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针药复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和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影响的差异。方法:选取择期行LC患者39例,随机分成针药复合麻醉组(针药组)和全麻组。针药组先行电针刺激15~30min,穴取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然后行全身麻醉,电针刺激至手术结束;全麻组单纯行全身麻醉。分别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术后2h、术后第1、3天T淋巴细胞亚群、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h两组总T淋巴细胞(CD3^+)、抑制T淋巴细胞(CD8^+)较麻醉诱导前降低(均P〈0.05);全麻组辅助T淋巴细胞(CD4^+)显著降低(P〈0.05),针药组CD4^+无显著改变,CD4^+/CD8^+显著上升(P〈0.05)。术后第3G针麻组TNF-α与麻醉诱导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针麻组患者术后恶心例数明显少于全麻组(P〈0.05)。结论:针药复合麻醉对LC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小,术后不良反应发生低。

  • 标签: 针药复合麻醉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T淋巴细胞亚群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目的:探讨电针百会、足三里治疗抑郁的免疫机制。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观察组、电针对照组、药物对照组,每组28例。电针观察组穴取百会、足三里;电针对照组穴取太冲、三阴交、内关、神门;药物对照组给予百优解口服。在治疗前后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1)。电针观察组痊愈2例,显效19例,有效5例,无效2例;电针对照组分别为0例、16例、12例、0例;药物对照组分别为1例、17例、7例、3例,临床疗效等级分布提示电针观察组有较好的疗效(P〈0.05);3组患者血清IL-1β、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0.01);血清TNF-α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观察组疗效优于电针对照组和药物对照组;3种治疗方法都能清除炎性细胞因子IL-1β及IL-6,从而改善抑郁症状。

  • 标签: 抑郁症 针刺疗法 百会 足三里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