组织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随机皮肤活组织检查或许能帮助早期诊断IVLBCL。对影像学表现为多发脑微出血的患者来说,鉴别诊断除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及脑淀粉样血管病等常见病因外,要考虑到IVLBCL的可能。

  • 标签: 淋巴瘤,B细胞 血管 脑出血 脑内多发微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动脉瘤患者应用聚焦护理模式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11月间接收的颅动脉瘤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聚焦护理模式),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疾病不确定感(MUIS)及心理状态(MSSNS)。结果:干预后观察组MUIS、MSSN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动脉瘤患者应用聚焦护理模式可减轻其疾病不确定感,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借鉴。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聚焦护理模式 疾病不确定感 心理状态
  • 作者: 杨静茹 王立伟 闫莉 王凯 刘莹 朱璇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徐州医科大学麻醉学院,徐州 221004 徐州市睢宁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徐州 221200,徐州医科大学麻醉学院,徐州 221004 徐州市中心医院麻醉科,徐州 221009,徐州市中心医院麻醉科,徐州 221009,徐州医科大学麻醉学院,徐州 221004,徐州市睢宁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徐州 2212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静脉塌陷指数(inferior vena cava collapse index, IVC-CI)指导补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蛛网膜下麻醉后低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睢宁县人民医院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C组)与干预组(E组),每组60例;根据入室时IVC-CI值是否小于35%对C组和E组进行再分组,C1组(22例)、E1组(24例)为IVC-CI<35%,C2组(38例)、E2组(36例)为IVC-CI≥35%。所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按照4-2-1法则补充术前液体生理需要量,C组患者的超声结果对补液不产生影响,E2组则通过加快补液将IVC-CI值降至35%以下再进行蛛网膜下麻醉,E1组与C组维持10 ml·kg-1·h-1补液速度不变,扩容30 min后对患者实施麻醉。比较4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比、年龄、BMI、心功能分级、ASA分级、基础IVC-CI分布情况、高血压病史、降压药物使用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尿量)。监测并记录患者入室(T0)、蛛网膜下麻醉前(T1)、麻醉后1 min(T2)、麻醉后5 min(T3)、麻醉后10 min(T4)、麻醉后30 min(T5)时MAP、心率。比较4组患者T0、T1时刻IVC-CI水平,蛛网膜下麻醉后30 min低血压发生率,使用心血管活性药物例数,蛛网膜下麻醉前、麻醉后30 min输液量以及T0、术毕时刻乳酸(lactic acid, Lac)及PaCO2。所有纳入研究患者根据低血压定义分为低血压组(46例)与正常血压组(74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患者蛛网膜下麻醉后低血压发生的相关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IVC-CI在预测蛛网膜下麻醉后患者发生低血压的诊断效能。结果4组患者一般资料中性别比、年龄、BMI、心功能分级、ASA分级、基础IVC-CI分布情况及高血压病史、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MAP、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刻比较,各组MAP在T2~T5时刻均有所下降,心率在T3时刻有所上升(P<0.05);与T1时刻比较,各组T2、T4、T5时刻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T1时刻,C1组、E1组IVC-C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1组比较,C2组在T0、T1时刻,E2组在T0时刻,IVC-CI水平增高(P<0.05);与C2组比较,E1组在T0、T1时刻,E2组在T1时刻,IVC-CI水平降低(P<0.05);与T0时刻比较,E2组T1时刻IVC-CI降低(P<0.05)。麻醉后30 min,C1组与E1组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1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E2组(P<0.05);与C2组比较,C1组、E1组、E2组低血压发生率均降低(P<0.05)。C2组使用心血管活性药物患者多于C1组、E1组及E2组(P<0.05)。E2组患者麻醉前输液量高于C1、C2及E1组,麻醉后30 min输液量低于C1、C2及E1组(P<0.05)。T0、术毕时刻4组患者Lac与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T1时刻患者的IVC-CI是影响蛛网膜下麻醉后低血压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比值比2.53,P<0.05),心率为影响蛛网膜下麻醉后低血压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IVC-CI为35%时预测蛛网膜下麻醉后患者发生低血压的敏感度为66.79%,特异性为84.72%,曲线下面积为0.815。结论对IVC-CI≥35%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前通过IVC-CI<35%为目标导向补液可以降低蛛网膜下麻醉后低血压的发生;IVC-CI为35%时预测老年高血压患者蛛网膜下麻醉后低血压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 标签: 下腔静脉塌陷指数 低血压 蛛网膜下腔麻醉 目标导向补液 高血压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肿瘤患者开颅术后颅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采用常规方式行开颅手术的颅肿瘤患者(常规组)和56例术前或术中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后行开颅手术的颅肿瘤患者(预防组)临床资料,对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颅再出血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常规组32例(30.5%)术后颅再出血,预防组7例(12.5%)术后颅再出血;预防组颅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32例再出血患者中,采取保守治疗20例,其中3例残留神经功能障碍;9例二次手术患者中4例恢复良好,4例残留神经功能障碍(其中1例视力下降,1例一侧肢体肌力下降),1例长期植物人状态。预防组7例术后颅再出血患者中,6例采取保守治疗后恢复良好,1例二次手术后遗留一侧肢体肌力下降,无死亡病例。结论颅肿瘤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包括术中颅压剧烈波动、止血不可靠、术中操作不规范、术后肿瘤残留,而缓慢降压、操作轻柔、术中确切止血及术后保持血压稳定等措施有助于预防颅肿瘤术后出血。术后严密观察及时复查头颅CT可尽早发现出血、及时处理,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脑肿瘤 开颅手术 脑出血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镜的改进和超声成像技术的进步,超声镜(endoscopic ultrasound,EUS)不仅是一种重要的镜检查方法,也可为临近的组织和器官进行微创介入治疗。目前,EUS引导下的介入治疗已成为部分胆胰疾病的可选治疗方案。本文对2021年12月发表的欧洲消化镜学会制定的治疗性EUS指南进行解读,旨在阐明EUS引导下胰胆管穿刺引流、胆囊穿刺引流、胃空肠吻合等治疗性EUS技术的适用条件、技术方法和疗效差异,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指导。

  • 标签: 超声检查 治疗性超声内镜 指南 适应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神经镜下脑血肿清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到2021年7月收治的高压性脑出血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50例,给予神经镜下脑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手段对患者的价值。结果:观察组(96.00%)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60.00%);不良事件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34.00%),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神经内镜 脑内血肿 清除术 临床疗效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神经镜下脑血肿清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到2021年7月收治的高压性脑出血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50例,给予神经镜下脑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手段对患者的价值。结果:观察组(96.00%)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60.00%);不良事件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34.00%),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神经内镜 脑内血肿 清除术 临床疗效 评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管造影机在临床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放射介入检查与治疗的关键设备,能够应用到众多人体系统及脏器疾病检查中,不过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仍会由于种种因素影响,使得血管造影机出现故障问题,影响到了实际的应用效果。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飞利浦FD20血管造影机的几个常见故障,提出针对性的维修方案,并提出几点日常养护策略,以供参考。

  • 标签: 飞利浦FD20 血管造影机 故障维修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对于心血管疾病的一些常见护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方法:选择60例患有心血管病的患者当作此次的研究对象,分析护理过程当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的饮食,心理以及环境指导等问题都属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当中非常常见的问题,对患者的康复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结论:及时的和患者沟通,给与患者比较合理化的饮食,为受益者提供比较舒适的医疗环境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 标签: 心血管 疾病护理 探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外周及深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对血管的影响。方法 本次试验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危重患者74例进行研究,按照患者就诊顺序分为各37例的两组,对照组经外周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研究组经深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比对两组收缩压水平。结果 研究组比对照组3 min、5 min收缩压水平更高,组间差异明显(P

  • 标签: 深静脉 血管活性药 泵入 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血管成像技术与常规检查的区别以及好处。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总计43例,分为两个实验小组,即常规血管超声组和微血管成像组。根据实验要求,患者需进行三种检查方式。将两各实验组的诊断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中,其颈动脉轻度狭窄血管条数为21条,中度条数为26条,重度条数为35条,无完全闭塞的狭窄血管。根据计算可得出,微血管组的准确情况为87.51%,特异情况为12.51%,敏感情况为87.51%;常规组的对应值分别为70.01%,30.01%,70.01%,则微血管组的诊断效果比常规组的诊断效果较好。结论:微血管成像技术在本次研究中的作用效果明显,其诊断效果比常规血管超声检查的效果较好,可更好地对患者的颈动脉血管狭窄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可对患者的血管堵塞情况进行良好的辅助作用,值得推崇。

  • 标签: 常规血管超声 微血管成像技术 颈动脉狭窄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