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为提高手外伤患者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有效性,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对岛状皮瓣修复术的治疗效果作进一步探究,为临床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30例。结果:治疗后,30例患者皮瓣均有效存活;治疗后30d恢复良好率86.67%;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44±3.22)d,创面愈合时间((17.96±2.21)d,住院时间(7.87±1.21)d,并发症发生率10.00%;治疗后14d炎症因子、瘙痒及VAS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总满意率96.67%。结论:岛状皮瓣修复术可以有效提升手外伤患者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预后良好。

  • 标签: 岛状皮瓣修复术 手外伤 软组织缺损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四肢骨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自2020年3月~2022年3月到我院就诊的50例四肢骨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n=25)。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加用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心理状态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负性情绪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

  • 标签: 四肢骨肿瘤 软组织缺损 心理状态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注射微整形技术在颌面部软组织美容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颌面部软组织美容修复患者中选取90例患者入组研究。根据采取注射微整形方式不同分为A组(肉毒毒素)、B组(透明质酸)、C组(肉毒毒素联合透明质酸),每组30例。对三组疗效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C组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B组,P<0.05。A组、B组总有效率相比,P>0.05。C组修复效果总满意率均高于A组、B组,P<0.05。A组、B组修复效果总满意率相比,P>0.05。结论:颌面部软组织美容修复中,肉毒毒素联合透明质酸注射微整形技术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注射微整形技术 颌面部软组织损伤 美容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带蒂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术后的护理模式以及护理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68例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入院后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研究组(n=34)、对照组(n=34)两组,研究时间为2020年6月-2021年6月。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给予优化护理法,包括指导功能训练、心理护理等等,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蒂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术后优化护理方法,可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通过熟练的观察与护理,提高皮瓣成活率。

  • 标签: 手指软组织缺损 蒂皮瓣修复术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32例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观察疗效。结果:12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未发生血管危象,无边缘坏死。经过9~12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的皮瓣质地、色泽及质感功能恢复显著。结论:采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比较满意。

  • 标签: 股前外侧皮瓣 小腿 踝部 软组织缺损
  • 简介:软组织损伤是体育运动和比赛中常见的创伤之一。它主要包括关节韧带、肌肉、肌腱、椎间盘等无裂口的损伤,故称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往往因受伤后治疗不当,而使局部产生瘢痕和粘连,引起功能障碍。轻者肿胀无力,重者出现关节僵硬,运动功能受限等后遗症。实践证明,采取下列处理软组织损伤的方法效果较好。一、损伤早期(一般指12~24小时内)。是指局部组织受到破坏,造成皮下组织和毛细血管等撕裂,引起组织内血肿等症状。这时,应立即冷敷,使毛细血管收缩,避免血肿出现。如果条件允许,可用冰块、冰袋等放于受伤部位;条件不允许时,可就近用自来水冲

  • 标签: 软组织损伤 受伤部位 运动和比赛 运动功能 关节僵硬 闭合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是将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正常皮肤软组织下,通过向扩张囊内注射液体增加扩张器容量,在皮肤组织深面对表面皮肤产生膨胀压力,使皮肤面积被扩展,并促进皮肤等组织细胞分裂增殖,而获得“额外”皮肤,利用新增加的皮肤软组织转移进行组织修复和器官再造的一种方法。目的简述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方法选用注射用生理盐水作为注射液进行手术。结论由于扩张产生的皮肤颜色、质地、结构和毛发均与受区相近似,是理想的修复材料,并且扩张产生的皮瓣多数能保存感觉神经,供区继发畸形小,具有传统的整形外科治疗方法不可比拟的优点。

  • 标签: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邻近组织瓣同期修复老年患者侧面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软组织大面积缺损的临床修复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0年6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老年侧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面积均≥3.0 cm×3.0 cm。以耳轮最高点至外眦连线为解剖标记线,标记线下为Ⅰ型缺损,标记线以上为Ⅱ型缺损。将Ⅰ型缺损分为2个亚型:Ⅰa型,缺损主要位于颊区美学单位区,采用颏下动脉岛状皮瓣(SMAIF)修复,恢复其厚度以及外形凸度;Ⅰb型,缺损直接延及耳屏前,耳屏与缺损之间无皮肤及组织保留,位于侧区以及颧区美学单位区,缺损组织较薄弱,采用颈胸旋转皮瓣或侧面颈旋转皮瓣修复。Ⅱ型缺损采用颈胸旋转皮瓣+额部旋转皮瓣进行修复。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术后3个月时患者对切口设计及美观效果的满意程度。结果研究共纳入24例患者,男15例,女9例,发病时的平均年龄为68.6岁(57~86岁),其中男性69.7岁,女性66.8岁。肿瘤切除后缺损面积平均37.1 cm2(5.0 cm×4.5 cm~8.5 cm×7.0 cm)。Ⅰa型缺损6例,采用SMAIF修复;Ⅰb型缺损6例,采用颈胸旋转皮瓣修复3例、侧面颈旋转皮瓣修复3例;Ⅱ型缺损12例,采用颈胸旋转皮瓣+额部旋转皮瓣修复。随访10~43个月,平均27.1个月,VAS评分平均为9.3分(8.9~9.7分),患者对切口设计及手术整体效果均表示非常满意,无肿瘤复发。结论以耳轮最高点至外眦连线作为解剖标记,将侧面部软组织大面积缺损依据分区以及解剖特点分别设计SMAIF、颈胸旋转皮瓣、侧面颈旋转皮瓣、额部旋转皮瓣中1种或多种邻近组织瓣进行即刻修复,可考虑作为老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修复的诊疗策略。

  • 标签: 老年人 皮肤肿瘤 面部 外科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旋髂浅动脉为蒂的髂骨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自2014年2月至2018年2月,应用旋髂浅动脉髂骨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掌、指骨与软组织缺损11例,其中掌骨缺损2例,指骨缺损9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肌腱和关节缺损。皮瓣切取大小为5.0 cm×2.0 cm~8.0 cm×5.0 cm,髂骨切取大小3.0 cm×1.0 cm×0.6 cm~5.0 cm×2.0 cm×1.0 cm。全部患者获门诊和微信定期随访。结果11例复合组织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8~18个月,皮瓣成活良好,外观满意,X线片示移植髂骨块成活良好,未见明显吸收萎缩。供区仅存留线形瘢痕,无明显疼痛、瘙痒。结论旋髂浅动脉髂骨复合组织瓣切取方便,供区损伤较小,能同时修复骨与软组织缺损,是修复手部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手术方案。

  • 标签: 旋髂浅动脉 髂骨皮瓣 移植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种植式修复体周围软组织缺损.带来的一个主要美学问题是修复体牙冠明显伸长。本病例报告介绍了一种改良式外科手术修复方法,解决种植体周围出现水平和垂直向软组织缺损而美学要求高的患者的问题。术前1个月.拆除种植式修复体牙冠,调整之前的种植体基台,戴入与同一牙弓对侧切牙相对称的一个短的临时冠。这个改良式外科手术是由袋状冠向复位瓣术联合2个结缔组织瓣移植组成,用于修复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缺损。术后4个月,制取终印模前.利用新的种植体基台和临时冠进行软组织成型。术后9个月,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边缘与治疗前相比.向冠方延长4mm.软组织边缘水平与右侧中切牙一致。从根方到软组织边缘.治疗完成后唇侧软组织厚度比测量的1.5mm增加了22mm。这个牙修复体如实地重现了同一牙弓健康的对侧中切牙的外形。术后2年.软组织边缘稳定.种植体周围美观的外形保持良好。此病例介绍了全面改善种植体周围严重的垂直和水平向软组织缺损的可能性,并通过联合膜龈和修复的治疗.患者满意度很高。

  • 标签: 周围软组织缺损 美学修复 外科手术 病例报告 种植体 改良式
  • 简介:胫骨中下段骨折,骨不连,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导致胫骨外露、骨髓炎,临床上常见.但治疗困难,常需先行带血管蒂皮瓣,肌皮瓣游离移植或邻近组织移位覆盖创面,待二期处理骨损病灶.治疗时间长,手术操作复杂,给患者带来生活不便和经济负担.我们应用比目鱼肌内侧半为蒂胫骨骨膜瓣逆行移位1次性修复胫骨骨缺损,软组织缺损,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胫骨骨折 骨缺损 软组织缺损 比目鱼肌胫骨骨瓣逆行移位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地探讨了下肢穿支皮瓣修复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显微外科技术。方法案例选自于我院外科2015年1月~2015年10月间,因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共1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认真研究分析,对患者进行血管和神经的吻合术后。对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患者皮瓣的成活和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区域的皮肤感觉以及足跟和踝关节的运动进行了跟踪复查。结果术后一个月皮瓣的边缘有感觉,对温度的变化敏感,3个月患者的皮瓣皮肤有触觉,对痛觉相对敏感。6个月后13例患者的皮瓣所有感觉均恢复。结论通过穿支皮瓣修复足跟和踝部的缺损对组织的损伤小,成活率高,术后患者皮肤感觉恢复快的优点,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借鉴。

  • 标签: 穿肢皮瓣 足跟 踝部 软组织缺损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在足跟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足跟部组织缺损患者共7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术治疗,并对手术患者进行6个月至2年的随访,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出现局部组织坏死4例,出现水泡5例,术后臃肿11例,经及时治疗后均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近期移植皮肤感觉恢复较慢,与远期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远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具有手术操作简单、皮瓣可取面积大、皮瓣形状可设计、治愈率高等特点,是治疗足跟部软组织损伤较为理想的选择。

  • 标签: 胫后动脉 穿支皮瓣 足根部 软组织缺损
  • 简介:目的:应用脐旁穿支皮瓣修复手及前臂皮肤软组织缺损,并探讨其优缺点。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治疗13例手和前臂深度软组织缺损患者。受伤部位及致伤原因包括手部热压伤(2例)、手部及前臂的电击伤(3例)、前臂深度烧伤(2例)、手及前臂挤压伤(3例)和手部撕脱伤(3例)。入院后给予清创、负压吸引、植皮等治疗,封闭部分创面。肌腱和骨暴露创面采用脐旁穿支皮瓣修复。结果13例脐旁穿支皮瓣一期转移后均完全成活,皮瓣蒂部宽6-8cm,长度为16-20cm。皮瓣断蒂时间为16-20d。断蒂后3例皮瓣出现部分皮缘缺血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10例皮瓣完全成活。术后随访4-24个月,大部分皮瓣质地良好,2例皮瓣臃肿给予修薄手术。结论脐旁穿支皮瓣具有血运可靠、质地好、切取面积大、转移方便等优点,是修复手及前臂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

  • 标签: 脐旁穿支皮瓣 前臂
  • 简介:目的观察颊脂垫瓣(PBFPF)与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ADM)修复治疗口腔颊部黏膜缺损的t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2Pl行颊部肿瘤切除术后颊黏膜缺损患者28例,随机分为颊脂垫转移皮瓣修复组和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组,每组各14例,术后随访2周-6个月,并对术后伤口愈合情况、并发症、张口度、咀嚼功能等方面进行评价和追踪随访。结果颊脂垫瓣修复组总有效率85.71%,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组总有效率92.85%,颊脂垫瓣修复组并发症发生率11.1l%,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组并发症发生率5.5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可满足颊部肿瘤切除术后黏膜缺损的修复,且均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和手术风险小等优点。

  • 标签: 颊部黏膜缺损 组织修复 颊脂垫瓣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小腿内侧带蒂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专科护理。方法2009年7月—2014年10月采用小腿内侧带蒂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做好皮瓣术前专科护理相关知识,术后做好病房环境患者伤肢及皮瓣血清观察,术后体位,康复训练等专科护理。结果本组34例皮瓣完全成活,0例皮瓣边缘2cm表皮坏死。所有大都均获随访6-17个月,平均7.5个月,皮瓣外形良好,质地厚薄适中,优良耐磨,色泽与周缘皮肤相似,皮瓣无溃疡和磨破现象。结论此专科护理方法,对保证皮瓣的成活有极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创面修复 皮瓣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