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医院儿科发生耐甲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其感染提供合理的依据。方法收集某医院儿科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的住院病历,采取对照的方法,以发生MRSA感染39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发生甲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感染53例作为对照组,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医院儿科MRSA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在统计的时间范围内,单因素分析统计结果表明,病毒感染、使用抗菌药物的天数、三代头孢的应用、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及住院天数与儿科发生MRSA感染相关联(P<0.05)。对筛选出的5项高危因素再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毒感染、使用抗菌药物的天数(较少)、不使用三代头孢、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儿科发生MRSA感染的独立高危因素(P<0.05)。结论医院儿科发生MRSA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病毒感染、使用抗菌药物的天数、三代头孢的应用、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 标签: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儿科院内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熊去胆酸和康复新液对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本院在门诊治疗的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予以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联合熊去胆酸,将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92.9%,而对照组为71.4%(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熊去胆酸和康复新液对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有一定的疗效。

  • 标签: 胆汁反流性胃炎 康复新液 熊去氧胆酸
  • 简介:1例20岁女性患者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口服丙硫嘧啶(PTU)100mg/d,2年后出现痰中带血伴眼红,诊断为PTU相关性血管炎。停用PTU,予泼尼松20mg/d口服,症状好转。20d后,泼尼松减量至5mg/d,咯血再发,伴左耳廓红肿。实验室检查: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5.78pmol/L,游离甲状腺素2.69pmol/L,促甲状腺素0.007mU/L;抗核抗体1∶320(+),斑点型;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髓过氧化物酶(MPO)79.3RU/ml,蛋白酶3(PR3)2.2RU/ml。胸部CT示双肺多发斑片影。诊断:PTU致ANCA相关性血管炎;甲亢。予甲泼尼龙40mg/d静脉滴注,甲巯咪唑5mg/d口服。1周后,患者咯血、耳廓红肿消退,改为口服泼尼松。1年后,患者自行停用泼尼松。5个月后,患者再次出现咯血。实验室检查:核周型ANCA(+),MPO72.0RU/ml,PR32.0RU/ml。考虑ANCA相关性血管炎复发,停用甲巯咪唑,予甲泼尼龙40mg/d静脉滴注。1周后患者咯血明显缓解。改为口服泼尼松。5个月后,患者右耳廓出现红色斑丘疹,复查MPO为112.0RU/ml,]加用甲氨蝶呤(10mg,1次/周)口服。6个月后,红色斑丘疹消退,MPO降至78.0RU/ml,停用甲氨蝶呤。

  • 标签: 丙硫氧嘧啶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 简介:目的研究去甲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效果。方法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3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掷骰子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6例患者,观察组给予去甲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红霉素与阿糖胞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缓解率为90.9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30%,且观察组的一年复发情况为1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8.7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采用甲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进行治疗,效果更好,能够使得患者得到更好的疗关键词去甲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急性髓系白血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肺水肿患者治疗过程中运用经鼻高流量湿化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择取我院收治的80例肺水肿患者进行实验研究,时间选自2020年8月-2021年7月,并采用硬币法将其分成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面罩吸氧法)与实验组(40例,采用经鼻高流量湿化疗法),并对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心率以及气管插管率和死亡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统计,实验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及心率优于对照组,且P<0.05,说明两者的差异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经鼻高流量湿化疗应用到肺水肿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痛苦程度,降低患者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以及心率,减少气管插管及死亡情况发生,加快患者肺部功能康复速度,大大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为患者身体健康安全提供重要保障,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肺水肿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 面罩吸氧 临床应用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sTBI)采取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SLTC)联合高压(HBO)治疗临床效果。方法:以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例,时间为2019.05-2020.12之间,按照不同干预分为2组(各组40例)。采用SLTC治疗对比组,实验组基于前组上采用HBO治疗。比较2组炎症因子、GCS评分等变化及预后情况。结果:2组对比治疗后TNF-α、IL-6水平、GCS评分、预后良好率的数据后显示实验组更具优势,组间达到统计差异要求(P<0.05)。结论:sTBI采取SLTC联合HBO治疗的效果显著,即可促进患者意识恢复,减轻炎症损伤,还可改善预后,可做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 高压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临床治疗甲亢时采用甲巯咪唑、丙硫嘧啶不同药物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从2020年12月到2021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甲亢患者中,选取86例患者共同参与完成本次研究。按照1-86的数字顺序随机编号这些患者,将他们均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命名为参考组,用药选择丙硫嘧啶,另一组命名为研究组,用药选择甲巯咪唑,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甲状腺激素水平(FT3、FT4、TSH)变化情况,并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差异不大,p>0.05,统计学意义不存在。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明水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患者,其治疗的总有效率95.35%(41/43)明显高于参考组患者的72.09%(31/43),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65%(2/43)明显低于参考组患者的25.58%(11/43),p<0.05,组间数据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临床治疗甲亢时,相对于丙硫嘧啶,甲巯咪唑能够更加明显地改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且安全性更高,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 标签: 甲亢 丙硫氧嘧啶 甲巯咪唑 效果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抗血小板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静脉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我科168例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给予重组人组织型纤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发病前24小时是否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比较研究组90例(发病前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和对照组78例(发病前不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结果:研究组短期和长期疗效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静脉栓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症状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和死亡率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抗血小板药物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肠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效果及对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冠心病心绞痛者80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n=40)与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n=40),比较临床疗效及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95.00%vs75.00%,P

  • 标签: 冠心病 心绞痛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奥美拉唑镁肠片对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的药理作用。方法:挑选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接收8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按照系统分配法将患者均等划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奥美拉唑镁肠片,对照组采用雷尼替丁片剂,对比二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92.50%)比对照组(70.00%)更优(P

  • 标签: 奥美拉唑镁肠溶片 幽门螺杆菌 慢性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肠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效果及对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冠心病心绞痛者80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n=40)与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n=40),比较临床疗效及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95.00%vs75.00%,P

  • 标签: 冠心病 心绞痛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奥美拉唑镁肠片对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的药理作用。方法:挑选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接收8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按照系统分配法将患者均等划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奥美拉唑镁肠片,对照组采用雷尼替丁片剂,对比二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92.50%)比对照组(70.00%)更优(P

  • 标签: 奥美拉唑镁肠溶片 幽门螺杆菌 慢性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接受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2月到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8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全部患者均接受栓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参照组44例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44例接受精细化护理。观察对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护理效果较参照组更好,生活质量评分较参照组更高,以上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接受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促使患者的病情更为稳定,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从而大幅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溶栓治疗 脑梗死 精细化护理 护理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观察何首乌不同组分单次给药对小鼠肝毒性"-时-毒"关系的影响。方法"时-毒"关系研究:取小鼠按不同时间点分组,单次灌胃给予一定剂量的何首乌提组分、醇提组分,观察给药后小鼠死亡情况和毒性反应,分别于药后不同时间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计算肝、脾、胸腺脏器指数。"-毒"关系研究:取小鼠按不同剂量分组,单次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何首乌提组分、醇提组分,分别于药后4h、2h按"时-毒"研究方法对小鼠进行相应处理。结果小鼠灌胃较高剂量何首乌提组分后,血清ALT、AST活力在4h达到高峰,持续时间均约达24h;给药4h后小鼠出现肝脏明显肿大,肝指数升高,其中4~6h肝脏指数升高较为明显。小鼠灌胃较高剂量何首乌醇提组分后,血清ALT、AST活力在2h达到高峰,持续时间均约达48h;给药2h后小鼠出现肝脏明显肿大,肝指数升高,其中2~4h肝脏指数升高较为明显。何首乌提组分剂量在(5.5~30.75)g.kg-1之间、醇提组分在(8.5~24.5)g.kg-1之间对肝组织产生明显损伤,且随着剂量增大,ALT、AST升高显著。结论小鼠单次灌胃给予一定剂量的何首乌提组分或醇提组分可造成急性肝损伤,并呈现一定的"-时-毒"关系。关于其肝脏损伤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何首乌 不同组分 小鼠 肝毒性 “量-时-毒”关系
  • 简介: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无菌检查法应用于无菌或灭菌制品、敷料、缝合线、无菌器具及其他应作无菌检查的品种,按照无菌检查范围检查结果为无菌时,由于它既受抽检样本数量的限制,又受生产和灭菌工艺的限制,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讲,它表示的是最终灭菌品种达到了10-6微生物存活概率的相对意义[1].

  • 标签: 中国药典 2000年版 无菌检查法 取样量 结果判定
  • 简介:目的:采用固相萃取(SPE)技术试验研究中药材有机氯类农药残留的前处理方法,并与药典方法进行了比较,可用于中药材有机氯类农药残留的测定。方法:采用C18固相萃取小柱,正己烷-丙酮(5∶1)洗脱纯化样品,并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方法测定;色谱柱:弹性石英毛细管柱RTX-1,30m×0.32mm×0.25μm;柱温:起始温度80℃,以8℃/min升温至250℃并保持10分钟;气化温度:230℃;检测器温度:300℃;载气:氮气;线速度:1ml·1min^-1;进样模式:无分流;结果:α-BHC,β-BHC,γ-BHC,δ-BHC,PP’-DDE,PP’-DDD,OP’-DDT,PP’-DDT,PCNB有机氯类农药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符合规定。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中药材有机氯类农药残留的测定。

  • 标签: 种植药材 气相色谱法 有机氯类农药 α-BHC β-BHC γ-BHC
  • 简介:摘要:目的 建立并优化溴芬酸钠中二氯甲烷、2-甲氧基乙醇等5种残留溶剂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提高原料药中残留溶剂的检出能力。方法  采用Agilent HP-INNOWAX毛细管色谱柱;FID检测器;直接进样方式。结果  溴芬酸钠原料药中5种残留溶剂线性关系良好,准确度、精密度、耐用性均符合要求。结论  建立的气相色谱法操作简单、灵敏度和准确度高、重现性和耐用性好,可用于溴芬酸钠原料药中5种有机溶剂残留的测定。

  • 标签: 溴芬酸钠 残留溶剂 直接进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足三里穴位注射甲氯普胺注射液治疗呕吐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使用甲氯普胺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的患者36例为实验组;同期选取使用常规药物止吐的患者36例为对照组,利用统计学手段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中,患者的呕吐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甲氯普胺注射液对于治疗呕吐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并且安全可靠,可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足三里 穴位注射 甲氧氯普胺注射液 呕吐
  • 简介:目的观察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过程中不同温度阶段脑静脉血含量的变化。方法在术中不同时点诱导气管插管后10min(T136.5℃)、转流低温期(T232℃)、复温期(T334℃)、转流结束20min(T436.5℃),分别采桡动脉及颈静脉球部血样本行脑静脉血变化监测。结果在在体外循环开始后Hb、PaO2、CaO2、CjvO2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随温度降低PjvO2、SjvO2升高,O2ER、O2EI降低;复温后PjvO2、SjvO2下降,O2ER、O2EI升高,CjvO2持续下降。结论脑组织耗随温度下降而减少,温度上升而增加;复温时注意加深麻醉,缓慢复温以减少脑耗,保持脑供需平衡。

  • 标签: 体外循环 温度 脑静脉血氧含量
  • 简介:目的观察诱导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dysplasia,BPD)鼠模型肺微血管发育和CD34表达情况.方法采用持续高浓度暴露建立致新生小鼠BPD模型,将48只2日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BPD组和空气组,每组24只,BPD组养殖箱内氧气浓度维持70%±5%,于生后第3、7、14、21天两组分别处死6只取肺组织,观察肺组织结构变化和辐射状肺泡计数(radialalveolarcounts,RAC),用免疫组化检测CD34表达水平,imageproplus6.0软件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及平均光密度(averageopticaldensity,AOD).结果与空气组比较,BPD组肺组织CD34表达减少,MVD明显减少,肺泡数量简化.BPD组生后第7、14、21天RAC低于空气组,生后第14、21天MVD和平均AOD均低于空气组(P〈0.05).结论持续高浓度吸入可导致新生鼠肺微血管发育异常,MVD减少,血管内皮细胞CD34表达水平降低,可能是BPD发生的重要机制.

  • 标签: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微血管 抗原 CD34 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