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一字平仄两读而义有异同,是唐诗字音字义的重要特点。正确地分辨和解释唐诗一字平仄两读与词义异同的问题,是读懂唐诗、研究唐诗声律和体裁的前提,作者拟分篇逐一讨论这方面的问题。本文是第一篇,主要论述一字平去义别的情况。我们从唐诗中搜集了90来个单字,然后分类对各字因平去两读而义别的关系作出辨析,解释诸字用在不同诗句中的音义,进而据此判定诸字所在诗句的平仄律式,说明一字平仄两读对于唐诗声律的特殊适应性,同时归纳诸字古今音义变化的规律,借此对几种大型工具书一些参差的音义注释提出分辨意见。

  • 标签: 唐诗音义 破读 平仄两读 平去义别 平仄律式
  • 简介: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流于形式,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随着民办教育的发展,有效的激励机制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中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民办高校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入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 标签: 民办高校 人力资源管理 激励机制
  • 简介:莱蒙托夫作为经典作家,一直以来在俄罗斯学界持续不断地受到关注。对莱蒙托夫创作中拜伦影响元素的探究曾是评论家们争论的焦点。鉴于国内该课题研究资料相对匮乏这一状况,本文力图对俄罗斯学界该课题的研究历史与现状进行较为详细地引介与评析。

  • 标签: 莱蒙托夫 拜伦主义 影响 诗歌
  • 简介:目前在我国由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和商业银行之间的贷款业务关系之间的发展现状,越来越多的购房者以及我国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开始逐渐意识到住房抵押的贷款的风险防范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是越来越重要的一件事。由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自身存在很多特点和原则,同时也会受到很多内部因素的控制和外部因素的影响。购房者面对各种抵押贷款的同时,学会如何防范风险和化解风险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 标签: 住房抵押贷款 问题 风险 分析
  • 简介:摘要:周敦颐通常被学界视为宋朝理学的创始人,他在《通书》中有关道德(“德”)的论述,将艺术(“艺”)和现实(“实”)加以明确区分,但他又认为表达(“文”)的作用在于成全古圣王的道。本文在此基础上讨论周敦颐的艺术在何种程度上与道德一起对儒道重建产生作用,并探讨周氏的道德论述中是否包含着一种艺术哲学。本文认为,在周氏思想中。“诚”是一个很关键的概念。当道德修养需要通过艺术实践来完成时,那么“诚”或可理解为一个美学概念。在此基础上,本文进而讨论周氏的理论对后世理学家的影响,以及他是否为这一走向美学的思想运动设定了前提。

  • 标签: 周敦頤 理学 艺术 道德 美学 诚信
  • 简介:粗略算来,从事唐诗教学和研究已逾三十年了,对近体诗的特点和相关规定也有了些粗浅了解,但提及“拗救”,仍然不甚了了,甚至心生畏惧。于是,知难而退,讲课时将其匆匆带过,写诗时亦绕道而行,不多理会,便成了我对付它的常用招数。虽然,有时不免生出些许疑虑:唐人作诗果真如此烦琐地前拗后救吗?倘若每首诗都这样折腾,是否会失去很多兴致和生趣?然而。也只是疑问而已,并未从根本上予以否定,因为各类格律入门书上将拗救规则写得明白,且举出不少诗例作证,不容你不信。

  • 标签: 诗词格律 拗救 唐人 读石 三十年 近体诗
  • 简介:杜诗记录中唐时代历史乱象与遍地疮痍的社会良知及创作动力自何而来?笔者以为源于杜甫贯穿一生的平民生活体验及其由此形成的推己及人的平民情怀。由奉儒者、游观者、干谒者、客居者、卧疾者串联而成的平民角色,决定了杜甫必然具备平民化特征的仁爱情怀、天地情怀、酸辛情怀、迁徙情怀与伤痛情怀。文章还就郭沫若关于杜诗的“人民性”与杜甫的“地主生活”问题进行了评析。

  • 标签: 杜甫 平民角色 平民情怀 郭沫若 杜甫评价
  • 简介:我国人口众多,而大部分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仍有部门地区、部分村民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为了保障农村村民的基本生活,我国在农村设立了医疗制度、养老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期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的生活现状。然而,单就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来看,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在立法方面、政策规定方面、保障对象范围方面、保障标准偏低、保障资金的使用方面以及社会对该制度的认识等都存在诸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位将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完善我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供绵薄之力。

  • 标签: 关键字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立法 政策 保障资金
  • 简介:因受时代氛围、政治因素及文艺方针政策的影响,1950年代诗歌问题讨论的一个中心议题,是能否在中国古典诗歌五七言和新民歌的基础上建立一种较为普遍的民族化的新形式。在1950年《文艺报》组织的讨论中,诗歌形式的问题就被郑重地提了出来。1953年底到1954年初,中国作协创作委员会诗歌组召开的诗歌研讨会,进一步围绕格律诗与自由诗展开讨论。1956年8月至1957年1月《光明日报》等报刊进行的争论,则触及未来新诗形式建立的基础。这些议题在1958—1959年间的诗歌论争中得到了更为剧烈的凸显。

  • 标签: 问题讨论 50年代 新格律诗 中国古典诗歌 比照 运动
  • 简介:中国艺术话语权是中国艺术遭遇西方话语霸权所出现的文艺理论新问题,由于理论表述对艺术话语呈现与话语权获得至关重要,因此文艺理论话语权是中国艺术话语权的核心。国际地位是话语权走向国际性的问题深入,它更为自觉地将话语权纳入整体性的全球框架之中。然而,全球文艺理论框架中的中国文艺理论却是“无声的中国”,由此中国文艺理论国际地位问题也就逆势而出。针对国际地位这一问题,中国文艺理论界强调“国际化”方向,但遭遇两大困境,其一翻译不够,文论走出去的力度欠缺,其二是西方中心主义。故此,加大翻译力度与反思西方中心主义就成为国际地位问题难以回避的任务。国际地位问题的真正解答应着眼于中国文艺理论的精神与身份、国际影响力和世界文艺理论这一基本论域,即立足自身(民族性),经由全球化(多元性),最终走向世界文艺理论建构。

  • 标签: 艺术话语权 国际地位 国际化 西方中心主义 世界文艺理论
  • 简介:何谓文学?翻开任意一本手头的中外词典,都有清晰可见的注解与明确的标示,大致陈述为:以语言文字为工具通过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和表达作者情感的艺术。即使存在细微的差别与区分,但总体的精髓内核是不会改变的,即都会强调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抑或载体,而形象的诉诸与表达则为文学所倚靠的主要表现方式与使用方法,其最终目的则在于表达作者所内蕴的深厚情感及其对丰富社会生活的折射与描摹。

  • 标签: 语言文字 底层文学 立场问题 话语建构 方言写作 方音
  • 简介:2012年12月6日,国家开放大学河南分部在郑州挂牌成立,标志着河南开放大学的建设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在河南开放大学建设背景下.作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的英语课的教学情况和教学成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对目前开放教育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以期能对河南开放大学建设背景下的开放教育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 标签: 开放大学 开放教育 公共英语教学 问题 对策
  • 简介:本文以艺术人类学学理方法和田野事实判据为基础,阐释“打工文学”作者创作观念与打工者社群群体经验之间的关联,以此对打工文学的发生问题进行较深入探索。在研究过程中,提出关联性问题环:什么样的社群再濡化经验与作者创作观念相关(what)——作者为何将特定社群再濡化经验定格为创作观念(why)——社群再濡化经验在文学作品中怎样内化为作者创作观念(how)。本文以对关联性问题环的逐步解析为学理线索,立体式地追索打工文学作者创作观念的生成原因。

  • 标签: 创作观念 艺术人类学 打工文学 性问题 打工者 作者
  • 简介:随着《中国诗歌通史》①各卷本的出版,少数民族文学史书写又一次在诗歌领域完成了自身的实践。尽管,结合笔者参与的《中国诗歌通史·当代卷》“80、90年代”部分的写作情况来看,这并不是一次完整意义上的少数民族文学史写作,但其仍然可以作为一个“典型个案”,来具体探究少数民族文学的当代史写作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而为少数民族文学史写作提供某些经验乃至建设性的意见。

  • 标签: 少数民族文学 中国诗歌 写作问题 90年代 当代史 通史
  • 简介:聊斋小说《画皮》的人、鬼书写激活并深化鬼文化的“民族记忆”,其简约短小的文言叙述为之后的续写、仿写和改写提供便利。电影《画皮》把文字中的鬼影书写移植到直观影像之中,在小说和电影的“互文”关系中寻求人物原型、主题功能和情节叙事的改编亮点,在当代文化语境里扩大丰富鬼文化“民族记忆”的同时,也可能过滤掉原作的鬼影神韵。在古典小说的电影改编中有效地唤起“集体无意识”式的原型记忆和审美体验,需要导演和编剧艺术地把握原作思想审美上的神韵,在“尊故”与“改古”的辨证统一中放大做足电影元素,为古代文化资源的影像转换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 标签: 电影改编 画皮 鬼文化 集体无意识 原始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