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双期扫描对嗜铬细胞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25例CT双期扫描征象。结果CT扫描显示,嗜铬细胞发生于肾上腺者22例,异位者3例,多是单侧发病(21/22)。肿块较大,边界清楚,多为类圆形或椭圆形(20例)。肿块内密度多不均,出血、坏死常见(13/25),1例坏死严重。钙化较少见,增强扫描肿瘤实体部分明显强化。结论MSCT双期扫描对嗜铬细胞的定位、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并且可以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血管的关系,有助手术方案的选择和术后随访。

  • 标签: 肾上腺 嗜铬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血管的血管造影诊断和选择性栓塞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病例选择性动脉造影和分次填充明胶海绵栓塞的资料。结果6例口腔颌面部血管患者经血管造影检查均得到进一步明确诊断。术后半年随访结果示:经分次检塞治疗后治愈2例,显效3例,有效1例。所有病例均用明胶海绵颗粒及明胶海绵条栓塞供血动脉,栓塞后即刻造影均见拟栓塞的靶血管团基本消失。所有病例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选择性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后进行栓塞是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安全有效的手段。

  • 标签: 口腔 颌面部 血管瘤 血管造影 栓塞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硬化性细胞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硬化性细胞病历资料9例,对症状、发病部位、单发/多发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相关病人中共有咳嗽、背部疼痛、盗汗等主要症状,发病部位主要为右上叶,表现为单发,直径通常≤2.5cm。肿瘤细胞病理特征主要为圆形间质细胞、立方样细胞。结论:硬化性细胞的临床和病理特征较为典型。

  • 标签: 硬化性细胞瘤 病理特征 临床特征
  • 简介:目的总结胃肠道间质(GIST)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GIS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10例GIST中单发9例,其中胃4例、小肠3例、直肠2例;多发(胃及肠系膜)1例.恶性GIST9例,有1例伴肝转移.有4例进行了胃肠道钡餐造影,主要表现为胃肠腔的偏心性狭窄、局部趋于向外生长的肿块、肿块内可见不规则坏死或出血.5例行CT、5例行磁共振成像(MRI),影像表现为增强扫描,肿块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GIST影像学表现对GIST诊断有帮助.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影像学表现 胃肠道钡餐造影 GIST 回顾性分析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硼替佐米与地塞米松联合用于多发性骨髓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随机抽选的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6例多发性骨髓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对观察组行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方案治疗,对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方案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发性骨髓患者以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可有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控制,具有推广的价值。

  • 标签: 硼替佐米 地塞米松 多发性骨髓瘤 临床疗效
  • 简介:胸腹主动脉(thoracoabdominalaorticaneurysm,TAAA)是一种累及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的动脉样变,因其死亡率高及手术难度大而成为血管外科治疗难点之一,其与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主要区别为TAAA累及内脏动脉,手术治疗需要胸腹联合切口,介入手术也不能简单使用直型覆膜支架治疗,因而,治疗的手术方式及技巧与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截然不同。TAAA自然病程死亡率高,传统的治疗方式为开放手术。而杂交手术,开窗支架、分支型支架及多层裸支架等介入治疗方法的应用使更微创的方式治疗TAAA成为可能。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胸腹联合切口 介入治疗方法 裸支架 开窗 覆膜支架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75岁。主因发现血糖升高1个月,口干3d入院。患者入院1个月前因"突发高血压伴右丘脑出血"于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期间发现血糖升高,空腹血糖最高达8.23mmol/L、餐后2h血糖最高达24.8mmol/L,诊断为糖尿病,给予口服盐酸二甲双胍及那格列奈降糖治疗,血糖未控制理想出院。入院3d前感口干、乏力,来我院门诊查血糖高收入病房。入院查体:体温36.6℃,

  • 标签: 嗜铬细胞瘤 异位 高血压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无技术能有效减少根治性手术后肿瘤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改善患者的预后,延长无生存期,是手术室护理工作内容之一,其重要性愈来愈受到关注和重视。本文从无技术操作的各个环节,对其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手术室护士应树立正确的无观念,规范地应用无技术,定期进行无技术操作的培训,改进、完善无技术操作,从而减少恶性肿瘤的医源性种植和转移。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无瘤技术 应用
  • 简介:胃肠道间质(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发病机理是KIT基因、PDGFRA基因的突变导致的,Kit基因编码蛋白CD-117过表达。GIST患者的常见症状为胀痛不适或腹部肿块,也可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肠梗阻、体重下降等,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仅依靠临床表现诊断困难。随着电子胃肠镜、超声内镜的应用,镜下诊断GIST的阳性率不断增加,内镜下治疗胃肠道间质的技术也不断提高。现对我院诊治的32例胃肠道间质患者的临床症状、内镜下诊断、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特点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

  • 标签: 间质瘤 临床分析 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诊断肺炎性假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肺炎性假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对研究组患者采用CT以及X线进行诊断,并采取对症治疗,评估CT诊断与X线诊断的准确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中CT诊断结果误诊少于X线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诊断,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CT诊断肺炎性假存在一定局限性,肺炎性假CT表现不具有特征性需结合临床病史进行综合分析,但相比X线诊断,CT诊断准确率较高对患者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具有一定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CT诊断 肺炎性假瘤 临床分析
  • 简介:血管外皮细胞是一种血管源性肿瘤,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以盆腔、头颈部和脑膜部位多见。原发于肾脏的血管外皮细胞极为罕见。我科于2008年4月收治1例,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 标签: 血管外皮细胞瘤 肾脏 血管源性肿瘤 头颈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患者男性,43岁。因右颈部无痛性肿物3个月于2009年3月入院。查体:右侧颈部椭圆形肿物,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无压痛,不随吞咽上下活动。B型超声检查:右侧颈动脉体分叉处内后方可见巨大实性肿物,大小为4.6cm×2.3cm,边缘尚清,内回声不均,肿物与颈动脉关系密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肿物

  • 标签: 颈动脉体瘤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颈动脉分叉 颈内动脉 转流管 下颌骨
  • 简介:摘要目的参考WHO(2008版)造血和淋巴肿瘤分类标准,对22例淋巴临床特征、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以提高对淋巴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分类的认识。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病理诊断为恶性淋巴22例患者,复习其临床资料,观察HE切片病理组织学形态与细胞学形态,并对淋巴的类型、免疫组化标记结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按WHO(2008版)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标准,进行病理诊断与分类分型。结果(1)22例淋巴中,非霍奇金淋巴(NHL)21例(95.4%),霍奇金淋巴1例(4.6%)。NHL21例中B细胞淋巴15例(71.4%),T和HK细胞淋巴6例(28.5%)。B细胞性淋巴15例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DLBL)11例(73.3%),套细胞淋巴2例(13.3%),滤泡性淋巴1例(6.6%),小B细胞性淋巴1例(6.6%);T细胞和NK细胞淋巴6例,其中NK/T细胞性淋巴4例(66.6%),其中鼻型NK/T细胞淋巴3例,鼻外型NK/T细胞淋巴1例,周围T细胞淋巴非特异性1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ALK-1例。(2)22例HL和NHL中,男性18例,女性4例,男女比例为4.51,发病年龄35-81岁,平均年龄60岁,病位以颈部淋巴结多见。结论22例淋巴中,NHL发病远多于HL,NHL中以DLBCL多见;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患者多见,以颈部淋巴结为多见起病部位。

  • 标签: 恶性淋巴瘤 临床病理分析 分类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