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入院治疗前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中药的应用频次,选择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用中药,应用数据结果,统计分析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中药的应用,探究针灸和中药结合的方法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作用。方法采用信息定量统计的方法,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作为检索词来检索,分别用于在现代应用当中频次使用较高的500种[1]常用中药药名为检索词,两次检索后,根据最后的统计结果,对应用频次较高的500种常用中药的功效进行分类研究。运用针灸与中药结合的方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探究了针药结合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将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确诊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他们分为两组,一组是对照组,一组为实验组。对照组一共23例,只单纯用中药来治疗;实验组一共23例,用针灸结合中药的方法治疗。最后经过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判断针灸和中药结合的方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否有一定的治愈促进作用。结果按照检索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使用频次的多少,中药应用频次按照由高到低排序为丹参、川芎、黄芪等。按功效分类,中药应用频次的前六类中药分别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等。针灸和中药结合的方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有一定的治愈促进作用。结论该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针灸与中药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优势十分显著,可以广泛运用到临床治疗当中。并且较客观地反映了当前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中药的应用现状,可以为医者如花应用中药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中药治疗 针灸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阿司匹林服药依从性情况。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的200例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收治时间为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分为门诊组以及住院随访组两组,各为50例患者,其中门诊组患者未接受相关用药指导干预,住院随访组接受相关用药指导干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并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阿司匹林的使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等情况,对两组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以及满意度分别加以对比分析。结果在临床中,阿司匹林的不良用药情况很多,例如自行停止用药、擅自更改用药剂量等,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不佳,但是住院随访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门诊组患者。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医护人员可以通过采取有效的干预来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二级预防 阿司匹林 服药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芪龙胶囊对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均常规改善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物等治疗,观察组加用芪龙胶囊,治疗2周后,分析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踝肱指数(ABI)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经2周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ABI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芪龙胶囊可缓解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变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血流动力学指标。

  • 标签: 芪龙胶囊,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变 踝肱指数
  • 简介:目的观察脑苷肌肽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7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给予对照组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静滴,1次/天;给予观察组患者脑苷肌肽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静滴,1次/天,尼莫地平片口服,3次/天,两组均治疗20天。采用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与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的MMSE各项评分均在治疗后显著提高,但观察组改善程度更好,组间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DL评分接近,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均在治疗后显著提高,观察组分值更高,组间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9%(34/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86%(24/37),P<0.05。结论脑苷肌肽注射液与尼莫地平联合用药,可发挥协同作用,抑制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显著增强脑组织血流量,促进大脑神经代谢,减少自由基损伤,降低缺氧性损害,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保护神经元,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脑苷肌肽注射液 尼莫地平片 血管性痴呆
  • 简介:目的:讨论他汀类药物联合心血管药物对冠心病疗效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以我院心血管科的7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以电脑随机法将这76例患者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常规组予以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他汀类药物,评定标准:血脂水平情况、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血脂水平明显优于常规组,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常规组,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联合心血管药物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而且还可以提高冠心病疾病的治疗效果,值得我院进行推广。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心血管药物 冠心病
  • 简介:目的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变(CV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5年8月就诊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35例pSS合并CVD患者(CVD组)的临床资料,包括基础信息、临床症状与表现、影像学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等。另收集同期35例单纯pSS患者(nCVD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nCVD组和CVD组性别、pSS病程、受累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后者年龄、皮肤紫癜和雷诺现象发生率明显高于前者(P<0.05)。CVD组的神经症状以反复发作的头晕、头痛为主,可伴随认知、语言障碍、癫痫小发作、感觉异常;影像学显示为不同部位的缺血性病变。与nCVD组相比,CVD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IgG水平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核抗体(ANA)(1∶1000)阳性率、抗干燥综合征A(SSA)抗体阳性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皮肤紫癜、雷诺现象、血清炎症因子(Hcy、hs-CRP、TNF-α)浓度升高、ANA(1∶1000)阳性及SSA抗体阳性是pSS发生CVD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pSS合并CVD者神经症状多样,以反复发作的头晕、头痛为主,影像学可见缺血性病变;pSS是否发生CVD与患者病程、受累部位等无关,高龄、雷诺现象、皮肤紫癜、血清炎症因子浓度升高、ANA(1∶1000)阳性及SSA抗体阳性可能增加CVD风险。

  • 标签: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缺血性脑血管病变 神经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并焦虑症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将2015年6月—2017年6月于我院心血管科就诊心血管疾病并焦虑症的患者208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对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症进行控制,将就诊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常规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症状评分对比和焦虑量表检查。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第一周、第二周疗效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对照组第一周疗效总有效率97.12%,第二周98.08%;治疗组第一周疗效总有效率98.08%,第二周100%。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焦虑量表评分结果差异明显。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并焦虑症临床有效率高,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微创保胆取石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胆结石的手术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选取我院胆结石患者94例,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保胆取石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生活质量及结石清除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比对照组短,生活质量比对照组高,P<0.05,结石清除率对比差异较小,P>0.05。结论给予胆结石患者微创保胆取石治疗,能减少出血量,加快身体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 标签: 微创保胆取石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手术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重症坏死性胰腺炎CRRT治疗中血管通路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外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之间收治100例重症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实施常规临床护理和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临床护理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临床护理有效率为80%,两组护理有效性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坏死性胰腺炎CRRT治疗中应用针对性护理,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和护理的有效性,改善血管通路管理效果。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重症坏死性胰腺炎 血管通路管理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腹型肥胖相关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为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杭州市五云山疗养院健康管理中心收集45~60岁围绝经期妇女健康体检资料数据,以分层整群概率比率法抽样调查,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其心血管危险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共调查1051人,腹型肥胖555例(52.81%)。腹型肥胖组的BMI(t=17.12,P〈0.01),收缩压(SBP)(t=6.28,P〈0.01);舒张压(DBP)(t=6.30,P〈0.01);甘油三酯(TG)(t=3.69,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3.38,P=0.001);空腹血糖(FPG)(t=3.26,P=0.001);血尿酸(UA)(t=5.77,P〈0.01)及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t=5.83,P〈0.01)均高于非腹型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非腹型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8,P〈0.01)。随着腰围升高,BMI(r=0.44,P〈0.05);SBP(r=0.45,P〈0.05);DBP(r=0.44,P〈0.05);TG(r=0.11,P〈0.05);FPG(r=0.08,P〈0.05);UA(r=0.37,P〈0.05);AIP(r=0.12,P〈0.05)升高,HDL-C降低(r=-0.16,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SBP、BMI、UA、DBP升高,则腹型肥胖越严重。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腹型肥胖与DBP(β=0.031);UA(β=0.004)呈正相关,而与HDL-C呈负相关(β=-1.189)。结论围绝经期妇女随着腰围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增大,应将合理控制腰围作为围绝经期妇女慢性病保健的优先指标。

  • 标签: 围绝经期 腹型肥胖 腰围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女性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远隔缺血预处理(RIPC)前后血浆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探讨远隔缺血预处理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实验组(10例,削除不合格者n=8),对照组给予40mmHg无效加压,实验组给予200mmHg有效加压,两组患者均按双上肢1次/d进行缺血预适应治疗。分别在脑梗死后1w且RIPC治疗前、RIPC治疗后1个月采集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患者血浆ET-1、Ang-Ⅱ和NO水平。结果两组均有8例纳入后续研究,两组纳入研究患者基线资料及神经系统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治疗后ET-1水平为(64.64±7.00)pg/ml,较治疗前(91.64±10.43)pg/ml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Ang-Ⅱ水平为(86.51±10.22)pg/ml,较治疗前(97.35±9.27)pg/ml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Ang-Ⅱ水平为(54.40±8.74)pg/ml,较治疗前(95.14±54.40)pg/ml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Ang-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NO水平为(34.47±4.32)μmol/L,较治疗前(26.52±5.99)μmol/L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隔缺血预处理能够改善脑梗死患者血浆ET-1、Ang-Ⅱ和NO水平的失衡状态。

  • 标签: 缺血预适应 脑梗死 内皮素-1 血管紧张素Ⅱ 一氧化氮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住院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血脂达标情况.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7月-2016年10月收治的ASCVD患者326例作为本次的分析对象,平均年龄≥60岁.其中男性200例,女性126例;心内科患者85例,神经内科患者91例,老年科患者15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2011年欧洲血脂异常管理指南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2,3],极高危269例,高危36例,中危26例,判断患者的血脂达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的血脂达标率为27.4%,其中极高危血脂达标率为19.8%,高危达标率为46.4%,中危达标率为7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极高危患者中,老年科血脂达标率最高,各专科高危血脂达标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CVD患者血脂达标率较低,各专科均需要加强对患者的血脂管理,提高血脂达标率.

  • 标签: 动脉粥硬化 心血管疾病 血脂达标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地塞米松和甘露醇合用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病脑保护作用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甘露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地塞米松联合甘露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颅内压(ICP),并发症和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不同时间段ICP恢复正常例数所占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地塞米松与甘露醇合用治疗急性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ICP恢复速度快,患者预后情况良好,且不会增加治疗期间的并发症,能够有效降低颅内压、保护脑细胞、减轻脑水肿,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地塞米松 甘露醇 重症脑血管 脑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症状患者使用中西结合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根据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我院的80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症患者来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使用常规西医治疗和脑通汤方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三个疗程的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分、日常生活指数量表(ADL)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的HDS和ADL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治疗后,两组的HDS、ADL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性,观察组的HDS、ADL评分比对照组优秀(P<005)。结论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比单纯西医治疗要优秀,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脑梗死 血管性痴呆 HDS ADL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青年急性脑梗塞或缺血性脑血管病静脉溶栓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青年急性脑梗塞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使用计算机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血管扩张剂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静脉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临床有效率为95.00%(38/40),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2.50%(29/40),研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2/4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0%(7/40),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静脉溶栓治疗青年急性脑梗塞或缺血性脑血管病时,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可显著降低患者临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药物安全性较高,可以被推广应用。

  • 标签: 青年急性脑梗塞 缺血性脑血管病 静脉溶栓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以42例患者为例,探究奥拉西坦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我院治疗的血管性痴呆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前瞻性研究原则,采用掷币随机法,将之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奥拉西坦治疗,观察组给予奥拉西坦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MMSE评分、B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接受奥拉西坦联合多奈哌齐治疗,神经功能缺损有效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升,可见该疗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奥拉西坦 多奈哌齐 治疗 血管性痴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静脉输液是临床上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是常见的护理技术,因而对于长期静脉输液者,静脉的选择和保护极为重要。对此,本文从静脉的选择、血管的保护及静脉治疗的进展等几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静脉输液 血管保护
  • 简介:目的观察多奈哌齐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老年期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间收治的90例老年期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多奈哌齐5mg,口服,1次/天。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联合尼莫地平30mg,口服,3次/天。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采用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对患者的痴呆状况进行评价;采用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患者的智力状态和认知功能进行评价;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DS,MMSE,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DS,MMSE,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但观察患者的三项评分均明显改善多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42/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36/4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多奈哌齐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老年期血管性痴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痴呆状态、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多奈哌齐 尼莫地平 老年期血管性痴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胃癌切除不同清扫方式对患者创伤程度的影响情况。方法2012年5月之2014年12月我院对胃癌切除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D2手组有148例接受标准胃癌根治,D3手组有35例接受扩大胃癌根治,D0组有64例接受姑息性切除手术。根据病灶全切、远端切除等不同方式分为不同亚组,对比三组以及亚组的手术创伤情况。结果姑息组患者的输血量比根治组高,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三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D2组、D3组术后2h、1d、2d、3dIL-6含量比D0组低,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远端胃切除组,D2、D3输血量比D0少(P<0.05)。结论胃癌切除后行标准淋巴结清扫和扩大淋巴结清扫与姑息性切除相比,并不增加患者手术创伤及并发生发生率。

  • 标签: 胃癌 根治性切除术 姑息性切除术 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