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术后人工肛门患者生活质量、 并发的影响。 方法: 择取 本院 直肠癌术后人工肛门患者 48 例,纳入时间自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6 月。随机将 48 例病患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强化人文关怀。对比两组 直肠癌术后人工肛门患者的术后并发及生活质量情况。 结果: 观察组 患者并发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对直肠癌术后人工肛门患者强化人文关怀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提升患者 生活质量。

  • 标签: 护理 直肠癌术后人工肛门 生活质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预见性护理对于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到2019年5月到我院肿瘤科治疗的80例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所有的肿瘤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PICC置管手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肿瘤患者的置管后并发的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肿瘤患者在接受了预见性护理后,和对照组患者相比,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皮肤过敏和皮炎、静脉血栓、PICC导管相关感染等并发的发生率明显更低,且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的干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的发生几率,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肿瘤患者 PICC 置管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胃癌根治术患者采用无缝隙护理模式进行围术期干预的可行性。 方法:将我院 2016 年 04 月~ 2019 年 06 月收治的 64 例胃癌根治术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护理组( 32 例):采用常规支持护理 + 无缝隙护理模式展开围术期护理;对照组( 32 例):采用常规支持护理模式展开围术期护理;就组间护理优良率数据以及护理并发数据展开对比。 结果: 护理组胃癌根治术患者护理优良率数据( 100.00% )高于对照组( 78.13% )明显( P<0.05 );护理组胃癌根治术患者护理并发数据( 0.00% )低于对照组( 28.13% )明显( P<0.05 )。 结论:无缝隙护理模式的有效应用,使得胃癌根治术患者诊疗配合度获得明显提升,使得患者术后恢复获得加快,并将并发减少,最终实现胃癌根治术患者有效预后。

  • 标签: 无缝隙护理模式 胃癌根治术 并发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PDCA循环的护理干预对小儿支气管肺炎并发率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本院儿科接诊的共计9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的患儿对半分为对照组(n=45)和实验组(n=45)。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儿科护理,实验组患儿给予PDCA循环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肺炎恢复情况、并发率和治疗依从性。结果:实验组患儿接受PDCA循环护理之后,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较,患者的病情恢复明显更好,且并发的发生率更低,患儿配合治疗的依从性更高,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支气管肺炎 儿科 护理 PDCA 依从性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 针对 ICU 重症监护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治疗,分析护理的临床效用。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科室检查进入 ICU 病房,且确认为呼吸衰竭。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硬币随机法,对 60 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俯卧位通气护理,分析护理效果。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 患者在呼吸指标、心理指标以及气血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 96.67% ( 29/30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90.0% ( 27/3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针对 ICU 病房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护理,有助于改善临床治疗指标,患者护理满意度高,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呼吸衰竭患者 ICU 俯卧位通气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性护理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及情绪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94纳入本文实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人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心理状态等。结果:实验组患者的PaCO2指标、SpO2指标、PaCO2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血气指标对比差异较大则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实验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人性护理,不仅能够改善患者机体的血气指标,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况,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重症呼吸衰竭 血气指标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人性护理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及情绪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 2018年 11月至 2019年 11月在我院治疗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 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 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 PO 2 、 SpO2 高于对照组, PCO2 低于对照组, 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护理后,观察组 SAS评分、 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人性护理可有效改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指标及负性心理情绪状况,值得采纳应用。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重症呼吸衰竭 血气指标 情绪状况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两种方式效果 。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总例数一共具有 70 例,患者收取时间在 2018 年度 -2019 年度 , 研究对象 70 例应用电脑随机分配方式 分为两组,其中 35 例作为观察组 (实施无创呼吸鼻罩 )、 35 例作为对照组 (实施面罩呼吸 ), 各项指标对比 。结果:观察组插管率、 PaCO2下降程度与对照组具有差异( P< 0.05) 。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实施 无创呼吸鼻罩呼吸,取得显著效果。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无创呼吸机鼻罩 急性发作 面罩呼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家庭医生团队管理实施在社区慢病患者护理中,对其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到社区接受诊治的慢病患者100例作为实验研究样本。随机做有效分组处理,常规组50例,组内患者进行常规管理干预,研究组50例,组内患者实施家庭医生团队管理,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并发进行分析对比。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可以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高于常规组(P<0.05),对两组患者的并发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后可知,研究组患者并发总发生率较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慢病患者来说,应采用家庭医生团队管理进行干预,这种护理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降低其并发发生率,具有十分显著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家庭医生团队管理 社区慢病 治疗依从性 并发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在对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治疗时,将早期呼吸治疗干预应用其中,探讨其疗效。方法:自从2021.07至2022.01期间,从我院相关科室选取60名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将其随机对半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以常规护理为主,观察组以早期呼吸治疗干预为主。干预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从结果来看,对照组的二氧化碳分压更高,二氧化碳分压更高,二氧化碳潴留更明显,实际碳酸氢根更高,p<0.05;观察组的氧分压更高,PH值更高,p<0.05;关于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观察组10%低于对照组20%,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撤机时间更快,p<0.05。结论:在对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治疗时,将早期呼吸治疗干预应用其中,既可以促使血气正常,也可以促使肺炎发生率减少,还可以促使撤机时间缩短。

  • 标签: 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 早期呼吸治疗干预 疗效评价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小儿呼吸感染治疗中雾化吸入的护理体会。方法:收集2018年7月-2019年10月在本院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的108例呼吸感染患儿作为实验样本,依照奇偶数法分成了对照组和研究组,均为54例患儿,各自给予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评比两组护理效果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通过比较发热、咳嗽、咳痰、肺部啰音症状消失时间,发现研究组的均比对照组的短,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感染中实施针对性护理,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病情快速康复。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小儿患者 雾化吸入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适配小儿上呼吸感染致高热临床护理方案。 方法: 拟课前瞻性题分析对象为儿科住院部收治呼吸感染致高热患儿,共计 54 例,采用蓝红双色进行 1-27 数列均分小组,传统组实施传统优质护理,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结果:实验组患儿监护人于护理仪态、护患关系、亲和度、专业度等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传统组评分,差异表意义( P<0.05 );实验组体温转归用时( 1.52±0.02 ) d ,传统组体温转归用时( 2.03±0.03 ) d ,差异表意义( P<0.05 )。 结论:于小儿上呼吸感染致高热治疗期间辅以综合护理模式,于体温转归增益,指导价值高。

  • 标签: 小儿 上呼吸道感染 高热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在治疗期间应用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入我院于2018年4月—2019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64例,以随机数表法法的形式将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为32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加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总满意率高于参照组,组间具有差异(P

  • 标签: 综合护理 重症 呼吸衰竭
  • 简介:【摘 要】目的: 评价重症呼吸衰竭治疗期间综合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 方法: 抽取我院收治的 73 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抽取病例的时间在 2017 年 5 月 -2019 年 6 月间,依照摸球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自为 35 例、 38 例,护理方式分别为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和实验组的护理总有效率间差异明显,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期间 运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切实提高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重症呼吸衰竭 综合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的效果及妊娠期并发。方法:在我院先兆流产患者中选取60例,时间段为2018年4月-2020年4月,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一组为实验组采取黄体酮治疗。分析患者保胎成功率、并发发生情况、血清孕酮水平。结果:实验组先兆流产患者的保胎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先兆流产患者的并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对照组先兆流产患者血清孕酮水平与实验组差异不明显,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的实验组先兆流产患者的血清孕酮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黄体酮对先兆流产患者进行治疗有利于患者的保胎率提升,降低患者的并发发生率,同时有利于患者的血清孕酮水平上升,黄体酮在临床对先兆流产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黄体酮 先兆流产 妊娠期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骨折康复治疗对骨折术后病人关节并发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挑选2021.09——2022.06本院挑选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60名。在随机数字分组法下平均分出两组,分设常规组、实验组,每组30名。常规组应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应用骨折康复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关节并发发生率。结果:相较常规组,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更高,P<0.05。相较常规组,实验组关节并发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骨折康复治疗可帮助骨折术后病人加速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影响,建议普及应用。

  • 标签: 骨折 手术 骨折康复治疗 关节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使用临床护理的方式以及护理的效果,对护理的价值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 2017年 3月至 2019年 3月我院对 88例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治疗患者进行了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 44例,观察组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措施,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措施,对两组的临床并发和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并发几率是 9.09%,对照组患者的并发几率是 27.27%,两组的并发几率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x=4.889;P=0.027)。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是 93.18%,常规护理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是 72.73%,两组的满意度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x=6.510; P=0.011)。 结论: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对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治疗的效果较好,患者的满意度较高,临床中的价值非常高。   【关键词】临床护理 ;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 ;应用价值 ;并发发生率    脑动脉瘤是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发病原因有伤口感染,高血压等等,脑动脉瘤破裂会让患者有恶心,呕吐,疼痛等症状,严重的患者还会思维,因此非常危险。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从股动脉进入,在瘤径口和近端置入脱性球囊进行治疗 [1]。在此次研究中我们对 88例患者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栓塞介入治疗的价值进行分析,对并发的情况进行探讨,有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7年 3月至 2019年 3月我院对 88例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患者进行分析,我们选取的患者接受影像诊断,符合脑动脉瘤诊断依据,患者对研究知情同意参与,研究患者都没有严重心肝肾等疾病,没有精神疾病和恶性肿瘤疾病。将患者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 44例,对照组有 20例女性和 24例男性,最小 34岁,最大 77岁,平均( 64.28±3.90)岁,观察组有 19例女性和 25例男性,最小 33岁,最大 75岁,平均( 63.98±3.47)岁,两组患者的普通资料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对结果不会产生影响,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护理措施    为两组患者提供了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措施 [2],观察组使用临床路径护理干预措施:为患者制定护理计划,科研小组为患者进行路径护理内容制定,并且制作执行项目表,根据表格来进行相关的流程。组织护理人员接受相关的培训,对护理的细节进行讲解,护理人员严格的遵循护理路径图来进行护理操作,完成操作后在表格内进行相应的记录,防止遗漏,在护理人员交接的时候,对表格实施情况进行核对,如果有需要中断,需要根据问题来进行调整路径,手术过程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格的监控。      1.3观察指标    使用我院的满意度调查表格收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护理质量,干预效果,并发几率等等进行统计对比。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总例数。     1.4数据处理    通过统计学软件 IBM SPSS Statistics 21.0进行数据分析,使用百分比( %)对计数资料进行描述, x2检验,组间统计学比较以 95%为可信区间。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并发几率是 9.09%,对照组患者的并发几率是 27.27%,两组的并发几率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x=4.889;P=0.027)。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是 93.18%,常规护理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是 72.73%,两组的满意度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x=6.510; P=0.011)。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现代新型护理方式,为患者制定护理计划,根据护理方案来执行护理操作,定期的进行健康宣教,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价,提升宣传的有效性 [3],护理人员遵循护理路径表格来进行护理操作,不机械的遵循医嘱进行操作,护理操作具有主动性,是比较科学的护理方式 [4]。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并发几率是 9.09%,对照组患者的并发几率是 27.27%,两组的并发几率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x=4.889;P=0.027)。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是 93.18%,常规护理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是 72.73%。说明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以减少患者的并发几率,让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提升,让患者的治疗负担缓解,让患者的满意度提升,有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   总而言之,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使用护理路径干预措施,可以让患者的并发几率减少,让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提升,临床中的价值非常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连续性护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6月-2020年8月到我院治疗的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则采用连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并发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护理后依从性(93.3±2.1)得分比对照组患者(72.2±2.2)要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护理并发发生率(8.33%)比对照组患者(33.33%)要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性护理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护理中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患者的并发发生率,连续性护理在临床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护理中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连续性护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 依从性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连续性护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6月-2020年8月到我院治疗的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则采用连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并发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护理后依从性(93.3±2.1)得分比对照组患者(72.2±2.2)要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护理并发发生率(8.33%)比对照组患者(33.33%)要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性护理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护理中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患者的并发发生率,连续性护理在临床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护理中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连续性护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 依从性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