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不一致性淋巴淋巴中的罕见情况,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的淋巴发生于同一患者的不同解剖部位,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组合形式较多,但滤泡性淋巴合并外周T细胞淋巴的组合形式鲜有报道。我院收治一例滤泡性淋巴合并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的不一致性淋巴,本文将结合文献分析该病例的诊治过程及不一致性淋巴的临床特点。

  • 标签: 不一致性淋巴瘤 肿瘤起源 滤泡性淋巴瘤 外周T细胞淋巴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淋巴上皮样癌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病理诊断,治疗和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2例原发性淋巴上皮样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12例患者平均年龄56.25岁,以女性(66.7%)、不吸烟的患者(83.3%)居多.11例患者接受根治性肺叶切除术,另1例因病灶靠近支气管开口需行袖式肺叶切除术.8例患者术后接受了辅助化疗(66.7%).该肿瘤在组织学上表现为癌细胞排列成巢团状,核大呈空泡状,肿瘤间质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9例肿瘤标本检测了P63,均为阳性(100%);11例行EBER原位杂交检测,均为阳性;而5例行EGFR突变检测,均证实为野生型.本组平均随访时间为43.83个月,11位患者随访期间无生存,而另1位患者在术后25个月诊断骨转移,接受姑息性化疗后,带生存至今.结论原发性淋巴上皮样癌是一种罕见的,预后较好的非小细胞肺癌.该肿瘤好发于年轻、非吸烟的亚洲人群,EB病毒感染与其发病机制存在密切关系.关键词淋巴上皮样癌;非小细胞肺癌;手术;EB病毒;预后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931-02

  • 标签:
  • 简介:淋巴上皮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carcinoma,LELC)最早于1921年由Regaud等报道,指发生于鼻咽部之外,但在组织病理学上与鼻咽部淋巴上皮相似的肿瘤,其形态学特点是未分化癌组织中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LELC可发生于胃、肺、涎腺、膀胱、胸腺、子宫颈、阴道和皮肤等部位,其中以原发于食管的LELC最为罕见。

  • 标签: 淋巴上皮瘤样癌 食管 恶性肿瘤 EB病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仅表现为恶性胸腹腔积液的间变性淋巴激酶(ALK)阴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ALC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例仅表现为恶性胸腹腔积液的ALK- ALC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临床表现仅为大量胸腹腔积液,全身无浅表淋巴结肿大,影像学检查亦未发现实质性肿物,在对腹腔积液包埋沉渣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后,结合细胞学涂片,腹腔积液液基制片以及流式细胞术分析和TCR基因重排检测结果,诊断为ALK-ALCL。给予化疗后,腹腔积液立即消失,Ⅰ期化疗后恢复良好,2016年完成8个周期化疗后停药。随访至截稿前,患者停药后首次因腹腔积液入院,充分引流后,症状即缓解,亦未发现实体肿物,维持西达苯胺治疗,随诊观察。结论腹腔积液诊断为ALCL少见,无实体肿瘤者更为罕见,需和原发渗出性淋巴、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间皮瘤等进行鉴别;部分ALK- ALCL预后良好。

  • 标签: 淋巴瘤,非霍奇金 淋巴瘤,大细胞,间变性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胸腔积液,恶性
  • 简介:摘要目的原发甲状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通过1例原发甲状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对原发甲状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发病进行系统的分析。结果该病病例B超引导穿刺活检术定性后明确为甲状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结论B超引导穿刺活检病检确诊后给予放化疗治疗。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原发甲状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诊断与治疗
  • 简介:摘要间变性淋巴激酶(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以普通型多见,肉瘤样型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国内罕见报道。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31岁女性腹腔的肉瘤样变异型ALK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镜下观察见梭形细胞区呈编织状排列,梭形肿瘤细胞核呈泡状、具明显嗜酸性核仁,另见核形态多样的标志性细胞(hallmark cell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呈CD30弥漫强阳性,可见核旁高尔基体点状阳性,ALK(5A4)、ALK(D5F3)均呈核质强阳性表达。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显示ALK基因断裂阳性,T细胞克隆性评估检测到单克隆重排。肉瘤样型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极易误诊为软组织肉瘤,正确诊断需结合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特征、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遗传学综合判断。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胃惰性淋巴与侵袭性淋巴的18F-2-氟-2-脱氧-D-葡萄糖(18F-FDG)PET/CT影像学特点,探讨其在胃淋巴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对26例经胃镜活检病理证实的胃非霍奇金淋巴(包括19例侵袭性淋巴,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16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和套细胞淋巴各1例;7例惰性淋巴,其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MALT)6例、结外性滤泡边缘区B细胞性淋巴1例)进行了治疗前常规PET/CT显像。结果胃淋巴的PET/CT表现以不同形式的胃壁增厚和FDG代谢显著增高为主要特征,部分有胃外侵犯。在胃壁增厚方面,侵袭性淋巴与惰性淋巴分别有7例及3例呈Ⅰ型表现(胃壁弥漫性增厚伴FDG代谢显著增高),5例及0例呈Ⅱ型表现(胃壁节段性增厚伴FDG代谢显著增高),6例及3例呈Ⅲ型表现(胃壁局限性增厚伴FDG代谢增高),1例及1例呈Ⅳ型表现(胃壁多发结节样增厚伴FDG代谢串珠样增高)。在FDG代谢方面,侵袭性胃淋巴SUVmax平均值为13.1,而惰性胃淋巴为4.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当临界值为5.35时,曲线下面积最大,此时鉴别惰性与侵袭性胃淋巴的灵敏度可达84.2%,特异度为85.7%。结论胃非霍奇金淋巴的18F-FDGPET/CT表现以Ⅰ型和Ⅲ型多见,侵袭性淋巴的SUVmax高于惰性淋巴。18F-FDGPET/CT有助于淋巴的诊断和病情全面评估。

  • 标签: 胃淋巴瘤 18F-2-氟-2-脱氧-D-葡萄糖 PET/CT 惰性 侵袭性
  • 简介:本文报告2例肺原发性非何杰金恶性淋巴瘤。2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71和66岁,临床诊断分别为左下叶周围型肺癌和左中心型肺癌。例1行左肺下叶切除术,肿物体积5.1cm×6.0cm×3.5cm,病理诊断肺原发性非何杰金恶性淋巴瘤(小淋巴细胞型);例2死后作尸检,发现左肺门支气管周围有巨大肿块,9.5cm×6cm×6cm,支气管分叉下有一肿

  • 标签: 肺原发性非何杰金恶性淋巴癌 外科治疗 诊断 肺叶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PCNSL)患者脑脊液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在PCNSL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17年12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天坛医院诊断PCNSL的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就诊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44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37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3组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脑脊液有核细胞数、脑脊液糖、蛋白、氯及脑脊液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IL-10/IL-6各指标表达水平,采用F检验或秩和检验比较组间水平差异,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46例PCNSL患者中有15例在脑脊液中发现淋巴细胞(32.6%);淋巴组脑脊液蛋白[53.11(37.20, 82.8) g/L]和脑脊液TNF-α[9.10(6.20,12.55)ng/L]明显高于脱髓鞘组[脑脊液蛋白:35.09(25.71, 56.33) g/L和脑脊液TNF-α:4.91(4.00,7.64)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诊断PCNSL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0和0.631(P<0.05);PCNSL组脑脊液IL-10[5.08(5.00,29.23)ng/L]和IL-10/IL-6[1.97(1.14,5.20)]高于脱髓鞘组[IL-10∶5.00(5.00,5.00)ng/L;IL-10/IL-6∶1.11(0.84,1.95)]及脑膜炎组[IL-10∶5.00(5.00,6.58)ng/L;IL-10/IL-6∶1.64(0.33,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诊断PCNSL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9和0.735(P<0.05);当IL-10的临界值选择8.47时,敏感度为48.9%,特异度为95.6%,但IL-10/IL-6的临界值选择1.38时,敏感度为73.3%,特异度为64.8%。结论脑脊液中发现淋巴细胞是PCNSL的诊断的直接依据,脑脊液细胞因子IL-10及IL-10/IL-6对PCNSL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淋巴瘤 脑脊液 细胞学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类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PCNSL)的CT、MRI多模态成像特点,以期进一步提高PCNSL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PCNSL35例,术前均行CT及MRI检查,回顾性分析其CT、MRI及功能成像的变化及特点。结果:35例共检出39个病灶,3例多发。CT平扫:38个病灶呈等或高密度,32个呈均匀密度。MRI平扫:38个病灶T1WI、T2WI呈等或稍低信号。27个病灶DWI呈均匀高信号,ADC值降低。多数病灶呈轻至中度水肿和占位效应。CT和MRI增强扫描多为均匀强化,“缺口征”、“尖突征”的出现具有特异性,少数病灶呈环形强化。PWI表现为低灌注,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降低,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延长。常出现胆碱(Cho)峰升高、肌酸(Cr)峰降低、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明显降低或缺失及高耸的脂质(Lip)峰,肿瘤实质区Cho/NAA、Cho/Cr、NAA/Cr比值均明显高于周水肿区和正常组织(均P<0.05)。CT、MRI多模态成像对PCNSL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单纯应用CT或常规MRI。结论:PCNSL临床表现多变,病理确诊前诊断困难。CT、MRI多模态成像能有效提高PCNS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 标签: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脑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18脱氧葡萄糖(18F-FDG)符合线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CT)在原发性神经中枢淋巴(PCNSL)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于开封市中心医院接受检查并确诊为PCNSL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于术前接受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检查。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同机CT图像与融合图像对PCNSL的检出率。结果60例患者经术后病理诊断,56例证实为PCNSL。56例PCNSL患者中,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检出阳性52例,检出率为92.86%;CT检出阳性40例,检出率为71.43%,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性(0.930、0.750)均高于CT检查(0.929、0.059);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检查方法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Kappa=0.503,>0.45)高于CT检查(Kappa=0.014,<0.20)。结论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检查能有效检出PCNSL,在临床诊断中的灵敏度及特异性更高。

  • 标签: 诊断 神经中枢淋巴瘤 氟-18脱氧葡萄糖符合线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脾边缘区淋巴的临床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9年收治的3例表现为脾大、血细胞减少的CD5- CD10-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患者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均为老年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脾大和血细胞减少,均在骨髓或淋巴结中发现CD5- CD10-单克隆B淋巴细胞。综合患者的临床特征、外周血及骨髓形态、免疫表型和遗传学特征,2例患者诊断为脾边缘区淋巴,1例患者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结论脾边缘区淋巴的诊断需综合临床特征、外周血及骨髓形态、免疫表型和遗传学特征,与其他CD5- CD10-小B细胞淋巴进行仔细鉴别。新一代基因突变高通量检测和表达谱分析有助于不典型疑难病例的精准诊断。

  • 标签: 淋巴瘤,B细胞,边缘区 脾肿瘤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颌面部淋巴进行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对30例颌面部淋巴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对临床上疑似淋巴的患者,除进行全面系统的临床检查外,还应结合B超、CT及针吸与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后综合分析来确诊。结论除对病人全身系统检查外,应尽早采取针吸与病理活检是早期诊断淋巴的有效手段。

  • 标签: 颌面部 淋巴瘤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淋巴的治疗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4月—2017年12月之间收治的10例胃淋巴患者。结果本组10例患者中,2例出现并发症,随访6个月死亡1例,随访12个月死亡1例,故治疗有效率为70.00%,6个月生存率为90.00%,12个月生存率为80.00%。结论对胃淋巴患者行合理手术治疗,并辅以放疗手段,通常可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胃淋巴瘤 手术治疗 化学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