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原发性淋巴的MR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以来我院收治的经手术、CT 或超声引导下穿刺后病理证实并行MR诊断的肝脏原发性淋巴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病理学诊断方法,研究组采用MR诊断方法,观察分析两组诊断效果。结果:研究组敏感度以及准确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检查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误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脏原发性淋巴大多为单发性,其中DWI 呈现出明显的高信号,且给予增强扫描处理时呈现少血供以及血管漂浮征则具说明有一定的特征性。同时联系有关临床资料可使疾病诊断准确性进一步提升。

  • 标签: 肝脏原发性淋巴瘤 MR诊断价值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颌骨原发性淋巴(primary bone lymphoma,PBL)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4月符合纳入标准的14例颌骨PB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病年龄、性别、部位、主诉及影像学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颌骨PBL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4例;年龄范围4~79岁,中位年龄56岁;上颌骨单发6例,下颌骨单发7例,同时累及上颌骨和下颌骨1例;12例以局部肿物为主诉入院,2例主诉口内肿物伴黏膜表面溃疡或脓肿形成;4例伴牙松动,3例有患侧牙痛史,2例有唇颊部麻木症状,1例出现发热及盗汗等全身症状。影像学表现为溶骨型骨质破坏者8例,混合型4例,硬化型1例,囊状型1例;1例伴骨膜反应,12例见明显肿块,且以骨质破坏程度轻而软组织肿块范围大为特征。结论颌骨PBL常见于中老年男性,上下颌骨均可累及。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可出现牙痛、牙松动及感觉异常等常见牙体或牙周症状,但软组织肿物体积大而骨质破坏程度轻的影像学特点可作为其与骨髓炎、鳞状细胞癌及骨肉瘤等疾病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 标签: 淋巴瘤 颌骨 临床特征 影像学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的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15年7月期间入住我院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48例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分析患者的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结果:5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是85%和69%,五组分析表明,R-CHOP治疗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明显高于CHOP组患者(89%vs.70%,P<0.05)。单变量分析表明,年龄>60岁、ECOG评分≥2分、Ⅲ-Ⅳ期、IPI评分≥3分、单纯CHOP化疗方案和无放射治疗均与患者总生存率差相关。此外,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与患者更差的总生存期显著相关。结论:年龄>60岁是预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的一个重要独立不良预后因素。

  • 标签: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临床结果 预后因素
  • 简介:摘要原发性乳腺淋巴(PBL)是一种罕见且独特的结外淋巴,以无痛、渐进性生长的乳房肿块为最常见临床表现。PBL临床进展快,患者预后极差,应用利妥昔单抗并不能延长患者生存期,应探寻新治疗策略。近年,通过二代基因测序(NGS)技术发现,PIM1、MYD88、CD79B、CARD11和TNFIAP3是PBL的高频突变基因,其以核因子-κB信号通路为主要靶向信号节点,对PBL产生生物学效应。笔者通过PBL的概述、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在PBL中的作用、高频率突变基因与PBL发生的关系进行综述,旨在为探寻PBL理想治疗方案及提高患者治愈率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淋巴瘤,非霍奇金 突变 NF-κB 髓样分化因子88 抗原,CD79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淋巴CT、MRI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将在2016年2月~2017年3月入住我院并经医生诊断疑似为原发性淋巴的48例病人自由组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利用常规CT诊断,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使用CT诊断治疗的基础上加以MRI辅助检查。经检查后,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使用CT治疗的基础上加以MRI辅助诊断后所取得的检查准确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T结合MRI对于早期诊断治疗原发性淋巴的诊断效果更加显著。

  • 标签: 原发性脑淋巴瘤 CT MRI 影像特点
  • 简介:目的报告1例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套细胞淋巴患者的临床、病理以及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表现以及治疗情况,并对脑脊液细胞和异常脑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基因重排检测。结果临床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头晕、渐进性加重的行走不稳伴恶心、呕吐。头部MRI检查脑实质呈多发异常信号.无强化和占位效应。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呈现小至中等大小的淋巴细胞,细胞核形态欠规则,可见核分裂象:组织病理学显示胶质纤维背景中散在分布有淋巴细胞,可见血管周聚集现象及软脑膜浸润,肿瘤细胞染色质深染,少部分细胞可见小核仁,核分裂象少见;肿瘤细胞表达CD20、CD5及细胞周期素D1等标志物。基因重排检测免疫球蛋白重链呈单克隆性。采用以大剂量甲氨蝶呤为主的化疗方案,同时神经鞘内注射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2d后患者出现昏迷,因家属拒绝抢救而出院。结论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套细胞淋巴为临床罕见淋巴,其组织学表现与发生在颅外组织者不同,影像学表现亦有别于其他类型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临床治疗方案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 标签: 淋巴瘤 B细胞 脑肿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原发性淋巴临床病理特征及内镜诊断。方法:选取38例2020年5月到2021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淋巴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患者的首发症状为上腹部疼痛,其次,可出现腹部饱胀、食欲减退等临床表现。经内镜检查,有浸润型、溃疡型和糜烂型,各有16、12、10例,在临床诊断中,因其病理学特征及内镜检查结果常误诊为胃溃疡或胃癌,需行病理学检查或免疫组化进一步诊断。结论:原发性淋巴其临床病理特征不具有特异性,在诊断及治疗过程当中,要综合临床表现、内镜检查、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等提高其诊断率。

  • 标签: []原发性胃淋巴瘤 临床病理特征 内镜诊断
  • 简介:1概述培门冬酶(polyethyleneglycolconjugatedaspara-ginase,PEG—ASP),即左旋门冬酸胺酶聚乙二醇轭合物,是一种对于门冬酰胺酶进行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化学偶联修饰后的新型门冬酰胺酶制剂,属于长效门冬酰胺酶。1994年,PEG.ASP(Enzon公司生产,商品名:Oncaspar)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首先在美国上市,1996年在欧洲获准上市。该药保持了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的生物活性,降低了外源性细菌蛋白质的免疫原性,同时在人体内的半衰期大为延长,是L.ASP的4—6倍,增强了药物的疗效;

  • 标签: 培门冬酶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恶性淋巴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对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实施循证护理之后,对其情绪状态及其生活质量造成的影响?方法以86例2013.1.1.~2014.1.1.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治疗期间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采用的是循证护理),每组人数分别为40例和46例,以自评量表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焦虑和生活质量维度变化?结果以上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各项测量指标与治疗前相比较之下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且循证护理组患者的改变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能够将患者的负面情绪有效改善,同时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恶性淋巴瘤化疗 循证护理 生活质量 情绪影响
  • 简介:患者,男,42岁。因发热、咽痛1年,加重2月入院。病人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低热伴畏寒、咽痛、鼻塞。在某医院诊断为慢性咽炎,予洁霉素、先锋霉素、甲硝唑、庆大霉素抗炎及雾化,转移因子、胸腺肽等治疗,稍显效但鼻塞加重,又到某医院诊断为下鼻甲肥大,行下鼻甲手术。近2月来出现高热39C左右,鼻塞加重伴头晕乏力,体重下降,用地塞米松治疗

  • 标签: 扁桃体T细胞 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 恶性肉芽肿 坏死性肉芽肿 医院诊断 下鼻甲手术
  • 简介:摘要本文对1990~2010年收治以腭部溃疡为首发症状的17例恶性淋巴瘤进行了小结分析,由于首诊误诊率高达80%,本文着重对本病误诊原因及与易误诊疾病的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恶性淋巴瘤化疗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恶性淋巴瘤且行化疗的患者共计40例作为此次调研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和个性化护理联合干预,对比两种不同护理方式为两组患者带来的不同临床效果。结果经两种不同护理方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恶性淋巴瘤患者行放疗后,对其行个性化护理和常规护理联合干预,能够明显改善其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恶性淋巴结 放疗 个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对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EORTCQLQ-C30评分为(70.39±14.32)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后EORTCQLQ-C30评分为(54.28±15.39)分,实验组患者护理后EORTCQLQ-C30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为(40.23±2.62)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为(46.82±2.56)分,实验组患者SAS护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护理后SDS评分为(37.34±3.21)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后SDS评分为(45.69±2.63)分,实验组患者SDS护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采取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恶性淋巴瘤 化疗 生活质量 心理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的方式在恶性淋巴瘤的诊断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恶性淋巴瘤患者为观察对象,并对所有患者在B超引导下进行细针穿刺活检,观察该检测方式对于恶性肿瘤病例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84例患者中有78例得出了恶性淋巴瘤的诊断,经穿刺得出诊断的比率为94%,且在进行穿刺活检之后,无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状。结论B超引导下进行的细针穿刺活检对与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穿刺活检的检查效果具有操作简单、检查结果准确性较高、创伤部位较小以及安全性能较高的特点,此外患者的诊断满意度也较高,所以穿刺活检仍是恶性淋巴瘤检测过程中的重要检测办法。

  • 标签: B超引导 细针穿刺活检 恶性淋巴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阿扎司琼和昂丹司琼治疗(63例)恶性淋巴瘤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观察方法,其中盐酸阿扎司琼组33例,昂丹司琼组30例。结果盐酸阿扎司琼组有效率93.9%(31/33),昂丹司琼组有效率70.0%(21/30)。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盐酸阿扎司琼组未出现椎体外系反应。结论盐酸阿扎司琼防治恶性淋巴瘤化疗所致恶心、呕吐具有安全、高效的优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后不良情绪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56例在我院行恶性淋巴瘤化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研究时间在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期间。以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患者分为2组,各2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比较2组患者不良情绪的改善情况。结果:2组患者干预后的SDS、SAS评分均显著下降,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中实施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对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恶性淋巴瘤 化疗 不良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恶性淋巴瘤患者在临床中采取心理护理的效果开展分析。方法:研究选择在2019年9月-2020年9月来开展分析,研究对象主要是我院进行治疗的恶性淋巴瘤患者78例,基于患者运用护理方式差异来实施分组,运用心理护理的患者纳入试验组,运用普通护理的患者纳入普通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与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不良情绪与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普通组,p<0.05。结论:恶性淋巴瘤患者在临床中有效实施心理护理,可以让患者的不良情绪取得明显改善。

  • 标签: 恶性淋巴瘤 心理护理 不良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ET/CT用于恶性淋巴瘤的疗效预测、评估及复发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病理检查确诊的恶性淋巴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4 ~6疗程化疗,对照组40例采取CT检查,观察组40例采取18F-FDG PET/CT 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手段在临床诊疗中应用价值与评估效果。结果:80例患者经综合评估共发现病灶160处,PET/CT检查敏感性达到95.00%,单一CT检查敏感性仅为75.00%,PET/CT检查敏感性高于单一CT检查(P<0.05),观察组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恶性淋巴瘤可以通过PET/CT评估患者预后效果,提升诊断、疗效评估准确性,及时发现残留肿块并可指导后续治疗,从而降低患者复发率。

  • 标签: 恶性淋巴瘤 PET/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