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生物发光成像活体动态示踪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小鼠体内移植后对损伤肝的趋向迁移及其治疗作用。方法通过基因转染将CMV-Luciferase2-mKate2导入MSCs,96 h后运用流式细胞仪对表达远红外荧光蛋白mKate2的MCSs进行纯化筛选,得到基因转染的MSCs-R(MSCs-CMV-Luciferase2-mKate2)用于体外和活体生物发光成像。将小鼠(雄性BALB/c裸鼠)用随机数目表法分为4组,每组9只。(1)肝损伤实验组:以CCl4腹腔注射建立肝损伤模型,24 h后进行脾脏MSCs-R移植;(2)对照实验组:腹腔注射同等体积磷酸缓冲液(PBS),24 h后进行脾脏MSCs-R移植;(3)肝损伤组:建立肝损伤模型,脾脏注射PBS;(4)空白组:腹腔注射PBS。移植后每天对小鼠进行生物发光成像,直至肝区光信号消失,在第14天对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学研究。光信号强度与细胞数量的相关性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肝损伤实验组和对照实验组间光信号强度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CMV-Luciferase2-mKate2慢病毒感染MSCs 96 h后,经过纯化筛选其蛋白mKate2表达率高于95%。体外实验显示MSCs-R细胞生物发光信号强度与细胞数量呈线性正相关(R2=0.980)。MSCs-R脾内移植后第1天肝损伤实验组和对照实验组均可见干细胞迁移至肝脏,肝损伤实验组的肝区光信号强度明显高于对照实验组(t=15.476,P<0.001)。对照实验组小鼠肝区生物发光信号持续5 d,肝损伤实验组光学信号持续11 d,其他2组无光学信号。组织病理学显示肝损伤实验组小鼠MSCs-R体内移植后肝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结论生物发光成像可动态示踪脾内移植的MSCs定向迁移并定居在受损肝脏内,肝损伤有助于MSCs定向迁移至损伤组织并发挥其修复肝损伤的作用。

  • 标签: 干细胞 肝损伤 细胞治疗 示踪 生物发光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10岁急性髓系白血病男性患儿化疗后行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HSCT后4个月因“干咳、气促3 d”收治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重症监护病房,迅速进展为呼吸衰竭,胸部CT显示双肺广泛磨玻璃影,肺组织病理诊断为特发性肺炎综合征,给予无创通气支持、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无效;HSCT后7个月在外院成功实施双肺移植术,术后1个月恢复良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所致的月经异常、更年期症状及不孕等严重影响育龄期女性的身心健康,常用的激素补充疗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可抑制化疗导致的卵巢颗粒细胞凋亡,从而改善卵巢功能。本文将对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治疗POI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外泌体治疗POI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D1细胞系)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将D1细胞分成6组,对照组、对照组+低浓度ACTH组、对照组+高浓度ACTH组、成骨组、成骨组+低浓度ACTH组、成骨组+高浓度ACTH组;各组孵育细胞6 d后通过茜素红染色法评价成骨分化;分别孵育细胞1、3、6 d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定量分析核心结合蛋白因子-2(Runx2)、碱性磷酸酶(ALP)、黑皮质素受体-3(MC3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孵育细胞3、6 d后,采取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技术分析成骨分化相关基因Runx2和骨涎蛋白(BSP)表达水平。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样本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RT-PCR检测结果发现,第3天成骨组+高浓度ACTH(1×10-8 mol/L)组黑色素3蛋白受体(MC3R)表达(1.33±0.01)低于成骨组(1.82±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39,P<0.05);第6天成骨组+高浓度ACTH(1×10-8 mol/L)组Runx2表达(0.72±0.01)低于成骨组(1.16±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42,P<0.05);成骨组+高浓度ACTH(1×10-8 mol/L)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表达(0.58±0.02)显著低于成骨组(2.23±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38,P<0.05);成骨组+高浓度ACTH(1×10-8 mol/L)组茜素红染色吸光度(A)值(0.270±0.012)显著低于成骨组(0.361±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35,P<0.05);在蛋白水平,Runx2、BSP基因蛋白表达都有下降的趋势;成骨组+低浓度ACTH(1×10-9 mol/L)组茜素红染色A值(0.363±0.013)同成骨组(0.360±0.0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45,P>0.05),且对成骨基因和蛋白表达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浓度ACTH(1×10-8 mol/L)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有抑制作用,而且在基因和蛋白水平对成骨特异性转录因子Runx2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 简介:摘要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是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据报道HSCT后HSOS的平均发病率为13.7%(0~62%),HSOS可能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病100 d时病死率可超过80%。去纤苷是目前用于预防和治疗HSCT后HSOS最安全有效的药物,是目前美国唯一批准治疗HSCT后伴有肺/肾功能障碍的HSOS的药物,在欧盟国家被批准用于治疗HSCT后的严重HSOS。现概括性描述去纤苷在HSCT后HSOS中的临床应用,简述去纤苷的药理作用、药效和安全性、用药剂量、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肝窦阻塞综合征 造血干细胞移植 去纤苷
  • 简介:摘要目的从优化预处理和桥接治疗两个角度探索降低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术后复发的策略。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9年9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接受allo-HSCT的84例高危MD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使用的预处理方案分为:地西他滨强化预处理组49例,BUCY2预处理组35例;按移植前是否接受治疗分为:移植前治疗组34例,未治疗组50例。比较患者造血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复发率、移植相关死亡率(TRM)、存活率的差异。结果地西他滨强化组与BUCY2组相比,造血重建、TRM和急、慢性GVHD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发率明显低于BUCY2组(18.7%比40.0%,P=0.025),生存显著优于BUCY2组(3年总存活率:71.3%比51.2%,P=0.038;3年无病生存率:65.3%比45.2%,P=0.033)。此外,移植前桥接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未治疗组(20.7%比38.9%,P=0.035),3年总存活率及无病生存率显著优于未治疗组(71.2%比50.8%,P=0.024;64.7%比45.9%,P=0.044)。结论地西他滨强化BUCY2预处理方案可更好地清除高危MDS患者肿瘤负荷,明显降低移植后复发率,改善生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预处理方案;此外,移植前桥接治疗亦可显著减少移植后复发率,使患者生存获益。故强化预处理及桥接治疗可能是降低此类高危患者移植后复发、改善生存的重要策略,需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髓系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髓外复发的危险因素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280例行allo-HSCT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性别、原发病、移植前疾病状态、染色体、预处理方案、供者类型、移植前髓外浸润、移植物抗宿主病等指标。应用log-rank检验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280例患者中髓外复发20例,复发率为7.14%(20/280),中位时间为移植后7.5 (1~123)个月。髓外复发患者16例死亡,病死率80%(16/20)。单因素分析中,疾病类别、第2次完全缓解(CR2)/进展期、移植前髓外浸润、预处理不含全身放疗、染色体异常与髓外复发显著相关(P<0.05)。Cox回归显示,CR2/进展期(RR=3.468, 95%CI 2.189~7.786)、染色体异常(RR=1.494, 95%CI 1.020~2.189)、移植前髓外浸润(RR=8.627, 95%CI 3.921~18.452)为髓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髓系白血病allo-HSCT后髓外复发的预后较差,联合治疗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早期评估预防至关重要。

  • 标签: 白血病 髓系细胞 复发 血细胞生成,髓外 造血干细胞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了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收集20例接受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恶性肿瘤患者,并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结果:本组患者发生并发症19例,经治疗及护理干预均顺利出院。结论: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的护理干预具有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潜力,应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移植治疗 恶性淋巴瘤 血液科护理
  • 简介:[摘要]:微囊泡(或称微粒体)是来源于细胞膜的或者由细胞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到细胞外的膜性囊泡。任何细胞都能分泌微囊泡,而干细胞更是其重要的来源。近年来,干细胞因其具有良好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已经成为细胞治疗的研究热点【1】,而其条件培养基中的活性有形成分——微囊泡,因其注入体内无免疫排斥反应、取材方便、安全性高、可定量等一系列优点更被广泛运用于再生医学的研究。干细胞来源的微囊泡已被证实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炎症、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均具有密切的联系【2】。本文着重阐述干细胞来源的微囊泡在治疗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修复作用背后的潜在分子机制。

  • 标签: []干细胞 微囊泡 神经 生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21年 7月至2021年9月所接收的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同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国内外对骨髓瘤临床治疗的标准,用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评价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采用国外先进的单因素分析方法和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的效果显示(治疗完全痊愈的患者达到53.97%)效果明显高于未治疗之前(治愈率达到23.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因素研究过程中显示,ISS分期(一和二占到百分之八十; 三占到百分之六十九点八)、经过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效果显示(完全得到治疗或者明显改善的患者占到82.7%;治疗效果不明显的占到27.3%)是多发性骨髓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ISS分期(一和二占到百分之1九十六点七; 三占到百分之十五点二)、术前的保守治疗(≥8, 58.6%; <8,50.0%)、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之前的(完全痊愈或得到明显的治疗效果占到100%;治疗效果不明显的占到31.0%)、风险分层(高风险占到0.00%;低风险或无风险占到39.3%)、移植后的治疗效果(完全缓解或较好的部分缓解,63.5%;较差的部分缓解,9.1%)是影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无进展生存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中,ISS分期和移植后的治疗效果是影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能够提高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疗效,ISS分期及移植后的治疗效果是影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生存和无进展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自体造血 干细胞 移植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必净联合抗菌药物治疗ICU重症肺炎患者对其细胞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改善情况。方法:本实验所研究的对象是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重症肺炎患者,依照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运用血必净联合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以及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重症肺炎的治疗方式。结果:对比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各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

  • 标签: 血必净 抗菌药物 重症肺炎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出生后不需复苏的新生儿,包括足月儿及早产儿,延迟脐带结扎(delayed cord clamping, DCC)1~3 min有助于新生儿期及婴儿期健康。DCC已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出生后脐带结扎的标准操作。对于不能实施DCC的新生儿,可采取脐带挤推。胎龄<28周早产儿使用脐带挤推安全性的证据尚不足。

  • 标签: 脐带 结扎术 时间因素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胎儿脐带绕颈采用B超进行诊断的诊断符合率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赋权模式的健康教育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2018年1~12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行allo-HSCT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病例脱落4例),按电脑随机数字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2例,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赋权模式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实施赋权模式的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赋权模式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allo-HSCT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赋权模式的健康教育 生活质量 造血干细胞移植
  • 简介:摘要尽管围生医学和新生儿医学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早产儿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仍较高。目前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脑损伤、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早产儿相关并发症的防治仍是临床难点。在实验水平上,基于间充质干细胞的再生医学已经被证明是治疗这些疾病有前景的方法,但是其存在致瘤性、免疫排斥等潜在的风险。研究表明,外泌体是间充质干细胞发挥作用的关键介质。因此,近年来,外泌体已经成为治疗早产儿相关并发症的新选择。现对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治疗早产儿并发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外泌体 间充质干细胞 早产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脑损伤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小RNA-144(miR-144)在对2型糖尿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从中提取出BMSCs,在高糖骨诱导培养基下,将细胞分组为miR-144-mimic、mimic-NC、miR-144-inhibitor以及inhibitor-NC组,分别通过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各组细胞中成骨相关基因Runt相关基因2(Runx2)、OCN、碱性磷酸酶(ALP)以及通路蛋白Smad1的蛋白及mRNA水平,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44对Smad1的靶向调控作用,并通过ALP活性检测和茜素红染色评估miR-144对细胞成骨分化程度的影响。两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以上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miR-144在miR-144 mimic组中表达水平(2.24±0.32)明显高于mimic-NC组(1.12±0.0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25,P<0.01);而在miR-144 inhibitor表达水平(0.27±0.18)较inhibitor-NC组(0.96±0.10)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42,P<0.01)。在高糖骨诱导培养基培养7 d后,miR-144 mimic组细胞中Smad1、Runx2、OCN及ALP基因的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mimic-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反,在抑制miR-144表达的miR-144 inhibitor组中,Smad1、Runx2、OCN及ALP基因的mRNA水平均较inhibitor-NC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生物信息学技术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表明,miR-144可以靶向抑制Smad1表达,ALP活性检测结果显示,miR-144 mimic组的吸光度值(0.452±0.132)低于mimic-NC组(1.052±0.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83,P<0.01),而miR-144 inhibitor组的吸光度值(1.426±0.153)则明显高于inhibitor-NC组(1.024±0.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81,P<0.01)。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miR-144 mimic组的光度值(0.945±0.098)低于mimic-NC组(1.152±0.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3,P<0.05),而miR-144 inhibitor组的吸光度值(2.836±0.121)则明显高于inhibitor-NC组(1.322±0.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37,P<0.01)。结论miR-144可能通过靶向结合Smad1对糖尿病大鼠BMSCs的成骨分化起抑制作用。

  • 标签: 微小RNA-144 糖尿病 成骨分化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症严重影响着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以往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多采用双膦酸盐、狄诺塞麦等一线药物,但这些药物只能抑制骨吸收,而不能促进骨形成。虽然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但却存在遗传不稳定、细胞存活受限和增加致癌风险等缺陷和不足;而MSCs来源的外泌体(mesenchymal stem cells-derived exosomes,MSCs-Exos)可以通过介导wingless and int-1(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等信号通路调节成骨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促进骨再生,进而对骨质疏松症产生影响。本文综述近年MSCs和MSCs-Exos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作用的临床前研究,以期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