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采用对腹部CT、B超与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方法的效果评价分析。方法从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收并诊断的肝外胆管结石病患者中随机性抽取2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和分析,在所有研究对象中均采用了腹部CT、B超与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诊断技术,记录并对比分析三种不同的检测和诊断方法的效果。结果通过三种不同的检测和诊断方法,研究对象中采用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法的检出率要明显高于B超检查和腹部CT诊断(P<0.05),况且CT检测要明显高于B超诊断(P<0.05)。如果是检测小于8厘米的肝外胆管结石,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要明显高于腹部CT跟B超检验(P<0.05),但腹部CT跟B超检验没有明显性差异(P>0.05)。结论在针对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时采用核磁胰胆管成像检出率要高于腹部CT和B超,检出率较高,但B超检验封存在其特殊性和经济价值,所以临床上还可以使用。

  • 标签: 腹部CT B超 核磁胰胆管成像 肝外胆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在乳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乳腺肿块患者56例(64个),对比分析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及病理检查。结果56例患者(64个),良性37例(43个),恶性19例(21个)。良性肿块的应变率低于恶性肿块(P<0.01)。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0.5%、88.4%、89.1%。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在乳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 乳腺结节 良恶性
  • 简介:摘要目的在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过程中分析核磁共振技术的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5年9月共400例脑梗死病人的病例资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进行CT检查,研究组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统计比较两组数据并分析总结。结果对照组200例病人中出血性脑梗死病人共有152例,CT共查出80例,准确率是52.63%;研究组出血性脑梗死病人共有154例,核磁共振成像检测出135例,准确率是87.66%。两组结果比较,X2值是5.146,P值是0.023。在研究组的出血性脑梗死病人中,脑外周出血型、混合型出血、脑深部血肿型和不规则出血型的确诊率是91.26%、85.91%、100%与87.45%。结论在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过程中,核磁共振成像具有很高的准确度和精确度,能精确地判断梗死类型与区域,防止出现漏诊和误诊,提高临床诊疗效率。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出血性脑梗死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临床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实施0.45t磁共振颅脑MRA成像的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腕关节损伤患者临床诊断方法,明确多层螺旋CT联合磁共振(MRI)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筛选65例腕关节损伤患者,时间范围2021年1月至12月,分别予以患者MRI、多层螺旋CT检查,对比单独检查、联合检查结果。结果:联合诊断(86.67%)骨折检出率明显高于MRI(53.33%)、多层螺旋CT(51.11%)单独诊断,联合诊断(85.00%)关节脱位检出率明显高于MRI(50.00%)、多层螺旋CT(55.00%)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腕关节损伤诊断中,MRI联合多层螺旋CT检查应用价值高,可对关节移位、骨折等进行准确诊断。

  • 标签: 腕关节损伤 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CT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过程中,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所实际发挥的效用。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100例乳腺疾病患者,令其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总共分为两个小组,一组接受常规超声诊断,另一组则是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的联合诊断方式。结果:研究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研究组的诊断方式,整体的诊断符合率明显更高,因此可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 乳腺良恶性病变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与CT诊断脑梗塞并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检出率。方法:选择我院于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1年内收治的100例脑梗塞并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采用CT诊断)和观察组(50,采用磁共振成像诊断),对两组的诊断效果和检出率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观察组脑部各位置病灶检出率以及脑出血诊断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磁共振成像对脑梗塞并脑出血进行诊断,检出率较高,能够更精准地对病灶部位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MRI CT 脑梗塞并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讨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CT在椎体压缩骨折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试验选取本院2020年9月—2022年8月的80例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CT诊断,观察组采取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并对两组患者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从结果上看,观察组诊断结果检出优于对照组,两组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CT在椎体压缩骨折良恶性鉴别中都具有一定的效果。CT对于病变椎体的密度和形态可以较好的呈现,但是在软组织肿块等显示上不如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同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还可以实施无创性组织结构检查、清晰显示形态改变等。因此,建议临床使用联合鉴别的方式确保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良恶性诊断准确率。

  • 标签: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CT 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摘要:当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加快发展,各种医学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影像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员有很大的需求缺口。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生源质量越来越好。多模态影像设备如SPECT/CT、PET/CT、PET/MR将解剖影像和功能影像融合,更有利于对病变进行定位甚至定性诊断,在精准医学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极大推进了核医学诊断临床应用的进程,对大型核医学仪器的使用操作人员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培养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本科生对核医学设备的熟练使用,我校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本科生开设了《核医学成像》这门课程。《核医学成像》课程内容包括了与核医学密切相关的核物理基础、核医学设备与核医学检查技术等相关知识,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现就《核医学成像》课程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中的教学实践做一总结,以期提高核医学成像课程的教学效果,从而更好为临床诊疗培养影像技术人才。

  • 标签: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本科生 核医学成像课程 教学实践 体会
  • 简介:【摘要】 目的 :讨论及研究微血流成像和超声造影在胆囊息肉样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在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份收治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依据病理结果分成肿瘤性息肉组和非肿瘤性息肉组,每组患者的数量为40例,所有患者均提供微血流成像和超声成像检查,以手术病理为诊断的金标准,评价诊断效能。结果 两种诊断方式在评价胆囊息肉病变血液灌注特征方面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微血流成像、超声造影均可有效的诊断肿瘤性息肉以及非肿瘤性息肉,有利于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患者提供有利的诊断依据。

  • 标签: 微血流成像 超声造影 胆囊息肉样病变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良恶性卵巢肿瘤的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本研究针对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深入的探讨,以充分认识其在恶性和良性卵巢肿瘤鉴别上的具体价值。首先,通过收集不同类型卵巢肿瘤病例,应用MRI进行扫描,获取图像资料。然后依据MRI图像特点,结合病例临床与病理资料,对比分析良、恶性肿瘤的图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恶性卵巢肿瘤病例的MRI图像特点包括肿瘤体积大、形态不规则、信号强度不均、结构复杂等,且常伴有腹膜和腹腔淋巴结转移。良性肿瘤病例则呈现出形状规则、信号均匀、结构简单的特征,并且没有转移。因此,MRI能准确鉴别良、恶性卵巢肿瘤,提供了重要的临床决策依据,对于早期诊断、治疗选择和预后评估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成像技术 良性卵巢肿瘤 恶性卵巢肿瘤 鉴别诊断 临床决策依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CT、MRI和磁共振动脉成像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6年6月—2018年1月我院诊治的12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及研究。对CT和MRI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检出率以及对脑梗死患者的检出率进行比较,并对MRA的诊断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在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进行诊断时,MRI检查结果的阳性率显著高于CT检查(P<0.05)。同时,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中的脑梗死患者进行CT以及MRI诊断,MRI诊断结果的阳性率显著高于CT检查(P<0.05)。MRA结果显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中,基底动脉以及两侧椎动脉都以A型病变为主。结论MRI以及MRA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诊断当中临床价值更高。

  • 标签: MRA MRI CT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在腰椎间盘突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3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前均行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53例中,病变在L1,210例,L3,422例,L5S121例。椎间盘膨出37例,腰椎间盘突出16例。治疗有效率为98.11%。术后椎间隙高度、硬膜外压痕、矢径、术后JOA评分、VSA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行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可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标签: CT 核磁共振成像 腰椎间盘突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本文所选 10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为我院 2017年 7月至 2018年 8月所收治,全部患者均接受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扫描,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完成扫描后,全部患者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均呈高信号, 116个新病灶,阳性率高达 100.0%,其他 64个为旧病灶。结论:在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具有比较显著的优势,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诊断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检查中应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9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共100例,同时给予常规超声、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结果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采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能够进行准确的诊断,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价值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经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5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研究,对其CT灌注成像资料和CT血管造影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①经比较,镜像区与患侧的CBV水平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CBF水平高于患侧,MTT低于患侧,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比较,不同分期的CBV无明显差异,但Ⅰ期的CBF高于Ⅱ期,而Ⅰ期MTT低于Ⅱ期,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③经比较,CT血管造影显示,有43例为责任血管狭窄,CT灌注成像则有37例异常,阳性率为86.05%;CT血管造影显示,有13例责任血管无狭窄,CT灌注成像则有4例异常,阳性率为30.77%;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血流动力学诊断中,CT灌注成像技术具有显著效果,在对病因诊断和病情评估方面,CT血管造影诊断准确率较高,二者联合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适合临床进步推广应用。

  • 标签: CT灌注成像 CT血管造影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