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选择性冠脉造影是采用导管插入左右冠脉开口处注射造影剂,以显示冠脉走行和病变的技术.因其具有一定的创伤性,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并发症.

  • 标签: 冠脉造影 术中 心电图 心电监护 冠心病
  • 简介:颈动脉内膜切除(carotidendarteretomy,CEA)已经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1-3].但是近几年随着影像技术、介入材料的发展,颈动脉支架置入(carotidarterystenting,CAS)已被美国颈动脉和椎动脉疾病治疗指南推荐为CEA的替代疗法[4].为了解中国CAS的发展现状,总结经验,笔者汇总分析1997年1月-2012年3月中国CAS的手术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中国 综述文献
  • 简介: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时代,CABG治疗冠心病的实践已经改变。PCI侵入性小,具有良好的早期治疗效果,尤其是药物洗脱支架(DES)的使用,使CABG的手术指征受到很大的影响。但是,CABG相比,PCI的长期治疗效果,尤其在治疗多支血管病变方面的效果,仍是临床重要问题。本文将对这一重要领域的现状进行介绍。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比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导管射频消融(RFCA)是目前根治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最佳治疗方法。我们对2例右侧显性旁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患者采用RFCA治疗时,出现消融成功后体表心电图δ波一过性再次出现。分别经2d,6d观察6波自行消失。随访1年患者无临床发作,无δ波。有关资料认为系因RFCA的回响效应,此现象对术后处理及

  • 标签: 室上性心动过速 导管射频消融术 回响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碱性溶液耳浴加微波照射治疗真菌性外耳炎的临床疗效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06例真菌性外耳炎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派瑞松软膏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碱性溶液耳浴加微波照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并且进一步总结临床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94.33%,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7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碱性溶液耳浴加微波照射治疗真菌性外耳炎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碱性溶液 微波照射 真菌性外耳道炎
  •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颈动脉内膜剥脱(CEA)颈动脉支架成形(CAS)在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中的作用。方法对16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其中84例为CEA组;82例为CAS组。初级终点设定为术后30d内发生卒中、死亡或心血管意外,或随访6个月内的同侧卒中或死亡;次级终点为手术或血管内治疗相关的并发症,或6个月内的重度再狭窄。结果CAS组有8例达到初级终点,累积发生率为9.8%;18例达到次级终点,发生率为22.0%。CEA组有10例达到初级终点,发生率为11.9%;16例达到次级终点,发生率为19.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AS在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时,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CEA是相同的。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动脉内膜切除术 多中心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血管成形术
  • 简介:颈动脉分叉处独特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决定了该处是动脉粥样硬化最易发生的部位,造成管径的狭窄而导致脑组织远端血流动力学性梗死。另外,沿颈动脉球内侧壁的血流保持层流,有着很高的流速和很强的剪切力,而其外侧壁处血流的分离、停滞、湍流和复杂震荡的剪切力都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脱落。因此,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导致卒中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占卒中发生的10%~20%),对其治疗是多年来受全球关注的热点。

  • 标签: 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 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血流动力学特征 颈动脉分叉 剪切力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4例(18个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经验。方法手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充分准备,介绍人工颈椎间盘的知识,指导患者呼吸系统功能锻炼,唤醒试验练习,颈托的佩戴方法;手术后加强体位护理、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及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正确的康复锻炼及出院指导等。结果14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期,未发生并发症,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结论做好手术全过程的护理,尤其是加强术后护理,对巩固手术疗效和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 标签: 颈椎间盘假体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心律失常是心脏起搏器植入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对某些严重心律失常的正确分析、处理,以及是否及时,可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率,甚或危及患者生命。现总结如下。1资料方法本资料为1990年以来手术者86例,男46例、女40例,年龄18~83(61±5.2)岁。冠心病56例:含急性心肌梗死(AMI)1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16……

  • 标签: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心律失常 手术并发症 处理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B型利钠肽(BNP)水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房颤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98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并发房颤将其分为房颤组(n=37)和窦律组(n=61).收集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疾病史、心功能检查、实验室检查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BNP房颤的关系.结果房颤组患者年龄、术后24hLVEF大于窦律组,术后24h血清BNP、hs-CRP水平高于窦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龄、术后24hLVEF、术后24hBNP、术后24hhs-CRP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868、1.285、1.784、1.4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血清BNP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房颤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5(95%CI0.794~0.915),血清BNP最佳临界值为107.28pg/ml,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6.35%、82.11%,准确度为75.29%.结论血清BNP水平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24h内及时检测可作为预测房颤的重要指标.

  • 标签: 利钠肽 冠状旁路移植术 心房颤动 预测价值
  • 简介:目的比较单纯机械取栓动脉溶栓复合(支架置入、球囊扩张、机械碎栓)其他方式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包头市中心医院2004年1月—2012年1月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6例,其中17例采用动脉溶栓复合其他方式(简称复合治疗组),对19例采用单纯机械取栓(简称机械取栓组)。采用心肌梗死溶栓分级标准(TIMI)判断血管再通情况。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复合治疗组和机械取栓组血管再通患者比率分别为76.5%(13/17)、100%,P=0.025;残余狭窄率≤30%者,分别为11.8%(2/17)和47.4%(9/19),P=0.021;治疗后24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两组改善者分别为17.6%(3/17)和52.6%(10/19),P=0.029。②治疗时,复合治疗组和机械取栓组栓子脱落发生率分别为5.9%(1/17)和5.3%(1/19),P=0.935;穿支血管闭塞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9%(1/17)和0,P=0.284。治疗后24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1.8%(2/17)和10.5%(2/19),P=0.906;两组均无患者发生治疗后急性血管再闭塞的情况;病死率分别为11.8%和10.5%,P=0.906。③治疗后3个月随访mRS≤1分者,复合治疗组和机械取栓组分别为52.9%(9/17)和89.5%(17/19),P=0.015。结论单纯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复合其他方法比较,安全性接近;但由于单纯机械取栓的血管再通率高,短期效果可能要略好于动脉溶栓联合机械方法,但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

  • 标签: 脑梗死 急性 血栓溶解疗法 血管成形术 机械碎栓 机械取栓
  • 简介: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的麻醉和围期管理.方法择期OPCAB患者18例,ASA分级Ⅲ~Ⅳ级,采用咪达唑仑、依托咪酯、普鲁泊福、芬太尼、维库溴铵、异氟烷等行常温静吸复合全麻.中应用硝酸甘油、艾司洛尔、去氧肾上腺素、尼卡地平、山莨菪碱.结果18例手术均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围期循环稳定,无麻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OPCAB的麻醉和围期管理的关键在于维持心肌氧供需的平衡,避免加重心肌缺血,同时要维持血液动力学平稳.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麻醉 围术期 OPCAB 体外循环 ECC
  • 简介:摘要总结了17例患者鼻窦球囊扩张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鼻窦球囊扩张现行经鼻内镜鼻腔鼻窦手术在手术过程及预后方面的不同之处;中针对新的手术方式对原有鼻内镜鼻腔鼻窦手术护理的基础上做适当改进以适应手术需要。鼻窦球囊扩张可有效减少患者的痛苦,减轻护理工作者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鼻窦球囊扩张术 慢性鼻窦炎 蝶窦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临床诊疗体会。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11年7月~2014年10月间腹腔镜胆囊切治疗的24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45例病人中,顺利完成手术237例,5例因胆囊周围粘连严重转开腹,2例发生胆囊动脉和肝右动脉出血,中处理成功未中转开腹,1例因炎症较重,解剖关系辨认不清至胆总管横断伤,中及时发现并中转开腹,在直视下行胆总管修补,胆总管内置“T”管,术后支撑6个月拔管,手术时间前期约90~120分钟左右,近两年逐步缩短至50分钟左右,住院时间平均约3~5天。213例术后随诊均无发热、黄疸等症状。结论严格掌握LC手术适应证,加强基本功训练,熟练掌握手术器械,严谨的学术态度,果断及时地中转开腹手术是避免和处理LC手术并发症的重要方法。

  • 标签: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 腹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