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比较肺部孤立球形病变诊断中 CT检查与普放检查的应用效果。方法:于我院 2018年 6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肺部孤立球形病变患者中选取 5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 CT检查和普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变检出情况和诊断准确率。结果: CT检查的良性肿瘤检出率为 92.9%,肺结核检出率为 87.5%,炎性病灶检出率为 92.3%,恶性肿瘤和其他类型检出率为 100.0%, CT检查共确诊 47例,其诊断准确率为 94.0%,与普放检查各类型检出情况及总检出率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 P< 0.05)。结论: CT检查应用于肺部孤立球形病变诊断的准确率较高,能够为肺部孤立球形病变的早期诊治提供重要指导。

  • 标签: 普放检查 诊断价值 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 CT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孤立肺小结节的胸部CT表现及其在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病理确诊的100例孤立肺小结节患者进行胸部CT扫描,观察分析其图像特征。结果100例患者中良性结节28例(28.0%),恶性结节72例(72.0%);两组结节直径、在肺叶中分布、出现钙化、空洞几率等特征无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结节的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发生率显著高于良性结节(P<0.01或P<0.05)。结论孤立肺小结节患者进行胸部CT检查,可尽早对其形态特征做出分析,进一步加以良恶性定性诊断,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实施。

  • 标签: 胸部CT 孤立性肺小结节 定性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平扫的单一和组合征象对孤立的肺结节进行诊断,并对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取确诊的189例S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常规的螺旋CT机进行平扫,对平扫的征象进行统计分析,将带有统计学意义的单个征象和组合征象进行筛选并且评判,主要分析诊断效能。结果使用CT平扫的结果作为手术的病理分析依据,包括单个征象(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这些诊断效能最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而且出现了特征结对中的单一征象的大幅度降度。对于恶性的SPN,呈现短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的现象的概率较低。结论采用螺旋CT对SPN尽心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CT平扫可以对多数SPN的良性或者恶性加以准确的诊断。过程中,单一和组合的征象在诊断效能上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症具有的征象比较有典型意义。确诊的恶性病变的可信度和阳性的预测值较高。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 多层螺旋CT 平扫征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孤立肺结节性病变的CT诊断。方法抽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69例孤立肺结节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CT诊断疾病。结果CT诊断孤立肺结节良性病变,检出率为49.28%。CT诊断孤立肺结节性恶性病变,检出率为46.38%。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变患者多可见结节边缘不光滑(76.67%)、胸膜凹陷征(86.67%)、分叶征(83.33%)、血管集束征(73.33%)。与良性病变患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CT诊断用于孤立肺结节性病变诊断,可明确鉴别结节性质,检出率值得肯定。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性病变 CT诊断 结节边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肺部孤立球形病变诊断中,采用CT与普通放射检查的检测结果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21.05-2022.05本院收治的肺部孤立球形病变患者共计100例。参照检测方式不同分设组别。参比组(n=50,普通放射检查),分析组(n=50,CT检查)。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分析组(CT检查方式)诊断后,检出率、确诊率均高于参比组(普通放射检查方式),误诊率及漏诊率均低于参比组,假设校验有意义(P<0.05)。结论:在肺部孤立球形病变诊断中,采用CT检测方式相较于普通放射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度提升更明显。

  • 标签: 肺部 孤立球形病变 CT 普通放射检查 诊断准确度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人工智能(AI)建立并验证≤20 mm孤立肺结节(SPN)良恶性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20年5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手术切除并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的≤20 mm SPN患者279例(338个SPN),回顾分析其临床特征(年龄、性别、吸烟史、恶性肿瘤史及家族恶性肿瘤史)、影像特征(最大径、最小径、实占比、体积、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空洞征、胸膜凹陷征)、及影像组学特征(最大CT值、最小CT值、平均CT值、中位数CT值、CT值标准差、偏度、峰值、能量、熵)。采用完全随机法将SPN按8∶2比例分为训练集(271个)和验证集(67个)。训练集数据中,首先使用最小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方法对临床特征、影像特征及影像组学进行筛选,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20 mm SPN良恶性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实现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最后将测试集数据传入该模型进行验证,绘制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预测价值。结果训练集中271个≤20 mm SPN,其中良性81个、恶性190个。经LASSO回归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得出年龄、性别、最大径、空泡征、实占比5个因素为预测最大径≤20 mm SPN良恶性的独立预测因子, 构建预测模型为:P=ex/(1+ex),x=-2.583+0.027×年龄+1.519×性别+0.127×结节最大径-2.132×实占比+1.720×空泡征。该模型预测≤20 mm的SPN为恶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0, 灵敏度为73.7%,特异度为82.7%,准确度为82.3%。验证集67个SPN,其中良性22个、恶性45个, 预测模型的AUC为0.882,灵敏度为82.2%,特异度为81.8%,准确度为85.1%。训练集和验证集预测模型的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重合度良好(训练集:P=0.688,验证集:P=0.618)。结论基于AI建立的≤20 mm SPN的良恶性预测模型可获得预测概率并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 标签: 肺肿瘤 人工智能 预测模型 列线图
  • 简介:摘要尤文肉瘤是一种罕见的小圆细胞恶性肿瘤,好发于儿童与青少年,通常出现在四肢长骨、髂骨、股骨、胫骨、腓骨和肱骨等,其他部位受累少见。原发于锁骨的恶性肿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我院2016年收治了1例以右锁骨近端病理性骨折为首发症状的锁骨尤文肉瘤患者,手术切除后辅以放化疗;2019年患者前后2次出现右侧锁骨远端复发,手术扩大切除后辅以放化疗;2020年再次出现胫骨上段孤立骨转移。现对本病例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报道如下。

  • 标签: 锁骨恶性肿瘤 尤文肉瘤 孤立性骨转移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特征的孤立皮质下小梗死(SSSI)可能的病因机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缺血性卒中数据库登记的患者。根据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上病灶最低受累层面(LS)及受累的总层数(TNS),将SSSI分为近端型SSSI(pSSSI;LS≤2)、远端型且病灶较大的SSSI(dl-SSSI;LS>2,TNS>2)及远端型且病灶较小的SSSI(ds-SSSI;LS>2,TNS≤2),并采用χ2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和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比较3种不同梗死类型间临床特征及病因的差异。结果在ds-SSSI(205例)、dl-SSSI(157例)及pSSSI(166例)3组患者中,合并冠心病比例[分别为8.3%(17/205)、14.0%(22/157)、16.9%(28/166),χ²=6.44,P=0.040]、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别为18.01(13.54,25.56)、16.03(12.50,21.09)、14.72(11.12,19.14)μmol/L,H=19.36,P<0.001]、合并载体动脉病(PAD)比例[分别为10.7%(22/205)、19.1%(30/157)、42.8%(71/166),χ²=54.89,P<0.001]、合并重度脑白质高信号(sWMHs)比例[分别为58.0%(119/205)、43.3%(68/157)、41.0%(68/166),χ²=12.94,P<0.001]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别为2(1,3)、3(1,4)、3(2,6)分,H=39.53,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SSSI患者与dl-SSSI患者相比,合并PAD比例高(OR=3.12,95%CI 1.86~5.24,P<0.001)的患者其影像分型更接近pSSSI;ds-SSSI患者与dl-SSSI患者相比,血清Hcy水平高(OR=1.02,95%CI 1.00~1.04,P=0.046)或合并sWMHs比例高(OR=1.79,95%CI 1.12~2.86,P=0.015)的患者其影像分型更接近ds-SSSI,合并PAD比例高(OR=0.50,95%CI 0.27~0.93,P=0.029)或NIHSS评分高(OR=0.84,95%CI 0.77~0.92,P<0.001)的患者其影像分型更接近dl-SSSI。结论ds-SSSI的发病机制倾向于脑小血管病,pSSSI的发病机制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dl-SSSI具有pSSSI和ds-SSSI的中间特征,可能具有不稳定性。

  • 标签: 孤立性皮质下小梗死 载体动脉病 脑小血管病 脑白质高信号
  • 简介:摘要目的从细胞遗传学、基因组及单基因水平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及全外显子测序(WES)技术在孤立胼胝体发育异常(CCA)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21年4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及清远市人民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超声及MRI检查诊断为孤立CCA并行侵入产前诊断的胎儿。对所有胎儿样本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或)CMA[或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检测,对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或)CMA(或CNV-seq)检测结果未见异常的胎儿及其父母样本进一步行WES检测。结果65例孤立CCA胎儿中,行染色体核型分析38例,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3例,检出率为8%(3/38)。共计49例孤立CCA胎儿行CMA(或CNV-seq)检测,检出致病CNV 6例,检出率为12%(6/49),其中,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异常,进一步行CMA检测的检出率为1/1;染色体核型结果正常,进一步行CMA(或CNV-seq)检测的检出率为14%(3/21);以CMA检测为一线检测技术的检出率为7%(2/27)。共计25例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或)CMA检测结果阴性的孤立CCA胎儿行WES检测,检出致病基因9例,检出率为36%(9/25)。染色体核型分析、CMA及WES三种检测技术的梯度遗传学诊断使26%(17/65)孤立CCA胎儿得到明确的遗传学诊断。结论对孤立CCA胎儿进行产前遗传学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CMA检测的检出率高于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CMA检测可作为孤立CCA胎儿的一线检测技术,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或)CMA检测结果阴性时,WES可额外提高孤立CCA胎儿的致病检出率。

  • 标签: 胼胝体发育不全 产前诊断 核型分析 微阵列分析 全外显子组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孤立髓系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5—2021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诊断的宫颈孤立髓系肉瘤3例,观察组织病理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女性患者,年龄分别为68、44、66岁。临床表现均为阴道不规则出血。肉眼于颈管见浅绿色病灶(例2)。镜下肿瘤呈弥漫浸润生长,细胞间黏附差,部分呈单行线状排列,肿瘤细胞形态单一,小至中等大小,胞质稀少,核染色质细腻,部分细胞核折叠、扭曲,核分裂象少见,例2、例3肿瘤细胞间可见散在分布的不成熟嗜酸性粒细胞。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细胞均阳性表达髓过氧化物酶、CD43、溶菌酶、CD117、CD99。例1、例3分别于确诊后25个月、5个月死亡,例2确诊后随访20个月,一般情况尚可。结论宫颈孤立髓系肉瘤罕见,需结合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骨髓及外周血情况综合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容积灌注诊断孤立肺结节良恶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期间接收的120例孤立肺结节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容积灌注诊断,根据诊断结果进行孤立肺结节良恶性的划分,分析比较孤立肺结节良恶性的相关参数,并对其敏感性以及特异性进行比较。结果恶性孤立肺结节患者在相关参数方面均显著高于良性孤立肺结节患者的相关参数(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在良恶性的诊断上具有较高的诊断率。结论采用CT容积灌注诊断孤立肺结节,可有效地提高恶良性的区分率,这为孤立肺结节良恶性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CT容积灌注 孤立性肺结节 良恶性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孤立脑梗死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2012年1月至12月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分布区域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根据大脑中动脉(MCA)是否存在病变分为2组,分别进行梗死灶大小、形态、卒中危险因素、脑小血管病变指标(脑白质疏松和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入院即刻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及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率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伴有MCA狭窄组梗死灶体积、动脉粥样硬化比例、入院即刻NIHSS评分均高于MCA非狭窄组,病灶在DWI冠状位上多呈线性病灶,且易出现进展,进展程度较重。而MCA非狭窄组患者,梗死病灶在DWI冠状位上多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动脉粥样硬化比例偏低,LA评分及EPVS评分偏高。结论根据MCA病变程度,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脑小血管病变指标及梗死形态的不同提示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孤立脑梗死发病机制的不同,且伴有MCA狭窄的患者易发生进展,病变程度较重。

  • 标签: 大脑中动脉 深穿支梗死 发病机制 小血管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在肺内孤立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经纤维支气管镜、手术以及肺部穿刺活检证实为肺内孤立结节者84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64排螺旋CT检查,分析结果。结果接受肺叶切除术者共计70例,在此其中,假瘤2例、腺癌24例、结核4例、鳞癌40例。接受切除术者共计14例,其中假瘤2例,结核10例,纤维增生2例。经64层CT诊断证实,其能区分、确定结节。最小直径为2mm,倘若结节直径在4mm以上,重建时就会受一定干扰。结论64排螺旋ct诊断肺孤立结节病变,有着一定参考价值。此项技术能够为疾病的诊断带来发展动力。经过后续处理以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可实现对小结节定性分析,帮助临床正确区分结节性质,此项技术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64排螺旋CT 肺内孤立性结节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孤立肺结节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64例诊断为孤立肺结节且均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护理综合干预,比较2组的睡眠情况及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睡眠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有效咳嗽能力、下床活动时间、出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孤立肺结节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加快康复。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孤立性肺结节术后 睡眠质量 快速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侧叶切除术对于孤立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安全。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之间收治的孤立甲状腺结节6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甲状腺侧叶切除术;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手术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以及切口的长度等都要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孤立甲状腺结节患者应用甲状腺侧叶切除术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甲状腺侧叶切除术 孤立性甲状腺结节 临床疗效
  • 简介:肺内孤立结节的X线胸片及CT表现  2.1.1 ,在对X线胸片或CT显示毛刺改变5例,1例炎结节在X线胸片及CT均显示边缘模糊

  • 标签: 例线 孤立性 性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对CT检查与普放检查诊断肺部孤立球型病变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肺部孤立球型病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采用普放检查,研究组采用普放检查联合CT检查,并将其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分析后发现,研究组诊断的准确率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P<0.05)。结论诊断肺部孤立球型病变时,在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诊断的基础上,对CT检查给予有效应用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为疾病肺部孤立球型病变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CT检查 普放检查 肺部孤立性球型病变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动态CT增强扫描在孤立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1年3月到2013年3月在本院胸外科进行就诊的孤立肺结节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者穿刺或组织检查证实,对患者给予动态CT扫描,对动态扫描增强后CT值改变情况进行观察,并比较采用CT动态扫描与病理学诊断对孤立肺结节的诊断结果,探讨动态CT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结果良性肺结节增强扫描后与增强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恶性肺结节增强扫描后与增强前相比升高具有显著(P<0.05);且恶性肺结节的CT值变化显著高于良性肺结节(P<0.05);CT增强扫描诊断对孤立肺结节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动态CT增强扫描应用于孤立肺结节诊断中能够可靠、准确的判断结节的良性和恶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CT 动态增强扫描 孤立性肺结节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孤立肺结节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我科 2018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收治的 264例诊断为孤立肺结节且均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1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护理综合干预,比较 2组的睡眠情况及康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睡眠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有效咳嗽能力、下床活动时间、出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孤立肺结节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加快康复。

  • 标签: [ ] 综合护理干预 孤立性肺结节术后 睡眠质量 快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