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慢性鼻窦炎因鼻窦口的堵塞而引发上颌窦息肉、囊肿的形成。上颌窦内息肉和囊肿彻底切除的手术方法仍是上颌窦根治(Cald-well-Luc手术)。近年来随着鼻内镜在临床上的应用,手术中主要是处理窦口鼻复合体,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通畅引流,使上颌窦病变愈合。我们应用经鼻内窥镜下行上颌窦中、下鼻融合开窗手术,手术创伤很小,病灶清除彻底,提高了手术的治愈率,我们于2006年10月~2014年10月经鼻内窥镜下施行上颌窦中、下鼻融合开窗治疗上颌窦病变120例(132侧),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上颌窦病变 鼻内窥镜 创伤小
  • 简介:目的探讨在开放式鼓室成形中,既能彻底清除病灶,又能恢复正常的中耳及外耳解剖结构的方法,达到提高听力的目的。方法用带蒂颞肌骨片对47例(耳)胆脂瘤型中耳炎病人于开放式鼓室成形中,行外耳壁修复重建。结果47例(耳)病人术后经0.5~3年随访,12耳听力提高15dB(25.53%),15耳提高20dB(31.91%),7耳提高30dB(14.89%),3耳提高40dB(6.38%),2耳提高50dB(4.26%);8耳提高小于15dB(17.02%)。所有重建的外耳壁及中耳乳突腔均接近正常状态,无外耳闭锁或塌陷。结论利用带蒂颞肌骨片在开放式鼓室成形中行外耳壁重建,既能彻底清除中耳乳突腔内的胆脂瘤及肉芽组织,又能保证良好的外耳和中耳的形态和功能。术后听力提高明显.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胆脂瘤 中耳炎 鼓室成形术 外耳道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喉罩气联合纤支镜中监测喉返神经功能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①19例患者甲状腺良性肿瘤12例,恶性肿瘤7例,共解剖显露喉返神经21例次。②中监测系统一次性双管喉罩、纤维支气管镜、神经刺激仪、腹腔镜高清成像系统等。③具体方法首先利用喉罩气道行全麻,然后中显露喉返神经,最后将探针用电流刺激喉返神经,将纤维镜通过喉罩气在高清显示器上观察声带活动。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8例次成功刺激声带活动,3例失败,成功率85.7%,术后1例患者出现声音嘶哑。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喉罩气联合纤支镜中观察声带活动来监测喉返神经功能安全、经济、有效。

  • 标签: 甲状腺切除术 喉返神经 术中监测
  • 简介:目的对不同类型先天性外耳狭窄闭锁的患者,实施外耳成形重建外耳改善听力。对新外耳的状态、听力变化和并发症情况进行随访,对影响远期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外耳畸形手术适应症选择、手术方案制定决策提供依据。材料方法一般资料:本文收集07年9月—10年9月期间资料完整的73例先天性外耳狭窄或闭锁行外耳成形者。入选标准依据Jahrsdoerfer的中耳评分法;术前伴难以控制的外耳感染、胆脂瘤破坏鼓室者除外;平均随访时间22.0月、平均手术年龄12.8岁。治疗方法采用耳甲切口、上鼓室入路,常规替尔氏皮片外耳植皮。新鼓膜采用颞肌筋膜或乳突骨膜外覆盖部分裂厚皮片,或小外耳皮肤转位小鼓膜形成新鼓膜;凡士林抗生素纱条紧密填塞固定外耳植皮,如无感染发生3-4周后取出,取出后常规膨胀海绵或消毒棉球扩张。结果狭窄组19例(95.0%)达实用听力(ABG〈30dB),且长期结果稳定,外耳并发症少。其中4例(20.0%)术后气骨导差小于10dB。新外耳感染及耳甲腔耳周皮肤湿疹和鼓膜外移钝角化少见。闭锁组仅27例(50.9%)获实用听力(ABG〈30dB),并发症多。两组之间在听力改善、长期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闭锁组的效果较差。结论新外耳状态、听力变化和并发症是否伴有小鼓膜和正常外耳皮肤密切相关,是影响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对完全闭锁者再造外耳需要更慎重。

  • 标签: 外耳道狭窄 外耳道闭锁 外耳道成形术 小耳畸形
  • 简介:目的探讨再造鼓膜-耳角度及锥度重塑的外科技术,以利听力重建。方法应用内-外植式(underlay-overlaygrafting)及颞筋膜-锤骨柄相嵌固定方法修复鼓膜大穿孔64例(耳),男性35例,女性29例,鼓膜穿孔病程≥3年。结果术后随访8个月-3年,其中2年以上者45例。鼓膜一期愈合率95.3%(61例),内窥镜观察鼓膜形态及耳角度满意者51例(79.7%),声阻抗测试结果示鼓膜声顺值〉1.0ml25例,≤1.0ml20例。鼓室压曲线A型36例,B型3例,C型6例。纯音测听(PTA)较术前平均提高15dBHL。结论应用内-外植法方法,结合筋膜剪口锤骨柄相嵌处理,有助于恢复再造鼓膜-耳角度锥度,是修复鼓膜大穿孔并重塑其形态的重要技术。

  • 标签: 鼓膜成形术 鼓膜形态 鼓膜-耳道角
  • 简介:患儿男,7岁。因左耳钮扣电池异物3天,伴有耳漏、疼痛,于2008年12月就诊。在异物掉入耳的第2天,患儿因耳痛告知家长,遂被带到当地县医院就诊,在门诊试图取出未能成功。在第3天时耳痛明显加重并有分泌物流出.耳阻塞感明显,转来我院治疗。查体:患儿痛苦貌,体温37.6℃,左耳廓无红肿,耳道口有铁锈色血水样分泌物流出,

  • 标签: 耳道 异物 电池 钮扣 医院就诊 患儿
  • 简介:摘要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的护理,呼吸护理最为重要。包括气管切口的护理、术后并发症观察等多个方面,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呼吸道护理
  • 简介:1980年Sharp等[1]将食道压力测定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患者呼吸驱动力的定量测量,1986年Hudgel[2]首先应用水囊式上气-食道测压定位睡眠呼吸暂停的阻塞部位。其后,随着技术的进步,上气-食道压力持续测定技术作为一种良好的多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Sleep Apnea Obstructive) 压力感受器(Pressoreceptors)
  • 简介:女,32岁。半年前挖耳时自觉左外耳内新生物,偶有刺痛感,无其他不适。半年来自觉肿物缓慢生长,伴听力下降。入院查体见左外耳道人口1cm处被一直径约0.9cm球形新生物占据,其基底位于外耳后壁,外耳道长轴平行,色暗红,

  • 标签: 外耳道后壁 皮内痣 听力下降 入院查体 新生物 刺痛感
  • 简介:声门下异物较其他部位的呼吸异物危险性更高,临床表现凶险,异物阻塞气,可发生严重的呼吸困难甚至窒息,而在肺部听诊及影像学检查特别是胸片检查时常出现假阴性,容易漏诊或误诊。当异物一旦误吸嵌顿在声门区,成年人因咳嗽反射敏感,很容易将异物咳出,但年老体弱者,牙齿缺如,喉反射迟钝所以异物也不少见。本文就我科2017年10月份收治的一例声门下异物患者的治疗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声门异物 治疗 护理措施
  • 简介:咽鼓管球囊扩张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类疾病手术方法。它主要针对咽鼓管软骨部进行扩张,具有创伤小,易于操作,有效率高且无严重并发症等特点,正在国内外广泛开展,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就咽鼓管球囊扩张的工作原理、手术方法、术后效果及并发症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 标签: 球囊 咽鼓管 手术
  • 简介:对于慢性咽鼓管功能障碍(Eustachiantubedysfunction,ETD)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经咽鼓管咽口的咽鼓管球囊扩张(balloondilationeustachiantuboplasty,BET)目前已成为治疗阻塞性ETD的新技术。目前的资料显示BET应用简单可行、安全,已使很多患者受益。BET的作用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今后应开展多中心的研究,统一手适应证及疗效评估的标准,建立随机对照,并进行长期观察,才能较为全面的评价BET对ETD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咽鼓管 球囊扩张
  • 简介:呼吸异物指喉、气管和支气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重症之一,多发生于儿童,尤以1~5岁为常见,3岁以下者更为多见。其严重程度取决于异物的性质和造成气阻塞的程度,轻者可造成肺部损害,重者为猝死的原因之一。因此,防止和妥善处理其并发症,一直为耳鼻咽喉科医务人员所重视。儿童气管、支

  • 标签: 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 异物(Foreign Bodies) 异物反应(Foreign-Body Reaction)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有人工气的ICU重症患者留置胃管的安全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本科2013年(A组)带有人工气的患者常规留置胃管情况2014年(B组)患者同等条件下使用评估、镇静、导丝、可视喉镜等方法留置胃管相比较。结果一次置管成功率从40%提高至89%,辅助工具使用和心血管不良反应减少。结论使用综合评估、药物镇静,必要时联合导丝,可视喉镜能提高留置胃管成功率,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置管方法。

  • 标签: 人工气道 留置胃管 镇静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心脏直视下行二尖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及术前危险因素术后转律的关系分析。方法对49例患有二尖瓣膜疾病合并房颤的患者,进行二尖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术后常规应用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分析双极射频消融的可行性及疗效;依照术后随访的患者是否转为窦性心律分为转律组和房颤组,应用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优势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结果术后1年随访39例,其中30例转复为窦性心律,转复率76.92%。左心房内径大小、房颤的病程长短、心电图的f波振幅高低是消融术后影响房颤转复律的危险因素。结论二尖瓣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左房内径小、房颤病程短、心电图f波振幅高的患者往往效果更为显著。

  • 标签: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二尖瓣置换 危险因素
  • 简介: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组织世界各国耳鼻咽喉科专家讨论变应性鼻炎(AR)对哮喘(AS)的影响(ARIA)时,提出“同一气同一疾病”(oneairwayonedisease)的观点。提出此观点的理由是上、下气在组织结构上是连续的,上、下气的疾病是密切相关的。但现实临床却分属二科,上气的AR属耳鼻咽喉科诊治,下气的AS属内科或呼吸科,好似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往往缺乏统一的观念。“同一气同一疾病”的提出是有依据、有道理的。

  • 标签: 下气道 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 耳鼻咽喉科 变应性鼻炎 专家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