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刚化学方法在水性和无水介质中合成聚(2-氯苯胺)(P2ClAn)、聚呋喃(PFu)传导性均聚物及复合物并研究丁艇性能。聚合物及其复合物的特征通过了红外光谱、紫外一可见光吸收光谱、热重分析、示差扫描址热法、扫描电镜、磁化率、电导牢测试。研究发现PFu/P2ClAn复合物的热稳定性比P2ClAn/PFu复合物和各自均聚物的要好。按照Gouy等级测试的方法,均聚物及其复合物的传导性机理本质上是极化子和双极化子。研究发现复合物电导率和磁化率值的大小受其客体聚合物含量的影响。P2CLAn/PFu(ω(PFu)=55.8%)电导率为3.21×10^-3S/CM,比各自聚合物的要高(σPFu=1.44×10^-5/CM,σP2CIAn=1.32×10^-5S/CM)。改变复合物合成顺序可以改变电导率、形态特征和热性能。

  • 标签: 复合物 传导性聚合物 共轭高分子 电导率 热性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胱抑素C(CysC)、β微球蛋白(β-M)水平.方法回顾分析54例确诊PA患者的一般特征、血压、肾素活性、醛固酮浓度、血管紧张素Ⅱ浓度、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RR)、血钾、血钠、血肌酐、CysC、血β-M.结果确诊PA时高血压平均病程为5.61±5.24年,68%的患者曾被误诊;高血压病程大于10年的患者CysC、β-M、血钠水平显著高于病程小于1年的患者,其血钾水平显著低于后者(P<0.05);相关分析提示高血压病程与CysC、β-M、血钠水平正相关,与血钾水平负相关(P<0.05).结论PA的血CysC、β-M水平可作为PA病程长短及肾功能损害的评估指标.关键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胱抑素C;β微球蛋白中图分类号R58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166-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的血压影响;方法观察126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使用胰岛素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结果使用胰岛素后比使用胰岛素前血压有明显升高(p<0.05);结论使用胰岛素治疗可使部分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升高。

  • 标签: 胰岛素 2型糖尿病 高血压病 血压升高
  • 简介:摘要:采用了一种使用微反应器中连续产生来制备1,1,1-三氟-2,2-二氯乙烷的方法,并通过绝热量热法在8.55~297.52 K的温度范围内测量氟利昂R-123 (CF3CHCl2)的热容。异常温度Ttrs=125.5±0.1 K,三相点温度Ttp=145.68±0.02 K,熔融焓和熵ΔfusHm=5.51±0.01 kJ mol-1和ΔfusSm=37.83±0.05 J mol-1K-1。

  • 标签: 绝热量热法 热容 热力学函数 氟利昂R-123
  • 简介:摘要:工作场所空气中2-乙氧基乙醇用活性炭管采集,水和二硫化碳两相解吸,毛细管色谱柱分离,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2-乙氧基乙醇在14µg/mL~2068µg/m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99,方法检出限为4µg/mL,定量下限为14µg/mL,采集4.5L空气样品时,最低检出浓度为1.8mg/m3,最低定量浓度为6.2mg/m3。不同浓度相对标准偏差为1.0%~2.5%,解吸效率为91.4%~93.3%。该方法检出限低,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2-乙氧基乙醇的测定。

  • 标签: 空气 2-乙氧基乙醇 毛细柱 气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工作场所空气中2-乙氧基乙醇用活性炭管采集,水和二硫化碳两相解吸,毛细管色谱柱分离,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2-乙氧基乙醇在14µg/mL~2068µg/m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99,方法检出限为4µg/mL,定量下限为14µg/mL,采集4.5L空气样品时,最低检出浓度为1.8mg/m3,最低定量浓度为6.2mg/m3。不同浓度相对标准偏差为1.0%~2.5%,解吸效率为91.4%~93.3%。该方法检出限低,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2-乙氧基乙醇的测定。

  • 标签: 空气 2-乙氧基乙醇 毛细柱 气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工作场所空气中2-乙氧基乙醇用活性炭管采集,水和二硫化碳两相解吸,毛细管色谱柱分离,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2-乙氧基乙醇在14µg/mL~2068µg/m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99,方法检出限为4µg/mL,定量下限为14µg/mL,采集4.5L空气样品时,最低检出浓度为1.8mg/m3,最低定量浓度为6.2mg/m3。不同浓度相对标准偏差为1.0%~2.5%,解吸效率为91.4%~93.3%。该方法检出限低,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2-乙氧基乙醇的测定。

  • 标签: 空气 2-乙氧基乙醇 毛细柱 气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2-氯-6-三氯甲基吡啶粗产品氯化过程的分析控制需要一种简便有效的检测方法。本文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2-氯-6-三氯甲基吡啶的方法,考察了分析方法的精密度、回收率等指标,该方法简便、快速,可有效地检测反应粗产品中的2-氯-6-三氯甲基吡啶的含量,用于工业生产中氯化过程过深或过浅的问题,可对最终产品进行定量分析,为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和降耗节能起到了积极作用。

  • 标签: 2-氯-6-三氯甲基吡啶   高效液相色谱  定量分析
  • 简介:以自制的固体超强酸SO42-/TiO2-La3+作催化剂,通过微波辐射加热合成了苯甲酸乙酯.结果表明,该方法比用硫酸催化法的酯化率高,酯产率达85%.反应条件:苯甲酸0.1mol,乙醇0.3mol,固体超强酸SO42-/TiO2-La3+0.8g,微波辐射功率200W,间歇辐射时间8min.

  • 标签: 微波辐射 超强酸 苯甲酸乙酯 合成
  • 简介:乙醇2-的催化不对称的加氢的申请(benzo[b]thiophen-5-yl)为认知enhancerT-588的正式合成的-2-oxoacetate被描述。加氢作为添加剂与HCl在Ru-SunPhos系统的催化作用下面被进行。乙醇2-(benzo[b]thiophen-5-yl)-2-hydroxy-acetate与98.6%ee被获得,它能容易在简单再结晶以后被升级到99.5%ee并且在T-588的合成用作关键中介。

  • 标签: 不对称催化加氢 甲酸乙酯 噻吩 合成 不对称氢化
  • 简介:目的评价纤与三七总皂苷对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应用投掷硬币法随机分为纤组与三七总皂苷组各60例,纤组给予纤治疗,三七总皂苷组给予三七总皂苷治疗,疗程均为14d,观察其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纤组显效36例(60.0%)及有效55例(91.7%)均明显高于三七总皂苷组的25例(41.7%)及46例(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纤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1),而对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延长。结论纤栓治疗发病72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一种疗效好、安全性高的药物。

  • 标签: 脑梗死 纤溶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替普栓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21年3月-2022年3月间于本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选取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n=35)通过标准剂量的阿替普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n=35)通过小剂量的阿替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治疗总有效率;并发出血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和对照组相比(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对照组比较(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出血率比较(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通过小剂量的阿替普进行治疗,其临床疗效和标准剂量的阿替普相比,同样有效,可减少出血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阿替普酶 脑梗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的最常见类型,约占全部脑血管疾病的70%,致残率、致死率及发病率较高。在我国基层医院,栓治疗普及率不高的情况下,为不能栓治疗的患者,探求合理的治疗方案。通过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6月用纤注射液与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发病在6h—72h内),疗效较显著,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纤溶酶 脑蛋白水解物 急性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替奈普急性心梗栓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 2017年 5月 ~2019年 7月我院收治的 112例急性心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替奈普组与常规组,替奈普组行阿司匹林以及肝素静脉注射治疗联合替奈普栓,常规组行阿司匹林以及肝素静脉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血流 3级比率、治疗后的 CK-MB峰值以及 cTnI峰值。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 7d与 28d时左室射血分数与 6min步行距离。结果:替奈普组梗死相关血管血流 3级比率高于常规组( P< 0.05),治疗后替奈普组 CK-MB峰值与 cTnI峰值显著低于常规组( P< 0.05),治疗后 7d与 28d的左室射血分数和 6min步行距离均要显著高于常规组( P< 0.05)。替奈普组患者牙龈出血发生率高于常规组但差异不显著。而两组患者的恶性心律失常以及急性心衰发生率对比不具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阿司匹林以及肝素静脉注射治疗联合替奈普栓急性心梗具有显著应用价值,其应用能有效提高梗死相关血管血流 3级比率,可较好地改善治疗后近期心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 标签: 急诊 替奈普酶 急性心梗 溶栓治疗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替普栓的应用对于提升急性脑梗死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7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阿替普栓)和对照组(尿激酶栓)各3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效果。结果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评分显著提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4.74%>78.95%)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71.26±3.55)分>(59.38±4.37)分相对更高(P<0.05)、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37.59±3.26)分<(49.82±3.71)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14.29±2.05)分<(18.05±2.64)分相对更低(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护理中实施阿替普栓,对于患者的治疗康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阿替普酶 急性脑梗死 护理
  • 简介:摘要凝血激活的纤抑制物(TAFI)作用途径定义了一种介于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溶解及炎症的新的分子联系。它是一种能被凝血、凝血-凝血调节蛋白及纤激活的血浆酶原。活化的凝血激活的纤抑制物能够通过去除羧基端赖氨酸残基减弱纤对纤维蛋白的降解。另外TAFIa通过下调细胞周围的纤维蛋白酶原的活化,灭活炎症缓激肽及过敏毒素C5a、C3a参与炎症反应。近年来针对TAFI的研究发现,该因子在血栓、心脑血管疾病及炎症相关疾病的发生及发展中扮演一定角色,笔者就该因子及相关疾病作以下综述。

  • 标签: 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 血栓性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 炎症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纤联合血栓通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1年5月~2014年4月收治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纤治疗,观察组给予纤联合血栓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联合血栓通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大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纤溶酶 血栓通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