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选择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术前、常规以及术后等护理,同时注重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该例患者经精心护理康复出院。加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护理工作,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同时也为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护理提供护理参考。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选择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术前、常规以及术后等护理,同时注重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该例患者经精心护理康复出院。加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护理工作,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同时也为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护理提供护理参考。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动态心电图应用在心房颤动伴II度房室传导阻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随机挑选医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100例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中并发I度房室传导阻滞40例患者设为研究1组,将并发II度房室传导阻滞60例患者设为研究2组,给予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比较心电图结果。结果:研究2组患者颤动发生次数及心率均小于研究1组,长间歇时间长于研究1组(P<0.05)。研究2组患者在动态心电图诊断方面,平均心室率≤70次/min、长间歇时间≥1.5s诊断阳性率较高。结论:心房颤动伴II度房室传导阻滞诊断中应用动态心电图可以获得较高价值,可以及时评估房室传导阻滞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房颤动 房室传导阻滞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报道1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合并急性左心衰的护理经验。方法:1例高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合并急性左心衰。经积极治疗、密切观察心电、呼吸及生命体征,做好临时起搏器护理及出入量管理,及时观察及处理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术后当天出现起搏心律,经调整药物及起搏参数后未能恢复自主心律,后起搏接触不良,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并发急性左心衰,经对症处理后转心内重症监护室(CCU)进行严密监护,后病情稳定转出病房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第11天康复出院。结论:对于高龄、有多种合并症、体质差、手术风险高的高危患者行微创手术治疗,能较常规术式简化手术流程,减少患者痛苦,重点做好术后并发症观察及护理,及时处理并发症,能保证患者术后安全,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 标签: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传导阻滞 急性左心衰 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TAVR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AS患者选择此微创手术作为治疗手段。然而,术后新发传导阻滞是TAVR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导致患者需要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预后。因此,识别和预测TAVR术后NOCDs的危险因素对于优化手术方案和患者管理至关重要。

  • 标签: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新发传导阻滞 危险因素 预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IF通道阻滞剂对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ejection fraction,HFpEF)患者动脉硬度、脉搏传导特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03月-2023年5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80例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年龄在18-75岁之间,均接受过心脏超声检查,确诊为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表法均分成2组,对照组(n=40,常规心力衰竭治疗包括利尿剂,ACE抑制剂、ARB类或ARNI,β-受体阻滞剂),联合组(n=40,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IF通道阻滞剂治疗),治疗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LVEF水平比治疗前明显提高,而BNP水平比治疗前更低,且联合组指标水平改善幅度更大,脉搏传导特异性(baPWV)、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动脉硬度(AB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采取联合方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IF通道阻滞剂治疗)治疗,可有效改善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患者的血管硬化程度明显改善、降低脉搏传导速度。改善心功能,联合用药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可提高疗效。

  • 标签: IF通道阻滞剂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肋间神经阻滞及硬膜外阻滞用于单孔胸腔镜肺手术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单孔胸腔镜肺手术患者共100例,随机分3组比对,分别采取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25例)、肋间神经阻滞(25例)及硬膜外阻滞(50例),比较三组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术后24小时内有效按压次数、术后补救镇痛次数、不良反应。结果: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硬膜外阻滞的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术后24小时内有效按压次数、术后补救镇痛次数相似,P>0.05。但肋间神经阻滞的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早于其他两组,术后24小时内有效按压次数、术后补救镇痛次数多于其他两组,P<0.05。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肋间神经阻滞的不良反应相似,P>0.05。但硬膜外阻滞的不良反应多于其他两组, P<0.05。结论:肋间神经阻滞是一种安全、简便的方法,但其止痛作用不明显。硬膜外麻醉是一种有效的止痛方法,但是手术过程繁琐,且有较高的副作用及并发症。超声导向下椎旁神经阻滞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可有效降低术中及术后镇痛药物的用量,缩短病人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副作用及并发症,适合大部分胸外科术后镇痛。

  • 标签: 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 肋间神经阻滞及硬膜外阻滞用于单孔胸腔镜肺手术的临床效果对比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邓辉
  • 学科: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 创建时间:2024-05-13
  • 出处:《大健康杂志》 2024年第3期
  • 机构:达州市华康医院,四川省达州市,635000,在医学手术、疼痛管理中,神经阻滞麻醉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麻醉方式。麻醉师将麻药注射到患者神经周围或鞘内,以此来阻断神经传导,达到麻醉的目的。神经组织麻醉属于局部麻醉的一种麻醉技术,相较于全身麻醉减少了较多的副作用,大大提升了患者的术后康复速度,同时还降低了麻醉可能带来的风险。接下来让我们来认识一下神经阻滞麻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与连硬外阻滞麻醉在分娩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1年 11 月至 2022年 11 月在我院分娩的 80 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40 例。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连硬外阻滞麻醉。比较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优于连硬外阻滞麻醉,有起效快,镇痛效果好,缩短产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 连硬外阻滞麻醉 分娩镇痛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方肌阻滞与蛛网膜下腔阻滞对剖宫产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纳入60例剖宫产患者,结合镇痛方案差异进行分组,以蛛网膜下腔阻滞为对照组,腰方肌阻滞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剖宫产产妇治疗后的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泌乳时间、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视觉模拟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腰方肌阻滞用于剖宫产临床镇痛效果确切,优于蛛网膜下腔阻滞

  • 标签: 腰方肌阻滞 蛛网膜下腔阻滞 剖宫产患者 术后镇痛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s Anterior Plane Block, SAPB)与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TPVB)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23.02~2024.02期间,在本院接受胸腔镜乳腺癌根治术的80例患者,对照组40例,给予胸椎旁神经阻滞,观察组40例,给予前锯肌平面阻滞,分析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麻醉T0、T2没有显著差异,观察组T1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阻滞起效时间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差异;观察组患者阻滞操作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均有较好的麻醉效果,但前锯肌平面阻滞阻滞操作时间更短,术中效果更优。

  • 标签: []前锯肌平面阻滞 胸椎旁神经阻滞 乳腺癌根治术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联合应用B超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手术患者共54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采取不同麻醉方法,对比两组手术各阶段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指标。结果:观察组在术中各阶段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心率指标在各阶段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锁骨骨折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臂丛神经阻滞可形成更好的麻醉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胸腔镜术中胸椎旁神经阻滞与前锯肌平面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择取本院80例胸腔镜手术患者(2022.01-2023.12)深入分析,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前锯肌平面阻滞麻醉),各组40例,对比两组麻醉效果、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结果:术后6、12、24 h观察组静息时、咳嗽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效果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与前锯肌平面阻滞均可达到镇痛效果,其中前锯肌平面阻滞在胸腔镜术后镇痛效果更好,可达到预期麻醉效果,可推广。

  • 标签: 胸腔镜 胸椎旁神经阻滞 前锯肌平面阻滞
  • 简介:摘 要:针刺神经引起的异常感觉是用来定位周围神经系统的,但受个体差异、麻醉师内注射操作的技术水平和与患者的配合程度的影响,不仅会导致异常穿刺和多次穿刺检查,这不仅加重了患者的困难,还造成了周围神经阻滞不完全等问题。随着超声波科学技术的进展,超声波在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运用也日益广泛, 通过超声波显像直接识别出神经和周围结构,在引导下穿刺,直接地看到局部麻药的弥散状态,提高麻醉疗效。应用于超声诱导可以对臂丛神经阻滞产生有效的作用,也能够减少麻醉持续时间,从而延长麻醉作用的持续时间,从而有效防止了并发症,因此有着良好的临床使用意义。

  • 标签: 超声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为读者介绍神经阻滞麻醉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临床应用。首先,我们将解释神经阻滞麻醉与全身麻醉的区别,以及它在不同手术领域中的应用。其次,我们将详细介绍几种常用的神经阻滞麻醉技术,包括脊髓麻醉、硬膜外麻醉、perineural阻滞和周围神经传导阻滞。我们还将讨论神经阻滞麻醉的风险和并发症,以及如何进行前期准备和操作。最后,我们将总结神经阻滞麻醉的优势和局限,并展望其未来发展的潜力。

  • 标签: 麻醉科普 神经阻滞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进行上肢手术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5例)接受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55例)接受传统盲探法神经阻滞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评估、麻醉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平均麻醉效果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操作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阻滞麻醉 上肢手术 超声引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阻滞麻醉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筛选我院接收的下肢手术患者200例,将入选的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组别包括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中有患者100例,对照组患者手术给予腰硬联合麻醉方案;观察组则采取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阻滞麻醉方案,对比分析两组取得的麻醉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最终结果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麻醉过程中及麻醉后的心率、血压以各指标数据结果均占据优势,患者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在临床手术中采取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阻滞麻醉方案,可进一步提高手术麻醉效果、手术安全性以及预后效果。

  • 标签: 超声引导 髂筋膜阻滞麻醉 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