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的微生物检验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00例各类送检标本中大肠埃希菌的肠道外感染大肠埃希菌鉴定和肠道内感染大肠埃希菌鉴定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大肠埃希菌中检出率48%。大肠埃希菌常引起各种肠内外感染,是腹泻和泌尿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结论肠道外感染的鉴定是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中最常见的之一。可引起各种感染,常见的是泌尿系感染。还可引起胆囊炎、菌血症、肺炎及新生儿脑炎等,亦可引起腹腔内脓肿、肠穿孔继发腹膜炎,术后感染或大面积创面感染等,又易混合厌氧菌感染等症。肠道外感染大肠埃希菌的鉴定。肠道内感染的大肠埃希菌的鉴定这些菌株可引起轻微腹泻或霍乱样腹泻。严重时,可引起致死性并发症(HUS),造成严重后果。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微生物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食品、药品微生物检验用培养基的比较。方法将药品检验用培养基用作对照培养基,并选择平皿法,结合《中国药典》的对微生物检查限度检查法实现对适用性参数的检查,并对比食品检验用与药品检验用的培养基情况,确认各试验菌的回收率是否>70%。结果试验后发现,各试验菌的回收率均>70%,食品与药品检验用培养基实施的菌落数、酵母计数等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食品、药品微生物检验用培养基比较差异不明显,且说明食品、药品微生物检验用培养基可以通用。

  • 标签: 食品 药品 微生物检验 培养基 对比
  • 简介:摘要验证所采用的方法适用于复方香菊冲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即确认复方香菊冲剂在该检验量、该检验条件下无抑菌活性或其抑菌活性被充分消除到可以忽略不计。以保证检验结结果的准确、可靠及检验方法的专属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焦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56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28例。两组均接受抗焦虑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6周,于入组时及治疗2周、4周、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同期治疗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能明显改善焦虑症患者症状,对临床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焦虑症 肌电生物反馈 抗焦虑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研究吸收性止血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为其在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做出评价。方法将9只新西兰兔分为3组,即供试品-1组(6.25mg/kg)、供试品-2组(12.5mg/kg)和供试品-3组(25mg/kg),每组3只,各组采用自身作为空白对照,通过皮下注射在动物背部植入吸收性止血生物材料,每个时间点1只动物,每侧4个皮下囊,在植入后第3、7、14天取皮下囊部位组织常规HE染色做病理检查。结果大体观察残留程度0%;解剖时肉眼观察仅供试品-3组在植入后第3天其4号取材点可见皮下囊包块存在;病理镜检发现,各组皮肤表皮及真皮均无明显的病理改变,皮肤附件结构正常,皮下及周围组织也未见充血、水肿及炎细胞浸润,供试品-1和供试品-2组在各时间点均未见供试品残留,供试品-3组在植入后第3天和第7天其4号取材点可见供试品极轻度未吸收,第14天各取材点未见供试品残留。结论6.25mg/mL、12.5mg/mL和25mg/mL的吸收性止血材料在新西兰兔背部皮下很快被吸收,在机体内两周基本被降解,对于手术应用安全性颇佳。

  • 标签: 吸收性止血生物材料 皮下植入 生物相容性
  • 简介:摘要目的食管和胃壁局部涂抹蛋白生物胶和吻合口外局部减压的手工吻合方式与常规手工吻合方式在食管胃颈部手工吻合中的比较。方法同期进行食管癌手术颈部吻合230例,随机分为两组。入组病人均行食管胃部分切除食管胃颈部手工吻合术。病变位于食管胸中段100例,食管胸上段130例,研究组采用常规食管胃颈部全层吻合方式,左胸左颈部手术60例,右胸上腹部右颈部手术40例。吻合食管后壁和前壁时都涂抹生物蛋白胶,颈部手术区域行负压吸引。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吻合方式。通过观察两组病人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的发生、发生后愈合时间、周围组织炎症程度、局部引流量、术后发生胸腔感染导致呼吸衰竭、以及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情况。结果研究组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下降,发生吻合口瘘后经处理愈合时间缩短,周围组织炎症反应轻,未发生颈部吻合口瘘引起纵膈和胸腔感染的情况,术后吻合口狭窄未见明显增加。结论食管和胃壁局部涂抹生物蛋白胶和以及吻合口外局部减压在食管癌颈部手工吻合时能明显减少吻合口的发生。

  • 标签: 食管癌手工吻合 生物蛋白胶 颈部吻合口瘘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河池市各类食品在加工、销售过程中微生物污染情况。方法于2010年~2011年分别在河池市辖区的市场、超市等采集本地生产或销售的7类食品样品进行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检测。结果7类306份样品,合格254份,合格率为83.0%,其中以凉拌类合格率最低,为69.2%,其次是冷饮类,为74.5%,糕点类合格率最高为91.8%,灌肠类、酱卤肉类、饮料类和豆制品类合格率分别为89.3%、81.2%、90.5%和80.5%。结论我市的凉拌类和冷饮类食品合格率较低,食品卫生质量还有待提高。

  • 标签: 食品 菌落总数 大肠菌群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7-17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7期
  • 机构:为指导和规范生物类似药的研发与评价工作,推动生物医药行业健康发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对生物类似药的申报程序、注册类别和申报资料等相关注册要求进行了规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ATP荧光法应用于医务人员的手部卫生状况评价的效果,探讨ATP荧光检测在医疗卫生监控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应用ATP荧光法检测我院42例医务人员洗手前后的RLU(P50)值,并统计和比较观察不同性别医务人员的手部清洁卫生合格率。结果检测结果显示总合格率为76.2%,且女性受检工作人员在洗手后的手部卫生合格率明显高于男性受检者(P<0.05)。结论采用ATP荧光法检测和评价手部卫生情况方便、快捷,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能够及时反映医疗卫生状况和及时发现卫生隐患,在医疗环境监测评价中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ATP荧光 手部卫生 检测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泌尿生殖道微生物感染检测情况以及细菌药敏试验情况,为临床检验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了在2015年11月—2016年5月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泌尿生殖道微生物感染症状的患者,采集患者的泌尿生殖标本,对支原体、衣原体进行培养、鉴定,在进行药敏性试验。结果检测出的支原体阳性率较高,丁胺卡那霉素、先锋霉素V号、利福平、庆大霉素及强力霉素较为敏感。结论进行泌尿生殖道微生物感染检测及细菌药敏试验,能够有效地筛选敏感药物,指导临床上合理使用抗生素。

  • 标签: 泌尿生殖道微生物 感染检测 细菌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微生物检验技术对住院患者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21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以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各108例的两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根据经验用药,观察组患者根据微生物检验技术用药;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感染控制状况。结果全部108例观察组患者的总感染率6.5%显然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各个程度的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住院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现代微生物检验技术能够有效控制患者感染,具有较高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微生物检验技术 住院患者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砂烫生附片制备前后生物碱改变情况。方法将泥附子切片后,制成生附片后砂烫,并观察其制备前后的外观性状。通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物碱改变含量的变化。我们将生物碱分为单酯型(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双酯型(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和脂类生物碱。其中双酯型的毒性最大,是主要调查目标。结果双酯型的生物碱在砂烫生附片制备前后含量变化较大,减少明显。(P値<0.05)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砂烫生附片制备前后有利于将有毒型的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减少,进而有利于降低药品副作用。

  • 标签: 砂烫 生附片 生物碱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将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集的微生物检验标本60份纳入到对照组中,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集的微生物标本60份纳入到研究组中,两组均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检测,对两组标本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在尿液、血液以及呼吸道微生物阳性检出率方面,研究组要比对照组高出许多,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在非呼吸道其他标本微生物阳性检出率方面,研究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论不同时间临床标本微生物阳性检出率存在差异,通过分析可知,影响检验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其包括标本收集不规范、标本接收与运送不规范、临床检验技术人员不具备较高检验技术等。

  • 标签: 阳性率 临床标本 微生物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方法选2017年11月—2018年04月本院检验科接收的194份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依据检验时间段标准分为甲组(2017年11月—2018年01月)、乙组(2018年2月到2018年4月)两组,对两组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展开对比。结果甲组检验阳性率,较乙组更高,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而甲组中粪便标本检验阳性率3.03%,与对照组的5.88%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对不同标本微生物进行检验时,通过对比分析检验结果阳性率,找出影响因素,以在确保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结果精准的基础上,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临床标本 微生物检验 阳性 检测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妇产科手术中应用生物性可吸收缝线进行缝合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以研究其对切口愈合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法分别选取我院妇产科过去2年内90例使用生物性可吸收缝线进行缝合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另90例常规丝线进行缝合患者,作为参照组,对比二组患者术后的切口愈合临床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参照组在术后感染、切口恢复及疤痕愈合等方面差异表现明显。结论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具有减少感染源的安全性,并能促进组织恢复且不会留下明显的缝合疤痕,对妇产科临床应用具有良好的正向作用,值得进行普及推广。

  • 标签: 妇产科 生物可吸收缝线 切口感染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二级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现状,探讨如何进行规范化管理。方法调查医院检验科存在的生物安全方面的隐患,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结果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方面存在诸多缺陷,如防护设施、设备不完善,工作人员感染防范意识差,医疗废物处理等各方面管理力度不够等。结论必须医院领导支持,科室领导重视,医务人员意识提高,严格按照生物安全手册执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才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减少职业暴露,确保检验科生物安全。

  • 标签: 二级综合医院检验科 生物安全 隐患 规范化
  • 简介:摘要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程,是医学专业学生学好专业课程的前提。笔者从本学科出发从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逐步培养学生成为适合现代社会的新型实用型人才。

  • 标签: 教学改革 角色扮演 多媒体教学 新型实验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生物制剂在风湿免疫疾病治疗中的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7月份到2013年7月份收治的100例风湿免疫疾病患者为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采用生物制剂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生物制剂对风湿免疫疾病进行治疗,具有明显治疗效果,值得普及和应用。

  • 标签: 生物制剂 风湿免疫疾病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头孢克肟颗粒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测定头孢克肟颗粒对5种试验菌株的回收率,并进行控制菌的检查。结果5种试验菌株的回收率均高于70%以上,控制菌阳性生长良好。结论通过试验证明该方法有效可行,可用于该品种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 标签: 头孢克肟颗粒 微生物限度检查 回收率
  • 简介:摘要总结了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护理经验。对47例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在盆腔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中实施全程综合护理,针对患者个体化的心理特点,给予积极心理干预,观察排尿日记、尿动力学参数及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配合有效的护理行为干预及心理治疗,盆腔生物反馈与电刺激综合治疗可有效改善自主排尿。结合适当的护理及心理治疗措施,可提高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膀胱 过度活动症 生物反馈 电刺激疗法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