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高血压在老年性疾病中发病率持续升高。针对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提出科学的早期预防的方法。

  • 标签: 高血压 危险因素 预防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复发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对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将 2017-04至 2018-06期间我院收治的 94例复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分析复发的影响因素,并对其复发因素进行分析,探究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探究显示, 94例复发患者中,主要由自我控制不佳引起占 30.85%,主要由家庭、社会支持不良引起占 21.28%,主要由疾病认识不足引起占 17.02%,主要由应激意外事件引起占 13.83%,主要由家庭经济条件影响占 9.57%,受服用药物副作用影响者占 5.31%,其他原因不明者占 2.14%。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是多种因素作用影响的结果,临床应根据引起复发的因素采取针对护理,以降低精神分裂症复发可能,临床应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复发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期间采用剖宫产方式发生产后出血的有关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158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初次剖宫产产妇158例为参照组,对比二组产妇产后出血状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平均产后出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出血例数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二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并发症包括子宫破裂、胎盘黏连、胎盘植入、前置胎盘;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原因均为子宫收缩乏力,观察组产后出血原因包括宫缩乏力、腹腔黏连、胎盘问题以及软产道裂伤。结论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行剖宫产的产后出血几率要高于初次剖宫产患者,主要因素包括宫缩乏力、腹腔黏连、胎盘问题以及软产道裂伤等等,医护人员应当采取合适的预防措施加以预防。

  • 标签: 瘢痕子宫 再次妊娠 剖宫产 产后出血 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病患者血清糖类抗原CA199化学发光法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70例肝病患者和70例体检健康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糖类抗原CA199水平,对比各组血清糖类抗原CA199检测结果。结果肝病组患者血清CA199水平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CA199水平最高,其次为肝硬化、乙肝,且肝硬化患者随着腹水的增加,血清CA199水平明显升高,乙肝患者随着肝炎严重程度CA199水平呈进行增加,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糖类抗原CA199属于肿瘤标志物,且在衡量肝病严重程度、腹水量和临床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临床关注和重视。

  • 标签: 肝病 血清糖类抗原CA199 化学发光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机械肠梗阻术后早期炎肠梗阻的诊治经验。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机械肠梗阻术后早期炎肠梗阻23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老年机械肠梗阻术后早期炎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9~32d,除表现一般肠梗阻的症状体征外,还有其自身特点,20例经非手术治疗痊愈,3例死亡。结论对机械肠梗阻术后早期炎肠梗阻的老年患者应尽量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需慎重,如果症状不缓解应考虑是否手术探查。

  • 标签: 炎性肠梗阻 机械性肠梗阻手术 术后并发症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对健脾补肾中药治疗非酒精脂肪肝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5月1日至2017年5月1日期间,接受治疗的98例非酒精脂肪肝病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对参与研究患者分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则采取健脾补肾中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非酒精脂肪肝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对患者采取健脾补肾中药进行治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加强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健脾补肾 中药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检验对血常规检验的准确和可靠。方法从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接受的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中,随机抽取540名,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270例。分别采取末端毛细血管血液和静脉通道血液为样本进行检测。统计两组患者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据,并将检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采取末端毛细血管血液样本检测指数明显高于观察组采取静脉通道血液血样检测指数,组间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进行血常规检验时,应严格按照采血规范进行操作,因静脉通道血液受到外界干扰较少流动畅通对检测结果影响因素较少1,应尽量采取静脉通道血液进行血常规检查,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与可靠

  • 标签: 静脉通道血液 末端毛细血管血液 准确性
  • 简介:目的:探讨肺孤立纤维肿瘤(SFT)肉瘤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和预后。方法:对1例肺SFT伴肉瘤变的标本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男,57岁。因畏寒、发热2个月余,干咳10余天入院,胸部CT示左下肺病灶,体积9.5cm×6.3cm×5.5cm,境界清楚。术中见肿瘤位于左下肺脏层胸膜下,表面光滑,质地较硬。镜检:肿瘤大部分区域由梭形细胞、大片玻璃样变的胶原和分支状血管构成,瘤细胞围绕血管周围排列成血管外皮瘤样,部分区域细胞丰富、密集,异型明显,病理性核分裂象〉4/10HPF,并见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Vimentin+++、CD34++、CD99+++、Bcl-2++、CD117-、Des-、SMA-、S-100-、CKpan-,Ki-67增殖指数细胞密集区高达50%。病理诊断为肺SFT伴局部肉瘤变。术后随访16个月,一般状况良好。结论:SFT肉瘤变确诊依靠病理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并应与肺部其他恶性间叶源肿瘤进行鉴别。

  • 标签: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术中限制输血以及开放输血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接诊的术中输血病患200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甲组和乙组各1000例。甲组实行术中限制输血,乙组实行术中开放输血。综合分析两组的输血情况,比较人均输血量以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甲组的人均输血量为(2.2±0.3)U,明显比乙组的(3.4±0.7)U少,组间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输血率为4.0%、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明显比乙组的7.1%、12.68%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麻醉时间、术后拆线时间与乙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于术中采取限制输血的方式,可有效降低输血率,预防输血不良反应。

  • 标签: 开放性输血 效果 限制性输血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建立免疫荧光方法对尿中红细胞膜上免疫球蛋白进行荧光定位,以区别肾与非肾血尿。方法:以荧光标记兔抗人免疫球蛋白为抗体,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尿中红细胞膜上的荧光着色程度,从而达到红细胞荧光定位,共分析了170例病人的尿(血尿)标本,同时做尿沉渣形态学检查及肾活检。结果:在确诊为肾炎病人标本中,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阳性率88.5%,形态学检查为61.5%,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是在尿沉渣检查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新的染色法。对提高肾和非肾血尿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结论:免疫荧光染色方法特异性强,对鉴别肾与非肾血尿是一种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 标签: 肾性血尿 鉴别 免疫荧光细胞染色 非肾性血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机械肠梗阻术后早期炎肠梗阻的诊治经验。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机械肠梗阻术后早期炎肠梗阻23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老年机械肠梗阻术后早期炎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9~32d,除表现一般肠梗阻的症状体征外,还有其自身特点,20例经非手术治疗痊愈,3例死亡。结论对机械肠梗阻术后早期炎肠梗阻的老年患者应尽量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需慎重,如果症状不缓解应考虑是否手术探查。

  • 标签: 炎性肠梗阻 机械性肠梗阻手术 术后并发症 老年人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意识的增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医学院校实验教学环节努力的方向。设计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学生尽快适应临床。而本文中就主要探究分析了设计创新实验在眼视光实践教学中取得的成效。

  • 标签: 设计性创新性实验 眼视光实践教学 成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老年反流食管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17年8月收治的60例老年反流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给予雷贝拉唑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与奥美拉唑比较,雷贝拉唑对老年反流食管炎的治疗更为安全有效。

  • 标签: 雷贝拉唑 奥美拉唑 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清叶酸(FOL)应用西门子ADVIACentaurCP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检测效果。方法将2016年12月-2017年11月于我院治疗的患者78例(肝硬化、感染、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各15例、40例、23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合格者8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集入选者空腹静脉并采用西门子ADVIACentaurCP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FOL水平。观察对照组与肝硬化、感染、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者机体内FOL水平。结果对照组FOL水平高于肝硬化组、感染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感染组FOL水平高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感染组FOL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FOL可作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疾病诊治中的有效检测指标,而西门子ADVIACentaurCP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FOL水平具有快速、稳定性好、准确高等优势。

  • 标签: 血清叶酸 西门子ADVIA Centaur CP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检测效果
  • 简介:摘要实验教学模式是药学专业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在药学专业生物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和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并对药学类专业的教学方式进行有益探索和实践,能够提升药学类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效益的提高,促进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传播与实践水平的提高。本文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广泛的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就药学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展开了相关探讨,望能提供借鉴。

  • 标签: 实验教学模式 药学专业 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免疫组织化学在卵巢肿瘤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间医治的159例卵巢肿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对其病理进行判断。结果经过病理诊断,159例卵巢肿瘤患者中患有原发性肿瘤的有131例患者,131例原发性肿瘤中表面上皮一间质肿瘤的患者有53例,34例生殖细胞肿瘤患者,24例患者诊断为索-间质肿瘤,20例患者为非特殊软组织肿瘤;余下的28例患者诊断为转移肿瘤。结论免疫组织化学在卵巢肿瘤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医学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免疫组织化学 卵巢肿瘤 病理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雅培i2000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HCV抗体假阳性的相关分析。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对22849例接受雅培i2000化学发光分析仪进行HCV抗体检测的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全部患者的血清检测结果有131例为阳性,根据HCV-RNA确诊后,共有阳性病例110例,阴性病例21例。结论使用雅培i2000化学发光分析仪进行HCV抗体检测,其假阳率比较高,需要根据相关资料来进行结果确认,综合判断。

  • 标签: 雅培i2000化学发光分析仪 HCV抗体 假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在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心肌损伤合并心力衰竭中运用新活素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对象,其中应用新活素治疗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心肌损伤合并心力衰竭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成员,同样选择同期运用常规方法治疗的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心肌损伤合并心力衰竭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成员,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的改善进行进一步疗效比对。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27/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20/3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12,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心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升高、氨基末端脑钠肽(NT-proBNP)水平降低,且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活素在应用于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心肌损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快速缓解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心肌损伤 心力衰竭 新活素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传染病专科医院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与干预对策。方法对本院2016年—2017年收治的36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对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解,对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60例肝硬化患者中,出现医院感染的患者共81例,医院感染率为22.5%;患者年龄是否≥60岁、住院时间≥30天、肝功能、是否存在并发症、是否采取侵入操作,是否应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感染、是否出现腹水以及白细胞计数等方面均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有关。结论在肝硬化患者住院治疗过程中,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因素众多,治疗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危险因素来制定相关的措施,积极预防和控制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肝硬化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月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统计其上消化道出血致病原因以及相关因素。结果30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年龄在40~59岁之间的比例最高,为53.33%,其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季节的患者例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方式中,黑便所占比例最高,为56.67%,其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致病原因比较多,主要为十二指肠溃疡所占比例最高(P<0.05),为31.67%。此外还包括胃溃疡(20.00%)、胃癌(16.67%)、复合性溃疡(15.00%)等。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致病原因较多,而健康的饮食习惯是降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因素,应在日常生活中推广。

  • 标签: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致病原因 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