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新的静脉输液技术,从90年代开始引进我国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颅脑损伤 PICC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深静脉引流腹水的护理体会效果。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100例患者,对患者采用静脉输液、肠外营养、静脉压力等检测方法,深化静脉管引流的治疗效果,对患者开展有效合理的肝硬化腹水治疗,确保肝癌、肝硬化治疗的有效性。结果100例深静脉引流腹水均一次成功,护理效果良好。结论深静脉引流方法可以有效的实现腹水治疗和护理,有效的改善肝癌、肝硬化的腹水问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深静脉 置管引流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常见故障的预防及有效处理方法。方法对108例使用PICC的患者的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77例病人使用过程顺利,时间15天~8个月,未出现明显故障;31例患者出现常见的管道堵塞、穿刺点出血、静脉炎和管道尖端异位。结论预防并及时发现、准确判断和正确处理出现的故障,对于维护管道的质量,保障正常使用,减轻患者痛苦,避免病人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有重要意义。

  • 标签: PICC置管 故障 预防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采用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及规范的维护方法来维护PICC导管,以达到进一步提高PICC导管的使用时间和减少并发症,从而进一步体现临床使用PICC导管的优越性。方法包括导管冲洗及封、更换肝素帽、更换敷贴、导管固定、维护记录、患者教育等。结果我们通过总共对40例肿瘤病人术后维护的观察,所有入组病人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和规范的维护方法维护PICC导管能够更好提高PICC导管的使用时间和减少并发症。

  • 标签: PICC置管 维护 健康宣教 并发症
  • 简介:血透患者颈内静脉因其穿刺部位暴露,血流量充足,活动不受限制等优点而被临床作为血管通道而广泛应用,但因有皮肤创口,易致皮肤感染、血行感染等,因此,如何做好术后护理工作成为临床上探讨的课题.本文就近3年对50例颈内静脉术后透析时间、血透前后处理、导管口消毒处理、导管留置时间、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血液透析护理 颈内静脉置管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肿瘤患者PICC的护理措施。方法纳入的对象为我院自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所收治的77例乳腺肿瘤患者,按照抽签尾数奇偶法将患者分为组Ⅰ(37)和组Ⅱ(40)。组Ⅰ行常规PICC管护理;组Ⅱ行优质PICC管护理。分析的指标(1)成功率;(2)时间;(3)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组Ⅱ患者成功率显著比组Ⅰ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组Ⅰ,经χ2检验显示P<0.05;组Ⅱ时间更长,经t检验显示P<0.05。结论乳腺肿瘤患者PICC给予优质护理措施效果确切,可增加成功率和延长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乳腺肿瘤患者 PICC置管 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讨论免疫吸附疗法期间深静脉维护的具体护理措施。方法围绕免疫吸附期间深静脉中常见的问题和副作用提出相应的干预防御措施。结果最大程度保障免疫吸附期间深静脉在治疗中的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和副作用,保障免疫吸附治疗期间深静脉更高效的配合治疗和治愈疾病。

  • 标签: 免疫吸附 深静脉置管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PICC后肢体疼痛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对80例患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合理选择静脉,术后正确护理,防止肢体肿胀、感染、静脉炎。结果经临床观察,严格无菌操作,做好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还大大提高了病人期间的生活质量。结论延长了病人的时间,使PICC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PICC置管 肢体疼痛 预防护理
  • 简介:胸腔闭式引流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负压作用,将胸膜腔内气体及液体排出,促进肺复胀,胸膜腔闭合,恢复胸腔内负压,恢复肺的正常生理功能,改善患者呼吸,有利于疾病的恢复。临床放置时间一般为3—10d。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患者感觉不适,影响正常活动,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改变。舒适的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通过护理活动和舒适护理的研究,使人们在生理、心理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2005年1月-2008年1月,笔者对镐例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 标签: 胸腔闭式引流 护理干预 舒适护理 置管术 正常生理功能 胸腔内负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脑血管病患者进行PICC48例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2例,发生静脉炎2例,后发生堵1例,经积极对症处理后成功保留PICC,所有均能顺利完成长期输液。结论PICC技术操作简单便捷,能减了少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及临床护理工作量,降低了护理人员被感染的机会,值得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推广。

  • 标签: 神经内科 PICC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PICC与颈内静脉肿瘤患者的同种导管维护方法,比较两种在静脉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如何减少再次静脉穿刺机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将50例确诊为肿瘤需行静脉化疗的患者分成两组,外周静脉显露者优先列为实验组,另外25例为对照组,分别观察同种导管维护方法,对两种留置时间、舒适度和并发症的比较。结果实验组留置时间为102-362天,平均150天,对照组留置时间为27-92天,平均51天。观测发现,实验组病人留置时间、舒适度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意义重大,效果显著。结论在恶性肿瘤患者中选用PICC明显优于颈内静脉,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PICC 颈内静脉置管 化疗应用 临床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股脉术后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护理策略.方法研究对象是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208例血液透析患者,行股静脉术后4周观察超声诊断结果,并将其分为血栓组与非血栓组,分析其形成因素并制定护理策略.结果208例行股静脉术后,导管周围血栓共9例,占4.32%,静脉管腔内血栓充填共8例,占3.84%,静脉管腔壁血栓共8例,占3.84%,静脉血栓形成伴狭窄共7例,占3.36%,股静脉血栓形成共32例,占15.38%,股静脉血栓未形成占176例;32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中,主要因素为导管留置时间长因素共11例,占34.38%,血清胆固醇高共10例,占31.25%,共5例,血浆白蛋白低占15.63%,导管感染共4例,占12.5%,无肝素或肝素减量透析者2例,占6.24%,以上因素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术后血栓形成概率较高,其中导致术后血栓形成的因素有留置时间长、血清胆固醇高、低蛋白血症、导管感染、无肝素后肝素减量透析等.临床应引起重视,术后积极进行相关护理,结合超声检查,避免血栓形成.关键词血液透析;股静脉;血栓;危险因素;护理措施;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femoralveincatheterhemodialysispatientspostoperativethrombosisrelatedfactors,andputforwardthenursingstrategy.MethodstheresearchobjectisrandomlyselectedfromMay2012toApril2014treated208casesofhemodialysispatients,lineoffemoralveincatheterafter4weekstoobservetheultrasonicdiagnosis,anditcanbedividedintothrombosisandthrombosisgroup,analyzestheformingfactorsandnursingstrategy.Results208routinevenipuncturesurgery,catheterthrombosissurroundingatotalof9cases,accountedfor4.32%,8casesofvenouslumenthrombosisinfilling,accounGtedfor3.84%,8casesofvenouslumenatherothrombosis,accountedfor3.84%,venousthrombosisassociatedwithstenosisinall7cases,accountedfor3.36%,femoralveinthrombosis,atotalof32cases,accountedfor15.38%,accountedfor176casesoffemoralvenousthrombosisdidnotformation;32casesofpostoperGativevenousthrombosispatients,themainfactorsforcatheterindwellingtimeislong,atotalof11cases,accountingfor34.38%,serumcholesterollevels,atoGtalof10cases(31.25%),andatotalof5cases,lowplasmaalbumin(15.63%),catheterinfectionin4cases,accountedfor12.5%,withoutheparinorheparinondialysisin2cases,factorsaccountedformorethan6.24%,comparedwiththecontrolgroup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hemodialysispatientspostoperativefemoralveincatheterthrombosisprobabilityishigher,thecausingfactorsofpostoperativethrombosishavelongtubeindwellingtime,highserumcholesterol,hypoalbuminemia,catheterinfection,noheparindoseheparinafterdialysis,etc.Weshouldpayattentiontotheclinical,positivelyrelatedtonursinkgeycarweor,dpsostoperativecombinedwithultrasound,preventthrombosis.hemodialysis;Venipuncture;Bloodclots.Riskfactors;Nursingmeasures;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812-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超声检查在PICC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血管超声检查应用于PICC的全过程,包括穿刺前的血管评估,穿刺中的血管定位,穿刺结束后X线摄片检查前对导管异位于颈内静脉的检查。结果2016年15例病人均成功,无一例发生静脉炎,病人舒适度提高。

  • 标签: PICC 超声检查 外周静脉
  • 简介:摘要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由外周静脉插入、导管尖端定位在中心静脉的深静脉技术。PICC具有创伤性小、操作便捷、保留时间长和并发症少的特点,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治疗、肿瘤化疗、肠外营养或输注刺激性、高渗性及粘稠药物患者[1]。肝胆外科危重症、化疗病人较多,长时间输注刺激性强、浓度较高的药物,对血管破坏极大。常导致液体外渗、静脉炎、静脉穿刺困难等的发生。因PICC导管顶端位于中心静脉,血流量大,能迅速降低液体渗透压及药物的浓度,从而避免化疗药及高渗溶液对外周血管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我科2009年12月~2010年7月对23例患者进行了PICC术,通过加强前后的健康宣教、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导管的正确维护及系统质量管理,收到满意临床效果。

  • 标签: PICC置管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