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微小颅内动脉瘤采用64排128层CT血管成像(CTA)进行诊断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经过3D-DSA/手术证实的微小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选择CTA进行诊断,分析其诊断准确率。结果CTA检出准确率、误诊率分别为92.30%、7.00%,与3D-DSA/手术证实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64排128层CT血管成像用于微小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中可获得较高的准确率,值得全面推广应用。

  • 标签: 64排128层CT血管成像 微小颅内动脉瘤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荧光色眼底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治中的临床作用。方法此次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80例进行双眼眼底荧光色血管造影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随机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每组各9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检眼镜检查,观察组患者采用荧光色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检查方法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测,对照组患者的糖尿病检查眼睛为105只,视网膜病变检出率为58.3%,观察组患者的糖尿病视网膜检出眼睛为161只,视网膜病变检出率为89.4%。观察组患者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检查中,采用荧光色眼底血管造影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检查的检出率更高,是临床上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荧光色眼底血管造影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诊断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患者血糖控制,对胆固醇、血糖、甘油三酯的水平变化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载脂蛋白B100、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100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治疗前后进行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载脂蛋白A1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对心脑血管事件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能够对心脑血管并发症进行有效的预防,降低其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2型糖尿病 血糖控制 心脑血管事件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收治疗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小组,每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呼吸内科治疗手段,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融入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在15天后的体温、白细胞计数(WBC)、呼吸(RR)、心率(HR)、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PaO2/FiO2)这六类指标的比较上,实验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5例实验组患者中,总有效24例,总有效率96.0%,其中有效16例、治愈8例,对照组总有效20例,总有效率80.0%,其中有效15例、治愈5例,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呼吸内科治疗过程中,在常规呼吸内科治疗手段的基础上融入无创呼吸机治疗具有明显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促进患者各生理指标更好恢复,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呼吸内科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对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与地高辛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CEI组与地高辛组,各组40例,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估临床疗效,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ACEI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地高辛组,且ACEI组治疗后LVEDD及LVEF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ACEI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较地高辛更加显著,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心力衰竭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地高辛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中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期间,我院接受诊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的单抗组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双抗组,对比两组患者病情进展、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单抗组病情进展率高于双抗组(P<0.05)。2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较治疗前NIHSS评分降低,双抗组NIHSS评分低于单抗组(P<0.05),且双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3.6%明显优于单抗组74.5%,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能够显著阻止病情进展和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检查(CTA)运用于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6年5月收治的85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冠脉主干以及主要分支293节段进行重组和分析,分析其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CTA可有效的显示患者的冠脉主干和分支狭窄程度、钙化进以及桥血管病变情况,其中CTA检查中发现有钙化病变情况的有256节段;CTA对冠脉病变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96.8%和98.7%,而阳性、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7.51%和97.82%。结论CTA检查对于诊断冠心病有较为高的诊断率,特别是在冠脉狭窄病变、支架管腔方面的显影较为清晰,便于诊断钙化病,值得推广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

  • 标签: 64排螺旋CT CTA 冠心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血管性痴呆应用奥拉西坦与吡拉西坦治疗的不同效果。方法通过随机双盲对照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血管性痴呆患者82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奥拉西坦组与吡拉西坦组,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吡拉西坦组智力状况评分为(20.5±2.1)分,明显低于奥拉西坦组智力状况评分(25.2±2.3)分(P<0.05);治疗后吡拉西坦组、奥拉西坦组情感人格评分为(2.8±1.8)分,社会活动能力评分为(2.3±1.2)分,均高于奥拉西坦组(1.4±1.8)分、(1.1±1.5)分(P<0.05)。结论奥拉西坦与吡拉西坦对血管性痴呆均有一定治疗效果,经过本组研究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优于吡拉西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奥拉西坦 吡拉西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PEEP机械通气、血管活性药物在危重症手足口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全部患儿予以气管插管使用高PEEP呼吸机机械通气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呼吸机通气方式压力控制+呼气末正压(PEEP)。结果有效19例,无效4例(2例院内死亡,2例放弃治疗)。结论早期识别危重症手足口病,并予以机械通气是治疗危重症手足口病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适宜的PEEP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合理的血管活性药物予以循环支持也是减少死亡率的关键。

  • 标签: 手足口病 机械通气 血管活性药物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治疗方法。方法将符合实验对象的股骨头坏死患者96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的48例采用带血管的腓骨瓣联合红骨髓治疗(实验组),另48例采用钽棒植入的方法治疗(对照组),然后分别在术后3月、6月、1年、2年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及X、CT、MRI表现来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96例患者平均随访10.6个月,利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及X、CT、MRI表现来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采用t检验,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值小于0.05),说明带血管的腓骨瓣联合红骨髓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方法明显优于钽棒植入的治疗方法。结论带血管的腓骨瓣联合红骨髓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方法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股骨头 无菌性坏死 腓骨瓣联合红骨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不同类型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在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只SD大鼠,对其进行自体血栓大脑中动脉栓塞,并在其脑内注入自体血,将其制备为脑栓塞合并出血实验模型。使用磁共振成像仪对其进行T2WI、DWI以及T2*WI等序列扫描。结果大鼠脑缺血MR成像的T2WI与T2*WI序列无明显异常表现,扩散加权成像表现为明显高信号,脑缺血区平均ADC值为(352.6±5.4)μm2/s。脑出血大鼠T2*WI序列表现为低信号环绕或混杂信号,DWI为高信号环绕,DWI与T2*WI诊断急性期脑血管病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为100%。结论DWI能够有效诊断脑缺血,T2*WI有助于脑出血的早期诊断,DWI与T2*WI对于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实验模型 脑血管病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进行的必备条件,也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目前普遍采用的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透尿毒症患者最主要的血管通路,血管硬化是影响其功能的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手术前血管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同时探讨各种检测方法的优劣。方法参阅文献资料结果术前评估血管多种多样,但缺乏客观指标。结论无创性动脉硬化可作为评估血管的参考条件。

  • 标签: 尿毒症 动静脉内瘘手术 血管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术在诊断及治疗指导上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来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202例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照其就诊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0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检眼镜检查,研究组给予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术进行视网膜检查。结果对照组经检眼镜技术检查后,80例患者被发现视网膜有病变,其病变发现率为79.21%;研究组给予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术检查后,95例患者被发现视网膜有病变,其病变发现率为94.06%,两组患者比较,研究组患者被检出视网膜有病变的发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具有临床统计学意(P<0.05)。结论在临床的视网膜病变检查中,实施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术检出视网膜有病变的发现率极高,并且有利于辅助临床早期发现眼底疾病,尽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预防病情进展,降低致盲率的发生,为患者免去不必要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在临床早期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被广泛推广。

  • 标签: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 诊断 治疗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在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中选出100例观察组,选取同期就诊的无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对全部患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的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多伴有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临床上可以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检测作为糖尿病患者出现微血管病变发生以及进展中的重要评估指标,定期进行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及时早期预防微血管病变,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卒中单元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就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6例的病历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8例,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48例,接受卒中单元疗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卒中单元疗法的效果较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药物治疗 卒中单元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讲授法结合病例引导教学法(casebasestudy,CBS)在肾内科理论课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级和2011级分配在我院理论课教学的温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共9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48名2010级学生为讲授法组,44名2011级学生为讲授法结合病例引导教学法组(讲授法+CBS组)。教学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理论知识考核等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问卷调查数据用百分比表示,考核成绩用x-±s表示,分别采用χ2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问卷调查显示在学习能力、知识系统性两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临床思维能力方面讲授法+CBS组要高于讲授法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理论知识考核中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讲授法结合病例引导教学法教学,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肾内科教学质量。

  • 标签: 教育 医学(Education,Medical) 教学(Teaching) 讲授法(lecture method) 病例引导教学法(case base study,CBS)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患者的规范化围术期管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00例接受内镜微创治疗的消化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研究组进行规范化围术期管理,对比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高于对照组的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中,应用规范化围术期管理方法,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就医环境。

  • 标签: 消化内科 内镜微创 规范化围术期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中应用氨溴索气管内灌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84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42例患儿应用氨溴索进行气管内灌洗方法进行治疗,命名为对照组;另外一组的42例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命名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氧暴漏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各项指标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的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80.9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中应用氨溴索气管内灌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能明显缩短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所需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氨溴索 气管内灌洗 肺表面活性物质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使用小剂量的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特殊部位出现的血管瘤,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及发生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来我院42名特殊部位血管瘤婴幼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每日早8点,晚8点给病儿口服小剂量的普萘洛尔,口服普萘洛尔起始量1.2mg/kg/d,同时监测病儿心率,如出现异常,立即缩减药量或停止服药,如一切正常,药量加至1.5mg/kg/d后监测,之后加量至正常剂量2mg/kg/d。出院后继续服药,治疗时间为半年,每月随访一次,及时监测病儿瘤体质地、颜色、大小及不良反应,并用Achauer评分法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服药治疗之后21名病儿瘤体缩小76%~100%,评分为Ⅳ级(优);17名病儿瘤体缩小51%~75%,评分为Ⅲ级(良);3名病儿瘤体缩小26%~50%,评分为Ⅱ级(中),;1名病儿瘤体缩小<25%,评分为Ⅰ级。不良反应发生率4.76%,主要表现为病儿心率迟缓。结论使用小剂量的普萘洛尔治疗特殊部位的血管瘤,治疗效好,且出现微小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剂量 特殊部位 血管瘤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介入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25例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本组收治的25患者经全脑血管造影术介入治疗后,显效18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介入治疗,可得到满意疗效。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全脑血管造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