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地高辛是否适合与克拉霉素配伍。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入住我院心内科并需要进行地高辛治疗的患者共1123例,需地高辛与克拉霉素同时使用的患者82例,地高辛每天使用的最大剂量为0.25mg,克拉霉素每天使用的最大剂量为500mg,分析并总结患者的病例。结果排除与其他药物合用的相互作用,其中地高辛与克拉霉素合用的患者共计17例(20.7%),其中10(58.8%)例患者年龄超过60岁。结论克拉霉素和地高辛配伍使用的不良反应严重、发生率高,应尽量避免同时使用。

  • 标签: 地高辛克拉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施行计划生育手术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的不良反应,并针对计划生育手术患者的各种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方法在计划生育手术前,对患者做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帮助其消除不安情绪及各种顾虑,避免不良反应的产生,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配合医生完成手术。结果通过对术前、术中、术后患者的防治分析,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使计划生育手术患者解除了对手术的不理解和抵触的情绪,放松心情,稳定情绪,进而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结论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工作,计划生育手术患者的不良反应已引起普遍的关注.医护工作者应该有崇高的职业道德,过硬的技术,能尽量排除可能会影响手术患者心理的主要客观因素,顺利完成计划生育各项手术。

  • 标签: 计划生育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注射用头孢硫脒近年来的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探讨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2015-2018年4月收录的注射用头孢硫脒致ADR相关文献,从ADR发生的人群分布、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搜集到符合条件的文献45篇,ADR可累及皮肤及其附件、肝胆系统、神经系统、肠胃系统和全身。结论注射用头孢硫脒可致严重ADR发生,应加强用药过程监测,做好必要的临床预防准备工作和药品预防警戒工作。

  • 标签: 注射用头孢硫脒 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 简介:摘要通过对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的发生的不良反应的分类、症状表现、特点的综述,并分析其产生原因,为中药注射剂的生产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为临床合理配伍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指导。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质量控制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对不良反应防治措施在抗肿瘤药物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收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出现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患者120例,并对抗肿瘤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在抗肿瘤药物的使用中,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其次为心血管系统症状、血液系统症状、肝脏损伤及过敏反应。结论对使用抗肿瘤药物的患者积极检查其身体情况,了解疾病史,用药中进行生命体征监测,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不良反应 抗肿瘤药物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来立信与痰热清在输液管内存在配伍反应。结果在临床输液过程中,来立信易与痰热清在输液管内发生配伍反应。结论在临床输液过程中同时使用来立信与痰热清中,护士要重视其在输液管内配伍反应,并积极预防及处理。

  • 标签: 来立信 痰热清 配伍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药制剂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中药不良反应患者病例样本350例,对患者临床表现、给药途径、中药品种、年龄以及性别等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相关的防治工作提出建设。结果纳入本次实验研究的350例研究样本中出现男性患者中药不良反应共计155例,占比44.29%,出现女性患者中药不良反应共计195例,占比55.71%。结论对引发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有关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各种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概述,研究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防治措施 不良反应 中药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抗生素引发的不良反应并对合理应用措施进行分析。方法纳入自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间在我院接受感染疾病治疗并发生抗生素不良反应的48例患者,对应用抗生素后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导致不良反应的抗生素种类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引发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前四位抗生素主要包括左氧氟沙星,占36.76%,阿奇霉素,占14.71%,头孢曲松钠,占13.24%,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占7.35%。发生率最高的前四位抗生素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皮疹,占36.51%,瘙痒,占22.22%,发热,占15.87%,呕吐,占4.76%。结论不合理应用抗生素会引发较多的不良反应,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为了保证用药安全并提升临床疗效必须合理应用抗生素。

  • 标签: 抗生素 不良反应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替普酶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作出总结与分析。方法将“阿替普酶”“不良反应”作为检索词,对2001年—2018年维普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进行检索。结果阿替普酶所致ADR中,男性占64.29%,女性占35.71%;年龄最小的48岁,年龄最大的77岁;ADR出现最快的2min,最迟者为第2d;大多数ADR均为1d内发生,为速发型;主要临床症状为畏冷寒战高热、口舌部血管源性水肿、过敏并发外周血肿、颅内出血、休克、上肢软组织内出血、多脏器功能损伤、肾动脉栓塞等,涉及各个系统器官。结论在临床应用阿替普酶时应严密监测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药并针对症状做出相应治疗,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 标签: 阿替普酶 不良反应 用药安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狂犬疫苗接种的整个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研究其对患者预防不良反应的应用效果。方法挑选2016年3月—2017年1月于我院门诊接受狂犬疫苗接种的患者共80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狂犬疫苗接种的整个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狂犬疫苗接种的整个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接种狂犬疫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依从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50%)明显比对照组(25.00%)低(P<0.05),接种依从率(97.50%)明显比对照组(77.50%)高(P<0.05)。结论在狂犬疫苗接种的整个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并控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接种依从性,可在狂犬疫苗接种时推广应用。

  • 标签: 狂犬疫苗 接种 护理干预 预防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百白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预防与对策进行分析,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护儿童健康。方法选取医院某时间段内的接受百白破疫苗的儿童300例,所有病例随机分成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根据儿童具体情况规划合理的疫苗接种方案,对照组行常规的百白破疫苗接种,其它处理措施均相同,比较两组的总发热率与局部硬结发生率。结果总发热率与局部硬结发生率观察组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仔细检查、选择合适的注射器材、严格各项操作以及规划合理的疫苗接种方案可以有效减少百白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百白破疫苗 接种不良反应 预防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药学服务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2016年1月—2017年8月,于我院中医治疗的患者中选取100例为研究对象,以干预方式为依据,分为两组,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治疗与护理,为观察组患者提供中药药学服务,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相较于对照组的12%更低,P<0.05。结论中药药学服务有利于减少中药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标签: 中药药学服务 中药 不良反应 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5年合浦县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数据,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转状况。方法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合浦县各接种单位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所发生的病例,发生疑似接种异常反应病例后立即进行网络上报和调查并根据统一的个案调查表进行统计。结果从AEFI时间分布来看,合浦县2015年AEFI主要发生率在4月份及7月份;2015年合浦县部分疫苗共接种了352714人次,发生22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其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百白破疫苗(无细胞)、麻风疫苗及卡介苗和A群流脑疫苗等。结论2015年合浦县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个别疫苗异常反应发生率较高,监测敏感性有待提高,应加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提高疫苗接种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合浦县 疑似预防接种 异常反应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中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抽取我院84例临床患者进行研究,对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头痛,失眠,情绪反常不良反应由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出现39例,占总例数46.43%,皮肤组织出现红斑,过敏和皮疹等不良反应24例,占总例数28.57%,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造成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居多,其次是皮肤组织不良反应。结论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使用,要严格遵守用药原则,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对药物的剂量和滴注速度进行合理的调整,用药前后要加强护理,同时用药时要时刻注意,并观察患者反应,保证喹诺酮类抗菌药在临床中的安全性。

  • 标签: 喹诺酮类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病因进行探究,并探析护理干预对预防小儿接种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1日—2016年6月30日期间接种的33323例儿童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6660例,对照组166663例;对照组儿童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的儿童进行护理干预,统计两组儿童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家长满意度,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不良反应的致病因素包括儿童自身体质较差、接种时机不恰当、其他药物干扰及接种后休息不足。研究中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进行接种前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防止不良反应发生,减少预防纠纷,提高家长满意度,适合大规模推广运用。

  • 标签: 小儿预防接种 不良反应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