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相关因素有EB病毒感染,化学致癌因素,遗传因素,其中鳞状细胞癌比较常见,为此众多学者对其作出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虽然目前鼻咽癌的病因尚未知晓,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其病因如同其他很多恶性肿瘤一样,鼻咽癌的发生、发展是各种致癌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域,生活习惯、职业、暴露致癌物质情况、发病年龄,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失控以及机体的免疫功能状况等因素1。这种病在早期鼻咽癌有多种症状。常见临床症状为鼻塞、涕中带血、耳闷堵感、听力下降、复视及头痛等,或回吸后咳出血痰。由于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所以这些症状被误认为是鼻炎或鼻窦炎,所以很容易被忽视。而我国的鼻咽癌发病率则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西方基本上没有患者患有鼻咽癌。根据统计,世界上将近八成的鼻咽癌患者都是发生在中国的,南方的鼻咽癌发病几率要比比方比较高,主要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发生,浙江也属于鼻咽癌的高发地,鼻咽癌的发生几率其实和遗传环境还有生活习惯有着紧密的联系,鼻咽癌患者有三成左右都有家族的历史。其中华南地区、广东和香港等地属于高发地区,比其他国家高出100倍以上。目前还未查出鼻咽癌的发病机制,大多人认为是遗传、病毒感染和环境等因素导致的。有学者提出三次打击学说对鼻咽癌进行解释某些家族性病例会携带种系突变,再加上EB病毒和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鼻咽癌的发生。而且鼻咽癌具有鲜明的家族聚集特征,某个家族出现鼻咽癌病史,其他的家族成员患上鼻咽癌的几率比正常人要高出很多。我国的鼻咽癌高发区居民移居他国后,其发病率就会有所降低,但与当地居民相比还是略高一筹,这种情况充分说明鼻咽癌受到了遗传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就鼻咽癌与MTS1基因分子的相关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家族性鼻咽癌 MTS1基因分子 遗传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典型BCR-ABL阴性骨髓增殖肿瘤(MPN)的基因突变及临床特征。方法应用二代测序方法检测108例初诊BCR-ABL阴性MPN患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55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24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29例]与疾病相关的127个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基因突变与临床特征间的关系。结果108例MPN患者中,100例(92.59%)检出32种基因共211个突变,人均检出(1.96±1.32)个突变。85.19%(92/108)的患者检出驱动基因(JAK2、CALR、MPL)突变,其中69.56%(64/92)的患者至少检出1种附加基因突变。按突变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激活信号通路基因(42.2%,89/211)、DNA甲基化基因(17.6%,36/211)、染色质修饰基因(16.1%,34/211)。PV、ET、PMF三组间激活信号通路基因、表观遗传调节基因、剪接体和RNA代谢基因突变个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MF附加基因平均突变数目高于ET及PV患者(1.69±1.39、0.67±0.70、0.87±1.22,χ2=13.445,P=0.001)。检出≥3个突变基因患者MPN总症状评估量表(MPN 10评分)(P=0.006)、骨髓纤维化程度(P=0.015)均较检出<3个突变基因患者高,且HGB水平更低(P=0.002);26例(24.1%)患者检出高危基因突变(HMR),HMR突变的患者具有更低的PLT(P=0.017)和HGB水平(P<0.001),更高的骨髓纤维化程度(P=0.010)、MPN10评分(P<0.001)。PMF患者ASXL1突变频率高于PV患者(37.9%对4.2%,P=0.005),ASXL1突变的PMF患者具有更低的PLT和HGB水平(P=0.029、0.019)。结论近七成MPN患者检出至少1种附加基因突变,24.1%检出HMR突变,各亚组有不同的基因突变模式;PMF患者附加基因平均突变数目更多,ASXL1突变频率更高。ASXL1突变的PMF患者PLT和HGB水平更低。

  • 标签: 骨髓增殖性肿瘤 二代测序 驱动基因 JAK2 ASXL1
  • 简介: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肾高血压大鼠脑梗死后期梗死灶边缘区皮层基因表达谱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利用双肾双夹法复制肾高血压大鼠模型,再采用线栓法复制成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并设置假手术组,术后7d取梗死灶边缘区域脑皮层,提取RNA,经过荧光标记后与含5705个基因的oligo芯片进行杂交、扫描,采集图像,经数据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差异表达基因共197个(包括表达序列标签12个),其中表达上调174个,下调23个.12类功能分组的基因均有上调,下调的基因仅包括运输、转录调控、信号、应激反应、代谢和细胞粘附组的基因.12类功能分组中有17个差异表达基因尚未有文献报道与脑缺血/梗死相关.结论脑梗死后期基因表达仍然非常活跃,预示着损伤与修复的分子机制和可能的治疗靶点.

  • 标签: 脑梗死 肾性高血压 基因芯片
  • 简介:目的分析大连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15基因多态,探讨其在血小板输注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SSP法对大连地区100名汉族无血缘关系血小板捐献者的HPA-15系统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大连地区汉族人群HPA-15aa、HPA-15ab、HPA-15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600、0.4400、0.2000。HPA-15a、HPA-15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5800、0.4200。与我国其他地区汉族人群比较,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随机输血中,HPA-15抗原不配合概率为0.3685。结论在随机输血中,HPA-15抗原不配合概率高,在血小板输注中应加以重视。

  • 标签: 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HPA-15 基因频率
  • 简介:摘要脑梗死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的多因子疾病,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目前,从基因水平阐述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已经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焦点,识别和筛查脑梗死的易感基因和易感位点并且阐明其遗传本质,为易感者的早期预防和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验依据。该文综述了目前与脑梗死相关的部分基因遗传多态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脑梗死 基因多态性 ApoE LPL
  • 简介:目的通过调查江苏地区汉族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E(HLA-E)等位基因多态分布情况,为探讨HLA-E基因多态与疾病关联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调查217例江苏地区汉族献血人群HLA-E的表达。结果检测到HLA-E的2个等位基因,分别是HLA-E*01:01和HLA-E*01:03,分布频率为41.47%和58.53%;基因型HLA-E*01:01/01:01、01:01/01:03和01:03/01:03的频率分别为14.74%、53.46%和31.80%,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结论江苏地区汉族人群HLA-E高度保守,仅有2种基因型。

  • 标签: 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E位点 基因多态性
  • 简介:目的研究上海地区血压正常汉族老年人中(年龄≥60岁)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R)基因A1166C多态的分布特点,并同国内外人群的分布频率相比较,了解地区种族分布差异及与年龄、体重指数BMI(kg/m2)的相互关系.方法体检选取92例正常健康老年人,男72例,女20例,平均年龄65.32±4.70岁.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位于AT1-R基因3'-UTR的A1166C变异.结果(1)上海地区血压正常汉族老年人AA、AC、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89、0.11、0.00,1166C等位基因频率为0.05.低于白种人和日本人(P《0.001和P=0.046),与美国黑人相比无差异(P=0.815).(2)在国内人群中C1166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无差异,并与年龄、体重指数无关.结论AT1-R基因A1166C多态存在种族地域间的差异,上海地区与国内现有报道结果一致,1166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白种人群,但不同年龄不同体重指数人群1166C等位基因频率无差别.提示由于中国人群1166C等位基因频率低,故开展AT1-R基因A1166C多态与疾病的关系中需要大样本研究.

  • 标签: 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基因 基因多态性 老年人 AT1-R基因 正常血压
  • 简介:摘要最新发现PCSK9基因与冠心病之间存在相关,不同的基因突变类型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揭示冠心病发病率的个体差异性,预示着心血管疾病靶向治疗时代的到来。本文就PCSK9基因的多态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PCSK9 基因多态性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结节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合并癫痫病例的临床表现及基因型特点,为临床更好地诊断该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研究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5例TSC合并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结果,分析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特点。结果共45例TSC患儿纳入研究,男28例,女17例,年龄0.25~10岁。癫痫发作类型仅表现为局灶发作25例(55.6%),痉挛发作或痉挛+局灶发作19例(42.2%),局灶发作+肌阵挛发作+强直发作1例,12例脑电图监测到高峰失律,West综合征9例。颅脑病变MRI异常44例(97.8%),发育迟滞20例(44.4%),皮肤病变42例(93.3%),眼部病变7例(15.6%),心脏病变14例(31.1%),肾脏病变6例(13.3%)。根据年龄分为3组分别是<1岁、1~3岁、>3岁,不同年龄组颅脑病变率均高,皮肤病变、心脏病变、肾脏病变、智力受损率等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岁以内癫痫发作以痉挛发作率更高,1岁以上以局灶发作为主,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集了16例基因检测资料,TSC1基因突变有2例(12.5%),TSC2基因突变10例(62.5%),包括无义突变3例、移码突变3例、错义突变6例、缺失突变1例,其中1例检测出2个突变位点。共检测到5个未见报道的TSCl/TSC2基因突变,该基因有较强的异质。TSC2基因突变者癫痫发作的主要类型是痉挛发作。结论结节硬化症临床可表现为多部位病变,合并癫痫者颅脑病变率高,易出现生长发育落后及智力受损,癫痫痉挛发作是1岁以内患儿及TSC2基因突变者癫痫的主要发作形式,局灶发作为1岁以上患儿的主要发作形式。检测到5个未见报道的TSCl/TSC2基因突变,其中包含3个新生突变,基因有助于TSC的诊断。

  • 标签: 儿童 结节性硬化症 癫痫 临床特点 基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抵抗素基因-420C/G位点多态PCR扩增体系优化的实验条件。方法对实验研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设置各系列浓度和梯度,进行PCR反应后观察电泳结果,选取最适条件。结果最适温度为55°C,最适Mg2+浓度为1.5mmol/L,最适dNTP浓度为2.5mmol/L。最适扩增循环为35个循环。结论探索抵抗素基因多态检测的最适实验条件,优化抵抗素基因多态PCR扩增体系,使其扩增获得最高产物率。

  • 标签: PCR 扩增体系 抵抗素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婴儿型炎症肠病(IO-IBD)患儿的临床和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确诊的48例IO-IBD患儿的临床特征,采用目标基因捕获高通量测序方法对43例患儿行基因测序分析,比较基因突变组和非基因突变组IO-IBD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48例IO-IBD患儿中,克罗恩病(CD)41例,溃疡结肠炎(UC) 7例;起病中位年龄2.00(0.24~6.00)月龄,其中1月龄内起病患儿占45.8%(22/48例)。临床症状以腹泻(48/48例,100.0%)、发热(45/48例,93.8%)、便血(37/48例,77.1%)为主,肠外表现以肛周病变和皮疹最常见,均占43.8%(21/48例)。41例CD患儿病变部位以结肠(L2)型为主(30/41例,73.2%),疾病行为以非狭窄非穿透(B1)型为主(33/41例,80.5%);7例UC患儿病变范围以全结肠(E4)型为主(4/7例,57.1%)。48例IO-IBD患儿手术率12.5%(6/48例),临床缓解率50.0%(24/48例),病死率25.0%(12/48例)。43例IO-IBD患儿行基因检测,共有23例(53.5%)患儿存在有意义的基因突变,其中22例突变基因为白细胞介素-10受体A(IL-10RA),1例为TTC37。22例IL-10RA突变患儿中,共检测到11个突变位点,包括1例新发突变位点c.635G>C(p.R212P);c.301C>T(p.R101W)(19例)和c.537G>A(p.T179T)(8例)是最常见的突变位点。与非基因突变组患儿相比,基因突变组患儿起病年龄更早[0.3(0.1~1.0)月龄比(6.27±5.64)月龄,P<0.001],营养不良[14例(60.9%)比5例(25.0%),P=0.018]、口腔溃疡[14例(60.9%)比3例(15.0%),P=0.006]及肛周病变[17例(73.9%)比3例(15.0%),P<0.001]更常见,临床缓解率低[7例(30.4%)比15例(75.0%),P=0.004]。结论IO-IBD患儿的单基因突变阳性率较高,IL-10RA基因突变最为常见。基因突变IO-IBD患儿具有起病年龄早,更易合并营养不良、口腔溃疡、肛周病变,有临床缓解率较低的特点。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婴儿型 白细胞介素-10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OMTval158met基因多态给产妇分娩镇痛带来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纳入的方式选择我院于2019.01-2020.01期间所收治的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100例产妇实施基因分型,按照基因分型分为A组(A/A型)和B组(G/G)。对比两组患者在分娩镇痛后10分钟(T1)、30分钟(T2)、胎儿娩出后(T3)、胎盘娩出后(T4)四个阶段VAS评分。结果:A组产妇疼痛评分在各个阶段均高于B组,P<0.05结论:

  • 标签:
  • 简介:肿瘤的过继细胞免疫治疗主要包括LAK、TIL和转基因的TIL。LAK具有广谱的抗瘤作用,过继输注LAK+IL-2显示了一定的抗瘤作用。TIL具有特异性抗肿瘤作用,其效高于LAK50~100倍。TNF—2基因修饰的TIL可使TIL抗瘤活性更强,故比单纯的TIL更具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过继性免疫治疗 LA TIL TNF基因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在乳腺浸润导管癌组织HER2基因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IHC)、FISH方法对117例乳腺浸润导管癌组织的HER2基因进行检测。结果IHC-、1+、2+、3+与FISH结果符合率分为100%、2.9%、25%、90.3%。结论FISH是一种准确可靠的HER2基因检测方法。

  • 标签: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HER2 免疫组化 荧光原位杂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癌患者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N)基因多态,以及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5月间接收的30例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来我院进行检查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多态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组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1RN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组织标本中IL-1RN含量明显高于观察组血清中IL-1RN含量,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L-1RN含量在正常人和癌症患者血清中存在明显差异,并在组织标本中尤为突出,临床上在对患者进行癌症诊断的同时可以采用IL-1RN含量进行,以期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肺癌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 基因多态性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对散发性或家族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focalsegmentalglomerulosclerosis,FSGS)患者进行FSGS致病基因热点突变进行筛查,了解这些热点突变在我国FSGS患者的发生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经肾脏活检确诊的40例FSGS散发病例及一个22人的FSGS家系LF-01。收集散发病例的外周血,采用盐析法提取基因组DNA;对LF-01家系进行调查,收集实验室检测数据,并留存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对40例散发病例及所有家系成员进行ACTN4第8外显子,TRPC6第2、5、12、13外显子和INF2基因2、3、4外显子筛查,通过PCR扩增外显子后,直接测序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结果LF-01家系共9人为患病或可能患病状态,该家系表现为不完全外显遗传模型。40例散发FSGS患者,平均发病年龄37岁,男女比例为26:14,其中2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我们对所有样本进行了ACTN4第8外显子,TRPC6第2、5、12、13外显子和INF2基因2、3、4外显子筛查,均未发现有已知的基因突变。结论国外报道的FSGS致病基因的热点突变ACTN4、TRPC6和INF2可能不是中国汉族人群FSGS的致病基因

  • 标签: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家族性 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THFR基因C677T多态及血浆Hcy水平与脑梗塞的关系,为脑梗塞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检测86例脑梗塞患者和78例健康对照者的MTHFR基因,并测定两组的血浆Hcy水平,比较两组间MTHFR基因型和Hcy水平。结果78例脑梗死患者中MTHFR基因型为CC、CT和TT分别为65,12,和1例,频率分别为58%、36%和6%,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6%和24%。对照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3%、16%和1%,C、T等位基因频率为分另别为91%和9%。两组的等位基因频率有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两组间的基因型频率无显著差异(P>0.05),病例组中血浆Hcy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THFR基因型与脑梗塞无相关,但T等位基因可能是脑梗塞一个潜在的遗传候选因素。血浆Hcy水平可能是脑梗塞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

  • 标签: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基因多态性 同型半胱氨酸 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 COMTval158met 基因多态对产妇生产前焦虑情绪所产生的影响。 方法: 随机纳入我院所接收的 100 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时间在 2019.01-2020.01 ,按照基因分型分为 A 组( A/A 型)和 B 组( G/G 型)。对两组产妇实施产前焦虑评分检测,分析基因多态给产妇焦虑情绪带来的影响。 结果: A 组产妇产前焦虑评分显著高于 B 组, P<0.05 。 结论: A/A 型产妇焦虑情绪更为严重,应注重对该类产妇实施产前健康知识宣传教育,缓解产妇焦虑情绪。

  • 标签: COMTval158met基因多态性 产前焦虑 影响
  • 简介:摘要目前,采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临床上大多数遗传血液系统疾病和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根治手段。但是由于缺少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合供体,以及移植后可能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使该方法始终难以在临床推广、应用。近年来,基因编辑和干细胞生物学技术发展迅速,利用患者自体造血干/祖细胞(HS/PC)进行基因治疗的方法日渐兴起,成为遗传血液系统疾病基因治疗领域的的研究热点。一方面,基因治疗从根源上避免了免疫排斥的难题;另一方面,成簇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RISPR相关蛋白(Cas)9系统的发现,使靶向基因治疗更具有可行。CRISPR-Cas9系统能够对靶向基因进行定点剪切,达到修饰基因组DNA的目的。因此,笔者主要就基因编辑技术、遗传血液系统疾病基因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以及基因治疗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进行阐述。

  • 标签: 基因治疗 成簇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 CRISPR-Cas9系统 CRISPR相关蛋白 血红蛋白病 Wiskott-Aldrich综合征 范科尼贫血 黏多糖累积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1个家族血尿家系进行遗传变异筛查,为家族血尿病变提供遗传线索和证据。方法本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为1个4代含20名成员的家族血尿家系。对该家系进行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收集和整理,留取家系中11名成员的外周血并用盐析法提取DNA用于遗传分析。首先选取包括先证者在内的3名家系成员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根据2015年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发布的序列变异解读指南进行遗传变异筛选。继而在家系成员中对筛选出的遗传变异位点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该家系中6名女性患者有持续血尿,2人因肾衰竭去世,2人因肾脏以外疾病去世,2人维持肾功能稳定。肾功能稳定2人中1人肾活检病理诊断为IgA肾病,电镜提示弥漫基底膜病变,不除外Alport综合征。基因检测在家系中发现COL4A4基因(RefSeq NM_000092)的两个点突变,7号外显子c.G446T:p.G149V的变异,以及20号外显子c.G1249A:p.G417R的变异。结论通过对1个家族血尿家系开展基因检测,发现COL4A4基因的两个新突变(7号外显子c.G446T:p.G149V和20号外显子c.G1249A:p.G417R的变异)与家族血尿表型相关联。

  • 标签: 血尿 肾小球肾炎,IgA 遗传变异 COL4A4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