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椎融合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老年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诊治的21例老年重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术前给予患者常检查确定患者的病情,采用腰椎融合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对患者进行为期1至2年的随访,患者手术前的ODI评分为(65.01±7.15)分,手术后的ODI评分为(25.12±6.68)分,组间差距显著,P<0.05。结论腰椎融合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老年重度腰椎管狭窄症效果优越,治疗安全性高,患者能够尽快痊愈,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腰椎间融合 椎弓根内固定 重度腰椎管狭窄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引导改良胸腰筋膜间平面阻滞(MTLIP)对腰椎融合老年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POFS)的影响。方法选取全麻下后路腰椎融合手术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n=32):超声引导下MTLIP组(M组)、对照组(N组)。M组在手术目标最下一个节段腰椎水平线两侧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的胸腰筋膜各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N组仅在同样胸腰筋膜位置双侧注射生理盐水20 ml,两组术后均行静脉自控止痛泵(PCIA)。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中舒芬太尼使用量、PCIA有效按压次数、PCIA舒芬太尼使用量;术前1 d(T1)、术后2 h(T2)、术后1 d(T3)及术后3 d(T4)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浓度;T1、T2、T3、T4时Christensen疲劳评分。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与N组比较,M组中舒芬太尼用量[(57.0±10.0) μg比(67.8±11.7) μg]、术后PCIA有效按压次数[(19.7±6.6)比(36.6±13.4)]、术后PCIA舒芬太尼用量[(39.4±13.2) μg比(73.2±26.8) μg]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1、-6.399、-6.399,P<0.05)。两组在T1时刻的血清TNF-α浓度[(19.7±2.9) ng/L比(20.5±2.3) ng/L],IL-1β浓度[(4.1±0.3) pg/ml比(4.0±0.3) pg/ml]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55、1.200,P>0.05),在T2、T3、T4时刻与N组比较,M组的血清TNF-α浓度[(26.8±4.5) ng/L比(29.6±4.4) ng/L、(35.9±3.1) ng/L比(37.9±3.9) ng/L、(29.1±2.4) ng/L比(32.0±2.3) ng/L]及IL-1β浓度[(4.5±0.5) pg/ml比(5.9±1.1) pg/ml、(5.5±0.5) pg/ml比(6.8±0.8) pg/ml、(4.7±0.6) pg/ml比(6.0±0.6) pg/ml]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9、-2.175、-4.802、-6.905、-7.630、-8.366,P<0.05)。T1时两组Christensen疲劳评分对比[(1.8±0.8)分比(2.0±0.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3,P>0.05),T2、T3、T4时与N组比较,M组Christensen疲劳评分[(3.8±1.5)分比(5.0±1.9)分、(3.3±0.5)分比(4.7±1.0)分、(2.7±0.9)分比(3.3±1.3)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4、-6.821、-2.082,P<0.05)。结论MTLIP用于腰椎融合老年患者可以有效改善围期疼痛,减轻炎性反应,减少POFS发生。

  • 标签: 老年患者 神经阻滞 腰椎融合术 术后疲劳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生物活性人工Cage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退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7年6月~2012年2月,对腰椎退变失稳定性疾患,需要后路手术+椎间植骨融合的患者,采用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椎间Cage植骨融合、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共61例70个椎间隙。用M-JOA评分的症状改善率评价患者治疗效果;术前、术后1周及3月、6月、12月分别摄x射线片及CT,观察椎体间高度、融合节段前凸弧度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随访6~48个月(平均28个月),术后3-4个月开始产生骨融合,术后12月69个节段得到骨性融合(98.57%),椎间隙高度无降低,症状无复发。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_HA/PA66)复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可有效重建退变腰椎的稳定性,Cage内外的植骨可与相邻椎体有效融合并形成完整整体,是一种理想的椎间植骨融合方式。

  • 标签: 椎间融合 羟基磷灰石 聚酰胺 椎间融合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及探索对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使用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合并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组收集2012年7月~2014年6月间我院接诊的患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8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确诊均施行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合并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案治疗。对所有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发生并发症情况、植骨融合情况及临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80例患者术后均行1~2年的随访,随访显示椎间体融合均为良好,且均未发现椎间融合突、下沉和螺钉断裂等严重并发症。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显著优于术前比较(P<0.05)。术后1年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5.0%)。结论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合并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并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伴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9例腰椎不稳症的患者行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并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共融合29个椎间隙。记录其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观察其临床疗效满意率和植骨融合率等。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00min,出血量约450mL。所有患者伤口均I期愈合。中未出现硬膜囊撕裂、马尾神经损伤。患者均随访16—30个月。1年所有病例均达到椎间隙骨性融合。3例术后0.5年仍遗留轻度腰背部疼痛,经非手术治疗疼痛缓解失,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3.1%。结论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并单侧的椎弓根螺钉固定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安全、有效方法。

  • 标签: 腰椎 关节不稳定性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2015年5月至2019年9月应用游离股外侧肌皮瓣移植治疗7例顽固性慢性脓胸,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23~70岁,平均(66.38±11.24)岁。脓胸均为胸部外科手术后并发症,右侧6例,左侧1例。中取游离股外侧肌皮瓣填塞脓腔,显微镜下行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动脉、静脉与胸背动、静脉间断缝合,以提供该组织瓣的血供。术后游离肌皮瓣成活6例,失活1例。术后随访(26.5±18.2)个月,1例恶性胸腺瘤转移复发,术后半年死亡;其他6例均肌瓣成活,脓腔填塞良好,无脓胸复发,无胸闷等不适。肌瓣供区愈合良好,下肢功能无明显影响。游离股外侧肌皮瓣移植能有效填塞脓胸残腔,不改变胸廓外形,不影响下肢功能,适用于含有巨大脓腔、无法使用带蒂和其他游离肌皮瓣的术后慢性脓胸,近、中期疗效满意,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缝隙护理配合手术室护理对后路腰椎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的效果及疼痛消失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5月到2024年3月入院接受后路腰椎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手术室护理,实验组加强无缝隙护理,比较患者康复有效率、疼痛消失时间的组间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康复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疼痛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配合手术室护理在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无缝隙护理 退变性腰椎疾病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此文旨在分析腰椎疾病患者脊柱内镜下腰椎融合术后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脊柱内镜下腰椎融合的8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比实施不同护理方法,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32%,常规组为19.51%,且在疼痛评分和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常规组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给予脊柱内镜下腰椎融合术后患者科学、全方位的护理措施,对促使患者尽快康复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脊柱内镜 腰椎融合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疾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s,ASDis)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3月接受腰椎椎间融合25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男95例、女163例;年龄(61.8±8.4)岁(范围39~77岁)。根据术后24个月随访时是否出现ASDis分为ASDis组和无ASDis组。记录患者个体因素[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疾病种类、术前椎旁肌脂肪化程度等]及手术因素(式、固定节段、融合节段等)、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腰椎前凸角(lumba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PI-LL等],对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代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确定腰椎融合术后ASDi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腰椎融合术后24个月时共发生ASDis 24例,发生率为9.3%(24/25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骨质疏松症、术前椎旁肌脂肪化程度GCS分级≥3级、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悬浮固定、全椎板切除、多节段融合(≥3个节段)是腰椎融合术后ASDis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P<0.05);而性别、受教育程度、伴侣情况、工种、肥胖(BMI≥24 kg/m2)、吸烟、应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合并腰椎管狭窄症、LL、PI、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PI-LL不是腰椎融合术后ASDis发生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5.63,95%CI为(1.56,20.29),P=0.008]、术前椎旁肌脂肪化GCS≥3级[OR=4.82,95%CI为(1.36,17.13),P=0.015]、合并骨质疏松症[OR=14.04,95%CI为(2.53,77.79),P=0.002]、PLIF手术[OR=9.69,95%CI为(1.91,49.03),P=0.001]、多节段固定[OR=9.36,95%CI为(1.77,49.41),P=0.008]是腰椎融合术后ASDis发生的危险因素;非全椎板切除[OR=0.09,95%CI为(0.02,0.37),P=0.001]、悬浮固定[OR=0.16,95%CI为(0.02,0.94),P=0.042]是腰椎融合术后ASDis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对年龄≥60岁、合并骨质疏松症、术前椎旁肌脂肪化程度GCS分级≥3级的患者应慎重选择手术方式,尽量避免选择PLIF和多节段固定,可选择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外侧融合、非全椎板切除的减压式及悬浮固定以降低腰椎融合术后ASDis的发生率。

  • 标签: 腰椎 脊柱融合术 手术后并发症 椎间盘退行性变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astTMQuadrant通道下椎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护理。方法对76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MastTMQuadrant通道下椎骨融合,术前重点做好心理护理,训练指导,术后做好密切观察病情,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相应的出院指导,并定期随访。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都获得了椎间完全融合,术后原发腰腿痛症状缓解或消失,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效。结论MastTMQuadrant通道下椎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应用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腰椎滑脱患者的康复。

  • 标签: 腰椎滑脱 Mast TM Quadrant 通道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目的评价可扩张型Cage椎间植骨融合治疗下腰椎疾病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后路单纯可扩张型Cage椎间植骨融合治疗27例下腰椎疾病,随访并行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标准(JOA)改善率分析。结果术后随访5~19个月(平均8.5个月)。优:19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为96.3%。随访期间X线检查均可见椎间隙有骨性融合,未见终板骨质吸收、融合器移位等。结论可扩张型Cage椎间融合器设计独特、即刻稳定性强、能较好地恢复腰椎生理曲度,近期效果满意。

  • 标签: 椎间融合器 可扩张型Cage 椎间植骨融合术 腰椎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症内固定手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统计103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行内固定手术的中和术后并发症,分析发生原因并探讨预防措施。结果103例患者中,中并发症6例次,占5.8%,其中硬脊膜撕裂3例次,定位错误1例次,神经根与马尾神经损伤2例次术后并发症18例次,占17%,其中脑脊液漏3例次,切口血肿1例次,椎间隙感染1例次,内固定失败6例次,植骨不愈合6例次,肺栓塞1例次。多与中操作不仔细有关。结论腰椎滑脱症内固定手术并发症较多,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中仔细操作,术后密切观察,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理并发症。

  • 标签: 腰椎滑脱症 内固定 脊柱融合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后路复位固定联合减压时自体骨做椎间和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分析13例具有严重神经症状的腰椎滑脱症患者,进行国产钛质椎弓根固定器固定、后路椎板减压,减压时自体骨做横突间和椎间椎骨融合。结果经过平均1.0年随访,椎体滑脱完全复位12例,大部复位1例;疗效评价:优10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2.3%。结论后路椎弓根复位固定良好,减压时自体骨椎间和横突间联合植骨融合率高,并发症少,经济实用,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脊柱滑脱 内固定 植骨术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腰椎融合术后2年临近节段退变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腰椎融合治疗的262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中共计15例患者观察到了邻近节段退变。全部15例退变患者均采取返修手术处理,将减压及固定融合范围向邻近退变节段延伸,减少神经压迫,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定期随访。结果本组研究中疗效评价为优的患者8例,良5例,可2例。X线片显示结果全部患者的X线均显示其内固定位置良好,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内固定松动,再次行手术治疗4个月后回到医院复查并取出固定材料,随访时间为2年,平均半年电话随访一次。全部患者术后检查椎间均未发现滑移或成角,腰椎序列得到了良好的恢复,治疗效果较好,且未发现神经系统及其他并发症。结论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是术后症状复发的重要原因,退变可由多重因素引起,主要好发于融合节段的上方,应仔细鉴别症状复发的原因,必要时再次采取手术治疗依然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腰椎融合术 邻近节段退变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腰椎融合术后临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0例腰椎融合术后出现临近节段退变患者的病历以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腰椎融合术后临近节段退变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患者自身因素以及手术因素。结论腰椎融合已经成为了一种治疗腰椎疾病患者的主要手术方式,同时在实际的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在实际的使用腰椎融合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极有可能会出现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情况,在临床对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需要着重注意临近节段退变的影响因素。

  • 标签: 临近节段退变 腰椎融合术 临床研究 现状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0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