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软骨肉瘤的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声像图,探讨软骨肉瘤的特征性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确诊的19例软骨肉瘤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并结合其临床表现及病理分级综合分析。结果:19例软骨肉瘤,17例(89.5%)位于肌层深面,紧贴骨皮质表面;2例(10.5%)位于乳腺。肿块最长径≥5cm者18例(94.7%),弱回声15例(78.9%),边界清晰12例(63.2%),形态不规则15例(78.9%),内部回声不均匀19例(100%),伴发骨质破坏17例(89.5%),钙化形成17例(89.5%)。CDFI血流评级0级和Ⅰ级血流12例(63.2%)。低级别软骨肉瘤9例(47.4%)、高级别软骨肉瘤10例(52.6%)。两组CDFI血流评级及钙化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级别组0级血流及斑片状钙化更多(P<0.05),但大小、边界、形态、内部回声、有无钙化、骨质破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骨肉瘤多表现为肌层深面、紧贴骨皮质生长的弱回声团块,肿块最长径多≥5cm,边界多清晰,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多伴发骨质破坏、钙化形成,肿块内血供较少。低级别与高级别软骨肉瘤的超声差异主要是低级别中血供更少,钙化多为斑片状。

  • 标签: 软骨肉瘤 软组织肿块 骨质破坏 钙化形成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 简介:摘要肋软骨是临床常用的填充、支持材料,具有很多优点,但是肋软骨采集术后胸廓畸形时有发生。为了有效降低术后胸廓畸形的发生率,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充分地探索。通过文献复习,作者对肋软骨取出术后胸廓畸形的防治方法进行了总结,即在合理选择手术部位、软骨切取量的基础上,术中通过保护骨-软骨连接处和一定长度的肋软骨、封闭软骨膜、回植软骨碎屑等方式来进行预防。此外,术后还应限制胸廓的活动度和呼吸幅度,如外固定和限制体育锻炼等。

  • 标签: 肋软骨 胸廓畸形 肋软骨采集
  • 简介:摘要髌骨软骨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髌骨软骨损伤和退行性变的疾病,又称膑骨劳损。多发于老年人、运动员,主要表现为髌骨后疼痛、膝关节功能活动受限。本文阐述了髌骨软骨病的诊断标准、治疗及康复等方面研究进展,如手法治疗、中药治疗、针灸治疗、理疗。通过以上非手术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取得一定效果,用非手术治疗一方面患者减轻痛苦,另一方面减少手术中的风险,以及手术产生的后遗症。值得在康复治疗中推广。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软骨细胞在纤维胶内体外生成组织工程化软骨的可行性.方法:将4—10×107cells/mL细胞/毫升的软骨细胞植入纤维胶,在体外培养2个月后进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细胞在纤维胶内产生大量的软骨特异性Ⅰ型胶原和蛋白多糖.结论:纤维胶内的软骨细胞可在体外培养的环境下生成大量透明软骨基质.

  • 标签: 组织工程 软骨 实验 纤维胶 胶原 蛋白多糖
  • 简介:关节软骨损伤而导致衰退,甚至发生退化性关节炎,有近70%的65岁以卜老年人受退化性关节炎的影响。目前,仍缺少一套治疗退化性关节炎及阻止其继续恶化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软骨组织工程 退化性关节炎 关节软骨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增强扫描软骨肉瘤的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2例软骨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软骨肉瘤MRI增强的影像学特点。结果22例患者均伴有软组织肿块,其中来源肋骨11例,肩胛骨6例,骨盆5例,MRI表现软组织肿块呈分叶状,等或长T1、长T2信号,T2WI高信号内见低信号间隔,增强扫描小叶间隔呈环状、弧状或不规则强化,小叶则无强化。结论MRI增强扫描能够清晰地显示软骨肉瘤尤其软骨小叶间隔的信号特点,对临床诊断与鉴别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软骨肉瘤 小叶间隔 增强扫描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基于CT表现的髁突骨软骨瘤分类方法及针对不同类型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经验。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14年7月治疗的79例髁突骨软骨瘤患者。依据CT分为Ⅰ型(外生型)和Ⅱ型(弥散型),依据分类选择不同的开放性手术治疗,并在术后进行定期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2.1个月(6~120个月)。结果:Ⅰ型(外生型)64例(81.0%),Ⅱ型(弥散型)15例(19.0%)。Ⅰ型又可分为5种亚型,前/前内侧(56.2%)、后/后内侧(4.7%)、内侧(15.6%)、外侧(6.3%)、巨大型(17.2%)。对Ⅰ型患者的治疗以单纯瘤体切除术为主,Ⅱ型则需采用髁突次全切除及正颌手术治疗或全切除术及肋软骨瓣转移重建术。在随访期内未发现肿瘤复发、髁突吸收及新畸形形成,患者面形基本得到恢复。结论:基于CT影像学特点对髁突骨软骨瘤进行分类,对术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骨软骨瘤 髁突 分类
  • 简介:细胞骨架(cytoskeleton,CSK)是指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架体系,它既具有产生主动变形的能力,又具有抵抗被动变形和受力的能力。细胞骨架不仅在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与细胞运动、能量转换、信息传递、基因表达、细胞分化等重大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细胞骨架研究是当前细胞生物学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本文就软骨细胞骨架目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细胞骨架 软骨 细胞生物学 纤维网架 真核细胞 细胞形态
  • 简介:软骨肉瘤是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包括多种亚型,低级别软骨肉瘤的预后良好,通过规范的外科手术,很多患者可达到痊愈,但不当的诊疗过程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肿瘤专业委员会依据循证医学方法制定了《软骨肉瘤循证临床诊疗指南》,就诊断流程、不同部位的手术方式、放疗和挽救性治疗等临床问题进行总结,依据文献证据等级给出相应的推荐等级。旨在为骨肿瘤医师的临床诊疗提供最佳的、有效的意见参考,从而使患者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本指南仅为学术性指导意见,具体实施时必须依据患者的个体医疗情况而定。

  • 标签: 软骨肉瘤 骨肿瘤 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对骨软骨瘤的ICD-10编码进行浅析,以提供相关医学工作者参考。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医学资料,对骨软骨瘤的ICD-10编码进行整理和分析,包括其编码的分类和特点。结果:根据ICD-10编码系统,骨软骨瘤的编码为M42.9,属于骨和关节疾病的一种分类。该编码具体指代“非特指的骨软骨瘤”,在医学诊断和统计中具有重要意义。结论:对骨软骨瘤的ICD-10编码有着明确的分类和编码规范,有助于医务人员进行准确、快速的诊断和统计工作。在临床实践中,应当遵循ICD-10编码规范,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 标签: 骨软骨瘤 ICD-10编码 医疗服务
  • 简介:目的评价应用微骨折技术结合自体骨软骨碎屑样团块移植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6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0只,微骨折组18只,实验组18只。制作膝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对照组不做其他任何处理;微骨折组利用做骨折技术制作网格状做孔;实验组在制作网格状徽孔后在缺损表面填盖上碎屑样软骨团块。术后4、8、12周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及Wakitani组织学评分、糖胺聚糖(GAG)含量测定。结果术后12周实验组缺损由透明软骨样组织填充,软骨软骨下骨组织基本恢复,修复的软骨组织在大体观察、组织形态学方面均优于做骨折组和对照组。术后4、8、12周实验组Wakitani组织学评分平均分别为(5.0±1.0)、(6.7±1.5)、(13.0±1.0)分,微骨折组平均分别为(2.3±0.6)、(5.0±1.0)、(7.7±1.2)分,对照组平均分别为(0.0±0.0)、(1.3±0.6)、(1.7±0.6)分,实验组不同时间点评分均高于微骨折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12周实验组GAG含量平均分别为(6.25±0.31)、(13.11±0.21)、(16.23±0.66)μg/mg,微骨折组平均分别为(3.04±0.21)、(5.75±0.24)、(7.03±0.21)μg/mg,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骨折技术结合自体骨软骨碎悄样移植是一种治疗软骨缺损的新选择,其能够有效提高软骨修复的效果。

  • 标签: 膝关节 关节镜检查 软骨 关节 移植 自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耳内镜下屏软骨应用于鼓膜修补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患者的资料为研究样本,患者均接受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治疗,修补材料为耳屏软骨-软骨膜,术后随访12个月,分析患者手术进行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听力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的完成手术,100例患者在术后未出现耳鸣加重,眩晕,气鼓导听力下降的情况。患者在术后1个月内的鼓膜愈合的患者为96例,愈合率为96.00%,在一个月后至一年的时段内患者的鼓膜愈合率有所下降,但不同时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一年后患者的气导听阀,气骨导差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显著(p<0.05)。结论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软骨膜在鼓膜修补中的效果显著,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的听力,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耳内镜 耳屏软骨-软鼓膜 鼓膜修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鼻中隔软骨联合耳廓软骨构建鼻中隔延伸物复合体重置鼻尖位置和重塑鼻尖形态的可行性。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以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17例低鼻患者为研究对象,17例患者中男2例,女15例;年龄19~39岁,平均27岁。17例患者均为初次鼻整形病例。术中在全身麻醉下行鼻整形术。切取鼻中隔软骨作为鼻中隔延伸移植物延长鼻中隔尾端;切取自体耳廓软骨制备成:撑开移植物、鼻小柱支撑移植物、抗回缩移植物、帽状移植物,以加强支架的稳定性及抬高鼻尖,调整鼻尖形态。鼻背使用膨体材料充填。运用数字化面部扫描技术对术前术后鼻部结构进行测量。以SPSS 22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行配对t检验。结果术后平均随访6~12个月,平均7.6个月。17例患者均对术后鼻形态、鼻长度、鼻尖高度满意。鼻尖触感自然,无感染,无假体移位、皮瓣坏死,无耳廓变形等并发症。术后鼻长增加(3.60±0.77)mm、鼻尖高度增加(3.61± 0.64)mm;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203、-23.132,P值均<0.001);鼻唇角较术前减小(3.40±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35,P<0.001)。结论运用鼻中隔软骨联合耳廓软骨构建鼻中隔延伸物复合体重置鼻尖位置和重塑鼻尖形态具有可行性。

  • 标签: 耳软骨 鼻中隔 软骨 外科,整形 鼻成形术 鼻中隔延伸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或缝合术治疗外侧半月板撕裂合并关节软骨损伤的效果。方法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外侧半月板撕裂合并关节软骨损伤患者作为基线数据,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分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或缝合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情况以及膝盖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侧半月板撕裂合并关节软骨损伤采用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或缝合术治疗,与常规手术治疗比较可改善手术后各项恢复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范围内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关节镜 半月板切除 缝合术 外侧半月板撕裂 关节软骨损伤
  • 简介:背景:儿童和青少年前交叉韧带损伤,目前多主张手术治疗,但手术时机选择及不同手术时机对继发性半月板和软骨损伤风险的影响仍有争议。目的:评价儿童和青少年前交叉韧带断裂早期或延迟行韧带重建对继发性膝关节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风险的影响。方法:检索2018年3月前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有关儿童或者青少年(<19岁)前交叉韧带断裂行韧带重建手术,不同手术时机以及继发半月板和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文章,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及文献质量评分标准收集数据,运用ReviewManager5.3统计学软件对所提取的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5篇文献,84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和青少年前交叉韧带断裂后,早期行前交叉韧带重建可以显著降低内侧半月板损伤的风险(OR=0.40,95%CI0.25-0.67,P=0.0004);同时,早期韧带重建继发性外侧半月板损伤风险也会降低(OR=0.70,95%CI0.53-0.93,P=0.01)。在关节软骨损伤方面,和延迟重建相比,早期重建可以降低股骨髁软骨(OR=0.25,95%CI0.12-0.53,P=0.0003)、胫骨平台软骨(OR=0.41,95%CI0.25-0.67,P=0.0004)及髌股关节软骨(OR=0.35,95%CI0.16-0.77,P=0.009)损伤的发生率。提示: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早期行前交叉韧带重建可以降低继发性内外侧半月板、股骨髁软骨、胫骨平台软骨及髌股关节软骨损伤的发生率。

  • 标签: 儿童 青少年 前交叉韧带 前交叉韧带断裂 手术时机 早期韧带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于膝骨关节炎患者而言,选择应用低强度脉冲超声治疗对缓解关节疼痛及修复软骨损伤的重要意义。方法:患者入院后予以计算机随机化分组的方法,将在我院收治的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平分,分别纳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在应用低强度脉冲超声治疗,后者应用常规消炎镇痛药治疗,每组各30例,开展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将两组患者的PI-NR评分、Noyes评分进行对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前,两组的PI-NRS评分相比,不具备可比性(P>0.05);干预8周后,前者该项评均低于后者(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前,两组的Noyes评分相比,不具备可比性(P>0.05);干预8周后,前者Noyes评分低于后者(P<0.05)。结论:对于膝骨关节炎患者而言,选择应用低强度脉冲超声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关节疼痛,且提升对患者软骨损伤的修复效果。

  • 标签: 低强度脉冲超声治疗 膝骨关节炎 关节疼痛 软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老年膝关节软骨损伤中实施关节镜微骨折术与关节清理术的临床价值对比。方法:纳入病例时间为2019年12月-2022年4月,病例来源于本院收治老年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共12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组,纳入到A组60例,纳入到B组60例,B组采用关节清理术治疗,A组采用关节镜微骨折术治疗,组间比对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比对疼痛评分与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显示A组优于B组,差异显著,数据提示P

  • 标签: 关节镜微骨折术 关节清理术 老年膝关节软骨损伤
  • 作者: 杨泽龙 蒋婷 陈竹 冯刚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7-24
  • 出处:《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1年第03期
  • 机构:南充市中心医院(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骨科,四川南充 637000,南充市中心医院(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烧伤整形美容科,四川南充 637000,南充市中心医院(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组织工程与干细胞研究所,四川南充 637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胶原-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复合构建软骨组织工程三维纳米支架的可行性。方法2012年12月至2014年6月,在川北医学院组织工程与干细胞研究所将胶原-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溶于三氟乙醇和水混合溶剂中制成静电纺丝溶液,制备组织工程软骨纳米支架材料。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形貌,测定其纳米纤维直径、吸水率、表面接触角和降解率及生物学特性。兔软骨细胞种植于支架上,用细胞计数试剂盒评估细胞存活情况。结果在静电纺丝浓度范围80~120 mg/ml,胶原-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比例6.0∶0.5∶1.0条件下,可成功制备出组织工程软骨纳米支架,当电纺液浓度为10%时,纳米纤维直径相对均匀,无串珠形成,支架纤维直径(289.5±162.9)~(414.7±71.5) nm。经过理化检测显示:支架具有良好的亲水性,接触角最高达(34±15)°,30 d时降解比较稳定,降解率最高达68%,软骨细胞在支架上24 h存活率最高达70%。结论以胶原-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制备的组织工程软骨纳米支架材料有良好的物理和生物学性能,在组织工程软骨构建中有一定应用前景。

  • 标签: 胶原 透明质酸 硫酸软骨素 静电纺丝 软骨组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