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同一病人在不同时间点采集尿标本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情况。方法:使用半自动尿分析仪(优利特 -50)对 110例患者同一天内的晨尿以及 2次晨尿进行干化学以及尿沉渣定量检测,分析检测结果。 结果:晨尿和2次晨尿尿糖 (GLU)、硝酸盐 (NIT)、尿蛋白 (PRO)以及白细胞 (WBC)含量具有显著差异;晨尿和 2次晨尿白细胞、变形红细胞以及上皮细胞 (EC)含量也具有显著差异。 2次晨尿的红细胞数量明显高于 1次晨尿。 结论:2次晨尿可以替代晨尿用于干化学以及尿沉渣定量检测,不影响检测的准确性,还可以在 2小时内完成检测工作,不会使尿中的红细胞和白细胞以及管型等发生变形,也不会使红细胞和白细胞溶解,可以有效提高检测结果的阳性率,推荐留取 2次晨尿用于干化学和尿沉渣定量检测。

  • 标签: 尿标本 晨尿 2次晨尿 干化学检测 尿沉渣定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不同强度和时间电磁辐射作用下小鼠迷宫结果的差异分析。 方法 将 80 只小鼠随机分为不同场强照射组和对照组比较各组小鼠 自主活动测试 和 穿越平台速度的差异 。 结果 一般行为观察, 与对照组小鼠对比,经过中频交变磁场照射过的各组小鼠活跃度减低,个别小鼠有死亡 。 各组小鼠自主活动测试,其运动路程、运动速度、运动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结论 长期的磁场照射可能会给动物,甚至人类造成一些影响。

  • 标签: 电磁辐射 小鼠迷宫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尿路感染患者在尿常规检查中不同尿检时间的诊断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病例数选取我院收治的尿路感染患者40例,纳入时间为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给予所有纳入研究对象均在尿常规检查中选取不同时间段(30min、1h、2h、3h),分析以上时间段对尿路感染患者尿常规检查的影响。结果 经对比分析,不同时间段(30min、1h、2h、3h)尿常规检查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 pH 值等相关指标对比,未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尿检时间在尿路感染患者尿常规检查中并未出现较大的影响,其诊断结果均可以作为临床诊治依据,具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尿检时间 尿路感染 尿常规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氢食物饮食和禁食时间在基础呼气氢浓度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8年4月-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因腹痛查因入院的患者100例,测定所有患者晨起状态下的基础呼气氢浓度,结合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前2d的食物摄取种类以及前1d的晚餐时间,分析饮食和禁食时间对患者基础呼气氢浓度的影响。结果100例患者中①禁食时间高于12h的患者有63例,这其中有10例患者为48h非产氢饮食,10例患者为24h非产氢饮食,12例患者为早餐产氢饮食,17例患者为中餐产氢饮食,14例患者为晚餐产氢饮食,对比所有患者的基础呼气氢浓度,晚餐产氢饮食患者的基础呼气氢浓度明显高于48h非产氢饮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禁食时间低于12h的患者有37例,对比禁食时间高于12h的患者,空腹氢浓度明显增高,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48h禁产氢食物患者在基础呼气氢浓度方面的数据与24h禁产氢食物患者无明显差异,禁食时间高于12h的患者在基础呼气氢浓度方面的数据低于禁食时间低于12h的患者,因此,患者接受氢呼气试验前,禁食时间需要高于12h,禁产氢食物时间需要高于24h。

  • 标签: 饮食 禁食时间 基础呼气氢浓度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末梢全血标本的检测时间对血液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用专用的血液分析仪器对32例末梢全血标本进行分别采血,采血之后的5、10、30分钟里连续进行检测,对血液结果中的RBC、HCT、PLT等重要指标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在采血之后的5、10、30分钟与0分钟进行比较,发现WBC、PLT、LYM%、NEN%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也就是P小于0.05,其他参数在统计学上无意义;采血后的5分钟和30分钟进行比较,10分钟与30分钟比较,PLT存在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而其他参数见则无意义。结论利用专业仪器进行末梢全血检测时,若在采集之后立刻对样本进行检测,那么会对有些指标产生影响,所以应在5到10分钟之内检测样本。

  • 标签: 末梢全血 检测时间 血液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分娩产妇在不同时间实施康复护理,分析对盆底功能影响的效果。方法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分娩的健康产妇中,选择其中的80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实验1组和实验2组,每组中安排40名患者。实验1组在产后2个月进行康复护理,实验2组在产后1个月实施康复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盆底功能恢复的效果。结果在盆底压力康复有效率、盆底肌Ⅰ类纤维肌电压、手侧阴道横断面肌力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与实验1组相比,实验2组都是比较有优势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分娩产妇在早期实施康复护理,能有效恢复产妇盆底功能,降低产妇盆底受损的概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有非常大的价值和意义。

  • 标签: 不同时间 康复护理 产后盆底 恢复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肝硬化患者实施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后,其血小板各指标水平以及凝血酶原时间情况。方法将我院2017月-2019年4月内的6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是否出血为分组标准,出血者30例设观察组A,未出血者30例设观察组B;同时选取该时段内我院体检健康者30例设对照组;分析探究①对照和观察两组、②观察组A、组B两组血小板各指标、凝血酶原时间。结果其一①比较平均血小板体积,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②比较血小板计数、大血小板压积,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③比较凝血酶原时间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④比较血小板分布宽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其二①比较血小板计数、大血小板压积,观察组A低于观察组B,P<0.05。②比较血小板分布宽度,观察组A高于观察组B,P<0.05。③比较平均血小板体积,观察组A高于观察组B,P<0.05。④比较凝血酶原时间,观察组B低于观察组A,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通过血小板指标以及凝血酶原时间检验,对临床诊断治疗具有明显效果。

  • 标签: 肝硬化 凝血酶 血小板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时间护理对胃肠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满意度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共计接受胃肠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研究年限在2020年4月至2021年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不同温度、时间制备的新鲜血浆进行检测,观察FⅤ、FⅦ、FⅧ、FⅨ、FⅩ凝血因子活性的变化情况,以发挥对临床血浆输注或制备冷沉淀选择原料血浆的指导作用。方法在2℃~6℃、15℃左右和室温各制备20份血浆,每一试管留取5ml,同一温度、不同时间来源于同一份血浆,分别于6h、8h、10h、14h、18h速冻标本,并在72h内将速冻成固体的血浆与37℃水温解冻后立即运用血凝法检测各凝血因子活性。结果2℃~6℃环境中保存的血浆在6h、8h、10h、14h、18h内Fib、FⅦ、FⅨ、FⅩ因子活性的降低不是太明显,但均在正常范围内,而FⅤ、FⅧ因子活性在6~10h也在正常范围,但在14~18h时出现低于正常值的现象。15℃左右和室温保存的血液在6~10h制备FFP中的Fib、FⅦ、FⅨ、FⅩ因子活性下降速度不明显,FⅤ、FⅧ因子随着温度升高和保存时间的延长活性下降速度明显,8~10h与6h相比,所有凝血因子水平的降低都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集的血液保存在2℃~6℃环境中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中凝血因子活性优于15℃、室温情况下保存血液制备的FFP,建议血站成分科制备冷沉淀原料血浆时,最好用2℃~6℃冷藏环境6~10h内和15℃、室温环境下8h内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作为制备冷沉淀的原料血浆。

  • 标签: 不同温度 不同时间 冰冻血浆 凝血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采集之后的存储时间对红细胞的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的对策。方法针对本次研究工作,将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采集的500例献血人员的血液作为研究样本,然后对这些采集的血液进行观察,包括血液中的RBC-C3d和RBC-SOD等参数方面的变化情况,同时对不同数据之间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本次研究中的样本样本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血液在存储1d、15d和30d时的各项参数变化情况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且存储时间为15d和30d的血液在RBC-C3d和RBC-SOD等参数方面要明显低于存储1d的血液样本,参数数据最低的是存储时间在30d的血液样本,且不同存储时间的血液样本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血液存储来说,随着时间的增加,其血液的免疫功能逐渐下降,从而造成患者在临床治疗中输血只能满足人体的正常血液需求,但对于血液中包含的免疫物质,输血工作无法进行满足,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对患者进行输血治疗。

  • 标签: 献血 血液存储时间 红细胞免疫 临床安全输血
  • 简介:目的探讨透析开始时,以及长期随访中的焦虑抑郁状态对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率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共纳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2002年2月至2007年2月新增腹膜透析患者240名,随访至死亡、转为血液透析、肾移植或观察终点(2008年2月)。收集患者透析开始时的人口学资料、生化参数、残余肾功能和透析充分性作为基线值。分别于透析开始,透析后1、2、3年采用Hamilton焦虑抑郁量表评估出基线和时间平均的焦虑抑郁积分。结果患者年龄(59.2±14.2)岁,40%为男性。平均随访时间(34.7±12.9)月,随访结束时64名(26.7%)患者死亡。老年、残余肾功能好和基线焦虑积分较低相关,男性、年收入水平高和基线抑郁积分较低相关(P〈0.01)。单变量的COX回归分析提示,基线的焦虑/抑郁积分不是死亡的预测因子。而时间平均的焦虑/抑郁积分,无论是单变量还是多变量分析(经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糖尿病,教育程度,经济收入水平,血红蛋白,血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周总尿素清除率和平均动脉压校正),均显示为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时间平均的焦虑抑郁积分是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应在长期随访中密切关注其焦虑抑郁状态。

  • 标签: 腹膜透析 焦虑 抑郁 死亡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催产素引产时间对足月羊水过少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86例足月羊水过少孕妇,按催产素累计使用时间分为3组,即<9h组、9~18h组、≥18h组。对比产妇妊娠结局、围产儿结局及羊水污染率。结果 ≥18h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羊水污染率、宫内窘迫率显著高于<9h组、9~18h组(P<0.05),<9h组与9~18h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羊水污染率、宫内窘迫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Apgar评分<7比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足月羊水过少孕妇催产素引产时间≥18h时,不良妊娠结局和不良围产儿结局发生率明显增高。

  • 标签: 催产素 引产 足月妊娠 羊水过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在肝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进行PT测定的肝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60例患者PT测定报告作为依据,针对性给药进行抗凝血治疗后,显效37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7%。结论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是临床抗凝治疗的重要监测指标,规范化操作,可为肝病临床抗凝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正确指导用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加以重视。

  • 标签: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PT 肝病 临床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不同保存时间及温度下凝血功能的变化,为临床合理有效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留取新鲜冰冻血浆40例,在融浆机37℃25min融化后均分为2份,1份于(4±2)℃条件下保存,另1份于(25±2)℃条件下保存,所有样本在融化后0、4、24、48和72h分别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同时进行凝血因子Ⅴ、Ⅶ、Ⅷ、Ⅸ活性以及APTT和PT检测,并对每份样本进行需氧菌和厌氧菌血培养。结果: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在4℃和25℃保存72h后均能形成稳定血凝块,且无细菌生长,反应凝血因子活性及血凝块特性的ACT和TMA在保存4、24、48和72h时间点与0h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同一保存时间点的两个不同温度间无差异。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保存48和72h时凝血因子Ⅴ活性水平在4℃与25℃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25℃温度保存时活性衰减比4℃温度保存时快。结论: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保存72h时虽然有部分凝血因子活性的衰减,但仍能形成稳定血凝块,临床血浆输注过程中融化后保存72h的血浆可用于临床患者凝血因子的补充,尽量避免血液成分的浪费。

  • 标签: 新鲜冰冻血浆 血栓弹力图 凝血因子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时间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各38例:一组实施急诊护理路径(观察组),一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对照组),观察两组的入院至初诊时间、初诊至转入专科时间、急救时间并进行比较,分别在入院和出院时检测患者的NIHSS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入院至初诊时间比较示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初诊至转入专科时间比较示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急救时间比较示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入院时两组的NIHSS评分比较示没有显著差异(P>0.05),出院时再进行比较示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可显著提高急救效率、缩短急救时间、改善预后,值得应用及推广。

  • 标签: 急诊护理路径 急性脑卒中 急救时间 预后 影响
  • 简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病情较重,并发症较多,死亡率较高。对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因此,不同时间开通血管对患者的预后影响较大。为了解不同时间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的影响,作者对我院经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血管再通 不同时间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