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肿瘤生物标志检验中运用化学发光免疫法的价值。方法:实验对象90例为体检者,入院后以随机双盲法分为健康体检者即参照组(n=45)、肿瘤患者即实验组(n=45)两组,均予以化学发光免疫法检验,并对比检验价值,研究起止时间为2022年3月-2023年5月。结果:实验组的肿瘤生物标志检验结果和阳性率均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验肿瘤生物标志的价值较高,可提高阳性率,给临床医师提供可靠依据,推荐应用。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法 肿瘤生物标志物 检验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肿瘤生物标志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法的应用及阳性率情况。方法:以2022年05月-2023年11月为研究起止时间,选取此时我院收治的肿瘤疾病患者49例并纳入患病组。选取同一时段我院接收的健康体检者49例并纳入参照组。二组纳入者均同意进行肿瘤生物标志检验,且检验方法即化学发光免疫法。评析指标:二组的肿瘤生物标志含量、各标志阳性率。结果:在检验后,患病组的肿瘤生物标志含量高于参照组(P<0.05);患病组的各标志阳性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为肿瘤疾病患者诊断时,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的肿瘤生物标志检验能够更好的了解标志含量,反映机体状况,对确诊肿瘤病变有一定意义。

  • 标签: 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 化学发光免疫法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黄芪提取长期服用的安全性研究。方法 采用限量法的雌、雄性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体外哺乳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90天经口毒性试验。结果 采用限量法,在本试验条件下黄芪提取雌、雄性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的LD50大于20.0g/kg·BW,根据急性毒性剂量分级标准,该样品属实际无毒级;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体外哺乳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黄芪提取以2g/kg·BW、4g/kg·BW 和6g/kg·BW的剂量经口给予大鼠90天,受试动物一般情况良好,体重、食物利用率、脏器重量、脏器系数均无异常改变;眼部检查未发现异常变化;尿液指标、血液学指标及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各脏器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见与受试样品有关的病理改变。结论 黄芪提取长期服用具有安全性。

  • 标签: 黄芪提取物 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山药提取长期食用的安全性研究。方法 采用限量法的雌、雄性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体外哺乳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90天经口毒性试验,致畸试验。结果 采用限量法,在本试验条件下山药提取雌、雄性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的LD50大于20.0g/kg·BW,根据急性毒性剂量分级标准,该样品属实际无毒级;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体外哺乳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山药提取以1g/kg·BW、2g/kg·BW和3g/kg·BW的剂量经口给予大鼠90天,受试动物一般情况良好,体重、食物利用率、脏器重量、脏器系数均无异常改变;眼部检查未发现异常变化;尿液指标、血液学指标及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各脏器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见与受试样品有关的病理改变。山药提取对大鼠未见母体毒性、胚胎毒性和致畸性。结论 山药提取长期食用具有安全性。

  • 标签: 山药提取物 大鼠 长期毒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化验室微生物检验在制药厂的药品质量检验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要求在检验过程中建立相应的工作管理体系和管理程序,以保证化验室的微生物安全,从而确保生产环境和设备的清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药品检验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才能生产出符合人民群众需要的合格药品,因此,要想使化验室微生物检验的质量管理水平得到充分的提高,就需要从化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人员管理和检验各个阶段加强管理。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化验室药品微生物检验管理进行探讨。

  • 标签: 化验室 微生物检验 药品检验 管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阴道分泌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0例尿常规检测的女性患者,分为对照和观察两组,对照组为阴道分泌污染的尿液样本,观察组为未污染的尿液样本,进行了实验对比研究。结果:阴道分泌污染的尿液样本在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以及尿液pH值和比重方面与未污染样本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阴道分泌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具有显著影响。为确保尿常规检验的准确性,临床医生和检验人员需高度重视尿液样本的采集和处理过程,避免阴道分泌的污染。

  • 标签: 阴道分泌物 尿常规 临床检验 实验对比
  • 简介:摘要:随着中药提取在医药领域应用的广泛,其质量管理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中药提取的标准管理体制,探讨了中药提取标准管理的思路,包括质量标准制定、生产工艺规范、质量控制全程性和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然后,提出了中药提取标准管理的对策,包括质量标准建立、生产工艺优化、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和信息化管理引入。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推动中药提取物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为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 标签: 中药提取物 标准管理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蜂王浆提取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长期毒性。结果:大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蜂王浆提取属于无毒物质。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体外哺乳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长期毒性实验,受试动物一般情况良好,试验结束时雌雄大鼠体重、总增重、总摄食量及总食物利用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脏器重量、脏器系数均无异常改变;眼部检查未发现异常变化;尿液指标、血液学指标及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各脏器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见与受试样品有关的病理改变(P>0.05)。结论:蜂王浆提取连续灌服90天对SD大鼠无不良影响,提示其长期服用具有安全性。

  • 标签: 蜂王浆提取物 大鼠 长期毒性
  • 简介:摘要:β-抑制蛋白2(β- arrestin2)属于抑制蛋白家族成员,可通过GPCRs 信号通路中影响细胞的生长、凋亡及免疫功能;通过抑制NF- κB 的活性,从而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改善胰岛素抵抗、缓解内毒素诱导的肝脏损伤、抑制癌细胞增殖。本文对β- arrestin2的结构和功能做一综述。

  • 标签: β-抑制蛋白2 2型糖尿病 癌细胞凋亡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柴黄清热颗粒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方法 :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1105,1106,采用薄膜过滤法测定需氧菌总数,采用平皿法测定霉菌和酵母菌总数,通过3次独立平行试验,计算各试验菌的回收率,结果,各组的菌株回收率均在0.5~2的范围内,控制菌(大肠埃希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耐胆盐革兰阴性菌)适用性试验满足要求。结论:采用此法能有效检测柴黄清热颗粒微生物限度检测,所确立的柴黄清热颗粒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准确可靠,可行性强。

  • 标签: 柴黄清热颗粒 微生物限度检查 方法学验证 培养基稀释法
  • 简介:摘要:在现代药品制造流程中,质量控制(QC)被视为确保药品安全与有效性的核心环节,其中,微生物检测被视为QC的一个关键环节,它起着其他药物无法代替的作用,对预防药品污染,确保药品质量。伴随着生物技术不断地进步,微生物检测技术得到了不断地创新和发展。目前常用微生物检测方法主要有传统培养法、生化试验法和近年新兴分子生物学方法,但这些方法利弊不同,因此,根据不同种类药品及微生物污染选择合适的检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药厂 QC微生物检测技术 优化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葛根枳椇子提取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方法 采用限量法的雌、雄性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体外哺乳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90天经口毒性试验,致畸试验。结果 在本试验条件下,葛根枳椇子提取雌、雄性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的LD50大于15000mg/kg.bw,根据急性毒性剂量分级标准,该样品属实际无毒级;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体外哺乳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葛根枳椇子提取以0.83g/kg.bw、1.67g/kg.bw、3.33g/kg.bw的剂量经口给予大鼠90天,受试动物一般情况良好,体重、食物利用率、脏器重量、脏器系数均无异常改变;眼部检查未发现异常变化;尿液指标、血液学指标及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各脏器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见与受试样品有关的病理改变。葛根枳椇子提取未见致畸作用。结论 葛根枳椇子提取长期食用是安全的。

  • 标签: 枳椇子 急性经口毒性 遗传毒性 90天经口毒性 致畸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女性患者尿常规临床检验中阴道分泌对结果的影响。方法:2022年9月至2023年5月,选取84例于我院接受尿检的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研究组女性对阴道采取特殊处理,参照组女性采取不做任何处理,对比两组样本检出率状况。结果:经检验,对两组患者尿检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蛋白质、上皮细胞检出率进行对比,数据有差异,P<0.05。结论:女性阴道结构较为复杂,在尿检时容易受到分泌影响;在本文中对研究组女性阴道提前做特殊处理后检验结构更加准确,有应用价值。

  • 标签: 阴道分泌物 尿常规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对药品实施微生物限度检测,研究可能导致误差的各种因素,并探究误差影响因素及分布情况。在进行药品微生物限度测定时,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并且确保所有使用的工具都经过了规范化的消毒和杀菌。应当重视培养基的质量以及实验液的配置,以确保菌落计数的准确性;通过精确控制可能产生的误差,有效地降低和避免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测的不准确性。

  • 标签: 药品微生物限度 检验误差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尼麦角林的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20版通则1105、1106,通过加入中和剂,采用薄膜过滤法,用pH值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冲洗过滤,通过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分别计算各试验菌每次试验的回收率并对控制菌的检查法进行适用性试验,确定适宜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结果: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回收率在50%~200%之间,大肠埃希菌(控制菌检查)适用性试验满足要求。结论:此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尼麦角林原料非水溶性致前处理困难的问题,并有效的消除本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内在干扰的抑菌活性,可用于尼麦角林微生物限度计数和控制菌检测。

  • 标签: 微生物限度 尼麦角林 适用性试验 薄膜过滤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微生物检验中运用快速检验技术的价值。方法:研究时间定在2023年01月-2024年01月,选取此时段我院接收的感染性疾病患者120例展开分析,按照随机抽样分组法平均分租,60例/组,均进行微生物检验,且参照组应用常规检验技术,实践组应用快速检验技术。评析、处理二组的出具结果时间、阳性检出率。结果:经过检验后,实践组的出具结果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实践组的阳性检出率与参照组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微生物检验时,应用快速检验技术可在保障阳性检出率的同时缩短出具结果时间,建议研究使用。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快速检验技术 出具结果时间 阳性检出率
  • 简介:摘要:在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国家、社会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关注度也在提高,制药企业需要结合现实需求做好考虑,主动针对制药工艺和技术水平进行强化,保证能够适应当前竞争较为激烈的医疗卫生行业。为此,制药企业应重视生物制药技术等先进性内容在制药方面的重要价值,围绕常用的生物制药技术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分析、讨论工作。本文就生物制药技术在制药工艺中的应用实践进行研究,以期推进制药工艺的优化发展,从而为我国医疗水平的提升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 标签: 生物制药技术 制药工艺 药物研制
  • 简介:摘要:目前,随着技术的创新和提高,生物制药技术应运而生。通过不断改进和细化,该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能够以合理的方式获得药物,防止了对人们健康的不良影响,避免了污染的发生。制药工艺包括多种类型,每种类型的制药工艺的有效性都非常高。具体类型为抗肿瘤药、免疫药、神经系统药,这些药有利于提高医疗标准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根据市场需求,生物制药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充满希望。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加强生物制药技术的探索和分析,科学合理地使用制药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相关技术优势。

  • 标签: 生物制药技术 制药工艺 创新应用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