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筋膜刃针结合FM治疗腰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的研究。方法利用对照实验的方式,对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腰背筋膜炎的90名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5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对照治疗,对照组行电针结合传统推拿治疗,治疗组行刃针结合FM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通过观察治疗前后疼痛分级指数(PRI)和现有疼痛强度(PPI)的变化程度,分析评估以明确刃针结合FM治疗该病的疗效及机制。结果 两组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 95.56%,对照组总有效率 82.22%,两组治疗的疼痛均较前有显著降低,治疗组的疼痛指数较对照组降低明显,且两组实验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腰背肌筋膜炎,FM意大利理筋手法,刃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退行腰椎侧凸患者椎旁的变化,以及其与腰椎后凸的相关。方法回顾分析67例退行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年龄为(65.4±5.6)岁(范围52~83岁)。腰椎侧凸伴后凸畸形(lumbar degenerative kyphoscoliosis,LDK)患者35例(DLS+LDK组),年龄(64.6±5.4)岁(范围52~75岁);单纯腰椎侧凸患者32例(DLS组),年龄(66.2±5.8)岁(范围55~83岁)。应用Image J 1.51k(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通过MRI测量L1~S1椎间盘水平竖脊和多裂的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和脂肪浸润面积百分比(percentage of fat infiltration area,FIA%)。记录两组患者侧弯方向、侧凸Cobb角、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胸腰椎后凸角(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等情况,分析椎旁的变化与这些因素的相关。结果DLS+LDK组患者TLK、LL、SVA分别为11.85°±7.89°、-9.35°±8.70°和(70.16±76.94)mm,均大于DLS组7.47°±5.06°、-26.46°±10.26°和(39.45±38.18)mm(t=2.73,P=0.008;t=7.38,P<0.001;t=2.10,P=0.041)。DLS+LDK组患者TK、PI、SS分别为16.36°±13.52°、42.49°±11.70°和11.89°±10.03°,均小于DLS组23.60°±10.23°、49.38°±11.92°和21.21°±8.28°(t=2.45,P=0.017;t=2.38,P=0.020;t=4.13,P<0.001)。两组患者侧凸Cobb角和P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LS+LDK组L1-2、L2-3和L3-4椎间盘水平竖脊CSA分别为(1 328.36±339.16)mm2、(1 331.98±305.76)mm2和(1 253.58±275.86)mm2,均小于DLS组(1 564.16±312.68)mm2、(1 574.80±325.92)mm2和(1 427.18±278.82)mm2(t=0.40,P=0.004;t=0.81,P=0.002;t=0.31,P=0.013)。DLS+LDK组L 1-2、L 2-3、L 3-4和L4-5椎间盘水平多裂CSA分别为(225.07±59.80)mm2、(228.38±87.44)mm2、(436.40±117.99)mm2和(666.55±184.13)mm2,均小于DLS组(264.28±44.27)mm2、(384.85±75.52)mm2、(576.10±109.92)mm2和(801.52±145.83)mm2(t=0.21,P=0.004;t=0.42,P=0.001;t=0.52,P=0.001;t=0.37,P=0.002)。两组患者所有腰椎水平竖脊和多裂FI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L1-2、L2-3和L3-4椎间盘水平竖脊CSA和L1-2、L2-3、L3-4和L4-5椎间盘水平多裂CSA与LL呈负相关(r=-0.37,P=0.002;r=-0.34,P=0.005;r=-0.21,P=0.049;r=-0.34,P=0.005;r=-0.61,P<0.001;r=-0.65,P<0.001;r=-0.55,P<0.001),与SS呈正相关(r=0.42,P<0.001;r=0.37,P=0.002;r=0.27,P=0.027;r=0.38,P=0.001;r=0.53,P<0.001;r=0.46,P=0.001;r=0.42,P<0.001)。两组患者L3-4椎间盘水平竖脊CSA和L1-2、L2-3椎间盘水平多裂CSA与PI呈正相关(r=0.25,P=0.039;r=0.33,P=0.006;r=0.35,P=0.004)。两组患者所有腰椎水平竖脊和多裂FIA%与脊柱矢状位及骨盆参数均无相关。结论退行腰椎侧凸伴腰椎后凸畸形患者椎旁肌肉萎缩更为明显,可能与腰椎前凸及骶骨倾斜角减小有关。PI较小的腰椎侧凸患者更易导致椎旁肌萎缩,致腰椎前凸丧失加重,最终引发腰椎后凸。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退行性变 脊柱侧凸 腰椎后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抗体阳性的特发性炎病合并间质肺病(IIM-IL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结合炎自身抗体检测明确诊断的86例IIM-ILD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断后1年内的生存及预后情况。根据抗MDA-5抗体结果分为2组,抗MDA-5抗体阳性组35例,抗MDA-5抗体阴性组51例。比较2组的临床特点、干预措施和预后情况。结果与抗MDA-5抗体阴性组相比,抗MDA-5抗体阳性患者的Gottron′s征、其他部位皮疹阳性率、碱性磷酸酶水平、乳酸脱氢酶水平、γ谷氨酰基转移酶水平、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比例显著升高(P值均<0.05),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计数和肌酸激酶升高比例、抗Jo-1抗体阳性率显著降低(P值均<0.05)。2组患者的胸部影像学分类特征以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为主,2组间胸部影像学分类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检查结果以弥散功能障碍和轻度限制通气功能障碍为主,抗MDA-5抗体阳性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显著高于抗MDA-5抗体阴性组(Z=2.29,P=0.022),2组间其余肺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00.0%的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89.5%(77/86)的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为环磷酰胺;7.0%(6/86)的患者使用吡非尼酮抗纤维化治疗;31.4%(27/86)的患者使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抗MDA-5抗体阳性组使用丙种球蛋白的比例高于抗MDA-5抗体阴性组(χ2=22.42,P<0.001)。生存分析显示抗MDA-5抗体阳性组患者的累积生存率低于抗MDA-5抗体阴性组(HR=6.04,95%CI:2.37~15.36,P=0.000 2);诊断后1、3、6、12个月累计病情进展/死亡人数显著高于抗MDA-5抗体阴性组(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抗MDA-5抗体、年龄、velcro啰音、血酐、铁蛋白、肌酸激酶水平是影响IIM-ILD患者预后的因素(P值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抗MDA-5抗体、年龄、血酐水平是影响IIM-ILD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结论抗MDA-5抗体阳性的IIM-ILD患者皮疹发生率高,肺部病变易进展,预后相对较差。临床应重视间质肺病患者炎自身抗体的筛查,有助于评估病情及预后。

  • 标签: 特发性炎性肌病 肺疾病,间质性 肌炎自身抗体
  • 简介:摘要程序细胞死亡蛋白(PD-1)与其配体(PD-L1)特异性结合后,具有共抑制/共刺激的免疫调控作用,可抑制T细胞活化、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参与肿瘤免疫、自身免疫及免疫耐受等。本文综述PD-1/PD-L1信号通路的组成结构、调控机制,以助于理解特发性炎症病合并恶性肿瘤的免疫机制,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和诊断策略。

  • 标签: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肌炎 肿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抗转录中介因子1-γ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后张力增高患者应用小针刀+针刺的方法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将75例脑卒中后张力增高患者分为参照组(n=37)与研究组(n=38),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安全和康复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CSI评分、Ashworth评分、ADL评分、FMA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0.05。另外,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较高,P>0.05。结论:小针刀结合针刺夹脊穴对于改善脑卒中后张力增高患者肌肉痉挛的情况,降低患者张力,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有显著效果,且具备理想的安全

  • 标签: 脑卒中 肌张力增高 小针刀 针刺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进行眼外麻痹(CPEO)的临床特点、骨骼病理表现和基因变异特点。方法选择焦作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1997年1月至2021年12月确诊的16例CPEO患者进入研究,收集患者起病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肌肉病理检查结果并分析其基因变异特点。结果16例患者首发症状均为上眼睑下垂,其中15例存在眼球运动障碍,6例存在复视,4例伴有近端肢体无力,3例伴吞咽困难和构音障碍。肌电图结果提示16例患者中损害7例,神经源损害1例,合并神经源损害1例,肌电图正常7例。骨骼活检结果显示14例患者可见破碎红边纤维(RRF);11例存在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阴性肌纤维;3例有少量变性坏死肌纤维,伴单核吞噬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提示有CD8和CD68阳性淋巴细胞浸润。10例行基因检测的患者结果显示,6例为线粒体DNA(mtDNA)单一大片段缺失,1例为mtDNA点突变,1例为核DNA(nDNA)点突变,2例未检测到明确与临床表型相关的致病变异。5例行电镜检查的患者结果显示,4例可见膜下和肌原纤维间有异常线粒体聚集。结论CPEO患者临床特征除上眼睑下垂和眼球运动障碍外,小部分患者可伴有吞咽困难和肢体无力。mtDNA单一大片段缺失是CPEO主要的突变形式。

  • 标签: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 线粒体脑肌病 骨骼肌病理 基因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颞瓣在晚期复发性鼻咽癌(recurrent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rNPC)挽救手术中的应用情况,为晚期rNPC广泛颅底缺损的修复提供参考方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1月至2021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鼻科收治的晚期rNPC术后使用颞瓣修复的患者54例,其中男42例,女12例,年龄29~71岁;rT3患者36例,rT4患者18例。总结颞瓣修复术的手术方法,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存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探讨颞瓣修复术的优缺点。结果使用颞瓣可完全覆盖鼻咽和颅底缺损区域,不需要额外使用其他自体修复材料。随访时间2~28个月,颞瓣成活率为98.1%(53/54),患者1年总体生存率为84.5%,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49.0%,未出现面神经损伤的病例。3例(3/54,5.6%)患者颞瓣远端的颅骨骨膜出现坏死且需要手术干预,4例(4/54,7.4%)患者因后鼻孔严重狭窄或后鼻孔闭锁需行后鼻孔成形术,11例(11/54,20.4%)患者出现张口受限、咀嚼无力、吞咽困难等进食困难症状。结论颞瓣修复术是晚期rNPC术后一种可选的修复方式。颞瓣成活率高,覆盖范围广,但术者应了解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颞肌瓣 复发性鼻咽癌 挽救性鼻咽切除术
  • 简介:摘要少症是一种老年综合征,在过去的十年中,人们对它的认识逐步提高。它作为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多种常见合并症之一,能加速疾病进程,增加跌倒风险、住院率、病死率。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社会,少症在临床实践中经常诊断不足,本文对少症合并COPD患者在不同的环境中选择经济、方便、准确的检测工具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新的线索。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诊断 肌少症 老年 肌肉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层浸润膀胱癌的效果。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层浸润膀胱癌患者,予以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结果:相应治疗落实后,患者的疾病体征得以显著缓解,手术指标呈良好趋势,复发率较低,生存质量较高。结论:针对层侵润膀胱癌患者而言,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的落实,可有效消除或缓解患者的病痛,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经尿道电切术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灸配合盆底训练治疗成年女性压力尿失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外科接受治疗的80例女性压力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盆底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艾灸配合盆底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盆底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治疗前两组盆底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盆底力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配合盆底训练在治疗成年女性压力尿失禁中的应用,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盆底力,促进盆底功能恢复,效果明显,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艾灸 盆底肌训练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阻塞肺疾病康复期患者呼吸功能锻炼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共选取了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慢性阻塞肺疾病康复期患者200例,这些患者接受随机分组后在治疗期间分别配合呼吸功能锻炼和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明显更好。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康复期 呼吸肌功能锻炼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阻运动对老龄大鼠股四头线粒体功能、少症及肌纤维形态的影响。方法老龄雄性大鼠(SD),喂养18月龄后开始8周抗阻运动,测最大抗阻负重跑,再分别以0%、30%、50%、70%最大负重进行间歇跑台抗阻运动,跑台放置坡度为35°,跑速15 m/min,隔天运动。对照组不运动。8周末检测股四头线粒体膜电位,释放到胞浆细胞色素C(Cyt c)、凋亡诱导因子(AIF)和凋亡蛋白(Smac/DIABLO)含量,股四头肌纤维横截面积(CSA)和蛋白质含量,并观察肌纤维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0%、30%、50%和70%四个抗阻运动组线粒体ΔΨmt均升高,且0%、30%、50%组升高(t=7.412、5.611、6.213,均P<0.01);与0%组比较,30%组线粒体ΔΨmt下降的细胞百分率(10.6%)(t=9.356,P<0.05),而70%组线粒体ΔΨmt升高的细胞百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3%)(t=8.341,P<0.05)。与对照组比较,8周抗阻运动老龄大鼠股四头胞浆Cyt c、AIF和Smac/DIABLO的含量下降,其中0%、30%、50%三组股四头胞浆Cyt c、Smac/DIABLO含量下降(t=8.324、7.516、6.871,均P<0.05),以及0%、30%、50%三组AIF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34、8.78、7.342,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0%、30%、50%三组肌纤维空泡面积下降(t=5.567、6.784、7.432,P<0.01);30%、50%、70%三组股四头肌蛋白质含量升高(t=7.478、6.765、4.564,均P<0.01);与0%组相比,30%、50%、70%三组股四头肌蛋白质含量升高(t=9.236、8.342、6.456,均P<0.01)。结论低、中等负重抗阻运动可改善老龄大鼠股四头线粒体功能,减少股四头线粒体释放促凋亡蛋白Cyt c、AIF、Smac/DIABLO;低、中等负重抗阻运动可提高肌纤维蛋白质含量,减少肌纤维空泡面积,维持肌肉质量,延迟少症的出现。

  • 标签: 老龄大鼠 抗阻运动 线粒体 肌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颈痛飞行人员颈部肌肉训练前后颈弹性应变值及颈强度的变化,探讨飞行人员颈强度与弹性应变值的关系。方法使用CME-1颈强度训练器,以等长和可变阻力及速度训练模式(changeable velocity and resistant,CVR)对56名飞行人员进行2周颈训练,比较训练前后颈强度及弹性应变值。结果飞行人员颈训练后颈长、头夹、肩胛提弹性应变值较训练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54、2.348、2.745,P<0.001、P=0.040、0.006)。颈长、头夹、肩胛提训练后的平均弹性应变值的相对增长率分别为13.75%、4.18%、2.8%。颈训练后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各方向平均最大颈力、平均10 s最大冲量的均值比训练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4~8.284,P值均<0.01);各方向群的平均最大颈力均值的相对增长率分别为39.3%、34.6%、35.2%和28.4%,平均10 s最大冲量均值的相对增长率分别为51.4%、33.6%、42.7%和34.5%。肩胛提、颈长弹性应变值与前屈平均最大力呈负相关(r=-0.281、-0.387,P=0.036、0.004)。结论颈训练可有效提高颈部各群的力量及部分群的弹性应变;肩胛提及颈长弹性应变值与前屈平均最大力呈负相关。颈训练对增强前屈群活性以及保持颈椎生理性前凸具有一定效果。

  • 标签: 超声检查 颈肌强度 颈痛 飞行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力和阴道紧缩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20年-2021年收治的产妇共144例,按照后续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常规盆地康复训练)与实验组(生物反馈与电刺激联合康复治疗),每组各72例。并对比两组产妇的盆底力改善情况与阴道紧缩度情况。结果:经治疗,实验组产妇盆底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阴道紧缩度情况优于对照组,因此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可以改善产妇盆底力状况,且能增加阴道紧缩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 盆底肌 肌力 阴道紧缩度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严重肘管综合征及上臂尺神经离断的患者采取正中神经旋前方支转位修复方法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0例严重肘管综合征及上臂尺神经离断的患者进行分组,40例常规组(神经外膜吻合手术及尺神经松解前置术的方法)、40例研究组(神经外膜吻合手术及尺神经松解前置术的方法外加正中神经旋前方支转位修复方法)。观察分析组间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常规组高,组间差异明显可见(P

  • 标签: 正中神经旋前方肌肌支转位修复方法 严重肘管综合征患者 神经外膜吻合手术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黄素反应脂质沉积病(RR-LSM)的临床及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氧酶(ETFDH)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自2009年1月至2021年6月于焦作市人民医院及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肌肉病中心确诊的26例核黄素治疗有效的脂质沉积病患者的临床及肌肉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提取外周静脉血DNA,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检测并分析ETFDH基因突变情况。结果26例患者均以肢体近端无力起病,17例有抬头费力,12例伴咀嚼无力,6例有吞咽困难,5例伴恶心呕吐,合并横纹溶解和可逆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各一例。肌肉病理表现为以Ⅰ型肌纤维受累为主的肌纤维内脂滴异常沉积,少数可见变性坏死肌纤维。26例患者均检测到ETFDH基因突变,其中23例为复合杂合突变,2例为单一杂合突变,1例为纯合突变;共发现25个不同的突变位点,以错义突变为主,其中c.770A>G出现频率最高,占等位基因的20%(10/50),c.1115A>G和c.1781T>C为新发现的致病突变。结论RR-LSM主要表现为四肢近端肌无力和疲劳不耐受,常伴有颈伸和咀嚼受累;c.770A>G是患者ETFDH基因突变的主要位点。

  • 标签: 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 临床特点 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氧酶 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本期发表的“特发性炎病相关间质肺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的撰写目的、撰写历程、撰写格式、专家意见形成方式、尚待解决的问题及思考进行介绍,希望为读者理解本共识的内容和合理选择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康复治疗是纤维痛的基础及主要治疗,目前缺乏基于循证的中国纤维痛康复指南。为此,北京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心身风湿协作学组组织包括治疗方法学专业人员在内的多学科专家,按照循证指南制订程序,并运用分级的评估、制定及评价(GRADE)方法制订了本指南。本指南对纤维痛康复原则、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20个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推荐意见,旨在为康复科和风湿免疫科医生、物理治疗师及相关从业者的纤维痛康复实践提供最佳依据。

  • 标签: 纤维肌痛 康复评定 康复治疗 指南
  • 简介:摘要:少症会增加老年人的住院率及医疗花费,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甚至缩短老年人的寿命。及早干预少症可延缓失能年限,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对应对老龄化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对老年少症的护理干预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老年少症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 简介:

  • 标签: