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和黄斑功能评估仪(MAIA)微视野计分别测定高、中、低度近视及正视者视网膜黄斑区微循环及黄斑区视功能,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选择2019年2─8月至南昌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患者及志愿者共112例(112眼),其中高度近视组(A组,屈光度≤-6.00 D)46例、中度近视组(B组,-6.00 D<屈光度≤-3.00 D)37例、低度近视及正视组(C组,-3.00 D<屈光度≤+0.50 D)29例。使用OCTA和MAIA微视野计分别测定各组视网膜黄斑区微循环及黄斑区视功能。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各OCTA参数及各MAIA微视野计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视网膜黄斑区微循环与黄斑功能的相关性以及各OCTA参数、各MAIA微视野计参数与眼轴长度(AL)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A组、B组、C组深层黄斑区毛细血管密度(MVD)分别为44.5%±6.6%、47.2%±7.4%、48.4%±5.3%;3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49,P=0.035);两两比较中,A组低于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A组与B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浅层MVD、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C组视网膜光敏感度(RS)分别为(27.7±2.2)dB、(28.0±1.8)dB、(29.2±1.0)dB,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16,P=0.004);两两比较中,A组低于C组,B组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1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C组黄斑完整性指数(MI)分别为47.7±31.0,40.9±27.2,25.1±22.6,3组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18,P=0.004);两两比较中,A组高于C组,B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24);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固视稳定性(FS)指标(P1、P2、63%BCEA、95%BCEA)及检测时间(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浅层MVD与RS无相关性(r=0.184,P=0.052),深层MVD与RS呈正相关(r=0.281,P=0.003),FAZ面积与RS呈负相关(r=-0.277,P=0.003)。深层MVD与AL呈负相关(r=-0.254,P=0.007),浅层MVD、FAZ面积均与AL无相关性。RS与AL呈负相关(r=-0.439,P<0.001),MI、t均与AL呈正相关(r=0.386,P<0.001;r=0.276,P=0.003),FS指标(P1%、P2%、63%BCEA、95%BCEA)均与AL无相关性。结论:OCTA联合MAIA微视野计对研究高度近视及其他屈光度近视患者的视网膜形态及功能变化有意义,OCTA检查中的深层MVD以及MAIA微视野计检查中的RS、MI可用于检测不同度数近视患者的视网膜形态及功能变化。

  • 标签: 高度近视 黄斑区毛细血管密度 视网膜光敏感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微视野计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青少年假性近视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与总结。方法对近一年来76例假性近视青少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所有患者治疗两个疗程后,裸眼视力提高到1.0以上的达64例,占总数的84.21%;0.8至0.9间的10例,占总数的13.16%;0.7至0.8的2人,占总数的2.63%。结论及时有效的综合治疗联合细致周到的护理对青少年假性近视的康复具有较好效果。

  • 标签: 青少年 假性近视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对低、中、高度近视黄斑区视网膜功能有无损伤。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抚顺市眼病医院激光近视眼治疗中心接受SMILE的43例(86眼)近视者,其中男20例,女23例。年龄18~45(32.12±8.11)岁。屈光状态为球镜-0.50 D~-10.0 D,柱镜-1.0 D以内。按照术前屈光状态等效球镜度(SE)分为3组:低度近视组为-0.75 D~-3.00 D,21眼;中度近视组为-3.25 D~-6.00 D,43眼;高度近视组为-6.25 D~-10.00 D,22眼。分别统计各组术前及术后各参数。结果3组术后视力均逐渐恢复;术后1个月,全部术眼UCVA均达到或高于术前BCVA(F=1.359,P=0.273)。比较低、中、高度近视组术前与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1°、3°及5°平均视网膜光敏感度各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高度近视组术前与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63%及95%双曲线椭圆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46、3.178,P=0.001、0.026)。结论SMILE矫正低、中、高度近视均未造成黄斑功能损伤。高度近视SMILE术后黄斑注视稳定性增加。

  • 标签: 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飞秒激光 近视 功能,黄斑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近视的原因及预防保健效果。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90例本院体检近视患儿,纳入时间为2022年5月-2023年5月,将其分为对照组(n=45)与观察组(n=45),对照组不采用预防保健措施,观察组采用预防保健措施,结果 儿童近视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饮食与营养因素;观察组家长预防保健措施掌握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预防儿童近视的过程中,需积极使用预防保健措施,逐渐培养儿童的正确用眼习惯,加强眼部按摩和眼部放松,避免儿童出现近视

  • 标签: 儿童近视 原因 预防保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青少年近视进展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纵向调查研究。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选取青岛市黄岛区1所小学(3~6年级)和1所中学(7年级、8年级)中的6个年级,其中每个年级随机选取2个班级,共纳入320名近视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先于2018年1月寒假期间完成对所有入选学生裸眼远视力、电脑验光、裂隙灯显微镜、睫状肌麻痹验光及最佳矫正视力检查并获取基线数据。再于2019年1月寒假期间再次重复上述检查获取随访数据并通过现场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受检者1年内包括近距离工作时间、户外活动时间等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采用ANOVA、χ2检验、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等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获得296名(92.5%)学生的完整数据。所有学生随访1年后的近视等效球镜度(SE)增长(-0.56±0.62) D(t=7.71,P<0.001),其中6年级近视进展最快(P<0.001)。各年级男、女生近视进展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选近视学生中双亲均近视的比例最高,其次为单亲近视,双亲均无近视的比例最低(χ2=27.92,P<0.001)。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近视进展与双亲近视[OR=1.68,95%可信区间(CI):1.22~2.13,P=0.042]、近距离工作距离<30 cm(OR=1.23,95% CI:1.02~1.59,P<0.001)、连续近距离工作时间≥30 min(OR=1.34, 95% CI:1.02~1.61,P=0.021)有相关性;进一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近视进展仅与连续近距离工作时间≥30 min(OR=1.28, 95% CI:1.08~1.68,P=0.042)有相关性。结论:所有受检者随访1年的SE增长为(-0.56±0.62)D。各年级近视进展速度呈先快后慢的规律,其中,6年级(13岁)可能是近视进展速度变慢的一个转折点。连续近距离工作时间≥30 min是影响近视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 标签: 近视 近视进展 青少年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高度近视是一种全球范围内不可逆性视力损害疾病,发病率高,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MTM)是高度近视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同时也是导致患者视力严重损害甚至失明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基于光相干断层扫描的影像学特征提出的新分级方法,可有效评估患者病情变化,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除此之外,内界膜剥除方式的改良、黄斑扣带材料的革新等在传统内外路手术的基础上为MTM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治疗方式如激光后玻璃体牵引松解、酶促玻璃体溶解、后巩膜交联等也开始受到关注,通过联合人工智能技术、3D打印技术以及玻璃体切除设备的改良,未来有望为MTM患者寻求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综述 近视,退行性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近视眼的成因及防控对策。近视眼的成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不良的用眼习惯、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以及缺乏户外活动和阳光接触。防控对策则涵盖了饮食和营养、视力保健、生活习惯、环境改善以及管理和教育等方面。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深入理解和实施有效的防控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近视的发展。

  • 标签: 近视眼成因 防控对策 遗传因素 用眼习惯
  • 简介: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622-01摘要病理性近视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与用眼疲劳无关,近视度数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加深,可高达2000度以上。本文将对病理性近视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方面分别进行论述。

  • 标签: 病理性近视,发生,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
  • 简介:摘要对于高度近视性白内障患者的治疗一般也是采取手术治疗,主要就是实施屈光晶体置换术,本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分析该术式的影响因素及预后效果。采用的方法是随机选取某院接受治疗的80例高度近视性白内障患者,共150眼,并对所有准备接受治疗的患者都实施屈光晶体置换术,并在术后观察其最佳矫正视力、术前眼轴长度和眼底情况。

  • 标签: 高度近视白内障 手术预后 临床
  • 简介:摘要:近视是因眼部晶状体屈光不正而导致的一种病理性眼部症状,患者因晶状体形状发生改变的,导致视网膜无法接收到清晰的图像,进而使得患者出现视力模糊的症状。目前,我国教育质量较之过去得到了长足进步,且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主体,近视情况的愈发严重不仅对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有所伤害,同时也会对其未来发展有消极影响。同时,据调查统计来看,我国的近视发生率约为 33%,对此我 国也在不断通过各种措施来加强近视防控力度,以降低近视发病率。本篇文章中,笔者详细探究了当下青少年近视防控情况,具体如下:

  • 标签: 青少年 近视防控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我院行角膜屈光手术近视人群的情况。方法对2017年9月—2018年5月在我院行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528例病历资料进行收集分析。结果528例中男性(369例)比女性(159例)多,年龄20岁以下最多,占41.86%;职业以学生最多,占54.92%;手术目的以体检(49.65%)及升学(31.25%)为主,手术方式以全飞秒激光(占71.59%)为主流术式。结论影响我院近视人群选择角膜屈光手术的重要社会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职业与手术目的,术式选择则倾向于最新术式。

  • 标签: 角膜屈光手术 近视人群 社会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屈光不正是最常见的眼科异常,其中近视最为常见,目前近视眼更是儿童和青少年的多发病。近视就是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表现为远视力下降、视觉疲劳,而视近物清楚。近视眼的发病原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用眼习惯及营养因素等。人眼的屈光状态随着生长发育、年龄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如果过度正视化,眼轴过度延长,即发生“近视”。家长对于近视的预防在儿童学龄前关注,比在发现孩子有了近视症状之后关注更有意义。首先,让儿童家长了解眼球的发育及近视的相关知识,让家长明白应该避免学龄前的儿童过度用眼;其次,要在孩子学龄前至少进行1次正规的验光检查,之后每半年检查一次,建立儿童屈光健康档案。总之要让家长明白在儿童3~7岁期间避免过度用眼,对于预防青少年的近视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学龄前 干预预防 青少年近视
  • 简介:摘要青少年近视已成为我国一个值得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在遗传背景下环境因素的诱导是近视发生发展的主要机制。本文就近视预防的可行措施做一简单概述。

  • 标签: 青少年近视 健康教育
  • 简介:高度近视(眼)通常也称病理性近视或变性近视,在巩膜不断延伸变薄的基础上,脉络膜及视网膜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主要有豹纹状眼底、漆裂纹、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脉络膜视网膜萎缩、黄斑出血、后巩膜葡萄肿和黄斑劈裂等。随着患病率逐年上升,高度近视已经成为国人第二位最常见的视力损伤和致盲原因。本文就高度近视眼底改变的研究作一综述,希望可以为临床上预测疾病的自然病程,选择治疗方式和治疗时机,提供指导意义。

  • 标签: 高度近视 黄斑 视网膜 脉络膜 病理变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学生近视眼的综合防治措施。方法根据对全国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分析,总结针对学生近视眼的综合防治措施。结果针对学生近视眼这一情况,尚未出现治愈近视的方法,但是我们要尽力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结论为控制学生的近视程度,应及时适当地治疗和正确科学的用眼以阻止、延缓近视病情的发展。

  • 标签: 学生 近视眼 综合防治
  • 简介:目的:探讨去上皮瓣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矫治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169眼高度近视患者施行去上皮瓣Epi-LASIK,术后随访6mo。观察术后刺激症状、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视力、屈光度、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程度(haze)。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主诉明显疼痛,仅表现有轻中度的异物感、畏光、流泪。角膜上皮愈合时间3~4d。术后6mo,全部86例169眼术后等效球镜均在±1.00D以内,未见最佳矫正视力下降,23眼(13.6%)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行以上。术后1mo,142眼(84.0%)角膜haze为0级,27眼(16.0%)角膜haze为0.5级;术后3mo,2例4眼不明原因出现3级haze;术后6too,所有患者角膜haze均为0级。结论:去上皮瓣Epi—LASIK治疗高度近视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个别患者在术后发生不明原因的迟发性haze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 上皮瓣 高度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