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微螺钉种植作为能够提供最稳定的强支抗而被广泛应用并得到了飞速发展,本文就微螺钉种植能否形成骨结合及其稳定性问题进行综述。

  • 标签: 微螺钉种植体 正畸支抗 骨结合 稳定性
  • 简介:目的:对比新研制的钛基钽涂层人工种植植入犬下颌骨和股骨不同部位的植骨结合能力差异。方法:选5只成年健康比格犬,拔除双侧下颌第一磨牙,愈合3个月建立缺牙模型。按临床种植植入手术操作步骤,分别于下颌骨和股骨中上段植入钛钽种植,每只犬双侧颌骨及股骨分别植入各2颗。术后3个月取材,行X线片、Micro-CT扫描及骨密度(BMD)分析、带植硬组织磨片组织学及Goldner三色法染色检查,ImageJ图像分析新骨形成面积。结果:钛钽人工种植植入犬体内3个月,X线示两组植均与骨结合紧密,植骨界面无低密度阴影。Micro-CT扫描显示:颌骨组种植与骨结合紧密,界面无低密度透射影,局部微结构、密度变化无显著差异;股骨组种植-骨界面近髓腔段呈低密度线状透射影,Micro-CT骨形态计量分析结果显示:颌骨组BMD为1169±86.39mg/cc,股骨组BMD,754.2±129.4mg/cc,颌骨种植周围BMD显著高于股骨种植周围BMD(P〈0.05);亚甲蓝-酸性品红染色显示:颌骨组种植周有红色带状深染新骨形成,植侧呈指状突入黑色植螺纹之间,颌骨侧呈波浪与蓝染的颌骨组织移行,植骨界面密合无间隙。股骨组也有红色深染新骨形成,但新骨带较颌骨组较窄,且植-骨界面部分不密合,见条状纤维结缔组织样结构。ImageJ图像分析显示:颌骨组新骨形成面积294.4±10.18μm2,股骨组新骨形成面积108.4±3.208μm2,新骨形成面积颌骨组显著多于股骨组(P〈0.05)。结论:钛基钽涂层人工种植植入下颌骨较植入股骨更能促进种植骨结合,本研究为种植骨结合动物实验模型选择提供了依据。

  • 标签: 钛基钽涂层人工种植体 骨结合 下颌骨 股骨
  • 简介:目的比较微螺钉种植支抗与口外弓增强磨牙支抗的效果。方法选择上颌前突的患者30名,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种植支抗和口外弓支抗,对两组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并通过Pancherz分析法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正畸疗程。结果种植支抗组较口外弓组在覆盖、磨牙关系以及上中切牙位置方面改善明显,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种植支抗组较口外弓组上磨牙位置更为稳定(P〈0.05),正畸疗程更短(P〈0.05)。结论种植支抗比传统口外弓支抗增强上颌支抗的效果更为理想。

  • 标签: 种植体 支抗 口外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传统正畸方法与微型种植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口腔正畸患者60例分成2组,A组行传统正畸方法,B组行微型种植支抗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B组的正畸成功,比A组显著(P<0.05);A组中有8例出现并发症,B组中有1例(P<0.05);B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并对比各项差值。结论对口腔正畸患者使用传统正畸方法与微型种植支抗治疗,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而后者的效果较为显著。

  • 标签: 传统正畸方法 微型种植体支抗 口腔正畸 临床价值
  • 简介:原因与目的:种植与修复基台的连接处存在着微隙.构成细菌的污染区域,这一特点使得软组织一种植界面的重要性更加被重视。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动物实验进行对ANKYLOS无间隙种植系统与周围软组织之间界面的研究。

  • 标签: 周围软组织 种植体界面 动物实验 组织学分析 实验研究 摘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航辅助穿颧种植技术在双侧上颌骨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双侧上颌骨次全切除的患者资料。纳入标准:James Brown’s Ⅱ类双侧上颌骨缺损患者,上颌无余留牙并伴有口鼻相通。排除标准:病变累及颧骨或术后需要放疗者。利用数字化技术应用Simplant 3D软件将阻塞器与缺损拟合,确定种植植入方向与平台显露位置,肿瘤切除同期或术后二期在Brainlab工作平台导航引导下行双侧颧骨种植植入,最终采用种植支持式阻塞器修复上颌骨缺损。随访1年,采用阻塞器功能评分量表(OFS)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8~72岁,平均53.6岁。共植入颧骨种植68枚,脱落2枚,种植骨结合率97.06%。种植阻塞器修复率为90%(2例因肿瘤复发未进行最终修复)。经OFS量表评价,患者在咀嚼、发音以及外观等方面均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穿颧种植能够给双侧上颌骨缺损患者提供良好的修复效果,导航技术能够提高颧种植植入的准确性。

  • 标签: 外科手术,计算机辅助 上颌骨 腭阻塞器 穿颧种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AnkYlos与xive种植在引导骨再生(GBR)技术修复前牙美学区中美学效果的差异。方法采用GBR技术.随机选取应用Ankylos或Xive种植行前牙美学区单牙修复的患者各30例,相应为Ankylos组与xive组,均于二期术后6、12、24个月复查,以红色白色美学标准(PES/WES)评分对二期术后6、12、24个月进行美学效果评价,并记录两组二期术后24个月的种植成功率。结果(1)种植成功率:xive组和Ankylos组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O,P〉0.05)。(2)美学效果:PES评分在二期术后6个月在Xive组显著高于Ankylo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6,P〈0.05),二期术后12个月PE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P〉0.05),二期术后24个月Ankylos组PES评分显著高于Xjv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P〈0.05);WES评分在二期术后6个月与12个月在Xive组与Ankylo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0.15,P均〉0.05),24个月Ankylos组WES评分显著高于Xiv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P〈0.05)。结论前牙区引导骨再生同期植入Ankylos与xive种植均可获得高成功率与满意的美学修复效果。鉴于本研究未对骨量不足及GBR难度进行分类.难以均衡这一因素影响.GBR同期行Ankylos与xive种植植入的美学效果差异评估有待后续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 标签: 骨再生 牙种植体 美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管治疗和种植修复治疗的区别,以明确患牙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具有患牙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根管治疗,对照组采用种植修复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对比分析,采用根管治疗的观察组的治疗费用低于采用种植修复治疗的对照组,敏感度高于对照组,美观性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治疗成功率与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患牙进行治疗方案的选择时,首先需要考虑采用能够保留天然牙的治疗方式,即对其进行根管治疗,然后再考虑采用种植修复治疗的方式,不仅能够节省患者的治疗费用,还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患牙 治疗方案 根管治疗 种植体修复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总结自2009年11月—2011年12月,20例正畸治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了传统支抗和微螺钉种植支抗,分别记录了具体的临床操作方法和术后效果。

  • 标签: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 传统支抗 正畸
  • 简介:种植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支抗方式。本研究采用16只雄性NewZealand大白兔作为实验对象,分为两组,即实验组(n=8)和对照组(n=8)。在左右两侧的鼻骨和额骨上分别用骨融性钛钉固定好钛板构成施力系统。骨融合后在矢状方向上钛板之间加力并始终保持力的大小为55.00g。实验结束后制成干燥颅骨,对其进行直接测量和x-线头影测量。从本研究实验结果来看,种植其本身并没有发生松动和移动,这表明骨融性种植在正畸力的作用下还是稳固的。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推力或拉力种植本身所受的应力并无大的区别,只是反应的部位不同而以。因而该种植在拉力的作用下也同样不会发生移动。

  • 标签: 骨融性种植体 支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口腔正畸治疗患者的微型种植支抗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抽签法原则,对来自我院口腔正畸治疗患者分组,具体名称为:对照组、实验组。其中,患者选取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为2019年7月、2021年1月,病例总数为68,纳入各组例数为34,且将常规正畸治疗用于对照组,微型种植支抗治疗用于实验组,对比最终效果。结果:上中切牙倾角、上中切牙凸距差指标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数据较高,P<0.05;磨牙位置、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实验组低,P<0.05。结论:患者行口腔正畸期间,在改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联合微型种植支抗治疗效果确切,具备较高安全性。

  • 标签: 口腔正畸治疗 上中切牙倾角 磨牙位置 不良反应 微型种植体支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det-richfibrin,PRF)联合异种骨(BIO-OSS)与异种骨(BIO-OSS)单独使用,对修复犬牙槽骨即刻种植种植周骨间隙的效果。方法选12只健康杂种犬,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在全麻下拔除狗的左右第一前磨牙,彻底骚刮拔牙窝,在拔牙窝近中处即刻植入种植,在种植远中面制作一个宽3mm,深4mm的骨缺损间隙,随机选择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填充BIO-OSS与PRF混合物,对照组填充BIO-OSS,分别于4、8、12周处死动物各4只,获取完整标本,行X线片灰度值检测,进行骨密度分析;行组织学染色检测,测量新生骨面积。结果术后4、8、12周实验组灰度值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新生骨面积实验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F与BIO-OSS联合,有促进即刻种植周骨间隙修复的作用。

  • 标签: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骨间隙 即刻种植
  • 简介:一、病历摘要患者,女,20岁,主诉:嘴凸,牙齿不整齐,微笑露牙龈。5年前曾做过拔牙固定矫治。全身状况良好,其余无特殊。二、临床检查面部检查:正面观左右基本对称,微笑露牙龈约5mm。侧面观凸面型,下颌后缩,鼻唇角偏大,下唇外翻,颏唇沟深。

  • 标签: 固定矫治 推磨牙向后 种植体支抗 病例 骨性 矫正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观察牙齿畸形治疗中应用口腔正畸术联合种植支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所接收的150例牙齿畸形患者当作观察对象,并经过随机抽签的方法分成了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常规组,两组患者例数均是75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口腔正畸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接受口腔正畸术联合种植支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分组治疗以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以上均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口腔正畸术联合种植支抗应用于牙齿畸形治疗中,会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其值得推广。

  • 标签: 口腔正畸术 种植体支抗 牙齿畸形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治疗口腔正畸的过程中,应用微型种植支抗的临床安全性和稳定性。方法:选择2018-2021年在我院开展治疗的口腔正畸患者80例,采用时间分段的方式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其中,对照组应用的是常规治疗手段,观察组行微型种植支抗技术。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率和成功率为,明显要优于对照组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微型种植体 支抗 口腔正畸治疗 稳定性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比较研究聚四氟乙烯膜、几丁质膜和钛加强的聚四氟乙稀膜引导种植颊侧裂隙状骨缺损修复的作用。方法12条杂种狗,拔除左侧四个前磨牙,3各月后植入4枚直径3mm长10mm的种植,在种植的颊侧制作5mm的裂隙状骨缺损,3枚种植分别覆盖几丁质膜、聚四氟乙烯膜、钛网加强的聚四氟乙烯膜,另一种植作对熙。术后2、4、8、12周取材,测量颊侧裂隙状骨缺损高度,组织学定性及定量方法观察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盖膜的三纽从第2周开始就有明显的骨再生,至第12周时裂隙状骨缺损完全为新骨充填;对照组在任何时间点,骨缺损区新骨的量少于盖膜的三组,相差显著。结论聚四氟乙烯膜、几丁质膜和钛加强的聚四氟乙烯膜均能引导种植周围裂隙状骨缺损区骨再生。

  • 标签: 骨缺损 种植体 引导骨再生 修复 几丁质膜 实验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口腔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种植周围炎的预防效果。目的:针对100名口腔种植义齿合并糖尿病的病人进行研究,将病人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50名病人。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口腔护理干预,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SBI、PLI、PD和种植周围炎出现率。结果:研究组SBI、PLI、PD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口腔种植义齿合并糖尿病 口腔护理干预 种植体周围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