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8 个结果
  • 简介:腰椎管狭窄是导致腰痛或腰腿痛的常见疾病。由于本的病因复杂,病理机制也未完全明了,许多问题至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不过腰椎管狭窄作为一种临床综合的观点已经被多数学者所接受。就其分类,国内趋于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采用Nelson的分类法)。而且,比较一致的认为,腰椎管狭窄以继发性为多。有统计资料表明,原发性椎管狭窄占3%,继发性椎管狭窄占97%,其中退变性占70%。至于其治疗方法主要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

  • 标签: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生物力学 整脊治疗 非手术治疗 价值 中医
  • 简介:目的:研究俯卧分期悬吊结合肌肉起止点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与复发率。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观察组:运用俯卧分期悬吊结合肌肉起止点针刺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对照组:采用针灸推拿、仰卧平牵等方法为主治疗。结果:观察组56例,治愈43例(76.8%);对照组19例,治愈9例(47.4%),观察组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经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X2值=5.77,P〈O.05):随访三个月,观察组复发3例(5.4%),对照组复发7例(36.8%),二者比较,经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x。值=9.60,P〈0.05)。结论:俯卧分期悬吊结合肌肉起止点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可降低复发率。

  • 标签: 俯卧分期悬吊 肌肉起止点针刺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目的:规范陆文整骨手法,评价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效果。方法:采用三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对233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规范化研究,按照简单随机数字法分为手法组和热敷牵引组。其中陆氏整骨手法组122例,男38例,女84例,平均年龄(48.3±9.95)岁,平均病程(2.7353±3.7468)个月,病情程度轻度7例、中度47例、重度68例。中药热敷牵引组111例,男41例,女70例,平均年龄(47.38±9.59)岁,平均病程(2.5822±2.7658)个月,病情程度轻度14例、中度38例、重度59例。结果:经改良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表评价,研究组患者优36例(占29.5%),良53例(占43.4%),可19例(占15.6%),差14例(11.5%),有效108例(占88.5%);对照组患者优22例(占19.8%),良34例(占30.6%),可27例(占24.3%),差28例(25.2%),有效83例(占74.8%)。经统计学检验χ^2=13.097,P=0.004〈0.05,两者有效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陆文整骨三步五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临床易于操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椎间盘移位 腰椎 中医药疗法 推拿手法
  • 简介:2004年11月,一位50岁的赵姓妇女,不能行走已半年。在北京多家医院诊断为腰椎管狭窄,均建议手术治疗,但患者不愿手术,后经朋友介绍,来到北京光明骨伤医院。此时患者双下肢关节不能活动,只有Ⅰ级肌力,也不能大小便,留着导尿管。在该院用非手术的四维牵引调曲法治疗,1周后病人能自排大小便,拔去导尿管,下肢也能活动了;2周后双下肢已能抬起,第3周开始在搀扶下步行,第4周自己可拄双拐走路。在该院治疗的一些病人目睹了该患者的迅速康复,都惊叹四维牵引调曲法的疗效。

  • 标签: 韦以宗 人体腰曲 四维调曲法 腰椎管狭窄症 中医学
  • 简介:目的:观察以宗四维牵引调曲法和中医微创松解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20例腰椎管狭窄患者,采用骨空针、针刀、巨钩针、松筋针等针具行腰椎管内管外松解软组织达到筋柔,以宗四维牵引调曲和整脊骨法等整脊综合疗法使骨正,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95%,其中临床治愈30%。结论:腰椎管狭窄是节段性的、动态的狭窄,通过中医微创针法松解椎管内外软组织和四维牵引调曲为主治疗是可以治愈本病的,且效果非常满意。

  • 标签: 以宗四维悬吊牵引法 调曲法 整脊骨法 中医微创松解针法技术 腰椎管狭窄症
  • 简介:目的:为探讨理筋调脊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机理。方法:50例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与25例健康人分别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应用流式细胞仪,通过单克隆抗体技术法,测定血浆内血小板活化分子(cD-62P)含量的表达变化。结果:治疗前后分别与健康人对比均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CD-62P含量的表达变化与腰椎间盘突出有一定的相关性,理筋调脊法能降低或抑制血小板膜活化分子的表达,从而达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目的。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理筋调脊法 CD-62P
  • 简介:《中国骨伤〉2006年5月第19卷第5期黄仕荣等同志发表的“对腰椎间盘突出传统机械压迫刺激观的质疑与反思”一文(以下简称“对文”),笔者有幸拜读后,有几个问题希望与其作者商榷,共同探求腰椎间盘突出发病真正机制。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发病机制 商榷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治疗仪对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关节功能及骨结构修复的影响。方法:2000—01/2002—12随机抽取股骨头坏死患者90例,治疗组60例采用股骨头坏死治疗仪配合口服中药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口服中药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髋关节疼痛评分、生活能力评分,髋关节活动度评分,行走距离评分。结果:髋关节疼痛评分治疗前治疗组为(15.47±3.25)分,治疗后为(26.80±6.56)分,对照组治疗前为(15.20±4.38)分,治疗后为(28.00±6.21)分,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12.30,8.35,P〈0.01)。生活能力评分治疗组治疗前为(11.75±2.73)分,治疗后为(18.17±3.44)分,对照组治疗前为(10.00±4.38)分,治疗后为(28.00±6.21)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25.17,8.35,P〈0.01)。髋关节活动度评分治疗组治疗前为(9.67±2.88)分,治疗后为(13.87±3.57)分,对照组治疗前为(8.80±3.04)分,治疗后为(12.13:t3.23)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4.24,5.76,P〈O.01)。行走距离评分治疗组治疗前为(6.80-a:1.73)分,治疗后为(10.25~1.66)分,对照组治疗前为(5.10-a:1.79)分,治疗后为(8.90也.78)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2.91,6.67,P〈O.01)。结论:“股骨头坏死治疗仪”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髋关节疼痛、髋关节活动度、行走距离均有切实的改善作用。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治疗仪 修复 骨结构 髋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